哈萨克斯坦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1年4月9日) |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哈薩克語) | |
---|---|
国歌:我的哈薩克 | |
首都 | 阿斯塔納 |
最大城市 | 阿拉木图 |
官方语言 | 哈薩克語、俄語 |
官方文字 | 哈薩克語、俄語 |
族群 | 哈萨克族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半总统制 |
政府 | 資本主義國家 |
• 總統 |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
• 總理 | 卡里姆·马西莫夫 |
现役军人 | 65,000(第59名) |
成立 | |
• 哈薩克獨立日 | 1991年12月16日 |
• 正式成立 | 1991年12月16日 |
面积 | |
• 总计 | 2,727,300平方公里(第9名) |
• 水域率 | 1.7% |
GDP(国际汇率) | 估计 |
• 人均 | 9,594美元 |
货币 | 坚戈(KZT) |
时区 | UTC+6 |
• 历法 | 公曆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駛 |
电话区号 | +7 |
ISO 3166码 | KAZ |
主要節日 | 独立日:1991年12月16日 (自苏联独立) |
家用电源电压 | 220 V |
中央銀行 | 哈薩克國家銀行 |
人类发展指数 | 0.804(第82名)-高 |
互联网顶级域 | .kz |
哈萨克斯坦共和國(哈薩克語: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wblïkası / قازاقستان رەسپۋبلىيكاسى;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哈萨克斯坦,國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薩克族,是中亞國家之一,獨立前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原首都位於阿拉木圖,在1997年遷到阿斯塔納。
哈薩克斯坦北與俄羅斯、東南與中国、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接壤。全國面積達2,727,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
历史
公元前3世纪-前1世纪,哈萨克境内出现了社会。公元6世纪-8世纪建立过突厥汗国、突骑施、葛逻禄等封建国家。9世纪-12世纪,西部和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先后加入乌古斯人、基馬克和钦察等国。12世纪上半叶,遭契丹人的入侵。13世纪初,被蒙古鞑靼人征服。15世纪成立哈萨克汗国。16世纪初,哈萨克族基本形成。18世纪初,进行了反对准噶尔人入侵。从1830年代至1840年代开始,逐步被俄罗斯帝国占领。19世纪下半叶,被俄罗斯帝国侵占。1917年12月13日独立为阿拉什自治共和国。1920年8月26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25年4月19日,中亚各国按民族划界,改称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定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1990年10月25日,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12月10日改称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國”。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联体。
政治
憲法规定哈薩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推行總統制的共和國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是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基本方針,並在國際關係中代表哈薩克斯坦的最高國家官員,是體現人民與國家政權統一、憲法的不可動搖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象徵與保證。
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職能。
哈薩克斯坦總統的任期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1]總統可以任命總理、副總理以及外交、國防、財政、內務部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惟需經最高蘇維埃同意。
議會是國家最高代表機構,行使立法職能,推行兩院制(上下兩院分別稱為參議院和馬利日斯),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意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无法解决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總統有權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行政区划
全國共分為2个直辖市和14個州,分別為: 阿斯塔纳市、阿拉木图市、北哈薩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達爾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薩克斯坦州、東哈薩克斯坦州、阿特勞州、阿克糾賓斯克州、卡拉干達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奧爾達州、塔拉斯州、阿拉木圖州、南哈薩克斯坦州。
地理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地形為東高西低,西部是圖蘭低地和裏海沿岸低地,西北面和北面分別是俄羅斯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延續平原。中部漸見丘陵,東部和東南部為山地,也是帕米爾高原向北的延續。
主要的水體包括巴爾喀什湖、斋桑泊等。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分鹹海,西臨裏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多數湖泊為鹹水湖。境內的河流多數為內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錫爾河、烏拉爾河等。
哈薩克的半荒漠和荒漠佔全國面積60%,在荒漠地區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全境屬溫帶乾燥氣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但山區高峰亦有終年積雪,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气候各个地区相差很大,首都阿斯塔納,冬天最底温度可达-40℃以下,常有4、5级大风,原首都阿拉木圖气温则最底达-20℃左右,極少有風。
經濟
哈萨克斯坦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哈萨克斯坦独立后实施经济改革,分阶段推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进外资、在重点发展油气领域和采矿业的同时,实施进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实行自由浮动汇率等一系列措施。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37472亿坚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252677坚戈。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哈全国已探明总的石油储量为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锰4亿吨。
截至2002年12月、哈萨克斯坦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10亿美元,主要投资国包括:美国49.2亿美元,英国17.8亿美元,韩国15.6亿美元,意大利6亿美元,中国大陆5.6亿美元,土耳其5.1亿美元、日本3.36亿美元。
现时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
人口
哈萨克斯坦人口总数为1667.54萬人(2012年1月1日)。其中,男性804.3万,占48.2%,女性863.24万,占51.8%。
语言
哈萨克斯坦宪法规定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为官方语言。自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在正式文件中更多采用哈萨克语,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用哈萨克语译文满足正式文件要求,但实际处理事务仍然使用俄语。2011年哈萨克斯坦文化部提出一份草案,试图修订本国的语言政策,要求所有国民和政府机关之间的交流,以及国家机构内部文件均使用哈萨克语。
民族
哈薩克族占65%;俄罗斯族占22%;乌兹别克族占3.0%;乌克兰族占1.9%;鞑靼族占1.2%;德占1.1%;其他民族占4.5%。独立20多年来,哈萨克族人口明显上升,俄罗斯族、乌克兰族、日耳曼族明显减少,哈萨克斯坦正在经历一个哈萨克民族化过程。
宗教
哈萨克斯坦是个伊斯兰教占稍微多数,基督教所占比例也很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北部的伊斯兰国家。其中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鞑靼、车臣、维吾尔族、巴什基尔人等信仰伊斯兰教,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等信奉基督教东正教,日耳曼族则信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此外,也有少量的犹太教徒和佛教徒。8世纪时,伊斯兰传播至钦察草原,萨曼王朝时出兵塔拉斯,将景教教堂变成清真寺,自此伊斯兰化开始。在别儿哥与月即别汗伊斯兰化得以加强,但到哈萨克汗国头克汗时,伊斯兰教才成为国教。有趣的是,哈萨克人的伊斯兰化与俄国的鞑靼有很大关系(俄国人想用鞑靼毛拉招降他们)。
文化
名人
阿拜(Abay Ibrahim Qunanbayuli),哈萨克诗圣,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年-1904年),生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
关于阿拜的书籍有:
- 《阿拜箴言录》(1994年),译者粟周熊
- 《阿拜—哈萨克草原上的北极星》,作者郑振东
- 《阿拜之路》是穆合塔尔·阿乌埃佐夫(1897年-1961年)根据哈萨克诗圣阿拜·库南拜奇特而悲壮的生活道路创作的历史小说,向世人展示了阿拜为振兴哈萨克民族创立的历史功勋。《阿拜之路》是世界文学名著,被誉为哈萨克民族的百科全书,有人把《阿拜之路》称作“哈萨克民族的红楼梦”。1942年《阿拜之路》第一部上卷出版,1947年第一部下卷出版并获前苏联国家最高文学奖。1952年第二部上卷出版,1956年第二部下卷出版,全书于1959年获列宁文学奖。《阿拜之路》已被译成11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
節日
日期 | 節日名稱 | 備註 |
---|---|---|
3月22日 | 納吾熱孜節 | 哈薩克的新年日 |
5月7日 | 武裝力量日 | |
10月25日 | 主權共和國日 | |
12月16日 | 獨立日 |
工业
农业
参考资料
- ^ 王作葵,哈议会授权纳扎尔巴耶夫不限次连任总统,新华网
- ^ 关于阿拜的更多信息参见维基百科英文条目“Abay Qunanbayuli”。
外部链接
- (简体中文)新华网 哈萨克斯坦 概况 网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