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哈薩克斯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123.110.77.224對話2012年5月15日 (二) 09:51 民族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哈薩克語)
國歌:我的哈薩克
首都阿斯塔納
最大城市阿拉木圖
官方語言哈薩克語俄語
官方文字哈薩克語俄語
族群
哈薩克族
政治體制單一制
半總統制
政府資本主義國家
• 總統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
• 總理
卡里姆·馬西莫夫
現役軍人65,000(第59名
成立
1991年12月16日
• 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16日
面積
• 總計
2,727,300平方公里(第9名
• 水域率
1.7%
GDP(國際匯率)估計
• 人均
9,594美元
貨幣堅戈KZT
時區UTC+6
• 曆法
公曆
行駛方位靠右行駛
電話區號+7
ISO 3166碼KAZ
主要節日獨立日1991年12月16日
(自蘇聯獨立)
家用電源電壓220 V
中央銀行哈薩克國家銀行
人類發展指數0.804(第82名)-
互聯網頂級域.kz
網站
www.gov.kz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哈薩克語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Qazaqstan Respwblïkası / قازاقستان رەسپۋبلىيكاسى;俄語: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簡稱哈薩克斯坦,國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薩克族,是中亞國家之一,獨立前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12月16日宣佈獨立。原首都位於阿拉木圖,在1997年遷到阿斯塔納

哈薩克斯坦北與俄羅斯、東南與中國、南與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接壤。全國面積達2,727,3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

歷史

公元前3世紀-前1世紀,哈薩克境內出現了社會。公元6世紀-8世紀建立過突厥汗國突騎施葛邏祿等封建國家。9世紀-12世紀,西部和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先後加入烏古斯人基馬克欽察等國。12世紀上半葉,遭契丹人的入侵。13世紀初,被蒙古韃靼人征服。15世紀成立哈薩克汗國16世紀初,哈薩克族基本形成。18世紀初,進行了反對準噶爾人入侵。從1830年代1840年代開始,逐步被俄羅斯帝國佔領。19世紀下半葉,被俄羅斯帝國侵佔。1917年12月13日獨立為阿拉什自治共和國1920年8月26日,成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屬俄羅斯聯邦1925年4月19日中亞各國按民族劃界,改稱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定名為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1990年10月25日,發表主權宣言。1991年12月10日改稱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1991年12月16日,宣佈獨立。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聯體

政治

憲法規定哈薩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統一的國家」;推行總統制的共和國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是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基本方針,並在國際關係中代表哈薩克斯坦的最高國家官員,是體現人民與國家政權統一、憲法的不可動搖性、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象徵與保證。

以憲法和法律為基礎,根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

哈薩克斯坦總統的任期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授權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可不受次數限制地連任總統職務。[1]總統可以任命總理副總理以及外交國防財政內務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惟需經最高蘇維埃同意。

議會是國家最高代表機構,行使立法職能,推行兩院制(上下兩院分別稱為參議院馬利日斯),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職能是:通過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並對其進行修改和補充;同意總統對總理、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總檢察長、國家銀行行長的任命;批准和廢除國際條約;批准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計劃及其執行情況的報告等。在議會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兩次拒絕總統對總理任命、因議會兩院之間或議會與國家政權其他部門之間無法解決的分歧而引發政治危機時,總統有權解散議會。議員由選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

行政區劃

哈薩克斯坦行政區劃圖

全國共分為2個直轄市和14個州,分別為: 阿斯塔納市、阿拉木圖市、北哈薩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達爾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薩克斯坦州東哈薩克斯坦州阿特勞州阿克糾賓斯克州卡拉干達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奧爾達州塔拉斯州阿拉木圖州南哈薩克斯坦州

地理

哈薩克斯坦地圖
Kaindy湖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地形為東高西低,西部是圖蘭低地和裏海沿岸低地,西北面和北面分別是俄羅斯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延續平原。中部漸見丘陵,東部和東南部為山地,也是帕米爾高原向北的延續。

主要的水體包括巴爾喀什湖齋桑泊等。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分鹹海,西臨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多數湖泊為鹹水湖。境內的河流多數為內流河,主要有額爾齊斯河錫爾河烏拉爾河等。

哈薩克的半荒漠和荒漠佔全國面積60%,在荒漠地區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全境屬溫帶乾燥氣候,冬天寒冷夏天炎熱,但山區高峰亦有終年積雪,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氣候各個地區相差很大,首都阿斯塔納,冬天最底溫度可達-40℃以下,常有4、5級大風,原首都阿拉木圖氣溫則最底達-20℃左右,極少有風。

經濟

1000哈薩克斯坦堅戈
File:ALAEurasianBank.JPG
阿拉木圖商業區

哈薩克斯坦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實施經濟改革,分階段推行市場經濟私有化。近年來,政府採取了加強宏觀調控、積極引進外資、在重點發展油氣領域和採礦業的同時,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扶植民族工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等一系列措施。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37472億堅戈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252677堅戈。自然資源豐富,目前哈全國已探明總的石油儲量為100億噸,煤儲量為39.4億噸,天然氣儲量為1.8萬億立方米,4億噸。

截至2002年12月、哈薩克斯坦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210億美元,主要投資國包括:美國49.2億美元,英國17.8億美元,韓國15.6億美元,意大利6億美元,中國大陸5.6億美元,土耳其5.1億美元、日本3.36億美元。

現時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第六大糧食出口國,和第一大麵粉出口國。

人口

哈薩克斯坦人口總數為1667.54萬人(2012年1月1日)。其中,男性804.3萬,佔48.2%,女性863.24萬,佔51.8%。

語言

哈薩克斯坦憲法規定哈薩克語為國語,俄語為官方語言。自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在正式文件中更多採用哈薩克語,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用哈薩克語譯文滿足正式文件要求,但實際處理事務仍然使用俄語。2011年哈薩克斯坦文化部提出一份草案,試圖修訂本國的語言政策,要求所有國民和政府機關之間的交流,以及國家機構內部文件均使用哈薩克語。

民族

哈薩克族佔65%;俄羅斯族佔22%;烏茲別克族佔3.0%;烏克蘭族佔1.9%;韃靼族佔1.2%;佔1.1%;其他民族佔4.5%。獨立20多年來,哈薩克族人口明顯上升,俄羅斯族、烏克蘭族、日耳曼族明顯減少,哈薩克斯坦正在經歷一個哈薩克民族化過程。

宗教

哈薩克斯坦宗教
宗教 百分比
伊斯蘭教
70.2%
基督宗教
26.2%
其他
3.6%
基督教是在哈薩克斯坦的第二大宗教

哈薩克斯坦是個伊斯蘭教占稍微多數,基督教所佔比例也很大的國家,也是世界最北部的伊斯蘭國家。其中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韃靼車臣維吾爾族巴什基爾人等信仰伊斯蘭教,俄羅斯族、烏克蘭族、白俄羅斯族等信奉基督教東正教,日耳曼族則信仰基督新教天主教。此外,也有少量的猶太教徒佛教徒。8世紀時,伊斯蘭傳播至欽察草原薩曼王朝時出兵塔拉斯,將景教教堂變成清真寺,自此伊斯蘭化開始。在別兒哥月即別汗伊斯蘭化得以加強,但到哈薩克汗國頭克汗時,伊斯蘭教才成為國教。有趣的是,哈薩克人的伊斯蘭化與俄國的韃靼有很大關係(俄國人想用韃靼毛拉招降他們)。

文化

名人

阿拜Abay Ibrahim Qunanbayuli),哈薩克詩聖,原名伊布拉希姆·庫南巴耶夫(1845年-1904年),生於哈薩克斯坦。哈薩克偉大的詩人、作曲家、哲學家、經典作家。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紀念。

關於阿拜的書籍有:

  • 《阿拜—哈薩克草原上的北極星》,作者鄭振東
  • 阿拜之路》是穆合塔爾·阿烏埃佐夫(1897年-1961年)根據哈薩克詩聖阿拜·庫南拜奇特而悲壯的生活道路創作的歷史小說,向世人展示了阿拜為振興哈薩克民族創立的歷史功勳。《阿拜之路》是世界文學名著,被譽為哈薩克民族的百科全書,有人把《阿拜之路》稱作「哈薩克民族的紅樓夢」。1942年《阿拜之路》第一部上卷出版,1947年第一部下卷出版並獲前蘇聯國家最高文學獎。1952年第二部上卷出版,1956年第二部下卷出版,全書於1959年獲列寧文學獎。《阿拜之路》已被譯成116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

節日

日期 節日名稱 備註
3月22日 納吾熱孜節 哈薩克的新年日
5月7日 武裝力量日
10月25日 主權共和國日
12月16日 獨立日

工業

冶金煤炭石油機械等。

農業

小麥棉花甜菜等。

參考資料

  1. ^ 王作葵,哈議會授權納扎爾巴耶夫不限次連任總統,新華網
  2. ^ 關於阿拜的更多信息參見維基百科英文條目「Abay Qunanbayuli」。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