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8年12月4日) |
玩家數目 | 2 |
---|---|
準備時間 | 少於2分鐘 |
複雜程度 | 中等 |
策略成分 | 甚高 |
遊戲時間 | 20分鐘-6小時 (快棋約10分鐘;超快棋甚至只有5分鐘) |
運氣成分 | 無 |
所需技巧 | 甚多 |
象棋是中國傳統的2人對弈棋類遊戲。其他類似的有朝鮮將棋及日本將棋。为与國際象棋(西洋棋)等區別,又稱中國象棋,主要流行于華人及越南人社区。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項目之一。
歷史
源頭
象棋的源頭,有中國說與印度說:
- 中国說
- 六博發展成塞戲[1][2],之後成為寶應象棋,又傳入印度發展成恰圖蘭卡[3],宣稱六博棋子有梟、盧、雉、犢、塞這五兵種之分[4],然而此傳承亦有中國學者不贊成,因為六博、塞戲、象棋這3者間無論是規則、棋子或棋盤都大相逕庭[5]。而且考古文物證實六博棋子也非多兵種,這是因錯把樗蒲混為一談,梟、盧、雉、犢或塞是樗蒲擲具的排列組合[6]。
發展
- 《楚辭·招魂》:「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 《說苑》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
象棋一詞出現在戰國,最早的意思是用象牙作的棋子,最早指六博。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該墓遣策中所記與出土六博相符:「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象口 口 口 口。」
象戲一詞出現在北周,意思是象徵的遊戲。後周武帝依當時的象棋編制《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戲名稱由此而來,稱為北周象戲[8]。後來演變的唐代寶應象棋,形式為八乘八的黑白棋盤,棋子為立體造型。釋念常《佛祖通載》卷二二,載“始以車、馬、將、卒代日、月、星、辰者,豈異人乎,正牛僧孺耳。”
網路宣稱武則天夢見与大罗天女下象棋的說法[9][10],則為以訛傳訛,根據《唐國史補》[11]、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諫〉[12]、《狄仁傑傳》、《天中記》、《淵鑑類函》[13],武則天是夢見下雙陸棋。
網路宣稱李約瑟指稱象棋是中國依據占卜而發明的說法也是以訛傳訛,因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講的是與《靈棋經》同樣用於占卜的星棋,而不是象棋[14]。
北宋當時的象棋有大象戲與小象戲,皆已有砲棋子。棋子上书寫并无帥、仕、相、包、傌、俥等異體字區分[15]。小象戲大至為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32枚棋子,盤大小定為縱10路橫9路,將帥待在九宮之正中,沒有士而有偏、俾兩棋子。之後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愛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為一種職業。南宋時,小象戲已成為現在象棋的形式,將帥待在九宮底,已有士這棋子。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記載了最早的兩局完整的象棋棋譜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龍出海勢」。
至南宋象棋一詞才開始指現在的中國象棋[5]。
棋盤
象棋的棋盤由9條纵線和10條橫線相交而成。棋子放在各條線的相交點上,並在線上移動。棋盤中間的一行沒有畫上纵線,稱為「河界」,通常標上楚河漢界字樣,源自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或標上「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等字樣,这一行的纵线实际上是隐藏的,并不影响棋子移动。
現行的中式記錄方法是:9條纵線,紅方從右到左用漢字「一」至「九」表示,黑方在自己的那一面從右到左用數字「1」至「9」表示。也就是說,紅方的纵線「一」就是黑方的纵線「9」,以此類推。第四條纵線(或第6條纵線)和第六條纵線(或第4條纵線)稱為「兩肋」、「兩肋線」,簡稱「肋」。棋盤上,劃有斜交叉線而構成「米」字形方格的地方,雙方各有一塊,稱為「九宮格」,簡稱「九宮」,是將(帥)和士(仕)活動的區域。
棋子
棋子的顏色分为紅和黑(或蓝和绿),雙方各有16枚棋子:
分別是一隻將(帥)、2隻士(仕)、2隻象(相)、2隻車(俥)、2隻馬(傌)、2隻砲(炮)、5隻卒(兵)。
图样 | 红方 | 黑方 | 棋子數 | 活動範圍 | 走法 | 備註 |
---|---|---|---|---|---|---|
帥 | 將 | 1 | 己方九宮格内 |
|
全局關鍵,被吃掉則輸。 | |
仕 | 士 | 2 |
|
行動力較低的棋子,多為防禦將帥用 | ||
相 | 象 | 2 |
|
|
與仕/士大致相同。 | |
俥[16] | 車 | 2 | 棋盤上的任何位置 |
|
一般來說移動力最強 | |
傌[17] | 馬 | 2 |
|
最多能走八個方位,有八面虎之稱 | ||
炮 |
砲[18] | 2 |
|
國際象棋無炮/砲棋子 | ||
兵 | 卒 | 5 |
|
|
與國際象棋不同,沒有升變成其他棋子,但過河就能橫移,加強能力 |
棋子通常用木或塑膠製造。圓形的棋子上刻有文字,另一面空白。這個特色產生了中國象棋變體,特別是盲棋。
後來亦有出現立體的棋子,以人物雕刻(尤其是電影和漫畫人物)、物件等形象出現,但不普及,較多時會作為擺設裝飾。
勝負与和棋
胜负
對一般棋局來說,只要一方「欠行」或者被「將死」,又或者自動認輸,另一方即可得勝。欠行和將死定義如下:
- 当行方無子可走,一動,將帥就會被吃掉,稱為欠行,亦稱為困斃。
- 当行方的棋子占据了能够攻擊對方的將帥的位置,準備在下一步吃掉它,稱為照將或將軍,簡稱將。
被將軍的一方必須應將,即移動將帥或別的棋子來化解。無法應將的情况稱為“被將死”。
比賽時除了以上的一般情況,還有其他方法判定勝負,略述如下。
- 首先超時的一方判負
- 作弊的一方判負(如事先協議故意輸掉棋局,則雙方皆判負)
- 連走兩步或以上的一方判負
- 移動對方棋子的一方判負
- 下出並非棋子的允許着法(如「馬行田」)的一方判負
- 雙方在若干步數之內都沒有吃過對方的棋子,由裁判決定結果(通常例勝之局判勝負,例和之局判和)
- 長打(即長捉、長將、長殺、或一將一要殺)的一方通常判負,以下為例外情况:
- 將帥可以長捉,雙方不變判和
- 兵卒可以長捉(但不包括長將或長殺),雙方不變判和
- 雙方互相長打(即攻守雙方輪流犯規),而且每一方犯規的棋子數目相等,如「一打還一打」或「二打還二打」,雙方不變判和;反之若不相等,如「一打還二打」,則犯規較多的一方必須變着,不變判負
和棋
符合以下情况该局将做和
- 形成公认的双方均无法取胜的简单局面
- 一方提和,另一方接受提和
- 从任意一步开始,60回合内双方均没有吃掉任何一个棋子[19]
- 長跟、長兌、長攔、長獻、一捉一閑、或一將一閑,循环三回合后可判和
記譜方法
中式記譜法
棋盤上的坐标是對每個棋手由右至左的 9 條直線分別為 1至9路。红方用汉字(一、二、三……)书写,黑方用阿拉伯数字(1、2、3)书写 中式記譜法一般使用四個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
- 第1字是棋子的名稱。如“馬”或“車”。
- 第2字是表示棋子所在直線(路)的數字。紅方用中國數字,黑方用阿拉伯數字。
当同一路上有 2 個同種的棋子時,用“前”“後”來區別[20][21]。 - 第3字表示棋子移動的方向:橫走用“平”、向前走用“進”、向後走用“退”。有時也可以用“上”、“下”代替“進”、“退”。
- 第4字是棋子横行或斜行時,目的地所在的直線(路)數字;若棋子在同一直線上移動(向前或向後),則表示進退時走的步數。
如果記譜只包括中局或殘局部分,一開始就輪到黑方走子,那麼紅方的步数會標上省略號。 以下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例子,記載中炮屏風馬對三步虎的頭3步:
步數 | 紅方 | 黑方 |
---|---|---|
1. | 炮二平五 | 馬8進7 |
2. | 傌二進三 | 砲8平9 |
3. | 傌八進七 | 車9平8 |
(「炮二平五」表示紅炮從二路平移到五路;「馬8進7」表示黑馬從8路向前走到7路。)
速记法
为了适应形势需要,提高记录速度,有人对原来的中式记谱法记录进行了改革:
- 把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
- 将四个字改为三个字——去掉第三个字(运动方向),改用短横线。在第三个字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进”,在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退”,不加横线表示“平”。
如:炮(炮6退2)、车(车七平二)、后车(后车进二)。[22]
西式記譜法
西式記法將中式記法轉成英文字母和數字。各種棋子的名稱以 K(King - 帥)、A(Assistant - 仕)、E(Elephant - 象)、H(Horse - 馬)、R(Rook - 車)、C(Cannon - 炮)和 P(Pawn - 兵)代替。「平」用「=」或「.」代替;「進」、「退」和「前」、「後」分別用「+」、「-」取代。
- 馬2進3(H2+3):黑方在第2條直線上的馬向前再轉左,走到第3條直線上
- 俥一進一(R1+1):紅方在第一條直線上(即最右方)的俥向前一步
- 後砲平4(C-=4 / C-.4):黑方在某條直線上有兩隻黑砲,將較近黑方自己的一隻移動到第4條直線[23]
棋局階段
象棋的全局通常會被分為開局、中局、殘局,這三個階段。各阶段之间无明显分界。
开局
開局主要是布置棋子的去向,為之後的戰鬥打好基礎,作好準備。
因為在棋局開始時,棋子的位置是規定的,所以出現了林林總總,五花八門的常見開局。
中局
中局與開局不同,無以跟從棋譜走法。並且中局的棋子很多,變化很大。故此中局往往需要花費最多的時間來思考。
殘局
經過在中局雙方的吃子,使棋盤上的棋子減少了,雖然還有很多變化,但比起中局要平穩一些。
殘局一般可分為定式殘局〈就是有譜可依的,例如「單馬勝單士」〉和實戰殘局〈就是無譜可從的〉兩種。
通常雙方各剩下兩隻強子〈車、馬、炮〉時,就可說是進入了殘局階段。
棋譜
棋譜是一盤棋局發展的流程紀錄,多是古今中外的對局,或者是某人排擬的棋局。目前這些棋譜都會刊輯成書供人閱讀。由古至今,出現過不少的象棋棋譜。不過比較出名的,多數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譜》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數十年才大量出版成書。
另外各象棋大師、著者都撰寫了很多棋譜研究不同的開局、中局、殘局和比賽。胡榮華著的《反宮馬專集》和楊官璘著的《弈林精華》、《弈林新編》便是好例子。
術語
著名棋手
棋手等級分
以下為中國棋手等級分(只列頭10名):
|
|
|
象棋變體及其他玩法
传播
琉球
琉球象棋(沖繩語:象棋)实与中国象棋无异,而与日本将棋相差甚远。象棋传播到琉球的时间尚不确定。[24]
越南
與國際象棋比較
- 象棋的棋盤較大,棋子密度較低,即是說開局和中局每步的分支較多,增加了對弈程式設計的難度。象棋的狀態空間複雜度可達;而遊戲樹複雜度,可達 。整體複雜度低於日本將棋但高於國際象棋。[25]
- 國際象棋的殘局比中國象棋相對較為複雜,因為王的移動不受限制,且沒有「將帥不可照面」的限制,而且兵的走法更為多樣(包括升變)。
- 皆有人工的殘排局,但只有中國象棋習慣對殘排局取個文雅的稱呼。
- 兩者在和局的規定上有不同。中國象棋中無棋可走的一方作負,但國際象棋中算作和棋。另外,中國象棋重複長將作負,國際象棋卻是和棋。這對兩種棋的殘局戰術均有極大影響。
必不敗步法
自古以來,無數棋手鑽研棋法,尋找必勝之法。至廿一世紀初,依然沒有報告指出有任何棋手未嘗一敗。但在博弈論中,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如下定理(策梅洛定理):任何能在有限步内结束的二人棋類遊戲,都必定存在著一方有必不敗之法[26]。也就是說,中國象棋是部份解構的已解遊戲。
與對弈相關的成語和歇後語
- 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
- 鬥棋勿鬨,後果自負:說明下棋者最討厭有觀眾在一旁幫棋手,如果一方因此輸棋,則該觀眾必會遭到報復。
- 過河卒子,有進無退:形容後無退路騎虎難下。
- 卒子過河當車使:流行於粵語地區,比喻事物雖小,卻有大作用。中國大陆则有“小卒过河顶大车”、「卒子過河可橫行」的说法。
- 事急馬行田:比喻事態緊急,不能按照正常程序而權宜從事。
- 放馬後炮:比喻事後諸葛。
- 飛象過河:比喻急功近利,不按常規。
- 將軍抽車:指要在利益和大局之间做出艰难选择,其结果就是“棄車保帥”。
- 棄車保帥:比喻放棄小部分的利益而保全大局。
參見
參考
- ^ 象棋的鼻祖——博(上)
- ^ 象棋的鼻祖——博(下)
- ^ 国际象棋起源于中国
- ^ 中国象棋的由来
- ^ 5.0 5.1 張如安. 中國象棋史. 中國: 團結出版社. 1991-11. ISBN 780061266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簡體中文). - ^ 沙弥律仪要略增注(二卷)【清弘赞注】
- ^ Liubo
- ^ 倪璠註《庾子山集》卷一《象戲賦》、卷七《進象經賦表》
- ^ 象棋的由來
- ^ 中國象棋簡史
- ^ 天后夢雙陸而不勝
- ^ 梁公九谏
- ^ 淵鑑類函卷三百三十 巧藝部七
- ^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6冊26章物理学(i)磁学和电学中(8)磁体、占卜与象棋
- ^ 宋代象棋兴旺史证
- ^ (內地象棋红子也用車)
- ^ (內地象棋红子也用马)
- ^ (内地棋子多用炮,少数象棋黑子用包)
- ^ 中国象棋协会. 中国象棋竞赛规则(1999年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2-04查閱] (简体中文).
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 ^ 當一方有兩隻車、馬、炮、兵位於同一直線時,需要用“前”或“後”來加以區別。這時第二個字會更改為棋子名稱:例如,“前馬退六”(表示前面的紅馬退到直線六)、“後砲平4”(表示後面的黑炮平移到直線4)。士象不需要以前後來判斷,因為縱使是在同一直線上,也可以憑第三個字(進退)知道是移動哪一隻。
- ^ 三隻相同棋子位於同一直線的情況(只有兵卒有可能),則稱為「中」,例如“中兵平三”。關於多隻兵、卒同在一條直線上時,這種記譜法是有其缺點的。譚氏記譜法內對傳統記譜方式的評語可是因為4隻或5隻兵卒在同一直線的情況在實戰中是絕無僅有的(排局例外),所以很少有人拿它出來作為正式討論。
- ^ 王国栋 方士庆 李燕贵. 图说象棋基本战术.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7-06: 6. ISBN 978-7-5082-4365-8 (語言).
- ^ not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hess : Game Notation
- ^ 仲村 顯; 島袋百惠. 《初めての象棋(チュンジー)》 [最初的象棋(Chunji)]. 編集工房東洋企畫. 2011. ISBN 978-4-938984-92-2.
- ^ 遊戲複雜度
- ^ 《象棋有必不敗之法?》,陳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