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振活佛
藏传佛教 |
---|
熱振活佛(藏語:རྭ་སྒྲེང,威利转写:rwa-sgreng,藏语拼音:Razheng)清朝先封为诺门罕,后封为呼图克图,称哷徵呼圖克圖,此后又曾剥夺呼图克图职衔,为清朝有資格攝政的四大林活佛之一(錫德林);中华民國时期续封呼图克图,稱热振呼圖克圖;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为熱振活佛;駐錫热振寺。
沿革
热振寺是藏傳佛教噶当派的祖寺。位于拉薩林周縣北部,始建于公元1051年(宋仁宗皇祐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拉薩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早350年以上。
热振寺的创建者是噶当派始祖仲敦巴。藏历“火空海”纪元381年即公元1004年,仲敦巴生于吐蕃堆龙地方(今堆龙德庆县羊八井一带),先后师从赛尊、班智达弥底学习佛经和梵文、因明学。1045年,他拜北上西藏的孟加拉高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学者阿底峡为师。阿底峡圆寂后,仲敦巴率徒众修建了热振寺和供奉阿底峡法体的银塔。自此,仲敦巴继承和弘传阿底峡的经教,逐渐形成了噶当派,即為格魯派(黃教)的前身。
历世热振活佛
热振活佛的世数在汉文及藏文文献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到热振·单增晋美土多旺秋为六世,一说到热振·单增晋美土多旺秋为二十二世。其中,六世说在藏族人民中获得普遍承认。[1]
一世热振活佛
阿旺曲丹(Ngawang Chokden),生于1677年(藏历火蛇年),于1751圆寂。
二世热振活佛
热振·洛桑益西丹巴绕杰(Lobsang Yeshe Tenpa Rabgye),1759年出生于四川理塘,1815年圆寂。他佛学渊博,是西藏宗教界颇有名望的“甘丹赤巴”(精通经典的长老),1770年被清帝乾隆赐与呼图克图诺门罕 Hutuktu Archimen Nomihan 称号。
三世热振活佛
热振·阿旺益西楚臣坚赞(Ngawang Yeshe Tsultrim Gyaltsen), 生于1816年,于1863年圆寂。公元1845年,因色拉寺僧人涌入策墨林拉章,殴打噶伦,造成与驻藏大臣武力对峙的局面,三世热振活佛阿齐图受命于危难之际,接替七世班禅担任摄政,平息了事态。1855年十一世达赖圆寂后,三世热振再度出任摄政。
四世热振活佛
热振·阿旺洛桑益西丹巴坚赞(Ngawang Lobsang Yeshe Tenpai Gyaltsen),曾担任第九世班禅喇嘛的经师。
五世热振活佛
热振·图旦绛白益西丹巴坚赞(Thubden Jampal Yeshe Tenpai Gyaltsen),生于公元1912年(藏历水鼠年),1947年死在狱中。
五世热振活佛出生在西藏加察县一户以缝纫、修鞋及租种少许耕地糊口为生的寺院属民农奴之家。年满3岁后送往寺院学法,并赐法名“绛白益西·丹巴坚赞”(藏语意为文殊智圣佛幢)。于公元1931年(藏历金羊年)在拉萨传昭法会上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藏传佛教格鲁派一等佛学博士)。五世热振活佛是佐钦的修炼者,生前曾拜恰札·桑杰多杰为师。
1934年,五世热振活佛出任西藏摄政,南京國民政府授予其“輔國宏化禪師”稱號。热振活佛在任期間削弱親英國的貴族勢力,准許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办事处。1941年,热振活佛被迫让位于達札活佛。1947年,達札授意西藏政府噶廈官員,毒害了热振活佛,不許其轉世,並毀壞了热振寺。其時五世热振活佛年僅37歲。
六世热振活佛
历史上有两位宣称是六世热振活佛。
热振·单增晋美土多旺秋,1948年藏历十二月十二日出生于拉萨,三岁那年被西藏政府确认为六世热振转世灵童。1955年他正式接受了“热振阿晋图·诺门罕”的称号。1959年六世热振活佛并没有随西藏政府流亡印度。60年代初,六世热振先后两次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此后,他曾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西藏自治区分会副会长等职。1997年2月13日,六世热振活佛圆寂。
另一位目前住在印度,自称“六世热振呼圖克圖”(The Sixth Reting Hutukthu)。在给第十四世达赖喇嘛的公开信里,他指出西藏政府在五世热振活佛圆寂后继续压制热振系,不合法地确认单增晋美为六世热振活佛。[2]
七世热振活佛
2000年1月16日(藏历土兔年十二月十日),中国政府举行了第七世热振活佛热振·洛追嘉措赤烈伦珠在热振寺的坐床儀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宣稱不予承认[3]。2006年七世热振活佛曾赴拉薩、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進行禮佛朝拜活動。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 ^ 藏学研究论丛8,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9页
- ^ Open Letter to the 14th Dalai Lama, by the 6th Reting Hutuku, Reting.org.[1]
- ^ World Tibet Network News (January 11, 2000) Beijing Discovers Another "Living Buddha" (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