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南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reat Brightstar留言 | 贡献2012年10月9日 (二) 09:40 (修饰语句)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越南語
越南语Tiếng Việt㗂越
母语国家和地区越南美國加拿大法國柬埔寨台灣中國大陸
区域東南亞
母语使用人数
7.0–7.3千萬人為母語
總數超過8.0千萬
語系
南亞語系(有爭議,但這是較主流的觀點)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越南
管理机构越南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越南语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院言語學,院科學社會越南?
語言代碼
ISO 639-1vi
ISO 639-2vie
ISO 639-3vie

越南語越南语Tiếng Việt, Tiếng Việt Nam㗂越,㗂越南)又稱越語越南语Việt Ngữ越語)、京語越南语Tiếng Kinh㗂京)及國語越南语Quốc Ngữ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越南语Tiếng An Nam㗂安南)。

越南語是越南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越南语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書寫。

歷史

越南語發展史

上古時期的越南語很可能具有南亞語系其他語言現在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在屈折方面較發達,具有豐富的複輔音等。這些特徵已不再存於現代的越南語中,據認為是由於越南語地處東南亞的“語言聯盟”中,受到周邊有聲調孤立語的影響,也變成了一種有聲調的孤立語。形態上的孤立和聲調的存在可能並非來源自原始南亞語,周邊的無親屬關係的語言,例如壯侗語系泰語南島語系回輝話,也都具有聲調。

原始越南語的家園在現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地區。在越人接下來的向南的擴張中,占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今胡志明市附近)的高棉人被征服,越南語也被傳入現越南的中南部地區,各種方言在聲調上逐漸產生差異。

越南語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漢語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可達60%。越南語中有多個層次的漢語借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個漢字的整套音讀系統,它與切韻音存在整齊的對應。還有是所謂古漢越語,是比唐代更古的語言殘跡;以及越化的漢語詞,即本來的漢語詞,隨越南口語變化、脫離漢越語系統而產生的越語詞。漢越語比朝鮮、日本的漢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漢語的聲韻調與漢越音均存在規律系統的對應,因此漢越音對中古漢語語音本體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而對古漢越語的研究,則可幫助目前對上古漢語的構擬。

馬伯樂將越語史分為五個階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語”一個階段,成為六個階段:

  1. 前越南語(Pre-Vietnamese),或稱原始越芒語,是越-芒語支的祖語。
  2. 原始越南語(Proto-Vietnamese),是越南語最早的形式,年代上早於漢越音的引入(唐代)。這一階段的越南語有三個聲調。
  3. 上古越南語(Archaic Vietnamese),引入漢越音後的越南語(約10世紀)。
  4. 古越南語(Ancient Vietnamese),喃字(約15世紀)和《華夷譯語》(16世紀)時期的越南語。在這一階段,聲母清濁對立消失,調類分為六種。
  5. 中古越南語(Middle Vietnamese),《越葡拉字典》(17世紀)時期的越南語。
  6. 現代越南語(Modern Vietnamese),自19世紀至今。

越南語現今使用的書寫系統——國語字,在很大基礎上保留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於1651年所著的《越葡拉字典》中對越南語的羅馬字表記。羅德記錄的是當時的中古越南語的河內音。與現在的河內方言相比,羅德記錄的韻母音值在近幾百年間似乎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不過各方言聲母的演變卻很迅速。因而越南國語字的聲母系統與現代越南語的任何方言都有差異,它與西貢方言的接近程度比河內方言要高。


中古越南語的音系見下表:

唇音 齒音/齒齦音 捲舌音 硬顎音 舌根音 聲門音
塞音 p [p]1 t [t] tr [ʈ] ch [c] c/k [k]
送氣 ph [pʰ] th [tʰ] kh [kʰ]
濁吸氣 b [ɓ] đ [ɗ]
擦音 s [ʂ] x [ɕ] h [h]
ȸ [β]2 d [ð] gi [ʝ] g/gh [ɣ]
鼻音 m [m] n [n] nh [ɲ] ng/ngh [ŋ]
近音 v/u/o [w] l [l] r [ɹ] y/i/ĕ [j]3
  1. ^1 [p] 僅在音節末出現。
  2. ^2 ȸ 不是羅德使用的符號。羅德用的符號(圖見A797)左窄右寬,在左下方是斷開的,斷開的一頭繞到 b 下方。該符號尚未被 Unicode 收錄。
  3. ^3 [j] 不在音節首出現。它在音節末出現時,根據前面元音的長短而相應記為 iy。它也可在 /ð//β/ 後出現,這時它寫作 ĕ;這種情況的 ĕ /j/ 已不見於現代語中。

不存在 b [ɓ]p [p] 的對立,因此它們是同位異音gi [ʝ]y/i/ĕ [j] 也是同位異音。

中古越南語有三種詞首的複輔音,它們在現代語中均不再是複輔音:

  • tl /tl/ > 現代語 tr
  • bl /ɓl/ > 現代語 gi(北部方言),tr(南部方言)
  • ml /ml/ > mnh /mɲ/ > 現代語 nh

越南國語字與現代發音的一些不尋常的對應可以歸咎為中古越南語的發音,包括:

  • 羅德的表記系統有兩個“字母 b”:一個普通的 b 和一個帶鉤的 b(上面注解1)。後者代表的是濁雙唇擦音 /β/,它在一個世紀后與 /zhwiki/w/ 合流為 /v/,現代寫作 v
  • 羅德記錄的介音 ĕ /j/ 可在詞首 d 和帶鉤 b 後出現,該介音後來消失。
  • đ /ɗ/ (至今一直)為齒齦音,而 d /ð/ 為齒音。選用 d 來表示 /ð/ 是因為當時(和現在)的西班牙語/d/ 是齒音,而且有 [ð] 的同位異音。羅德在選用 /ɗ//ɓ/ 的符號時似乎並沒有顧及到兩者的內爆性,因為前者在與 /β/ 的對立中被羅德視為較“常見”的一個音,從而用普通的 b 表示,而後者在與 /ð/ 的對立中則被視為較“不常見”的一個音,用帶附加符的 đ 表示。
  • x齦顎音 /ɕ/ 而非齒音 /s/,現代語亦然。17世紀的葡萄牙語(羅德的母語)中,s 是舌尖齒齦咝音 /s̺/(現今西班牙大部和葡萄牙一部分地區也保留了這個發音),x 是齦顎音 /ʃ/。在羅德看來,舌尖齦音 /s̺/ 與越南語的捲舌音 /ʂ/ 更為接近,因此他用 x 表示 /ɕ/,用 s 表示 /ʂ/

相比下,原始越芒語的音系和與現代越南語的對應如下:[1][2][3]

唇音 齒間音 齒音/齒齦音 齦顎音 捲舌音 硬顎音 舌根音 聲門音
塞音/
塞擦音
p > b t > đ > x 1 c > ch k > k/c/q ʔ > #
b > b d > đ ɟ > ch ɡ > k/c/q
送氣 > ph > th > kh
濁吸氣 ɓ > m ɗ > n ʄ > nh 1
鼻音 m > m n > n ɲ > nh ŋ > ng/ngh
擦音 s > t ɕ > th h > h
2 (β) > v 3 (ð) > d (ς) > r 4 (ʝ) > gi (ɣ) > g/gh
近音 w > v l > l r > r j > d
  1. ^1 不是所有學者都接受 /tʃ//ʄ/ 的構擬。Ferlus (1992)[1]前聲門化/ʔj/ 代替內爆音 /ʄ/(雖然兩者差異並不大),並且多構擬出一個 /dʒ/ 音。
  2. ^2 括號中的擦音是從一個半音節中元音間的主音節塞音弱化發展而來。芒語這些擦音的缺失表明原始越芒語中無這些擦音,但它們顯然存在於後期的原始越南語中。接下來發生的前綴脫落使這些擦音成為獨立音位。Ferlus (1992)[1]指出濁擦音和清擦音在最初是都存在的,但2009年[2]他改變了看法,認為塞音是大約在同時完成弱化和濁化的過程的,按照如下規則:
    • /p, b/ > /β/
    • /t, d/ > /ð/
    • /k, ɡ/ > /ɣ/
    • /s, ɕ/ > /ς/
    • /c, ɟ//tʃ/ > /ʝ/
  3. ^3 該音在中古越南語中演變為 /β/,見上注1。
  4. ^4 目前尚不清楚該音的音值。Ferlus (1992)[1]認為上古越南語時它是 /ɽ/ 音,與 /r/ 是不同的兩個音。

詞首複輔音方面,存在如下的組合,其演變過程也一併標出:

  • pr, br, tr, dr, kr, gr > /kʰr/ > /ks/ > s
  • pl, bl > 中古 bl > 北部方言 gi,南部方言 tr
  • kl, gl > 中古 tl > tr
  • ml > 中古 ml > mnh > nh
  • kj > gi

大量漢越詞的借入使上古越南語產生了捲舌音 s /ʂ/tr /ʈ/


在聲調方面,原始越芒語是沒有聲調的。越南語的聲調是後起的,聲調與韻尾和聲母的對應如下表:

聲母 開尾/鼻尾韻 塞音尾 /-ʔ/ 擦音尾 /-s/, /-h/
平聲(A1 ngang 銳聲(B1 sắc 問聲(C1 hỏi
弦聲(A2 huyền 重聲(B2 nặng 跌聲(C2 ngã

與其他東亞、東南亞語言的聲調發展史類似,越南語在某一階段發生了聲母清濁決定的調類的分化,伴隨著濁音清化的過程。濁聲母音節在發聲時,帶有氣嗓音嘎裂音的特徵,讀低調;清聲母字則相反。表現在現代河內方言中的兩者的分別主要在音質方面,而在南部的西貢方言則分別主要體現在音高方面。在這一聲調分化過程中,內爆塞音作為清音參與演變,這是東南亞有內爆音語言共同體現的特徵。

原始越芒語有帶有次音節前綴的“一個半音節”的詞彙,次音節是獨立於後接的可以有詞首輔音叢的主音節的。在這些詞中主音節的聲母處於元音間的位置,發生弱化變為濁擦音(見上注2)。在越南語中次音節最終丟失,在次音節脫落時上述提到的調類分化已經開始,因而現代越南語中有濁擦音聲母的字在6個聲調都有分佈。至於具體是高調還是低調的字則與原始越芒語中該詞次音節前綴輔音的清濁有關,與主音節聲母清濁無關。同樣地,/l//ŋ/ 聲母的字也都在高調和低調有出現。

書寫系統史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語言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而越南語卻與朝鮮語日語一樣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匯,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但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的特色,雖然與中文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亦同為聲調語言,但其詞序恰恰與中文相反置,情況近似泰語

圖片的越南文寫的是「我說越南語」;第一行是用國語字寫的越南文,第二行是用漢喃混寫的越南文。三個有下劃線的字為喃字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值得注意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辭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故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在漢字在越南的逐渐傳播开后,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语言,這些字就是喃字越南语Chữ Nôm𡦂喃)。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此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19世紀寫成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範的工作。儘管此間的胡朝1400年-1407年)或者是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權之統治者曾經重視喃字,並且將其提升到國家文書用字的地位。

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紀到越南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法語:Alexandre de Rhodes越南語A-Lịch-Sơn Đắc-Lộ),1591年-1660年)根據先前傳教士的拼寫原則的基礎上整合而成。在19世紀法國佔領越南時期,這種書寫體系流行起來,並於20世紀全面開始使用。

越南歷史上的語言表記法

概要

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裡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越詞越南语từ Hán Việt詞漢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越南语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禮物」的「文明化」的象徵,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効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異議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

三種文書系統

歷史上,越南共出現過三種文書系統,包括:

漢文越南语Hán Văn漢文)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採用的文書系统,貴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汉文(文言文)也是古代東亞諸國的共通文書系統,在中國、韓國、日本也同樣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漢字組成,與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語差異較大,在書面上與越南人的口語上難以達到統一。

隨著希望書面表達本民族語言的意識的提升,喃字最晚在13世紀被發明。喃字的出現,完成了越南語書面文同口語的統一,表記越南語的漢喃文也因此出現。漢喃文的出現,加快了越南國語文學的發展,很多優秀的文章也多也漢喃文,如,15世紀的阮廌,他的很多漢喃詩歌至今仍被人們欣賞。越南文學在18世紀迎來了一個高峰,涌現了阮攸的漢喃文著作《金雲翹傳》以及胡春香的漢喃詩等。由于是用漢喃文寫作的,便于越南人理解記憶,這些文學作品在越南民間以口頭的形式廣泛流傳(DeFrancis 1977:44-46)。

另一方面,表記越南本民族語言的漢喃文出現以後,官方的正式文書仍然多沿用漢文。其中的一個例外是胡朝(1400年—1407年)時,漢文被暫時廢止,官方啟用漢喃文。然而,由于后來的越南第三次北屬時代的到來,漢喃文的官方地位被終止。黎朝時,漢喃文成為了社會異見的首選傳播媒介,黎朝政府因此在1663年1718年1760年頒文禁止漢喃文的使用。漢喃文最后一次被越南官方采用是在西山朝(1788年—1802年)。但在後來的阮朝,漢喃文的官方地位再次被終止。阮朝(1802年—1945年)的初代帝王嘉隆帝阮福映在成為皇帝以前曾支持過喃字和漢喃文的使用,但他掌權後即開始采用漢文(Hannas 1997:83-84)。

19世紀下半葉以來,法國殖民者開始禁止阮朝官方文書漢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廢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1919年科舉考試。漢字、漢文地位的降低,也導致了與漢字關系緊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DeFrancis 1977:179)。在20世紀上半葉,喃字和漢喃文逐漸沒落,而法國殖民者推行的拼音化文字國語字國語字文開始標準化并在越南通行。

譜系分類

越南語的語系歸屬尚未確定。現在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如施密特根據越南語與孟語高棉語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詞彙,且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來判定,部份中國學者從越南語的底層入手,發現越南語和佤族語言同源來判定等。另一些語言學者則認為越南語是一種孤立語言

20世紀語言學界的另一種觀點是認為越南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如馬伯樂根據越南語音節有固定聲調,單音節詞佔大多數,以及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來判定。這種觀點現在已不再流行,不過中國大陸圖書館學常用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仍把越南語相關書籍編入漢藏語系相關書籍之下[4]

总的来说,越南语同南亚语或者侗台语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源的基本词汇较多。与同属汉字文化圈日语朝鲜语一样,越南语借用的古汉语亦主要为高级词汇,常用于文化语、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而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越南語與芒語的親屬關係最為接近。西方學者主要將越南語歸入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越-芒語支;按人口來算,越南語是南亞語系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門語言。一些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越南語言學家[谁?]則認為應該列入壯侗語系,因為列入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如同跟歷史上曾經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說的高棉語(也稱柬埔寨語)竟是相同來源,實在難以接受。

方言

越南語方言種類比較簡單,大致分做3類。三者間的差異主要在音韻和詞彙上,文法上的差異非常小。

方言名稱 地区 舊名
北部方言 河内海防等地 東京方言
北中方言 乂安清章)、清化广平河静 安南方言
中部方言 順化广南 安南方言
南部方言 胡志明市湄公河三角洲 交趾支那方言

現代越南語的發音以河內腔(北方方言)為標準。但是不少的海外越僑說的是西貢(南方方言)腔的越南語。海外的越南語媒體多數都用西貢腔廣播。河內腔跟西貢腔主要差別是在聲調和捲舌音上。

在河內腔中,後面3組的字母並沒有發音上的差別:tr=ch=/c/、d=r=gi=/z/、s=x=/s/。但是在西貢腔中,r, s, tr 需要捲舌,ch, gi, x 沒有捲舌。而且西貢腔將 d 唸做半元音/j/。

捲舌音 平舌音 半元音 現代標準音
tr ch tr=ch=[c]
r gi d r=gi=d=[z]
s x s=x=[s]

在聲調上,西貢腔將跌聲(Thanh ngã;陽上;第5調)歸併到問聲(Thanh hỏi;陰上;第4調)。所以,西貢腔的越南語只有5個聲調。

音韻

越南語和漢語類似,構詞絕大多數以單音節(或稱字)為單位。和多數漢語言以及壯泰語言一樣,越南語的音節可由聲母、介音、韻母、韻尾、聲調五部份構成。

漢越音

由於越南語引入了大量的漢語詞彙,所以漢字的古漢語發音在越南語中保留得很好,多數聲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別是區分了舌根鼻音聲母 ng(疑母)、喻母跟零聲母的漢字。比如「」唸 ngư,「」唸 du ,「」唸 ư。當然部分聲母出現了變異,比如「西」唸 tây,「」唸 dân。

越南語的漢字音韻尾出現了4個變異,但是卻沒有影響到它對漢字韻尾保留的完整性。古漢語韻尾收 n、m、p、t 的漢字在越南語中依然收 n、m、p、t。例如: phán、 phàm、 pháp、 phát。

古漢語尾韻收ng的漢字在越南語中分化成 ng、nh 兩個韻尾,具體的分化規則是韻母是洪音(a、o、ơ、u、ư)的時候,韻尾是 ng(例如: không、 quang、 nùng);韻母是細音(唸/ɛ/時的a、i、e)的時候,韻尾是 nh( kinh、 sinh、 thành)。

在原漢字文化圈國家中,越南日本韓國在引入漢語詞彙的時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漢字的古漢語發音,但是唯獨越南語引入漢音的時候,連聲調都一併保留(這固然是因為越南語有聲調,但日語、韓語沒聲調的關係)。雖然越南語將古漢語的兩個入聲調歸入了兩個去聲調(銳聲跟重聲)中,但是還是完整重現「平上去入分陰陽」的8個聲調,因為入聲字帶有 p、t、ch、c 韻尾,非常容易同去聲字分別開來。

越南語漢字音的分類

從傳入時間和越化程度等方面看,漢越詞的發音可分為標準漢越音古漢越音越化漢越音等三類。

  • 大多數漢越詞發音為標準漢越音,這些詞被稱為標準漢越詞或純漢越詞。
  • 另有部分漢越詞由于傳入越南的時間較早,其讀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國唐代以前的音韻,這種讀音叫做「古漢越音」,使用古漢越音的詞匯被稱為“古漢越詞”。例如:
mùi
buông
múa
muộn
cởi
khoe
  • 還有少部分漢越詞,由于自古受越南語口語的影響產生音变,使得它們原有的漢字讀音也隨之改變而更符合越南語語音特點,這種讀音叫做「越化漢越音」,使用越化漢越音的詞彙被稱為“越化漢越詞”。如:
gần
giường

关于越化汉越词的数量至今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数量也远不如汉越词的数量多。

詞彙

橙色的為純越語素,綠色的為漢越語素。

越南語是一種單音節語言,幾乎每個音都至少有一個涵義,故而跟漢語一樣,可以很自由的組合新詞彙表達新概念。例如「đã」有「已經」的意思,而「rồi」是「完成」的意思,兩者組成新詞「đã rồi㐌耒」的意思就是「已經完成」;再如「định」是漢字「定」,它跟「đã」組成新詞「đã định㐌定」,意思就是「已經確定,已經定下來,既定,原來就定下來了」的意思。

越南語的詞彙相當豐富,与韓語和日本语一樣都是漢字詞(漢越詞)非常豐富的語言,所以根据詞彙的來源,越南語的詞彙可以被分做下面四种:

固有詞(純越詞)

固有詞(越南语Từ thuần Việt詞純越*/?)是越南語本身就有的詞彙,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動、名词,比如動詞「đi𠫾(去)」、 名詞「cơm(飯)」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詞,比如「cây𣘃(樹)」、「nước(水)」等。

在原漢字文化圈的語言中,日語韓語至今依然並用著兩套數詞(固有數詞跟漢語數詞),並且大量的數字概念的表達方式都已漢化。而越南語沒有完全采用漢語數詞,一到千的數詞依然有自己固有的表達方式,僅有少量的數字概念的表達方式漢化,「triệu(百萬)」就是漢字數詞「【參見:越南語數字

漢越詞

漢越詞(越南语Từ Hán Việt詞漢越*/?)是越南語中自古漢語派生出的詞彙,即越南語的漢字詞。越南語中漢越詞的數量非常多,其比重不低於60%。在這些漢字詞中,比較少的單音節漢字詞被直接當作詞彙來用,例如:học)、tại);多數的單音節漢字詞都被當作構詞的部件來使用,像上文提到的「đã định」即是。

  • 有相當大量的漢越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一致,比如:
lịch sử歷史)、định nghĩa定義)、phong phú豐富)、điều hoà調和)、thời sự時事)。
phương tiện方便):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手法」、「手段」。
văn phòng文房):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辦公室」、「寫字樓」。
phương phi芳菲):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豐滿”。
phong lưu風流):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富足”、“富裕”。
  • 越南語中亦存在大量越南自制漢越詞,其特點類似日語中的“和製漢語”這些詞彙由古漢語語素構成,可以直接用漢字寫出,但漢語中並無這些詞彙,如:
bệnh cảm病感):感冒。
khẩu trang口裝):口罩
lập trường立場)-立場(たちば/tachiba)
trường hợp場合)-場合(ばあい/baai)
thủ tục手續)-手続(てつづき/tetsudzuki)

外來語

外來語(越南语Từ ngoại lai詞外來*/?)是越南語中由古漢語以外的語言傳入的詞彙。其主要來自近現代的法語英语詞彙,也有少量来自本國少數民族語言或其他语言的。 由於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法語的辭彙也自然流入了越南語中,比如 「ga」(火車站)就是來自法語的「gare」。

混種詞

混種詞是以上三种词的混合型。如:

vôi hoá𥔦化-鈣化 (「𥔦」為固有語素“鈣”,「hoá」為漢越語素“”)
ôm kế揞計-歐姆表、歐姆計 (「ôm」為外來語素“歐姆”,「kế」為漢越語素的“”)
nhà băng家鏰-銀行 (「nhà」為固有語素“家、房”,「băng」為外來語素“銀行”)
ngày sinh𣈗生-生日 (「ngày」為固有語素“日、天”,「sinh」為漢越語素“”)
trưởng ga ga-火車站長 (「trưởng」為漢越語素“長”,「ga」為法語外來語素“火車站”)

文法

越南語是孤立語,動詞沒有型態變化,名詞既沒有文法上的性別的形式,也沒有文法上的變化,形容詞也不需要跟被修飾的名詞保持文法上的性、上的一致。文句內的詞通過詞序來表達文法作用,所以詞序對越南語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詞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這跟漢語一樣。越南語的文句機構是:主語謂語賓語(SVO)。

跟多數東南亞語言(泰語寮語馬來語等)一樣,越南語也是形容詞後置的語言。所以「越南語」就不是「 Việt(越)Nam(南)Tiếng(語)」,而是「 Tiếng Việt Nam」;「京族的正式語言」就應該寫成 「ngôn ngữ(言語)chính thức(正式)của[屬於、的]dân tộc(民族)Kinh(京)」。

不同的虛詞表達不同的意思。đã(已經)、đăng(當, 正當, 正在)、sẽ(將要)是三個不同的虛詞,它們各有自己的涵義,添加在動詞的前面就表達出動詞進行的三種不同狀況:viết(󰁱,寫)、đã viết(㐌󰁱,已寫)、đăng viết(當󰁱,正寫)、sẽ viết(𠱊󰁱,將寫)。

越南語國語字

1527年,葡萄牙天主教傳教士來到越南,他們創製了用於轉寫紀錄越南語的羅馬字,這種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學及傳教上。後來,來自法國義大利的傳教士也開始用羅馬字紀錄越南語,但是不同國家的傳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規則,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時進行着。

17世紀,法籍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用他自己創製的越南羅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ừ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這標誌着越南語羅馬字記音系統修改整合的階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國語字的誕生。

目前越南語字母使用除 F(f)、J(j)、W(w)、Z(z)之外的22個拉丁字母以及 Ă(ă)、Â(â)、Đ(đ)、Ê(ê)、Ô(ô)、Ơ(ơ)、Ư(ư)7個變化字母。元音字母通過上加或下添符號來表達聲調種類,國語字用了5個符號表達6個聲調(有一個聲調沒用符號):(以a為例)à、á、ả、ã、ạ。在書寫的時候,按照音節隔寫,外來語雙音節的詞彙或音譯詞用短橫連接每個音節,比如:Ra-đi-ô(radio)。

越葡拉字典內頁

現代國語字的複合字母中,仍可見得傳教士母語文字的殘跡:

近年,由於越南修改放寬了聲調符號的標註規則(主要涉及介音上標註聲調符號的規則),而海外越僑並沒有接受修改後的新規則,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語跟海外越南語在聲調符號的標註上產生了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絲毫不影響到閱讀理解,而且人們一般也不容易察覺。比如:「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寫是 văn h,而越僑的標註方式(也是修訂規則以前的標註方式)是 văn hóa

字母表

越南语国语字
A a Ă ă Â â B b C c D d Đ đ E e Ê ê G g H h I i K k L l M m
N n O o Ô ô Ơ ơ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Ư ư V v X x Y y    

參見

腳注

  1. ^ 1.0 1.1 1.2 1.3 Ferlus, Michael, Histoire abrégée de l'évolution des consonnes initiales du Vietnamien et du Sino-Vietnamien, Mon–Khmer Studies, 1992, 20: 111–125 .
  2. ^ 2.0 2.1 Ferlus, Michael, A layer of Dongsonian vocabulary in Vietnamese (PDF),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2009, 1: 95–109 .
  3. ^ Thompson, Laurence C., Proto-Viet–Muong Phonology, 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s, Austroasiatic Studies Part I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113–1203, JSTOR 20019198 .
  4. ^ 中图法简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8). 

外部連結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FA Template:Link GA Template:Link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