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得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Halogogo對話 | 貢獻2006年7月25日 (二) 21:05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楊得志(1911年1月13日—1994年10月25日),出生於湖南醴陵縣南陽橋(今屬株洲市)的一個小山村。1928年1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並於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的戰役有: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強渡大渡河抗日戰爭時國共內戰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得志是中共軍隊的「三楊」之一(另二人是楊成武楊勇)。

履歷

  • 楊得志生活在一個極貧困的家庭,所住的兩間茅屋都是別人。家庭人多,有十四個兄弟姐妹,由於生活所困,最後活下的無幾。楊得志只讀過幾天書,其父親是鐵匠,後就從父學打鐵。
  • 11歲,其母病逝,家愈貧,楊得志不得不其給人家當放牛娃。14歲,隨哥到江西安源煤礦做當挑夫。16歲回湖南衡陽在築路工地做工。

紅軍

  • 17歲(1928年2月),與25名工友一起投奔中國工農紅軍第1師(朱德、陳毅在湘南起義時建立的),後隨上井岡山會師。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在隨後的幾年裏,楊得志作戰勇敢,頭腦機敏靈活,從士兵逐步地晉升,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楊得志接任具有光榮戰史的紅1軍第1師第1團團長職務。在長征,楊得志領導的紅1團一直擔當着開路先鋒或掩護後衛的重任。長徵到達陝北,楊得志率紅1團參加了直羅鎮戰鬥,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
  • 25歲(1936年2月),瓦窯堡會議以後開始東征,楊得志擔任紅1師副師長。紅軍東征勝利回師以後,6月開始西征,楊得志調任紅2師師長。10月初,西征軍與紅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會師後為了穩固根據地,紅2師參加了山城堡戰鬥,山城堡戰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仗。

抗戰時期

  • 26歲(1937年),楊得志進入「抗大」學習,七七事變後,他提前結業,回到老部隊。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楊得志任115師第343旅第685團團長,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因第344旅旅長徐海東有病,朱德命楊得志任第344旅副旅長,代理旅長。
  • 27歲(1938年),第344旅與韓先楚部689團會合,肅清了平漢線以東、漳河以南、衛河兩岸近百里地區以內的偽軍和土頑部隊,開闢了一大片根據地。28歲(1939年2月初),楊得志率部與冀魯豫邊區的游擊隊組編成八路軍冀魯豫支隊。支隊打退了所有敵對武裝(漢奸、土匪、石友三高樹勛和盧翼之部),完全控制了冀魯豫邊區。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立即成立冀魯豫軍區,楊得志為司令員,下轄直南、豫北、魯西南三個軍分區。後又在1941年多次粉碎日軍在黃泛區內的「大掃蕩」。
  • 33歲(1944年),楊得志勝利到達延安,擔任了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1旅旅長。1945年,他作為冀魯豫軍區的代表出席了黨的「七大」。

國共內戰

  • 「七大」閉幕後,冀魯豫軍區部隊與其他部隊組成了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楊得志任縱隊司令員,下轄三個旅。隨後參與了平漢戰役。中央為了和國民黨爭奪東北,電令楊得志率晉冀魯豫1縱北上,到達晉察冀後被留下。
  • 35歲(1946年),楊得志率1縱隊參加了保衛晉察冀邊區主要城市承德的戰役,失利。後中央令政委蘇振華率1縱南下歸還晉冀魯豫軍區建制,應聶榮臻要求,楊得志被留在晉察冀指揮野戰軍。第二年7月又調任新組建的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這年參加了清風店戰役及石家莊戰役,戰役中隨機應變,首創晉察冀軍區殲滅戰戰例和我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獲得了朱德聶榮臻的高度評價。

韓戰

  • 建國後,楊得志任第19兵團司令員兼陝西省軍區司令員,參加韓戰並直接參與指揮了「上甘嶺戰役」。1952年7月11日,中央軍委任命楊得志為志願軍第二司令員,1954年11月,又任志願軍司令員。韓戰勝利之後,朝鮮民族主義共和國政府授予楊得志一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 參加韓戰回國後,楊得志入軍事學院學習併兼任戰役系主任。1955年畢業後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和平年代

  • 62歲(1973年),楊得志相繼任武漢軍區昆明軍區司令員。1980年,任中國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副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1966年遞補),第九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 76歲(1987年),楊得志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83歲(1994年),楊得志同志因病逝世。

回憶錄

相關書目

《毛澤東矚目的著名將帥—楊得志小傳》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