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
外观
杨得志(1911年1月13日—199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市)的一个小山村。1928年1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于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的战役有: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强渡大渡河、抗日战争时、国共内战、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履历
- 杨得志生活在一个极贫困的家庭,所住的两间茅屋都是别人。家庭人多,有十四个兄弟姐妹,由于生活所困,最后活下的无几。杨得志只读过几天书,其父亲是铁匠,后就从父学打铁。
红军
- 17岁(1928年2月),与25名工友一起投奔中国工农红军第1师(朱德、陈毅在湘南起义时建立的),后随上井冈山会师。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 在随后的几年里,杨得志作战勇敢,头脑机敏灵活,从士兵逐步地晋升,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杨得志接任具有光荣战史的红1军第1师第1团团长职务。在长征,杨得志领导的红1团一直担当着开路先锋或掩护后卫的重任。长征到达陕北,杨得志率红1团参加了直罗镇战斗,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 25岁(1936年2月),瓦窑堡会议以后开始东征,杨得志担任红1师副师长。红军东征胜利回师以后,6月开始西征,杨得志调任红2师师长。10月初,西征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为了稳固根据地,红2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山城堡战斗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
抗战时期
- 26岁(1937年),杨得志进入“抗大”学习,七七事变后,他提前结业,回到老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杨得志任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因第344旅旅长徐海东有病,朱德命杨得志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
- 27岁(1938年),第344旅与韩先楚部689团会合,肃清了平汉线以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近百里地区以内的伪军和土顽部队,开辟了一大片根据地。28岁(1939年2月初),杨得志率部与冀鲁豫边区的游击队组编成八路军冀鲁豫支队。支队打退了所有敌对武装(汉奸、土匪、石友三、高树勋和卢翼之部),完全控制了冀鲁豫边区。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立即成立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为司令员,下辖直南、豫北、鲁西南三个军分区。后又在1941年多次粉碎日军在黄泛区内的“大扫荡”。
国共内战
- “七大”闭幕后,冀鲁豫军区部队与其他部队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杨得志任纵队司令员,下辖三个旅。随后参与了平汉战役。中央为了和国民党争夺东北,电令杨得志率晋冀鲁豫1纵北上,到达晋察冀后被留下。
- 35岁(1946年),杨得志率1纵队参加了保卫晋察冀边区主要城市承德的战役,失利。后中央令政委苏振华率1纵南下归还晋冀鲁豫军区建制,应聂荣臻要求,杨得志被留在晋察冀指挥野战军。第二年7月又调任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这年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及石家庄战役,战役中随机应变,首创晋察冀军区歼灭战战例和我军攻克大城市模范战例,获得了朱德、聂荣臻的高度评价。
韩战
- 建国后,杨得志任第19兵团司令员兼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参加韩战并直接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任命杨得志为志愿军第二司令员,1954年11月,又任志愿军司令员。韩战胜利之后,朝鲜民族主义共和国政府授予杨得志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 参加韩战回国后,杨得志入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毕业后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和平年代
- 62岁(1973年),杨得志相继任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国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76岁(1987年),杨得志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83岁(1994年),杨得志同志因病逝世。
回忆录
相关书目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杨得志小传》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