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校门
外观
武汉大学校门是国立武汉大学的象征,原始校门为1928年建成的牌坊,位于武汉市街道口劝业场。[1]1929年武大选定珞珈山校址后,校方为了方便学生出入,函请湖北省建设厅自街道口到校园建筑一条专用道理,宽10米、全长1.5公里,于1930年2月通车,武大将其命名为大学路。而老校门正在大学路的起点,珞珈山为大学路的终点。
1993年在武汉大学100周年校庆时在原址延长线后仿照建设新校门,2012年由于武汉市政建设,有二十年历史的校门于2012年十月九号被拆除并规划在2013年异地重建。[1]
历史
- 第一版武大校门是一座木结构的牌楼(已毁于自然灾害);
- 第二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新建筑,迄今已八十载。牌楼横幅正面书写:国立武汉大学(萧君绛提),横幅背面是“文、法、理、工、农、医”。文革中校门上为毛泽东题写的“武汉大学”。文革结束后,著名书法家、画家曹立庵、刘赜再次为武大牌坊题写国立武汉大学和文、法、理、工、农、医;[2]
- 第三版校门为现代众人熟知的百年校庆(93年)牌坊(已拆除);
- 第四版校门为120年校庆前完工建成,在93版校门东北方向武汉大学中轴线上,文理学部、信息科学学部中间。
参考
- ^ 1.0 1.1 武大20年牌坊被拆引争议 校方称将在原址上重建
- ^ 文化地标武大门楼明年重建 多数网友感到惋惜. [10 10, 2012].
参看
这是一篇與大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