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校門
外觀
武漢大學校門是國立武漢大學的象徵,原始校門為1928年建成的牌坊,位於武漢市街道口勸業場。[1]1929年武大選定珞珈山校址後,校方為了方便學生出入,函請湖北省建設廳自街道口到校園建築一條專用道理,寬10米、全長1.5公里,於1930年2月通車,武大將其命名為大學路。而老校門正在大學路的起點,珞珈山為大學路的終點。
1993年在武漢大學100周年校慶時在原址延長線後仿照建設新校門,2012年由於武漢市政建設,有二十年歷史的校門於2012年十月九號被拆除並規劃在2013年異地重建。[1]
歷史
- 第一版武大校門是一座木結構的牌樓(已毀於自然災害);
- 第二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重新建築,迄今已八十載。牌樓橫幅正面書寫:國立武漢大學(蕭君絳提),橫幅背面是「文、法、理、工、農、醫」。文革中校門上為毛澤東題寫的「武漢大學」。文革結束後,著名書法家、畫家曹立庵、劉賾再次為武大牌坊題寫國立武漢大學和文、法、理、工、農、醫;[2]
- 第三版校門為現代眾人熟知的百年校慶(93年)牌坊(已拆除);
- 第四版校門為120年校慶前完工建成,在93版校門東北方向武漢大學中軸線上,文理學部、信息科學學部中間。
參考
- ^ 1.0 1.1 武大20年牌坊被拆引爭議 校方稱將在原址上重建
- ^ 文化地标武大门楼明年重建 多数网友感到惋惜. [10 10, 2012].
參看
這是一篇與大學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