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 | |||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
File:NCCU.svg | |||
校訓 | 親愛精誠 | ||
創辦時間 | 1927年「中央黨務學校」創校 1929年「中央政治學校」改組 1944年「中央幹部學校」創校 1946年合併為「國立政治大學」 1954年在臺復校 | ||
學校代碼 | 0001 | ||
學校類型 | 國立大學‧綜合大學 | ||
校長 | 吳思華 | ||
教師人數 | 652 | ||
學生人數 | 15,377 | ||
大學部人數 | 9,265 | ||
研究生人數 | 6,112 | ||
校址 | 中華民國 11605 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9鄰指南路二段64號 | ||
校區 | 市郊 | ||
總面積 | 1,033,971平方公尺 | ||
暱稱 | 黨校、貓空大學 | ||
隸屬 | 商學院進步聯會AACSB 歐洲品質教育加強系統EQUIS | ||
網站 | http://www.nccu.edu.tw | ||
|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國立大學,轄有政大國關中心、附中、實小、附幼等教研機構。前身可追溯至1927年中國國民黨成立的中央黨務學校。
做為政府的高級公務員搖籃,政大現已培育2名中華民國副總統、第一夫人與多名司法院大法官,校友多為本地社會法、商、傳播、外交行業菁英,技術官僚輩出,許多政治人物亦駐校任教。
政大已於藝術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領域分別獲評世界第163名、第214名,[1]政大商學院擁有AACSB、EQUIS國際認證,也是全台排名第2的世界千大商學院(eduniversal ranking)。[2]
校史
- 中央黨務學校
政大前身為中國國民黨於1927年在南京紅紙廊成立的中央黨務學校,負責北伐期間與軍政時期黨政幹部的教育訓練。國民黨決定籌設中央黨務學校後,於當年5月20日正式通過蔣中正為校長,即政大校慶日。
- 1927年,蔣中正發動「清黨」剷除黨內中國共產黨勢力後,原先準備成立「宣傳訓練院」,但後來代之以「中央黨務學校」。中央黨校校訓與1924年成立的黃埔軍校相同,即「親愛精誠」四字,並於1927年經首任校長蔣中正敲定。創校初期借用國立中央大學校舍,再遷江蘇省立法政大學校址(即紅紙廊校區)。課程著重黨務及社會運動、政治宣傳,授課內容則分為理論、歷史、地理和組織。
- 中央政治學校
- 1929年,為了向外界略表黨政分離、為國育才之意,中央黨務學校改組為「中央政治學校」,初設政治、財政、地方自治、社會經濟四系,後來又增設教育和外交等系。
- 1935年,設置研究部,分行政、法律、經濟、財政、外交、教育等組,與大學部各學系相互配合,研究部主任由程天放兼任。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政治學校遷至重慶小溫泉,並將科系調整為法政、經濟、外交、新聞、地政五系,爾後又成立新聞事業專修班、新聞專修科、地政專修科、會計專修科、統計專修科、語文專修科。功能上說,中央政治學校是中國國民黨訓政時期培育國家政治人才的主要基地,當年地位類似今日中國共產黨的「中共中央黨校」。
- 中央幹部學校
- 國立政治大學
- 1946年,「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定名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改為專任制,惟依舊由蔣中正擔任永久名譽校長,實際校務則全由教育長負責。
-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全面潰敗,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政大南京校址為中共所接收。一部份遷到四川的政大師生,以少量劣質兵器,投筆從戎,參與國共戰爭,經過蘇場遭遇戰和大邑包圍戰後,僅有少數學生虎口生還,爾後以軍籍身份轉由香港進入臺灣。(政大臺北校本部有「精神堡壘」石碑,紀念上述參與川西會戰的政大師生)
-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原計畫近期反攻大陸,並無在臺灣恢復大陸地區國立大學的構想。但隨著反攻無望逐漸明朗,黨政高層開始思索增設高等院校之計畫,進而意識到培養本地高等教育人才之急迫。由於政大以往為國民黨黨校,具指標性;且曾為培育高等公務員的搖籃,素有口碑,加上當時日本統治時代留存的高等教育機構,如國立臺灣大學、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省立工學院(現國立成功大學)、臺灣省立農學院(現國立中興大學)、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前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等校已經無法負荷國府遷臺所致之人口遽增的升學需求等因素,1954年教育部長張其昀批准國立政治大學在臺北縣木柵鄉(今臺北市文山區木柵)復校,成為嗣後大陸各國立大學(如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在臺復校之先驅。惟因早期在大陸時期的政大乃以陳果夫(陳其美之姪、陳立夫之兄,果夫樓命名之由來,1938年至1941年任中央政治學校代理教育長)、丁惟汾(字鼎丞,留日習法律,鼎丞樓命名之由來,姪孫為丁肇中,今已拆除改建為商學院大樓)、余井塘(留美學經濟,井塘樓命名之由來,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張道藩(留法學美術道藩樓命名之由來,1941年任中央政校教育長)、程天放(留美學政治,舊新聞館天放樓命名之由來,1943年任中央政校教育長)、羅家倫(字志希,志希樓命名之由來,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代教育長)等國民黨CC派執掌校政,遷臺後雖然上述人物均未再接觸政大事務,然因CC派與蔣經國的三民主義青年團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今中國青年救國團)勢力不合之故,而備受蔣經國冷遇,與中國國民黨之關係漸行淡化。政大在臺復校首任校長是曾任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的知名心理學家陳大齊先生,初期設立行政、公民教育、新聞及國際關係等四個研究所,1955年恢復成立大學部。
- 1960年,政治所高級研究生周道濟通過教育部考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為依據中華民國博士學位授與法獲得此項學位之第一人。同年,附設實驗小學成立。
- 1962年,政大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合作,成立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 1963年,新聞學系實習廣播電臺「政大之聲」成立,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學術實驗廣播電臺。
- 1964年,設立公共行政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在楊必立先生的主持下,企管研究所招收企業管理碩士(MBA),政大是兩岸三地第一所提供中文企管碩士課程的大學。
- 1966年,第一屆文化盃合唱比賽。
- 1975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會」改制為「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並開始隸屬於國立政治大學。
- 1977年,中正圖書館落成,為當時全國最大之大學圖書館。
- 1980年,第一屆金旋獎。
- 1996年,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正式改制納編,完全併入政大建制。
- 2001年,第一屆包種茶節。
- 2005年,附屬中學成立並開始招生,象徵政大構成自幼稚園至博士班的一貫完整學園。
- 2006年,政大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防醫學院、國立陽明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達成學術結盟,除達成知識領域的擴張互惠,也追求「臺灣哈佛群醫照顧系統」的願景共構。
歷任校長
- 【中國大陸時期,改名前】
校名 | 姓名 | 任職日期 | 離職日期 | 備註 |
---|---|---|---|---|
中央黨務學校 | 蔣中正 | 1927年 | 1929年 | |
中央政治學校 | 蔣中正 | 1929年 | 1946年 | |
中央幹部學校 | 蔣中正 | 1944年 | 1946年 |
- 【中國大陸時期,改名後】
- 中央政治學校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為政治大學。
任期 | 姓名 | 任職日期 | 離職日期 | 備註 |
---|---|---|---|---|
01 | 蔣中正 | 1946年 | 1947年 | (永久名譽校長) |
02 | 顧毓琇 | 1947年 | 1949年 | |
03 | 楊希震 | 1949年 | 1954年 |
- 【在臺復校後】
任期 | 姓名 | 任職日期 | 離職日期 | 備註 |
---|---|---|---|---|
04 | 陳大齊 | 1954年 | 1959年 | |
05 | 劉季洪 | 1959年 | 1973年 | |
06 | 李元簇 | 1973年 | 1977年 | |
07 | 歐陽勛 | 1977年 | 1986年 | |
08 | 陳治世 | 1986年 | 1989年 | |
09 | 張京育 | 1989年 | 1994年 | |
10 | 鄭丁旺 | 1994年 | 2000年 | |
11 | 鄭瑞城 | 2000年 | 2006年 | |
12 | 吳思華 | 2006年 | 迄今 |
學校環境
其校園建築地標多以國民黨要員命名,學術單位亦多與政府機關部門對應。教職員曾任、調任、兼任政務官者,所在多有,包括現任(第12任)的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前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畢業學生方面則有前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萬長,而前中華民國臺灣省省長、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兩者皆是。[3]
校區機構
單位機構 | 所在地址 | 單位面積(公頃) |
---|---|---|
政大校本部 | 11605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9鄰指南路二段64號 | 94.96 |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 11666臺北市文山區政大里2鄰萬壽路64號 | 1.93 |
公共行政與企業教育中心 | 10642臺北市大安區永康里8鄰金華街187號 | 0.56 |
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幼稚園 | 11651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9鄰指南路二段66號 | 0.53 |
附設實驗小學 | 11651臺北市文山區指南里16鄰指南路三段12號 | 0.72 |
附屬高級中學 | 11656臺北市文山區政大里14鄰政大一街353號 | 2.06 |
宿舍
- 目前提供宿舍可供住宿床位數6,004床。
- 政大第二學人宿舍及國際學生暨研究生宿舍預計2010年4月完工、9月正式開放學生入住。
山上校園內宿舍
- 自強一、二、三舍:男宿舍,為研究生宿舍,原均為半套或全套之單人房,101學年度起自強一舍部分舍區改建為雙人半套房。正門位於恆光街底,與恆光橋相望;側門位於校內環山道旁。
- 自強五、六舍:男宿舍,自強宿舍服務中心位於五舍一樓,兩舍於三樓有空橋相連。
- 自強七舍:女宿舍
- 自強八舍:女宿舍
- 自強九舍:男女分區宿舍,原有研究生宿舍專區(二人房),101學年度起改為大學部宿舍。宿舍均為四人房。宿舍樓下設有安九福利社、餐廳、山居學習中心等,生活機能完善。
- 自強十舍:男女分區宿舍,包含本國及外籍研究部、大學部學生。為2011年底落成的全新宿舍,分為A、B、C、D四棟,皆為地下1層地上7層的建築。宿舍樓下設有便利商店、鬆餅店等,通往自強九舍與國際大樓亦十分便利,生活機能完善。
山下校園內宿舍
- 自強四舍:男宿舍
- 莊敬一舍:女宿舍,全面整修中,預計2012年8月完工、9月開放入住。
- 莊敬二舍:男宿舍
- 莊敬三舍:男宿舍
- 莊敬九舍:女宿舍
山下校園外宿舍
- 莊敬四舍:男宿舍
- 莊敬五舍:女宿舍
- 莊敬六舍:女宿舍
- 莊敬七舍:女宿舍
- 莊敬八舍:女宿舍
政大十景
- 日昇:朝迎晨曦登樟山
- 日落:暮送夕陽步長堤
- 春耕:醉夢溪畔品學思
- 夏耘:環山森林浴創想
- 秋收:好漢登坡眺願景
- 冬藏:紅櫻綻枝望新年
- 親民:景美溪畔踏車行
- 愛物:指南山下觀魚游
- 精實:四維堂內學堅毅
- 誠心:八德道路習鴻儒
醉夢溪
水岸電梯
連通藝文中心與河隄。興建及20年營運總成本約為三千萬新台幣,本金額原擬以校友捐款支應,然而因未達預定目標,以校務基金墊支。
學校活動
文化盃
文化盃可說是肇始於1966年至1968年間,振聲合唱團歐鴻武、鄭淵博、龐開文等三任團長對歌唱活動的熱愛,當年課外活動組要求振聲合唱團員當種子隊到各系招兵買馬、選曲等,並指定團員協助沒有團員的系1968年12月12日,在四維堂舉辦首屆文化盃歌唱比賽,舉辦項目不只有合唱,也有獨唱。文化盃的之名則可能與1968年為了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成立分會並推行相關活動有關。隔年(1969年)也另創辦舞蹈比賽,但隨參與學系減少已停辦,而合唱比賽則延續至今,並逐漸發展出各系的特色。[4] 目前主辦單位為政大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輔導組,協辦單位為各系所學會、振聲合唱團。[5]
包種茶節
包種茶節活動旨在配合大學多元入學,針對尚在高中就讀之學生及其家長,與有意願報考政大研究所或在職專班之大學生及社會人士,藉由教職員工與全體學生群策群力專業及活潑生動之表現,面對面的提供政大各院系所之特色介紹和解說,親身感受政大各院系所及校園學習環境之美。期能得天下之英才,能不斷傳承和持續政大教學與研究卓越之美譽,確立政治大學獨具之校園文化形象。
金旋獎
根據《政大校刊》的記載,金旋獎最早可能始於1980年3月。金旋獎早期是代聯會(後改為學生會)主辦的學生歌唱比賽,在1990年左右開始聞名校際,因為與電視臺、報社的合作,曝光率大增,也使得金旋獎受到娛樂圈的注目,成為唱片製作人挖掘歌壇新秀的場合,演出令人驚艷的參賽者如未能入圍,也有機會受評審或製作人青睞而「收到名片」,而且參賽資格逐漸開放給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參加,使得比賽更為競爭。
到了2000年左右,金旋獎更有看頭,因為除了獨唱組、合唱組(含重唱及男女對唱)與創作組,新增團體創作組,呼應學生樂團風起雲湧的熱潮;此外,出現各有不同的主題呈現,例如:十八屆的西部狂野風、十九屆的奇特風、二十屆的夢想風,二十五屆的武金旋、二十六屆的嗆金旋、二十七屆噢金旋,在在顯示出金旋獎主辦單位的多元活力。
金旋獎贏得明星夢工廠的美名,如張雨生、陳珊妮、陶晶瑩、陳綺貞、蘇打綠、盧廣仲、林育群(小胖)等歌手與主持人,都是從金旋獎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校園馬拉松
校園馬拉松路線:參賽選手從操場出發後沿著校園公車路線,從山下校區往山上校區至政大後門轉到恆光橋後,再沿著河堤一路到木柵動物園折返回政大操場。路線總長:6.6公里;分為學生、教職員、運動代表隊及敦親睦鄰等四大組,各組再依性別分組。舉辦時間多為12月上旬。[6]
政大節
政大節旨在紀念國共戰爭中捐軀之政大校友,民國71年正式開始列入政大之節日中;在民國九十九年,由政治大學學生會會長林家興配合政大節相關系列活動擴大舉辦,諸如政大之夜等。
學院系所
(該所為全國唯一國立大學所設立之宗教研究專業研究所)
|
|
政大之聲
隸屬於政大傳播學院的實習廣播電臺。收聽頻率為FM88.7,是一個小功率的電臺。[7]
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
院屬研究中心
|
|
行政單位
- 教務處
- 學生事務處
- 總務處
- 研究發展處
- 國際合作事務處
- 秘書處
- 會計室
- 人事室
- 圖書館
- 體育室
- 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 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 電子計算機中心
- 教學發展中心
- 創新育成中心
- 附設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 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 附屬高級中學
-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圖書與展覽資源
政大圖書館實體書藏書量193萬冊,視聽資料93萬件,為全臺藏書量第二名的大學圖書館。[8]
校本部
- 商學院圖書館
- 綜合院館圖書館
- 傳播學院圖書館
- 民族學系民族博物館
其它
知名校友
關於完整的國立政治大學校友資訊,請參照「國立政治大學知名校友列表」,或參考「Category:國立政治大學校友」。
學術及社會評價
- 政大是臺灣知名的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頂尖大學,在法商、傳播、外交、語言等領域尤其知名,並且為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獲選學校之一。
- 因學術發展以人文及社會科學為主,研究強項也主在國內與區域議題,且理學院規模較小,皆不利於在以「國際期刊發表數量」作為評量指標的排名表現,因此政大在許多世界大學排名皆較難名列前茅,僅被《QS世界大學排名》評為「全球第501至550名的大學」。
- 201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分領域調查,政大在「社會科學」第214名,「人文與藝術」全球第163名。[9]
- 依據《econphd.net》調查,政大在經濟學領域排名全球第261名(全臺第一)[10]。
- 政大商學院是臺灣唯一的國際商學研究生論壇(GBF)成員[11],並獲得AACSB[12] 及EQUIS[13] 認證,為臺灣第一所且是唯一取得國際雙認證的商管學院 [14]。
- 在《Asia Inc.》雜誌調查中公佈的東亞前十大商學院排名,政大為亞洲第9名,臺灣第1名[15]。
- 《英國金融時報》公佈2011年全球商學管理碩士(Financial Times Masters in Management)排名結果,政大商學院全球第41名,為臺灣第1名。
- 依據在歐洲擁有廣大聲譽的《Eduniversal商學院排名網》2008年及2009年的資料,其中政大位在「頂尖商學院」(TOP Business Schools,國際知名)之列,臺灣第2名[16]。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評鑑商學院為全臺第一[17]。
- 據《亞洲華爾街日報》一項針對各國大學MBA的調查中,政大與澳洲的雪梨大學、香港的香港中文大學等,同獲企業家和人力資源經理人票選為亞太地區最具能力培育優秀與有潛力MBA的學校。
- 近年企業最愛大學生綜合排名全臺第五,文學院、教育學院皆為臺灣前2名,法學院、商學院排名更為全國第一。
- 2008年公務人員特考第二次司法人員考試,190名新科司法官中,政大法律系共有53人上榜,錄取人數排名全臺第一[18]。
- 2011年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世界大學排名評比成績,在藝術人文領域的大學中,政大在「現代語言」類別介於全球50-100名區間,是全臺排名第一的大學。亞洲地區第一名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世界18名,政大則是臺灣唯一進入百大的學校。
- 2012年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針對大學品牌力所做的大學評鑑,政大綜合排名居國內第5,其中在「商管/財經」學群中及「法律/政治」學群排名第一領先全國。
政大「商管/財經」學群為全國第一</ref> 政大「「法律/政治」學群領先全台灣</ref>。
- 2012年政大外語學院於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之「現代語言」類(Mordern Languages)排名29名,領先全台。
歐盟中心
2009年6月,歐洲聯盟以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天主教輔仁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淡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七所臺灣高等學府聯合組成的「臺灣歐盟中心」(EUTW)正式掛牌運作,四年共補助110萬歐元,以規畫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提升年輕世代對歐盟的認識。其中四所核心成員大學之校長-臺大校長李嗣涔任主席,政大校長吳思華、興大校長蕭介夫、輔大校長黎建球任副主席。臺大副校長包宗和為中心主任。[19]
國內學術合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與政大三方,於2006年12月23日簽定學術合作合約,建立通識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學程合作模式,仿效美國哈佛大學與周邊教學醫院之「群醫照顧系統(Partners HealthCare system)」整合,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
為鼓勵學生至外校選修不同領域的通識課程,凡政大學生至簽約合作學校選修通識課程,一律承認其通識學分,目前與政大簽約的學校包含國立陽明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防醫學院及臺北醫學大學,合作通識課程如藝術方面「與大師相遇」系列,邀請焦雄屏(電影)、朱宗慶(打擊樂)、胡德夫(民謠)、劉克襄(生活美學)等藝術專家學者開班授課;醫學方面,則有陽明大學潘懷宗老師(現代流行疾病)、翟建富老師(醫學基礎)等,跨校合作授課,為學生提供更多元豐富的通識教育課程。
此外,政大的科技管理研究所也與國立陽明大學合開「生物科技管理學程」。
EMBA教育聯盟
政大與中山、交大、成大、清大、臺科大、中央、 中正、中興共九校所組成的EMBA教育聯盟,打破校際限制,混合分組,期望以跨校的研討方式,讓各校EMBA學生充分聯誼與學習。混合分組除讓知識學習上能更加完整外,從北到南的串連網絡,讓學生跨越了校際、地理限制,擴大人脈知識網,同時增加同業或異業結合交流的機會。[20]
國際學術交流
至2012年7月,政大校方〔含校/院/系級及研究中心〕與全球330所大學院校締結姐妹校合約[21],提供教師或學生出國進行學術訪問或短期進修機會,為臺灣地區締結最多姊妹校、擁有最多交換學生計畫的學校,(國立臺灣大學有176所姊妹校[22]、國立中山大學約有112所姊妹校[23])。締約學校名稱如下:
|
|
|
最新詳細校級姊妹校訊息請參見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合作事務處。
除國際合作事務處與秘書處外,政大各學院均另有院級或系級交換學生計畫,包括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國際事務學院等。其中又以政大商學院的交換計畫最具規模,101學年度預計將有72所姊妹校共開放215個名額供學生申請。[24]
兩岸學術交流
在兩岸學術交流方面,截至2010年12月,政大與大陸地區15所高等學校簽署了交換學生計畫[25]。締約學校名稱如下:
大陸地區校級姊妹校由政治大學秘書處籌辦,專門負責處理兩岸學術交流事宜,最新資訊可參考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學術交流網。
參考文獻
- ^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institution/national-chengchi-university/wur
- ^ http://www.eduniversal-ranking.com/business-school-university-ranking-in-taiwan.html
- ^ 政大校史
- ^ 政大校訊
- ^ 第43屆文化盃合唱比賽比賽實施要點
- ^ 校園馬拉松熱鬧開跑 衛冕軍團再創新猷
- ^ 政大之聲
- ^ 全校圖書館藏書刊資料統計表(2005-2007)
- ^ [1]
- ^ 《econphd.net》Rankings: All Economics
- ^ 臺灣首次舉辦國際商學研究生會議
-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認證辦公室
- ^ 全臺第一 政大商學院獲EQUIS認證
- ^ EQUIS Accredited Schools
-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 ^ 《EDUNIVERSAL》The 2008 Rankings
- ^ 高教簡訊:大學管理學門評鑑規畫與實施計畫期末評鑑報告出爐
- ^ 政大法律系錄取2008年司法官人數創新高
- ^ 歐盟中心5/22在臺成立
- ^ 9大學攜手合作 創國內首個EMBA教育聯盟
- ^ 國立政治大學締約學校洲別統計
- ^ 國立臺灣大學交換學生計畫學校一覽表
- ^ 國立中山大學
- ^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交換學程網頁
- ^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學術交流網
參見
政大校內相關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