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
外观
沸石是一種礦石,最早发现于1756年。瑞典的矿物学家克朗斯提(Cronstedt)发现有一类天然硅铝酸盐矿石在灼烧时会产生沸腾现象,因此命名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腊文中意为“沸腾”(zeo)的“石头”(lithos)。此后,人们对沸石的研究不断深入。
沸石因成分不同分为:方沸石Na[AlSi2O6]·H2O、钙沸石Ca[Al2Si3O10]·3H2O。其含水量与外界温度及水蒸气的压力有关,加热时水分可慢慢逸出,但并不破坏其结晶构造。一般呈浅色,玻璃光泽,硬度3-3.5,比重2.0-2.4。
沸石族矿物见于喷出岩,特别是玄武岩的孔隙中,也见于沉积岩、变质岩及热液矿床和某些近代温泉沉积中。
1932年,McBain提出了“分子筛”(Molecular sieve)的概念。表示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筛分物质的多孔材料。沸石用作分子筛,可以吸取或过滤其他物质的分子。虽然沸石只是分子筛的一种,但是沸石在其中最具代表性,因此“沸石”和“分子筛”这两个词经常被混用。
除了天然产品外,也可由人工合成,人造沸石是:磺酸化聚苯乙烯,天然沸石:鋁矽酸鈉。
用途
参見
外部連結
这是一篇關於礦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