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Brouis留言 | 贡献2012年11月13日 (二) 12:5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金鐘商廈眾多
交通繁忙的金鐘

金鐘英文Admiralty,意思為海軍總部)位於香港中西區的東部,於中環灣仔之間。很多時候,例如根據香港地圖分區,金鐘應被視為中環的一部份,但在香港地圖中,卻沒有「金鐘」這個地名。

地名由來

昔日位於皇后大道東(現時金鐘道)路旁的駐港英軍兵房樂禮樓(Rodney Block),其大門口懸有一個金色銅鐘,每逢中午及下午便敲打,作為士兵、文職人員及工人的午饍及放工訊號,故此附近居民稱此營房為「金鐘營房」,此地區亦順應稱作「金鐘」。另外,由於此處海旁昔日為英國皇家海軍基地,海軍按照傳統稱基地所在為「Admiralty」,意即少將級或以上海軍司令坐鎮的基地。[1]

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殖民地政府把此地區劃作軍事用地,即現今花園道以東、正義道以西、堅尼地道以南一帶,僅留皇后大道東作為民用空間。以皇后大道東為分界,北面沿海地帶屬於英國皇家海軍,南面山坡則為英國陸軍所有。在陸軍地段中部的小山崗上,建有三軍司令官邸,東面為域多利兵房(Victoria Barracks),北面為威靈頓兵房(Wellington Barracks),西面為美利兵房(Murray Barracks),現今終審法院旁山崗則建有美利炮台[1]

至於海軍地段,由於19世紀中後期英國皇家海軍遠東地區活動大增,英國國防部於是決定在此填海興建海軍船塢,使香港成為當時英國駐遠東第二大海軍基地,僅次於新加坡船塢於1878年落成時,僱用工人近萬,成為當時香港最大僱主。當時在任第七任港督堅尼地(Sir Arthur Kennedy)曾要求海軍撥出部分船塢地段,以開闢一條連接中環灣仔的道路,疏導皇后大道東交通,但遭到海軍以「保護軍事機密」為由拒絕。[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勢力衰退,駐遠東艦隻數目大減,英國國防部於1959年決定縮減海軍船塢規模,殖民地政府於是重新提出興建橫越船塢的道路計劃,得到軍方同意,條件是港府需在路旁填海開闢新地段,建設添馬艦基地,作為海軍補償,而昔日船塢位置日後便成為港鐵金鐘站所在。與此同時,政府亦在1960年代開始陸逐收回陸軍用地,擴閣皇后大道東,並把該路段改稱為「金鐘道」。[1]

1970年代,為了配合抵壘政策,位於現時太古廣場域多利兵房曾經用作偷渡者辦理身分證的地方。1980年,政府實施即捕即解政策前,提供3日寬限期讓非法入境者申請身分證,亦曾經大排長龍。

香港回歸後,添馬艦地段分為兩部分,西部為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東部則興建香港特區政府新政府總部,於2011年正式啟用,逐成為遊行示威集中地。

著名地點、街道及建築物

街道

公園

金鐘設有4個公園,包括夏慤花園添馬公園海富花園香港公園。當中香港公園佔地8公頃,是香港其中一個大型公園之一。

建築物

金鐘早於1840年代時建成域多利軍營,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之一。軍營於1979年交還香港政府,裡面大部分建築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只餘下數座歷史建築。當中舊三軍司令官邸改建為茶具文物館及卡素樓於1992年改為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其餘大部份範圍建成現今的香港公園和太古廣場。

另一方面由1970年代中起,金鐘開始興建多座寫字樓。由早期的美利道停車場大廈和記大廈美國銀行中心東昌大廈及統一中心;到80年代興建的海富中心遠東金融中心聖約翰大廈金鐘廊商場、金鐘道政府合署力寶中心以至90年代建成的太古廣場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中信大廈。而該處亦設山頂纜車站,方便遊客前往山頂。

2011年中,新政府總部大樓落成後,金鐘已成為重要的商業及行政中心區。

參考註釋

  1. ^ 1.0 1.1 1.2 1.3 饒玖才. 2011. 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港島與九龍 .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香港. pp. 83-88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