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人民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Hanjinkui對話 | 貢獻2012年11月16日 (五) 06:17 纪念币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人民幣
第五套人民幣100元票樣
標準代碼
ISO代碼CNY(常用縮寫:RMB
使用地區
法定貨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流通貨幣 香港(部份商店)
 澳門
 蒙古國(普遍使用)
 北韓(外匯商店)
 越南(中越邊境地區)
緬甸 緬甸(中緬邊境地區)
 俄羅斯(中俄邊境地區)
貨幣單位
 1圓(元)
 1/10
 1/100
貨幣符號RMB¥CNY¥
簡作:¥
別稱
 圓(元)
 角
發行面額
硬幣
- 常用:1角、5角、1元
- 少用:1分、2分、5分
紙幣
- 常用: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紀念幣)
- 少用:1角2角5角2元(2角和2元在1999年7月1日終止發行[1]
發行製造
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 網址:www.pbc.gov.cn
印鈔機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
造幣機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
貨幣估值
通脹率4.9%
-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2008年10月數據
匯率掛鈎參考一籃子貨幣等15種:美元歐元日元港幣韓元澳元英鎊俄羅斯盧布加元新加坡元泰銖馬幣

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定為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2]。人民幣在ISO 4217簡稱為CNY(「CN」一般用於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Y」即拼音Yuan的首字母),離岸人民幣簡稱為CNH,不過更常用的縮寫是RMBRen Min Bi);在數字前一般加上「¥」(取「YUAN」的首字母「Y」,上面加一個「=」號)表示人民幣的金額。人民幣無論紙幣硬幣均等價流通。

概況

人民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為第五套、第四套人民幣的紙幣和硬幣以及第二套人民幣的硬分幣。

人民幣的基本單位為(簡作:元);1元=10角=100分。現時發行的第5套人民幣紙幣包括了100圓、50圓、20圓、10圓、5圓和1圓。第4套人民幣紙幣還包括2圓、5角、2角和1角(不包括20圓),2圓面值紙幣市面上已經很少出現,但官方尚未宣佈停止使用,其他面值紙幣依舊流通,且在部分地區比相同面值的硬幣更受歡迎。

普通硬幣分為(第5套)1元、5角、1角、(以下是第4套,現市面上已經很少流通,但官方尚未宣佈停止使用)2角、(以下是第2套,現市面上已經很少流通,官方只宣佈紙幣於2007年4月1日停止使用)5分、2分、1分。

目前人民幣已經發行至第五套。其中第1套,第2套(紙幣),第3套(紙幣)已經停止使用。 [3]

人民幣「元」、「角」、「分」均為無限法償,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4]

人民幣最先在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5] 歷史上第一張人民幣是面值50元的00000001號,印有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字樣。[6] 至1955年,中央人民銀行將以前所有舊人民幣收回,改發新人民幣。舊人民幣以一萬兌一比率折換新人民幣。舊幣於兌換開始後三個月終止流通。

歷史

起源

1947年4月中共中央宣佈成立以董必武為主任的「華北財經辦事處」,統一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政策,調劑各解放區財經關係和收支,同時着手開展統一貨幣的工作。

1947年10月成立了以南漢宸為主任的「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着手中國人民銀行的籌建工作。

1947年12月2日毛澤東坐在陝北一家農民窯洞的土炕上,收閱一封中央工委董必武拍來的電報,內容如下:

已派南漢宸赴渤海找張、鄧商議建立銀行具體辦法。銀行的名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否可以,請考慮示遵。名稱希望早定,印鈔時要用。工委已同意……

該事件引起周恩來、董必武、南漢宸、毛澤東的高度響應。

1948年秋,籌備處遷至石家莊,正趕上國民黨飛機來轟炸。他們正商討人民幣的設計。董必武說:「人民幣是人民自己的貨幣,應當以反映解放區人民從事工農業生產為主。另外,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人民幣是新中國的貨幣。」

中共中央原定於1949年1月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因戰爭形勢的發展,要加速人民幣的印製,為此南漢宸還及時請董必武給中國人民銀行票題了字。

1948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對華北華中、西北三大解放區的各印鈔廠進行改組。

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貼出佈告,宣告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人民幣。南漢宸同志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副總經理為胡景沄關學文

就在這一天,第一批人民幣,在河北省平山縣銀行正式對外發行。其編號為00000001號;接着,又在石家莊發行貳拾元、拾元票面的人民幣。

貨幣統一

第一套人民幣從首發到佔領全國市場有一個逐步的過程,首先徹底肅清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其次禁止及外國貨幣流通,同時逐步回收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

淮海平津戰役結算後,中原華北華東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此時,人民解放軍第二野三野百萬雄師飲馬長江,即將發起渡江戰役四野南下大軍也即將過境中原。人民幣隨軍進發,在支持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同時,也在完成自身的使命:佔領全國流通市場,統一全國幣制。

1949年3月10日,人民幣在中原解放區正式發行;同年2月,由一支有三四十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滿載人民幣以供南下部隊佔領南京上海後使用。押運人民幣的車隊抵上海第二天,就接管了國民政府的中央造幣廠中央印製廠(現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第三天就開始利用那裏的設備和人員印製人民幣;1949年12月,原華南解放區的南方人民銀行改為中國人民銀行華南區分行,其分之機構併入中國人民銀行系統。南方幣和華南解放軍區其他貨幣按固定比價收購。1950年7月23日,海南軍政委員會發出通告,宣佈瓊崖革命根據地發行的票卷停止流通。人民幣的流通區域擴展到海南

1951年4月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統一與中國人民銀行系統,人民幣成為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本位貨幣;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新疆地區的本位貨幣;1951年10月人民幣成為西藏地區的本位貨幣,藏幣成為歷史。

至此,人民幣是中國大陸的唯一法定貨幣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曾有計劃發行深圳特區貨幣,後來因諸多原因而擱置,沒有正式發行,人民幣仍成為中國大陸的唯一法定貨幣。

人民幣匯率

1981年以來的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

人民幣從1949年1952年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元有正式的掛鈎,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 1英鎊兌換5.91元調至3.44元,人民幣對英鎊升值41.6%。

1980年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年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 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着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裏,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

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當年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範圍內浮動。[7] 後浮動範圍漸擴大。

1971年以來歷年美元兌人民幣均價(1美元兌換)
年份 價格 年份 價格 年份 價格
1971年 2.462 1985年 2.937 1999年 8.278
1972年 2.245 1986年 3.453 2000年 8.279
1973年 1.989 1987年 3.722 2001年 8.277
1974年 1.961 1988年 3.722 2002年 8.277
1975年 1.859 1989年 3.765 2003年 8.277
1976年 1.941 1990年 4.783 2005年 8.1917
1977年 1.858 1991年 5.323 2006年 7.9735
1978年 1.684 1992年 5.516 2007年 7.5215
1979年 1.555 1993年 5.762 2008年 6.9385
1980年 1.498 1994年 8.619 2009年 6.831
1981年 1.705 1995年

8.351

2010年 6.7695
1982年 1.893 1996年 8.314 2011年 6.4588
1983年 1.976 1997年 8.290 2012年
1984年 2.320 1998年 8.279 2013年

2000年代

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宣佈,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鈎。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佈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佈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佈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人民幣匯率一籃子機制就是綜合考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外債(付息)、外商直接投資(分紅)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具體來說,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此外,由於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國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它們的貨幣對人民幣匯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銀行開展做市商服務,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交行、中信、招商、興業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花旗渣打滙豐荷銀以及蒙特利爾5家外資行在內的總共13家銀行獲得了首批人民幣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幣做市商開始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8]

2006年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1號)規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佈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枱交易匯率的中間價。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9]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10]

2012年

2012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自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區間由5‰擴大至1%。即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可以在人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佈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上下1%浮動

2012年6月起,中日兩國啓動人民幣和日元直接兌換,繞道美元進行,可省去中間手續費,也是走向人民幣國際化的一步。[1]

使用情況

人民幣期貨

港交所在2012年9月17日推出1年期兌美元的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芝加哥交易所(英語: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亦計劃於同年第四季推出3年期的合約,每張合約規模為10萬美元,此外添加1萬電子微型期貨。

紀念幣

人民幣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屬於法定貨幣,分為普通紀念幣貴金屬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人民幣紀念幣以紀念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重大政治、重大歷史事件、傳統文化、傑出人物、珍稀動物、宗教、體育等等具有特殊意義的事物而發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77年開始研究、鑄造貴金屬紀念幣,1979年10月1日發行第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15],1984年10月1日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的規定,紀念幣是可以作為商品進行買賣交換的人民幣,普通紀念幣由中國人民銀行交付各金融機構直接流通,貴金屬紀念幣中國金幣總公司總承攬經銷。

普通紀念幣材質以為主,題材有事件會議人物動物,涉及政治法律體育教育環保金融等諸方面。

收藏

根據相關法律,除紀念幣、紀念冊外,只有退出流通的人民幣才能夠進行買賣。 目前,各套人民幣流通情況如下:

  • 第一套人民幣:於1955年5月全面停止流通。
  • 第二套人民幣:除分幣外的各類紙幣於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紙分幣於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硬分幣仍處於流通狀態,同時,這也是唯一有分幣的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最小面值為1元,第三套人民幣開始最小面值為1角)
  • 第三套人民幣:於2000年7月1日全面停止流通。
  • 第四套人民幣:全流通,但目前除5角、1角券外,其餘已經很少見。
  • 第五套人民幣:全流通,為目前市場上主要貨幣。

參考文獻

  1. ^ 中國人民銀行:老版第四套人民幣2元、2角仍在流通. 人民網. 
  2. ^ 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概況》
  3. ^ 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概況》——第三套人民幣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第三條
  5. ^ 華北人民政府發出的金字第四號佈告:「為適應國民經濟之需要,特商得山東省政府、陝甘寧,晉綏兩邊區政府同意」,將「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併為『中國人民銀行』,以原華北銀行為總行,於本年十二月一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定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貨幣,統一流通。」引自《人民幣三大戰役》,蔡鈺,《中國企業家》第18期
  6. ^ 《人民幣三大戰役》,蔡鈺,《中國企業家》第18期
  7. ^ 楊帆,人民幣匯率制度歷史回顧,國學網——中國經濟史論壇
  8. ^ 13家人民幣做市商提供詢價交易,BBC中文網
  9. ^ 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
  10. ^ 張旭東,姜雪麗,央行: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擴至千分之五,新華網
  11. ^ 中國人民銀行委任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香港政府一站通
  12. ^ 人民幣兌換/正式開跑! 14家銀行同步開辦現鈔買賣業務,Nownews
  13. ^ 人民幣今掛牌 機場兌換最熱絡,TVBS
  14. ^ 综述:人民幣在蒙古國被普遍使用. 新華網. [2010-8-16] (中文(中國大陸)). 
  15. ^ 新華網,《新中國第一次發行紀念幣》

外部連結

前任: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貨幣
中國大陸法定貨幣
1949年至今
現任

Template:Chinese currency and coinage

Template: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