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 talk: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地区词处理
謝謝Zhengzhu!
但我登錄後進入參數設定有如下的錯誤訊息....
Warning [host=<khaldun.wikimedia.or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usr/local/apache/common-local/php-1.4/includes/SpecialPreferences.php on line 76
Warning [host=<khaldun.wikimedia.or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usr/local/apache/common-local/php-1.4/includes/SpecialPreferences.php on line 603
-- GakmoTalk [[]] 15:20 2004年12月17日 (UTC)
- 其他人有遇到同样的问题吗? 我原先在wikiquote没有帐号,是用新建的帐号登录的,没有看到错误信息。- Zhengzhu 15:27 2004年12月17日 (UTC)
错误已经确认!- Zhengzhu 15:50 2004年12月17日 (UTC)
- 已在CVS中修正。下次软件更新时就好了。-Zhengzhu 15:56 2004年12月17日 (UTC)
好用的: 請在你不想要被轉換的字詞前後使用-{ 簡中 or 繁中 }-代碼;這樣就能清楚了解錯誤之處,謝謝!
问题
页面顶部的繁简体切换选项太长,超过了浏览器的宽度,影响整体界面的美观,建议最好放在左侧的栏位里。可以放到其他语言里面,或者单独的一个部分--百无一用是书生 (☎) 15:44 2004年12月17日 (UTC)
- 可以改变选项的文字,或去除某一选项,如只留台湾繁体和大陆简体。香港/新加坡用户可以在个人参数里选择zh-hk 和 zh-sg。-Zhengzhu 16:36 2004年12月17日 (UTC)
- 也許可以改成【簡】(陸/新)【繁】(台/港)。這樣既清楚,又節省空間。 -- Toytoy 14:00 2004年12月23日 (UTC)
wikiquote 左上角的图标怎么没有了? 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 - Zhengzhu 15:40 2004年12月17日 (UTC)
- 老问题。偶尔会显示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
wikiquote的mediawiki:工作不正常,b:MediaWiki:Sitenotice的内容无法在页面顶部显示。--百无一用是书生 (☎) 15:55 2004年12月17日 (UTC)
- mediawiki: 现在可按语言定义。请修改MediaWiki:Sitenotice/zh, MediaWiki:Sitenotice/zh-cn,MediaWiki:Sitenotice/zh-tw, 等。-Zhengzhu 15:58 2004年12月17日 (UTC)
- 对不起... sitenotice 是例外 :( 刚发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改变,目前无法通过MediaWiki:Sitenotice来显示。其它运行1.4的站点也有同样的问题。-Zhengzhu 16:19 2004年12月17日 (UTC)
- 目前没任何用处。相关代码我没有参与,不很了解。另,FindSpam 也是同样的情况。-Zhengzhu 19:38 2004年12月17日 (UTC)
转换按钮建议:
- 文章首先不要转换,默认为zh-中文,为繁简共存。
- 增加zh-中文(不转换),zh-cn大陆简体,zh-tw台湾繁体zh-sg新加坡简体zh-hk香港繁体五个链接,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
- 按钮放在左侧比较好一点,这样不会过长影响显示效果。
理由:
- 其实用户有时并不在意内容到底是简体还是繁体,只是注重界面语言而已。
- 应该首先真实反映其中的内容其实际为繁简共存,个人再可以根据爱好设定自己显示的语言,这样比较好。
- 转换可能费时间
--VipUser (和我对话点这里) 16:16 2004年12月17日 (UTC)
参数设置中设定为不进行繁简体转换,如果有标记,这部分内容完全不处理,连标记都显示出来了。这个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不应该出现标记。不知道有何方法?--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23 2004年12月17日 (UTC)
而且设定为不进行繁简体转换,大陆简体、台湾繁体等链接也消失了。我觉得应该保留这些链接,容易对比--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25 2004年12月17日 (UTC)
- 看到了不进行繁简体转换按钮,但是在其他设置里,这样比较难找,我觉得要么:
- 放在中文字体中有一个zh-中文,因为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选择列表。
- 默认为不转换,用户需要再选上。
- 看到了不进行繁简体转换按钮,但是在其他设置里,这样比较难找,我觉得要么:
--VipUser (和我对话点这里) 16:36 2004年12月17日 (UTC)
维基语录测试版中不能转换的词语列表
格式:问题词条 问题语言 问题描述 问题建议
- 点击 大陆简体 不能正确转换为:歇后语
- 无论使用上面的那个链接从其他维基计划都无法连接到正确的词条,不知道词条原来是什么语言写的
- 建议首先显示为zh-中文,这样看到词条或文章原来的面目,要阅读时再转换。
没错,原来的条目是歇后语,但是现在无论哪种字体都是歇後语--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36 2004年12月17日 (UTC)
- 注意→繁簡相同。現在注意(簡)會變成註意(繁)。--虎兒 06:41 2004年12月18日 (UTC)
连接错误
导航条中的我要捐助链接到了Wikiquote:Site support,而实际的链接地址应该为http://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Fundraising --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33 2004年12月17日 (UTC)
- 不能在Mediawiki:里改吗? - Zhengzhu 16:38 2004年12月17日 (UTC)
- 以前不用改的,现在需要在Mediawiki:里设置吗?不知道是哪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43 2004年12月17日 (UTC)
- 因该是sitesupport-url - Zhengzhu 16:46 2004年12月17日 (UTC)
设置
文章主体缺省设置为zh比较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43 2004年12月17日 (UTC)
特殊页面
特殊页面中的Special:FindSpam怎么不见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48 2004年12月17日 (UTC)
关于繁简转换的个人意见集合:
关于繁简转换的个人意见集合:
本人测试了关于中文版繁简转换的一些问题,零散的在各个地方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总结一下:
- 界面语言(分各地域)
- 匿名用户语言根据浏览器语言决定。
- 注册用户语言根据用户自己决定,默认为zh-中文
- 内容转换(分繁简,不分地域)
- 首先显示为文章原貌(包括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显示文章原来是用简体,繁体,或是繁简混合写成的,有利于用户做链接的时候使用原词条的标题的原本写法,这样可以在其他文章和维基计划中做到正确链接。
- 增加三个阅读转换按钮,原貌,繁体,简体即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转换为原貌,单一简体或单一繁体。
- 不要设置四个选项因为不可能穷尽各种不同地域的不同说法,对照表不可能做到很完全。
- 為什麼「不可能窮盡各種不同地域的不同說法呢、對照表不可能做到很完全」呢?我覺得對照表可以讓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各地的使用者不斷增補啊,這樣遇到轉換不正確的時候就可以藉眾人之力讓對照表越來越完全不是嗎?同樣是繁體,香港和台灣用語仍然會有所不同,能做到更細緻的轉換豈不美哉?我不想看到「祖雲達斯」,香港的朋友也不想看到「貝克漢」吧:p--密爾希弗拉雪 09:18 2004年12月18日 (UTC)
- 参数设置中关于繁简的选项设置
- 界面语言中显示zh-中文,zh-cn大陆简体,zh-tw台湾繁体zh-sg新加坡简体zh-hk香港繁体五个选项。
- 将现在的中文字体选项列表改成设置默认阅读方式列表,原貌(默认),繁体,简体三种。(可能再考虑一下,可能不需要,也可能需要)
- 去掉其他设置中的不进行繁简体转换 选项
--VipUser (和我对话点这里) 17:08 2004年12月17日 (UTC)
繁體部份的轉換標籤仍是英文
中國簡體和新加坡簡體右上角的標籤都是中文的,台灣繁體和香港繁體的還是cn、tw、hk、sg。--密爾希弗拉雪 09:19 2004年12月18日 (UTC)
對應錯誤
- 「下面」成了「下麵」
- 「皇后」成了「皇後」
- 「表示」成了「錶示」 --Hello World! 06:57 2004年12月23日 (UTC)
- 「中国历史」成了「中國曆史」--石添小草 07:1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著名」成了「着名」--Vincivinci 07:1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理查得·尼克松」成了「理乍得·尼克鬆」(若改為顯示「理察·尼克遜」就更好 :-D~)--石添小草 08:00 2004年12月23日 (UTC)
- 「譯名表」成了「譯名錶」 -- Shawn 08:24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平方公里」成了「平方公裡」啊!救命……--石添小草 09:2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李宏基」成了「 李巨集基 」 ,暈倒。 --石添小草 11:14 2004年12月23日 (UTC)
- 「注音」變成「註音」。--可夫 11:37 2004年12月23日 (UTC)
- 「朴正熙」變成「樸正熙」;「全斗煥」變成「全鬥煥」--石添小草 11:49 2004年12月23日 (UTC)
- 「韓国」變成「南韓」--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12:0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北朝鮮」變成「北北韓」,暈倒! JeRRy~雨雨 15:0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區域名稱」變成「區域功能變數名稱稱」--阿福X'MAS 16:46 2004年12月23日 (UTC)
- Nice catch! 不过这个问题要等分词部分完成了才能解决... - Zhengzhu 15:59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历史」成了「曆史」 //應為 「歷史」
- 「著名」成了「着名」 //繁字中「着」「著」通用
- 「关注」成了「關註」 //應解為「關注」 非言字旁的註 阿牛 08:17 2004年12月23日 (UTC)
- 「一級方程式」賽車以zh-cn會變成「一級方程序」--Wrightbus 14:44 2004年12月23日 (UTC)
全神貫注(三點水旁的),變成了全神貫註,注音符號也是, 注意的注呢? 通通都是啊...一個暈!--阿福X'MAS 15:43 2004年12月23日 (UTC)
请问注在何时该对成註? - Zhengzhu 15:49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可能是注解对成註解但我不確定--阿福X'MAS 15:56 2004年12月23日 (UTC)
--阿福X'MAS 16:46 2004年12月23日 (UTC)
迭色是错误地用法,应该是叠色,繁体就是疊色,这不属于转换错误,而是用词不对--百无一用是书生 (☎) 16:54 2004年12月23日 (UTC)
计算机世界报
计算机世界报转换有问题。繁体变成了電腦世界報。虽然可以加上,但是页面标题仍然是電腦世界報。像这种繁简地区的杂志、报纸以及一些特有的名称苏呼不应该转换,因为转换后反而不知道是什么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 09:01 2004年12月20日 (UTC)是不是可以这样使用标记:[[-{计算机世界报-}]],表示页面标题不进行转换--百无一用是书生 (☎) 09:01 2004年12月20日 (UTC)
可以参看q:user:shizhao/test--百无一用是书生 (☎) 09:02 2004年12月20日 (UTC)
- 好像有些怪怪的q:user:zy26/test,-{zh-cn:[[计算机世界报]];zh-tw:[[計算機世界報]]}-好像不太好使。--[[User:Zy26|zy26 (Talk)]] 12:59 2004年12月21日 (UTC)
- 这是因为[[]]的内容会先处理,其处理结果可能包含“:”和“;”,从而令-{}-的处理出现异常。必须改变-{}-内的格式。初始建议如下:-{zh-cn::文字1;;zh-tw::文字二}-。但我还要仔细检查wikilink的相关代码,确保“::”和“;;”不会在其它地方出现。-Zhengzhu 03:29 2004年12月22日 (UTC)
请看[1]。正在编辑计算机世界报,而下面的提示信息则是維基語錄目前還沒有題目為 電腦世界報 的文章。--百无一用是书生 (☎) 03:44 2004年12月22日 (UTC)
日文汉字
日文汉字如何处理?是不是必须加标记。那么到日文版的跨语言链接又如何处理?--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52 2004年12月19日 (UTC)
- 没仔细想过。能给个示例页面吗?-Zhengzhu 15:09 2004年12月19日 (UTC)
参看q:User:Shizhao/test。跨语言连接没有问题,但是使用[[:ja:英語の諺]]时,链接没有问题,但是英語の諺显示为英语の谚--百无一用是书生 (☎) 15:59 2004年12月19日 (UTC)
- 可使用-{ [[:ja:英語の諺]] }-。这样足够吗? Zhengzhu 00:19 2004年12月20日 (UTC)
Copied from Wikipedia:聊天
- Category:?? 中的 「??」沒繁簡轉換; Category 裡面的條目也是...
- 场 的標題在繁體中沒跟著變成「場」 (why why??)
- zh-hk 的介面很多英文... 如:
- History
- Move
- Opens in new window
- Templates used on this page:
- There are 13629 registered users. 32 of these are administrators. 等等
--KennyTM~ 09:43 2004年12月23日 (UTC)
关于“后”的问题
在连珠条目页,我是按大陆简体看的,一片简体字里冒出很多“後”。“然後”、“前後”、“随後”、“後成为”和“此後”。我按不转换,看原文,发现“後”都是“后”。本来就是简体了,怎么反而转换成繁体呢? 另外看我这帖要用“不转换”看,要不然看起来很奇怪。Sosei 11:14 2004年12月23日 (UTC)
界面
现在界面每一条mediawiki:都分别有5个相对应。其中一些是关于全站范围的,内容有可能会经常变化,例如MediaWiki:Sitenotice等,如果修改的话,必须分别修改,很麻烦。我现在的做法是修改MediaWiki:Sitenotice,其他的MediaWiki:Sitenotice/zh-tw等用{{MediaWiki:Sitenotice}}方式直接引用,这样能够保证繁简体用户看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用重定向的方法不行,似乎mediawiki:不支持重定向)。还有,原来的界面完全是简体的,zh-cn界面似乎有些多余,最好能够和zh界面合并--百无一用是书生 (☎) 11:48 2004年12月23日 (UTC)
- 支持多界面的原意就是要让每种界面语言都可以自定义界面信息。其实每一条MediaWiki:信息不只是有5个对应,而是有超过100个对应:英语,法语,俄语,等等。-Zhengzhu 13:40 2004年12月23日 (UTC)
繁简体条目
用繁体为标题创建的条目(計算機世界報),如果在文章中用简体输入计算机世界报,则显示为红色链接,打开后没有页面存在。这是一个bug,还是原先的设计就是这样?如果这样的话,所有繁简体标题不一样的文章都必须有重定向,否则现在这样可以设定繁简体显示的话,很容易以后造成许多文章出现繁简体重复的条目,而且比现在更不容易发现,因为设定好繁简体转换方式后,用户很难发现标题一样的文章其实是两篇文章,这对维护会造成很大问题,希望能够解决--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03 2004年12月23日 (UTC)
也就是说,现在还必须通过重定向的方式合并现存的和将来的繁简体条目--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16 2004年12月23日 (UTC)
- 这是因为“计算机”会被转换成“電腦”而非“計算機”。这应该只是一个特例,即“計算機世界報”这个条目使用的是简体的用法,但是又是用繁体字。-Zhengzhu 13:27 2004年12月23日 (UTC)
奇怪,无论输入電腦報还是电脑报,还是强制不转换,显示都是電腦--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19 2004年12月23日 (UTC)
后面的文字全都没有了,请在编辑模式下看下面的文字:
计算机世界报这是何原因?--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31 2004年12月23日 (UTC)
搜索问题
搜索東嶽大帝可以找到文章,用东岳大帝却不行,而且点击您也可以用这个标题新建一个条目,可以创建东岳大帝的文章。也就是说,搜索不支持繁简体转换--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08 2004年12月23日 (UTC)
- 直接输入url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例如 http://zh.wikipedia.org/wiki/东岳大帝 ,不能显示東嶽大帝这篇文章--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15 2004年12月23日 (UTC)
因为这些功能都还没实现嘛:) - Zhengzhu 14:21 2004年12月23日 (UTC)
跨语言链接
闽南语的跨语言链接有问题,请参看中国--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17 2004年12月23日 (UTC)
- 这因该是数据库端的问题,我会到IRC上问问。-Zhengzhu 14:29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已更正。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15:11 2004年12月23日 (UTC)
- 闽南语的跨语言链接請用[[minnan:條目名稱]] 。ZZZ...很睏 (对话、留言按这里) 15:15 2004年12月23日 (UTC)
我想要...
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测试。目前发现的问题不少,但是我不太可能有时间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想知道,那些问题对日常使用影响最大,我就现花时间解决那些问题。请大家在此节讨论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最想实现的功能。- Zhengzhu 14:25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先来一个:让sysop定义转换表,通过类似Mediawiki:的机制。- Zhengzhu 14:25 2004年12月23日 (UTC)
- 绝对支持。
- 再来一个:搜索功能相关的繁体/简体转换。- Zhengzhu 14:29 2004年12月23日 (UTC)
- 转换按钮的位置需要调整--百无一用是书生 (☎) 14:32 2004年12月23日 (UTC)
- 同感Sosei 17:27 2004年12月23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