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廣府民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Polar1留言 | 贡献2013年2月7日 (四) 09:5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emplate:民系 廣府民系(廣義的廣府民系又稱為粵海民系,狹義的廣府民系則來自廣州府的歷代地名,即廣州一帶的人群),即為廣府人,分佈於兩廣兩粵,即廣東西部、廣西東部和海南)及東南亞、歐、美、澳、紐等等地區的華人,以各種不同的粵語分支為母語(閱粵語方言),有著自己獨特的广府文化、語言、風俗和建築風格的漢族民系。狹義的廣府民系隻包括以廣州文化廣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廣義的廣府人則包括九大分支,包括大量語言、風俗相距較遠的人群,不少什至很難溝通,這些民系包括狹義的廣府民系、莞寶民系、羅廣民系、四邑民系、高涼民系、邕潯民系、勾漏民系、欽廉民系以及吳化民系。廣府民系在文化的推廣得到極高的成就,在明朝海禁後,大量進入珠三角的人群以及後來的香港人都被粵語同化,早期一口有限通商以及五口通商廣州以及六七暴動語文統一後的香港都是推廣广府文化的基地,使不少外籍人士亦主動學習粵語,因此,粵人漢族民系所推廣自身分支文化广府文化最成功的人群。此外粵人亦有多方面的成就,如:經濟、政治,尤其在文化、飲食、建築、風格、藝術、設計、什至連籌備革命等比較出色。

簡介

福建人自宋朝起,因為廣東為中國的南大門,經營海貿的福建人開始遷居珠三角以及廣東沿海,成為廣東漢人的主要來源,而廣州人是漢人歷代在嶺南的代表,但在滿清建國初期,廣州漢人大力反清,滿清實行廣州大屠殺,從此廣州成了以滿族為領導的通商口岸,平民大多由廣西東部以及廣東西部一帶湧入,使廣州話和珠三角一帶的粵語有所不同,但政局穩定以後,不少福建沿海漢族商家亦遷居廣東,而且改用粵語。在百粵混居的廣東曾有大量的族群衝突,廣府人認為客家人不是漢人,不允許客家人住在珠三角,但客家人亦認為廣府人是以土人為主,在粵語中有大量的百越底層詞語,如既、係、呢個等,但珠三角由福建沿海以及其他漢人城市的移民有科舉權,只有南越族原居民以及俚人沒有科舉權,所以珠三角人很大量亦被視為漢人,居於山區沒有科舉權以及沒有漢人戶籍的客家人在滿清時期發動震驚中外慘烈的土客械鬥,大量廣府人遭到屠殺。珠三角一帶居民為漢族以及部份南越族的混居,但較偏遠的廣府人口不少是來自百越族的漢化,包括尊冼夫人冼姓等,珠三角和廣東西部沿海亦與閩海民系有相融合,珠三角人有閩南人的成份,而海南人、雷州人亦有廣府人的成份。

族群衝突

廣府人是漢人在嶺南的代表,在百粵混居的廣東曾有大量的族群衝突。廣州作為歷代漢人聚居的中心,有不停地吸收各省漢族的移民,特別是明朝海禁後來自廣西以及福建江西的漢族移民,以客家什至眨義的狗頭蠻稱呼被逼遷入山區沒有科舉權和沒有漢人戶籍的客家人。客家人在清代以前受到廣府人的多方面歧視,亦不被允許住在珠三角,只可住在山區,所以在滿清時發動震驚中外慘烈的土客械鬥,大量嶺南人遭到屠殺,為廣府民系歷史上最大的災難,民國時代,漢人奪權,本不被認為漢族的客家學者羅香林發現客家人其實是中原漢人的後代,因各種原因而在早期得不到漢人的戶籍,而認為廣府民系則以土著為主,不是漢族,此後什至有人以越佬族形容廣府人,但廣東廣府人绝大多数是漢人,和广西等偏遠的地區不同。

漢族對客家人的記載

《清稗類鈔》種族類對客家人的詳細記載

畬客

畬客產於處州(浙江麗水),或稱其為盤瓠之遺種,與福建(閩西山區)之狗頭蠻實同一族。其至處州,當在順治朝,蓋由交趾遷瓊州,由瓊州遷處州也。 對於官長,自稱畬客,漢族亦稱之曰畬客,或曰客家。若見面相稱,則曰我邊人,忌用畬字。於婦人亦然,稱彼女【第三人稱。】人亦曰畬客女,牧牛馬,伐薪,擔而賣於市,與男子同處,勤耕作,善歌,漢族稱曰畬客歌。溫州、金華亦有之,類居深山,金華人則謂其為回人,殆非也。在金華者皆業耕種,間有入伍為兵與製造首飾者。婦女面目姣好,不纏足,躡花鞋。或曰,畬客即社民,在閩、浙間,俗訛為佘民,而又訛為畬客,蓋漢時所謂山越者是也。

註:按「畬客」「客家人」的意思是「棚民」,各山縣內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藝麻種箐、開爐煽鐵、造紙制菇為業。而廣東窮民入山搭寮,取香木舂粉、析薪燒炭為業者,謂之寮民。廣東之寮民,性質與棚民同。江西人以前稱客家人為「棚民」。

現代學者的質疑

學者雷陣鳴發表了'略論畬族與漢族客家在血統、語言及農耕等方面互動的「主客」定位'的文章,當中有二大論證 一、漢族客家在血統上是「半漢半畬」的混合關係 二、漢語客家話最終是在畬語的影響下形成的,而不是畬族「放棄自己的語言」

移民史

譚其驤在《粵東初民考》中分析:「自唐以前,俚為粵東之主人。自粱至唐,嶺南名為中朝之土,實在俚帥統治之下者,垂百餘年雲。此為俚族之極盛時代。與俚族同時雄據粵東者,又有從粵西遷來之僚族,然其勢力殊不及俚族之雄厚。」「唐世嶺南僚事最劇,而俚亂鮮聞,則以俚已逐漸同化於漢人矣。宋代始訛『俚』為『黎』,黎始專以海南島為聚處。

」歷史記錄到了元代,劉鶚《惟賓集》卷3:(廣東)戶口數十萬,徭、獠半之,現在則沒有這些民族了,很大量是漢化了。但歷史的記錄是指全廣東省的,廣州一帶的漢人比例比粵東、粵西高很多,在海禁以前,閩南一帶因海禁做成的需求大減,不少經營海貿人士大量南下廣州,競爭力相對較低的人群大量南下潮州或北上溫州,閩人海軍還未被清朝遷入在海陸豐。當時粵東畲族還未漢化,所以秦時起,廣東人的稱呼因用在漢人聚居的廣州一帶的廣府人,而用'家'來稱呼非漢人,廣府人和非漢人不通婚,如蜑家東家客家(客家為廣府人對畲客的稱呼)。直到現今,不少老一輩的人亦把廣東人等於廣府人,潮汕海陸豐等於福建人,客家、蜑家、東家則直以客家人、蜑家人和東家人稱呼。

廣東廣府人口的增長,主要來自明朝的海禁,人口大量增長,使本來的百越族群人口所佔的比例大大減少。作為一個近代才開始吸收大量人口的城市,廣府民系的人口成份呈多元性。現時,廣東人口已達一億,為全中國最多人口的省份,當中有1/4是近代或改革開放以後才由外省來的人口,當中很大量住在珠三角,當中不少和早前已有不同移民混血的廣府人通婚,下一代的廣府人的血統更多樣性。

民系分支

明朝海禁後,隻維持廣州有限通商,除了以古廣信(廣西梧州)為中心粵語系的嶺南民系的移民,廣東地區有了大量由福建江西以及湖南等省南下的移民,這些移民和最初百越族人,秦朝軍隊的佔領者,歷代移民到漢人聚居中心,廣州或更早(在廣州成為嶺南以及廣東省會之前)的廣信(即梧州),南宋滅國時的移民皆有不同程度的融合,例如沿海會有較多福建移民成份,四邑地區有南宋遺民(主要為南宋的福建軍民),梧州以及廣州周邊有秦朝軍隊的佔領者、南越國的統治者後代以及漢人移民,山區有百越族的遺民等。這些不同成份人口的融合亦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中反映出來,語言方面可閱粵語方言或分支。

中國人的血統是多成份起源,包括廣東、廣西一帶的南越族(後代為壯族、京族以及漢化為部份的廣府人),福建、廣東、江西以及浙江山區的閩越族(後代為畬族、客家),浙江以及蘇南的吳越族,兩湖的荊蠻,江西兩湖的苗瑤族群,北方中原2000年前本為漢人的聚居地,但經歷了多次的胡人南下,很大量中原貴族已移到福建以及浙江沿海,而福建沿海的人部份亦南下到珠三角,江西人則不少為苗瑤族群,滿清一口通商以及改革開放後使廣東本有大量百越族血統的地區加入了全國各地的血統。廣府人雖有百越血統,但全國很大量地方的人的血統亦非古中原漢人的血統起源,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起源。

珠三角以及廣東沿海的廣府人有很大量的漢族成份,而較偏遠地區的廣府人不少為古百越族的漢化。

嶺南民系或粵海民系的分支如下:

  • 廣府民系-包括廣州以及周邊地區,廣東省在元代以前為百越集居的地區,但廣州是漢人移民的中心城市,明中期一口通商以後,廣州有極大量移民,包括大量本來在此前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的移民,雖然海禁後福建人仍以朝廷不允許的走私方法以泉州為中心經營海貿,但很多泉州港與外地合法貿易的人群都遷到廣州,這些人口佔了當地人口很大的比例,此外,亦有來自江西、湖南等地的苦力以及工人階級移民,廣州開始亦有不少來自全國的移民。廣州在元代以前便是廣東省大多數漢人的聚居地。廣州大屠殺使清朝以前的廣州人和清朝及以後的廣州人成份不同,而廣州話則更接近廣西廣府口音,與東莞音、台山音有一定大的差距,後兩者有更多的古漢語成份。民國時期,漢人奪權,不少滿族改以關姓為滿族漢化的姓氏,而林姓鄭姓吳姓楊姓許姓梁姓蔡姓陳姓大多是由福建來的漢族人,黃姓本為福建來的漢姓,但很多百越族亦改以黃姓為漢化改姓。廣州大屠殺後,大量人口由廣東西部湧入廣州,而此地區的百越族是近壯族,即古南越族,而非粵東以及福建山區的畲族,即古閩越族,大量的南越族人改以史、須、都、區(歐、甌)、居、畢、黃、微、朱、詩、番、趙、范、盧、阮等姓氏。俚族演變的漢姓:張氏,鬱林(玉林)滕氏,端溪(肇慶)岑氏,廣州王氏、周氏、李氏、莫氏、並氏,高州馮氏、冼氏,臨 賀(賀州)鐘氏、虞氏,象州(象縣)杜氏,羅州(化州)龐氏,建州梁氏、羅氏,羅定陳氏,欽州寧氏,貴縣何氏、陸氏。
  • 莞寶民系-包括東莞縣和寶安縣,鄧姓本為漢姓,但很大量百越族改以鄧姓為漢化改姓。
  • 羅廣民系-包括羅定封開德慶肇慶鬱南廣寧懷集陽山連山等縣市
  • 四邑民系-包括新會恩平開平台山等地
  • 高涼民系-包括陽江雷州半島一帶
  • 邕潯民系-包括在廣西,「邕」、「潯」兩詞分別為「南寧」和「桂平「的簡稱。但是邕潯片粵語的分佈幾乎成孤島狀的存在於西江流域的縣城,而廣大鄉村地區則多為勾漏粵語,或者少數民族語言所佔據。
  • 勾漏民系-包括玉林及梧州兩地區13個縣市
  • 欽廉民系-包括欽州市、合浦縣(舊稱廉州)、浦北縣、防城縣、靈山縣及北海市等地
  • 吳化民系-包括吳川人分佈於廣東省吳川市縣級市)、湛江市。化州人分佈於廣東省化州市,為粵西粵語的代表。

定義

狹義的廣府民系

廣東人中狹義的廣府民系是指口語中的「廣東人」,廣東潮州人和廣東客家人什少稱呼粵語族群為廣東人,而稱呼廣州話廣府話族群為廣府人較多。狹義的廣府民系即日常口語中指的「廣府人」,是指住在廣州府一帶的人番禺舊裔。從定義上說,廣府民系是指具有以下特徵的民系:

  • 民族與民系:廣府人是漢族之下的一個民系分支。
  • 語言:粵語(廣州話或稱廣府話、白話,俗稱廣東話,屬粵語廣府片)是廣府人的母語,屬於漢藏語系的一分支。唐代以後,新到廣東的北方漢人帶來了當時中原文化
  • 文化:廣府民系內部對於本民系的共同心理認同感比較強烈,民系凝聚力強,普遍為繁榮的嶺南和廣東文化(即嶺南文化南粵文化)感到自豪,香港人口裏的不少是廣府民系,都會為這身份而感到自豪,更有不少即使父系是福建人江蘇人山東人等等其他民系,下一代多數跟隨母系(廣府民系)的文化,如飲食文化和語言,所以同化率較高。
  • 認同:以珠璣巷同遷的漢人為民系認同

廣義的廣府民系

近年來,有些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在研究、比較廣東廣西的本地人時,出於討論上的方便,常將說粵語的廣東人(有時甚至包括所有以粵語為母語的人)稱為廣府民系(與說客家話四邑話閩語等的廣東人相區別),不過廣府人這個詞並沒有什麼知名度,即使在廣府的核心——珠三角地區使用也不多,更不被粵西四邑的粵人認可,一般廣東廣府人更加認同廣東人這個名字而極少自稱廣府人[原創研究?]。學術上定義一個廣義的廣府民系,有利於對廣東、廣西不同族群的比較和研究。但在海外的廣府華僑由於他們的原籍、祖籍多數是來自廣東和香港[來源請求]故大部分的廣府華僑及華人隻有「廣東人」及「廣東話」的認同。存在「廣府」的強烈認同多見在東南亞地區的各個華人社區中因東南亞地區的廣府族群的原籍、祖籍來自廣東和廣西都有。[原創研究?]

所以,是否應該對所有粵語族群都稱為廣府民系(廣府人)存有一定的爭議。例如:廣東、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儘管他們能流利使用粵語,但樣貌與其他漢族人無異,或許不應該算作廣府人。不過現在中國人口流動性高,人口族群不斷互相融合,各種認定以主觀因素居多,例如:自我認定及別人認同,以及不同族群互相通婚,而非僅是長期居住。特別在魚米之鄉的珠江三角洲,經常與粵式飲食成習慣,加上粵人和較易同化其他民系少數民族

分佈

粵海民系主要分佈地:

文化

廣府文化廣東文化嶺南文化的代表之一。廣府文化中有很強烈的同化能力,特別在飲食上、語言上、生活上等,香港有各省各民系的人聚居,但各民系的人都被廣府文化所同化。

其他事件

19世紀曾經發生過慘烈的土客械鬥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