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氏族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星光下的人留言 | 贡献2013年2月28日 (四) 01:44 簡介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氏族志》,是唐太宗時代排定士族地位高低的典籍,贞观十二年高士廉等修成。

簡介

唐太宗執政不久,即下令申國公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棻、中書侍郎岑文本等修《氏族志》,排定各姓氏名人的等級高下。高士廉出自渤海高氏,属于山东郡姓,韦挺出自京兆韦氏逍遥公房,属关中郡姓,令狐德棻出自敦煌令狐氏,是河西大族,岑文本出自南阳岑氏,属侨姓,編寫時將博陵崔氏崔民幹列為第一。

贞观十二年(638年)奏上《氏族志》一百三十卷[1]。太宗看後不滿意,指示按照“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2],要求重修。

《氏族志》是唐代君主為了加强皇权(即關隴集團),打击山東集團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具有傳統地位的崔、盧、李、鄭山東大姓。据《旧唐书·高士廉传》,“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张行成即表示“臣闻天子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陋。”[3]《氏族志》收录的二九三姓,把姓氏定出九個等級,改以皇族宗室为首,外戚次之,崔氏改列第三[4]

武則天時,吏部尚书李义府以《氏族志》中没有李氏的世系,奏请改修《氏族志》。书成,改名为《姓氏录[5],凡本朝官至五品以上均得列为士族

唐中宗时,左散骑常侍柳冲认为《氏族志》、《姓氏录》颁行已近百年.期間士族地位變化漸大,上表请加以改修。至唐玄宗即位,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

參考文獻

關連項目

腳注

  1. ^ 《新唐书》藝文志作一百卷
  2. ^ 《旧唐书》卷六五高士廉传
  3. ^ 《旧唐书》卷78《张行成传》
  4. ^ 《旧唐书》卷65 高士廉传、《唐会要》卷36 氏族目
  5. ^ 《旧唐书》卷82 李义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