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神星
发现 | |
---|---|
發現者 | 乍德·特魯希略、 米高·布朗 |
發現日期 | 2002年6月4日 |
編號 | |
小行星分類 | 柯伊伯带天体 |
軌道參數 | |
曆元 2004年10月22日 | |
遠日點 | 44.896 AU |
近日點 | 41.914 AU |
半長軸 | 43.405 AU |
離心率 | 0.034 |
軌道週期 | 104449.918日(285.97年) |
平均軌道速度 | 4.52 km/s |
平近點角 | 273.737° |
軌道傾角 | 7.983° |
升交點黃經 | 188.791° |
近日點參數 | 154.850° |
物理特徵 | |
大小 | 989 - 1346? km |
質量 | 1.0-2.6×1021 kg |
平均密度 | 2.0? g/cm³ |
0.523-0.712 km/s | |
自轉週期 | ? |
反照率 | 0.10 |
光譜類型 | 中度紅色 B-V=0.94, V-R=0.64 |
絕對星等(H) | 2.6 |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夸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夸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1]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2002 LM60,也叫小行星50000。
人们对夸欧尔的了解甚少,根据判断,夸欧尔的直径约为989 - 1346?公里,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据初步计算,这颗天体距离地球约42个天文单位,运行一周需时288年。
夸欧尔的发现,使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第九顆行星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在2005年,在柯伊伯带也已经发现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
人們相信「夸歐爾」與不少柯伊伯带天體相似,均是由岩石和冰的混合物構成的,但其反照率之低(~0.1)意味著天體外層的冰塊已消失。在未來,當新視野號太空船於2015年探索冥王星及其他柯伊伯带天體時,人們可從傳回的資料中認識更多。
2004年,科學家找到「夸歐爾」表面有冰晶體存在的跡象,意味著它的溫度在1,000萬年間從55K(-220 °C)升至110K (-160 °C)。一些理論指其溫度上升的原因,是因為它曾連續被無數的小流星體衝撞,把天體的表面加熱。但最引人注目的理論,仍是「夸歐爾」的內核可能出現冰火山活動,是內核的放射性物質衰變引起的。
發現
創神星被發現時的位置在蛇夫座,視星等18.5等,並於2002年10月7日在美國天文學會的會議上宣佈此一發現。最早的重發現可以回溯至1954年5月25日帕洛馬山天文台的乾版。因為可以經由哈柏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直接推算出它的大小,他可能被歸類為矮行星。
軌道
創神星的軌道距離太陽大約60億公里(37億英里),軌道週期287年。
軌道接近圓形,軌道傾角約8°,雖然為典型的太陽系小天體,歸類為古柏帶天體,但是比較大。類似大小的伐樓拿、妊神星和鳥神星都有著高軌道傾角和比較大的離心率。
鳥瞰圖可以比較創神星接近圓形的軌道和冥王星高離心率(e=0.25)的軌道(創神星的軌道是藍色,冥王星是紅色,海王星是灰色。)。圖型中的說明是2006年4月的位置、相對大小和顏色;近日點、遠日點和經過日期都標示在圖中。
不同於冥王星與海王星有著2:3的軌道共振,在43AU和接近圓形軌道上的創神星幾乎不受海王星攝動的影響。從黃道面觀察的圖解可以看出創神星和冥王星的軌道傾角,冥王星的遠日點(下方)在創神星軌道之外,所以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有時比創神星更近,而在其他的時間則比創神星遠。
在2008年,創神星與冥王星的距離只有13.9 天文單位[2],是它與冥王星最接近的距離,而以古柏帶內的標準,這樣的距離是非常接近的。
衛星
創神星衛星的的軌道已經被確認,發現報告公佈在2007年2月22日的IAUC 8812號快訊上 [1]。 衛星在距離創神星0.35弧秒的距離上,絕對星等相差5.6等[3]。 假設反照率與主星相同,這顆衛星的直徑應該有100公里。创神星的发现者布朗把创卫一的命名权赋予通格瓦族群,他们选定了其部族神话中的创造神之子——天神维沃特(Weywot)作为创卫一的名称,该名称于2009年获得承认。[4]
參考資料
- ^ 英汉双向天文学词典
- ^ 50000 Quaoar distance (AU) from Pluto. [2007-12-18].
- ^ Distant EKO The Kuiper Belt Electronic newsletter, March 2007
- ^ MPC 67220
前一小行星: (49999)小行星49999 |
小行星列表 | 後一小行星: (50001)小行星5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