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蒋匀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gsg留言 | 贡献2013年3月27日 (三) 17:05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蒋匀田(1903年—1994年6月7日),名锡盷,字匀田以字行安徽蚌埠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1]

生平

1926年,蒋匀田毕业于北京国立政治大学。1928年回到家乡,担任蚌埠公安局秘书,并且在华利街创办了《蚌埠日报》。同年冬,该报停办,蒋匀田乃靠当地商人王寿松的资金重新开办了《新蚌埠日报》。1929年任北平大学讲师。1934年加入中国国家社会党。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蒋匀田回到家乡蚌埠。1938年2月,在日军占领蚌埠前夕,蒋匀田带全家至汉口避难,蒋匀田出任全国难民赈济委员会赈济专员。后带领避难汉口的苏皖两省难民去广西桂林大中乡垦荒自救。在垦区,蒋匀田将难民分别编成数个农业队,垦荒种地,并且开办了织布厂,设立了商业合作社,兴办小学校。不久,在桂林良丰开办了一所中学,以唐景崧的名字命名为“私立景崧中学”,蒋匀田任校长。 [1]

1941年,应国家社会党领导张君劢电召,赴重庆。在渝期间,与中共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李维汉等人多有接触。1946年8月,中国国家社会党民主宪政党合并,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同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委托蒋匀田斡旋国共双方的和谈。1946年,蒋匀田随民社党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积极捍卫“政协宪草”,1947年随民社党参加行宪国民大会,后在中華民國政府任职,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全国节约督导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他就前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动用9亿美元案及招商局浪费公款案进行过调查。[1]

1948年6月,蒋匀田辞去行政院职务,赴美国考察宪政,全家迁居台湾。1958年离职,获聘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部顾问。1964年被接收为美国亚洲学会会员。1969年,偕家眷移居美国旧金山[1]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國建交后,蒋匀田于同年7月回中国大陆探亲,在北京受到叶剑英邓颖超李维汉史良等领导人接见。当时,蒋匀田是总统府国策顾问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团主席。8月4日,他在北京会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叶剑英。8月8日,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宣布,蒋匀田访问大陆系其个人行动,与该党无关。8月16日,台湾中国民主社会党又宣布,开除蒋匀田的党籍,解除其主席职务,并称其赴大陆的言行违反了“反共之基本国策”。此即所谓“蒋匀田事件”。[1][2]1981年,蒋匀田又回大陆观光。1982年中共发表对台九条方针,蒋匀田专门致函蒋经国,促进中国统一。1993年,蒋匀田最后一次回大陆观光。1994年6月7日,蒋匀田于美国旧金山病逝。[1]

著作

  • 《民主与社会主义》
  • 《民主的理想与实践》
  • 《政治学新解》
  • 《中国近代史转折点》

家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