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维基百科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2年9月30日) |
[[File:|frameless|upright=1]] | |
[[File:|300px]] | |
网站类型 | 网络百科全书 |
---|---|
持有者 | 维基媒体基金会 |
创始人 | 多位创立初期之中文维基人 吉米·威尔士 拉里·桑格 |
网址 | zh |
商业性质 | 否 |
注册 | 可选 |
中文维基百科是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协同写作计划的中文版本,自2002年10月24日成立,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维持运作。截至2025年1月8日09:17(UTC),中文维基百科有1,458,123条条目。
概况
中文名的来源
英语的“Wikipedia”是“wiki”(一种可供多人协同写作的网路技术)和“encyclopedia”(百科全书)结合而成的混成词,网站初期时仅以“中文Wikipedia”为名,直到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经过13人讨论及投票后,命名为“维基百科”,“维基”两字除了音译,另外“维”字意为系物的大绳,也作“网”解释,引申为互联网;“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筑物的底部,“维基百科”合起来可引申为互联网中装载全人类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
中文维基百科的副标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中国的清朝政治家林则徐(1785年-1850年)于1839年为广州越华书院所创作之对联的上联,而下联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海纳百川”语出《管子-形势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广大,是因为它不分你我地容纳了数以百计的河流;“有容乃大”语出《尚书-君陈》,双句勉励待人接物应仿效海洋,以宽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态度去接纳不同的人事地物,这同时也契合了维基百科自由开放的宗旨。
秉承维基百科的特点
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 中文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字典、词典、论坛或任何其他性质的网站。
- 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允许大众广泛参与。中文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中文协作计划。
- 中文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创作共用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文本[2]。
和其它版本的维基百科一样,中文维基百科也是民主制、精英制、独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普通的网友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而维基管理员则因特殊、适当的理由而解除部分限制,例如修改首页、删除不适当的条目或封禁用户。[3]
与其他语言版本的差异
中文维基百科使用汉字书写,汉字是汉族或华人的共同文字,是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香港、澳门的唯一官方文字或官方文字之一。中文维基百科虽未规定以现代标准汉语的语法书写,但维基人因共识及默契而以其为共通形式,有时也适度掺入方言或文言文。 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根据2006年9月初维基百科对各语版本的编辑者来源的统计结果,香港地区的编辑者占28.6%、台湾地区占25.9%,而美国和荷兰则分别占13.7%及8.2%。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维基百科编辑者正在迅速增加;而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编辑数量的统计,台湾占36.9%、香港26.3%、中国大陆20.9%,美国、加拿大及澳洲分别占5.6%、1.7%及1.6%。[4]
中文维基百科由来自各地、拥有不同背景、不同的政治立场与社会观念及国家的华文使用者共同参与,其文章内容是全球华文使用者相互协调折衷后的结果。此外,包括中文维基百科在内,各语言版本对于非自由版权下的内容,或者版权、来源不明的文章和图片,保有不同于当地网络氛围的,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原则上任何不能用于自由传播或者禁止无经济补偿地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文章、图片,均不会被保留在中文维基百科。
中文维基百科广泛且深入地介绍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在某些领域,阐述了华语使用者的价值观,内容更贴近于华人自身的理解。
中国地理类条目中,沿海地区类较详细,内陆与西部地方类则较简略而不完备,反映中国各地网际网路发展程度之显著落差。
而许多备受争议的政治议题条目,如中国及周边地区受到密切关注的台湾问题、朝鲜核问题、六四事件与部分知名人士文章是中文维基百科长年的热门条目。这与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常争议的宗教、性别、国际事件如以巴冲突等焦点不同。
历史
创立及初期状况
2001年5月,中文维基百科计划与其他12种主要语言维基百科计划[5]同时成立,但当时维基百科网站不支援中文输入。同时期,与中文版有相同困扰的日语维基百科,权宜地使用罗马字母来撰写日语条目,中文维基百科在当时则只拥有少许的测试文字。[6]
2002年10月24日,Ghyll(现在的Mountain)成功的借由工具软体的辅助,撰写了实质中文内容的文章-“首页”,中文维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开始运作,而Mountain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位参与用户[7]。10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伺服器,软件升级到Phase III,新版的软体解决了中文输入的问题。同时,域名改为zh.wikipedia.org,中文维基百科网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后,11月1日,Mountain创建了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条似条目页面-“计算机科学”,但仅为测试编辑,未输入实质条目内容。
2002年11月17日,Mountain翻译了英文维基百科条目Computer Science,并张贴到计算机科学这一页面来,输入实质条目内容,创建了中文维基百科实质意义上的第一条条目-“计算机科学”。
早期维基人和其贡献
中文维基百科最资深的维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积大量编辑次数的六位资深维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Mountain与Shizhao,在2003年成为首批中文版的维基百科管理员。 其中Shizhao在维基百科的整理和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中也做了很多维护工作,其编辑次数亦高居榜首,惟其处事手法亦备受争议。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维基百科持续进行本地化与正体(繁体)化的翻译工作。直至2004年12月23日,随着MediaWiki 1.4版本的发布,中文维基百科初步实现正(繁)简体自动转换。
早期,大部分的长条目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原创的则是以短条目居多。[8]
媒体关注与使用者增长
2003年10月20日,中国大陆的《中国电脑教育报》文章[9]介绍维基百科,这是中文媒体第一次正式报导维基百科。翌年2月15日,同是中国大陆的《新周刊》在第173期也发表了与维基百科有关的报导[10],接著随后的几周,许多媒体跟进报导,为中文维基百科带来了大量的中国大陆维基人。2004年的3至5月,维基人以倍数计的增加,总条目数很快的从6,000篇突破10,000篇。
2004年5月16日,台湾的《中时晚报》刊出《维基网路百科,大家一起写》[11],是台湾主流媒体首次报导维基百科,随后于6月,台湾的《联合报》跟进报导《Wiki百科网书,你也可写一笔》,为维基百科带来大量的台湾维基人,时值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遭到封锁,台湾相关条目的编写量大量增加,首页也加入了台湾的热门新闻。
香港媒体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关注较迟,是香港维基人发展起步较迟的主因之一。2006年2月20日,香港的《明报》于副刊发表《生活百科:Wiki世界 自由开放》,这是香港媒体第一次正式报导维基百科。3月29日至3月30日,香港的《头条日报》于新闻故事连载发表《网友齐编“自由”百科全书 港八月办首届中文维基联会》(按:应是中文维基年会),这是香港媒体第一次深入介绍中文维基百科。同年5月,中国的《环球时报》也报道了维基百科,很多中国大陆青年就是透过阅读报纸而得知并加入维基百科的。
百科的成长
中文维基百科于2002年10月刚开始时,英文维基百科已有超过40,000条目,成为起步较迟的主要语言版本。2004年2月24日,中文维基百科突破了5,000条条目,但是其中有些文章包括正(繁)简两个版本;注册用户数也同时突破了3,000人。2月27日,用户Ktsquare大量添加年份条目,使中文维基百科短短3天内就突破了6,000条条目。5月14日,中文维基百科总条目数终于突破1万条。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已有1,458,123个条目,但这个数量还不包括对话页、没有内部链接的条目、重定向页以及其他名字空间的页面,如果加上这些页面,截至2025年1月,总共有超过792万页,并有超过8529万次的编辑。参与人数方面,共有逾3,645,984个注册用户曾进行编辑,当中编辑超过1,000次的维基人共有1,154人以上,而他们的贡献占了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总次数的约73.6%。至于管理人员,中文维基百科拥有64名管理员及8名行政员,负责站内日常的维护工作。[12]
随著更多维基人加入,条目数量增长速度也稳步上升。到了2006年11月12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10万条,成为第12个拥有超过10万条目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为一个重要的条目数里程碑[13]。2007年10月21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15万。2008年7月31日,条目数突破20万。2009年4月19日,条目数突破25万,2010年3月28日,条目数突破30万,2011年3月27日,条目数突破35万,2012年2月8日,条目数突破40万。2012年5月2日,条目数突破45万,当日中文维基百科创下了自建立以来最大单日条目数量增长的记录,其条目数在一天内即突破46万,单日增长一万五千余条,使得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超越瑞典语版。2012年7月14日,条目数突破50万。2012年10月14日,条目总数突破55万条。2012年11月2日,条目总数突破60万条。截至2012年11月4日[update]排在维基百科所有语言条目总数的第十一位。2013年1月21日,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突破65万。后截至2013年4月19日,由于瑞典语维基百科的条目数迅速增长已超过中文维基百科,中文维基百科的总条目数位列所有语言排行的第12位。
然而,同领域的百度百科[14]与互动百科的标称词条数目前高达六百万以上,显露出中文维基百科的内容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日期 | 条目数 | 成长 |
---|---|---|
2002年10月24日 | 1条 | |
2003年7月12日 | 1,000条 | 261天增加999条,平均1天增加4条 |
2004年2月24日 | 5,000条 | 227天增加4,000条,平均1天增加18条 |
2004年5月14日 | 10,000条 | 80天增加5,000条,平均1天增加63条 |
2005年12月13日 | 50,000条 | 578天增加40,000条,平均1天增加69条 |
2006年11月12日 | 100,000条 | 334天增加50,000条,平均1天增加150条 |
2007年10月21日 | 150,000条 | 343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46条 |
2008年7月31日 | 200,000条 | 284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76条 |
2009年4月19日 | 250,000条 | 262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91条 |
2010年3月28日 | 300,000条 | 343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46条 |
2011年3月27日 | 350,000条 | 364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37条 |
2012年2月8日 | 400,000条 | 318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157条 |
2012年5月2日 | 450,000条 | 84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595条 |
2012年7月14日 | 500,000条 | 73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685条 |
2012年10月13日 | 550,000条 | 91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549条 |
2012年11月2日 | 600,000条 | 20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2,500条 |
2013年1月21日 | 650,000条 | 80天增加50,000条,平均一天增加625条 |
中国大陆的封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称有权对网际网路依照自己制定的法律进行内容审查,对那些有争议或违反中国大陆国家法律、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统治和涉及色情的网页内容采取限制或屏蔽措施。维基百科网站对一般民众是容易接触获得的,但在维基百科计划成长的纪录上,从2004年到2008年,在中国大陆遭遇过六次大规模封锁,其中不完全封锁一次。以上封锁皆是无预警、无预先告知的,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机构甚至没有给予维基百科封锁的原因与理由。
最后一次对维基百科的封锁在2008年7月31日解除。从北京奥运会开始至今,维基百科都可正常访问。中国大陆政府已正式结束对维基百科的大规模封锁,中国大陆民众已经可以自由访问、编辑维基百科。虽然如此,维基百科在大陆的运行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浏览或编辑部份含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律法规不符的信息的条目(例如一些含有政治成份的条目)仍然被封锁,但用HTTPS模式可以浏览任意条目,惟在敏感时期HTTPS有可能会被GFW干扰。
对维基百科的封锁客观上影响了中文维基百科的发展,导致使用人数减少,文章数增加速度缓慢。[来源请求]
各地中文差异
背景介绍
中文存在两种书写系统──正(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一般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使用者使用正体中文,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则使用简体中文。许多正式的名称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台湾完全不同。举例来说,电脑的列印设备,在中国大陆称为打印机,在台湾称为印表机。
转换功能启用之前的讨论与权宜的方式
随着中文维基百科的成长,字体的问题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2003年的讨论中,中文维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见,是让两种字体并存于中文维基百科,且问题应该通过发展转换程式来解决,而不是让繁简体分别成立两个中文维基百科网站,但是当时没有开始开发相关的技术,仅止于讨论。
绝大部分的条目是繁简体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数条目是拥有繁简两个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国曾经使用两种不同版本:法國与法国,或是“日本/简”,“日本/繁”。其他维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与zh-cn做跨语言连结。中文维基内部的繁简跨语言连结则是使用〖中文维基百科|繁〗这样的方式做连结。这种方式可以使两种文字系统互不干扰,但却只能靠人工整合繁体简体两版本的差异。而公告、总集型页面则以繁简并存的方式存在,以示繁简体文字在中文维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转换功能启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将繁体文章全面改为简体,反之亦然,实际上却未编辑文章中的任何内容。如此的作法被视为一种破坏行为,繁体内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视为中文维基百科排挤繁体字的使用者。随著简体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长,中文维基百科从以往的繁简并存,逐渐成为简体为主流的百科全书。中文版成立以来就不断出现繁体版或是台湾版维基百科独立的呼声,从这段时间得到越来越多台湾使用者的认同。
经过大约两年的争论与等待,2004年9月,Zhengzhu加入中文维基,提出繁简转换的处理方式,为此亦制作了具体程式,开始进行繁简转换功能的开发。该套转换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维基用户的所在地为字库分类,后简化为“简体”、“繁体”与“不转换”三类。转换系统因其易于手动添加及使用,成为中文维基百科解决字体问题的最实际并可行的方案。该套方案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届维基媒体国际大会上由中文用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繁简体字词转换功能启用
为了免除如此的障碍,从2004年12月23日起,中文维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个功能——繁简体自动转换功能,能够依据用户参数自动地转换不同的字体与辞汇至用户端浏览。过去许多使用繁简两种版本内容的文章逐渐合并。输入两种名称都可以检索浏览合并后的文章。转换功能后来维基媒体的其他“多文字共站”的百科所用。
转换功能免除了不同字体的隔阂,也一并解决了台湾、中国大陆、香港之间辞汇的分歧所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
最初在页顶的条目文字转换的标签只有“不转换”、“简体”及“繁体”三种,但“繁体”是使用台湾用语的繁体字,对习惯港澳用语的香港、澳门使用者感到不便。2006年11月,社群决议将页顶的条目文字转换的标签改为“不转换”、“简体”、“台湾正体”及“港澳繁体”四种。在2007年1月起,转换标签更增加至“不转换”、“大陆简体”、“台湾正体”、“马新简体”及“港澳繁体”五种。在2008年9月,转换标签新增“简体”、“繁体”,此功能曾于2010年改为要登入后于小工具中选取,2011年10月又重新改回。
主要项目
特色条目与优良条目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成为特色条目的方法。但不久后,“特色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
最早的特色条目是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2004年10月15日入选,2007年2月8日重审撤消,2007年2月16日入选优良条目)。2007年2月26日,中文维基百科的特色条目数量达到100条,第100条特色条目是哆啦A梦(于2007年2月26日入选,2010年10月11日重审撤销)。
截至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拥有1025条特色条目,当中以历史类最多,其次是文学艺术及政治类的条目。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同时,中文维基百科拥有3152条优良条目,数量正稳定上升当中,其中以政治类条目最多,但历史与地理类条目也占到很大比重。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开始于2004年5月,目的是集合维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条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当中,2004年第一个当选的特色条目为欧洲,评选得分最高,满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来源请求]。
除了主计划之外,其他领域下也设有自己的条目提升计划。例如香港条目提升计划是针对香港相关条目而发展的质量提升项目,以提升香港之条目至特色条目为目标。此外,还有台湾主题、化学主题、生物主题、足球主题,其中以香港和台湾的计划继续活跃运作。2008年8月,数学条目提升计划开始运行。
2006年之后,条目质量提升主计画逐渐失去社群关注。2006年11月社群曾倡议废除条目质量提升的主计划,但主流意见是倾向保留进行改革,最终于2009年6月停止运作。2010年10月,条目质量提升计画再一次以新的形态获得社群参与。
动员令
动员令是中文维基百科特有的一种为增加条目数量与兼顾质量而进行的召集维基人编辑条目的活动,由部份维基人发起并主动邀请其他维基人参与或自愿参与条目编辑。动员令可分“大动员令”及“小动员令”两种。目前动员令已举办十次。
首次动员令举办于2006年7月15日至2006年8月1日,该年随后举行了第二次与第三次;第四次是在2007年4月1日始到4月30日,这次动员令限定了生物动员令、翻译动员令、寰宇动员令、体育奥运动员令、音乐动员令和暗黑动员令六个主题;第五次是在2007年7月15日始到8月31日,第五次动员令指定了消灭外文、历史与世界遗产三个主题,编辑者既可以编写这三个主题的条目,也可以编写其他领域的条目,但编写特定三主题条目有额外加分;第六次是在2008年12月16日始到2009年1月15日,第六次动员令和第五次动员令一样采用大动员令加小动员令的模式,完成小动员令会有额外加分,第六次动员令的小动员令分别是消灭外文动员令、经济、金融动员令和科技动员令。第七次是在2009年7月15日始到2009年8月31日,依旧采用大动员令加小动员令的模式,完成小动员令会有额外加分,第七次动员令的小动员令多达七项,分别是优化工程、消红任务、体育、地理、节日、人物和计划页面翻译。第八次则于2010年7月1日至8月28日举行,是次动员令引入了中动员令,类似小动员令的一项动员令。第九次则从2011年6月25日至2011年9月4日结束。第十次为2012年7月15日至9月30日结束。
翻译工作
中文维基参与了元维基的每周翻译计划,每星期从其他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主要是英语维基百科)翻译一篇条目(2010年第8周开始改为两篇)。这个计划到现时为止已成功翻译超过100条中短篇幅的外语条目,为翻译工作提供榜样。
专题及主题首页
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专题。专题是一个帮助各参与者去整理在维基百科中某一特定范畴的资料的资源。这不是提供那些资料的地方,而只是一个有关那些资料的资源:如那些资料应如何编排方式、或是哪些内容是应当包括等等。而且各个专题的讨论页亦为那些对该题目有兴趣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讨论地方。截至2008年9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121个专题。
对于特定范畴,中文维基百科还设有主题首页。主题首页是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感兴趣的维基人及一般读者提供的首页,用于帮助查找该主题的资料,并扩充与该主题相关的条目。一个维基主题可与一个或多个专题相连,但与专供维基编者使用的维基专题不同,维基主题是同时为编者及一般读者服务的。截至2008年9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107个主题首页。
工作小组及兴趣小组
为凝聚对特定范畴感兴趣的维基人,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不同的维基工作小组及维基兴趣小组。工作小组的主要焦点的中文维基百科内的站务维护,而兴趣小组则集合了对有兴趣编写特定范畴条目的维基人,借此进行意见交流。截至2008年9月,中文维基百科共有12个工作小组及41个兴趣小组。
地区维基人协作
2005年8月,香港维基人Ffootballchu发起了香港维基人布告板。这是中文维基百科首个成立的地区性维基人布告板,作为香港维基人和对撰写香港条目感兴趣的维基人联络之用。该板的最大特色,是其香港条目提升计划。继香港维基人在中文维基百科首创地区性维基人布告板之后,于2006年1月1日,台湾维基人Alltonight发起了相同性质的台湾主题公告栏,以求将台湾的风土文化在维基百科里展现出来。其后,来自广东、中国中部、日本及澳门的维基人也建立了他们的维基人布告板。
出版刊物
中文维基百科从2005年起,由中文维基百科行政员Shizhao主持编写维基读本(第二期称为维基文摘)。维基读本是对维基百科上某种主题文章的精选的一个连续出版物,并且制作成PDF格式出版。维基读本每一个季度出版一期,两期出版后却未能沿续。
中文维基百科用户信陵使于2007年3月出版《中文维基百科电子杂志》试刊版。然而,出版也未延续。
2012年12月起,数个中文维基人再度发起出版《维基月刊》。第三期起更名为《维基人》,为月度网络刊物,每月出版一期。刊物起初只有中文简体字版本,2013年5月起,增加了繁体字版本。但月刊的繁体字版本仅提供文字字面转换,而忽略了两岸三地的用词差异。于此同时,《维基人》也通过新浪微博、豆瓣、人人网、果壳网等渠道推广。
《维基人》在最初的四期提供“维基新事”(维基百科新闻动态)、特色条目摘录、优良条目摘录、新闻动态摘录、“历史纵横”(著名历史事件摘录)、“大千世界,你知道吗”摘录、以及“维基讲堂”,维基百科基础方针指引教学。第五期起,改版为“专题制”,由单一资深维基人策划其擅长的主题,选择几个相关条目,并通过改写、非摘录的形式呈现在月刊上。语气、语调、排版均比前四期更加多样化。而之前的栏目中,只有“维基新事”、“大千世界”、“维基讲堂”得以保留。
互助客栈与询问处
中文维基百科设有一个名为互助客栈的地方,用来讨论技术议题、方针和规则、以及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维护。这是中文维基人最主要的交流意见的地方。另一方面,面对著雅虎知识+一类知识型网站的流行,中文维基百科于2006年10月设立了一个名为询问处的地方,用来供使用者发问及解答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但多数时间沦为垃圾言论的集中地,效果不彰。
维基人社群
参与者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文使用者,并非集中于中国大陆。东南亚拥有庞大的华语使用人口,但当地华人人口没有反映在该地区相关文章的书写量上,来自东南亚各国的访问比率维持在5%以下。
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男性,有社会人也有学生,学生以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为主。根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的数据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优良条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而来自香港的参与者很多都关心香港本地的事物,因此优秀的香港相关条目的比例也不少。此外,中文维基百科上还有许多热衷漫画、动画、电子游戏与电视节目等次文化的参与者,这类参与者所撰写的次文化类的条目内容经常是事无大小、钜细靡遗(详见本条目“条目内容流于资料库”一节)。
截至2025年1月,中文维基百科有超过100万名注册用户,拥有1,458,123条条目和超过8500万次的编辑[12]。2012年12月,活动中的用户(注册且月编辑数超过五次者)2173位[15]。活跃的维基人所做出的贡献占据了整个中文维基百科的大多数。编辑超过1,000次的维基人共有约1082人,而他们的贡献约占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总次数的70.9%,而编辑超过10,000次的维基人的116人中,已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编辑总次数。[16]对于这种不平均的分布,部分观点认为这是维基百科不易于新人上手或者对版权的要求严格的表现。[来源请求]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等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方针与指引,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参与者地区分布
中文维基百科的使用者主要以台湾、香港及中国大陆为多数,而于美国、加拿大等国亦有一定的使用量。
浏览来源地区分布下表为中文维基百科浏览来源(以国家或地区区分),本数据根据由IP统计产生,最新数据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
|
|
编辑来源地区分布下表为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来源(以国家或地区区分),本数据根据由IP统计产生,最新数据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
|
管理员
当前中文维基百科一共有64名管理员。管理员由社群从成员中互相推选产生。
聚会
维基百科第一次的聚会──维基百科北京地区网友见面会,于2004年7月2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此后在中国大陆上海、台北、香港都有维基人发起聚会。聚会的主题主要涉及中文维基百科的当时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发展的建议,因此讨论的焦点往往各有侧重。
目前,定期举办维基人聚会的城市有上海、大连、沈阳、天津、香港、台北、台中、台南等地。聚会之间的间隔周期从两周至一年不等。
中文维基年会
为使各地的中文维基人增加见面的机会,以及向外界推广中文维基百科的应用,因此发起了中文维基年会。第一届中文维基年会在2006年8月26日至8月27日于香港的中文大学举行。超过一百名维基人参与了这次的活动。是次年会是第一个针对以单一语言百科社群的维基聚会。第二届中文维基年会投票,候选地区有澳门和泉州,最终决定于2009年12月26日-12月27日在澳门旅游学院举行。
台湾台北市在2007年8月举行了第三届维基媒体国际大会。而香港则取得了2013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的举办权。
网路讨论交流
中文维基人依地区的习惯而有不同的网路交流方式,例如来自台湾的维基人多使用BBS与MSN互相交流,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则较多使用QQ进行即时交流。
- 2005年1月19日,以维基百科为主题的讨论看板成立于台湾批踢踢BBS站,并开始有计划的在BBS上推广维基百科。
- 2005年3月24日,中国的维基人冷玉建立了以维基百科为主题的QQ群,其他中国大陆维基人也先后建立以维基百科为主题的QQ群。QQ群成为中国大陆的维基人网路即时交流的方式之一,类似于其他维基百科的IRC频道的地位。
- 2006年4月26日,香港的香港地BBS开设维基百科版,并与批踢踢维基版转信。
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维基人开始使用诸如新浪微博等新兴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推广。
维基荣誉与奖励
2005年1月,Richy和Vipuser为进一步推动中文维基百科的发展,参考英语、日语版维基百科创建了目前中文维基百科通用的维基荣誉与奖励,并在不久后设立了以奖励Gmail或Wallop为主要方式的维基其他奖励,以作为对长期为中文维基百科付出贡献的维基人的肯定。此后新条目推荐制与条目编写竞赛制(该项目已停止)。这几措施在执行中既获得了确实的成效,带动了刚加入维基百科的新人的贡献热情,也走了不少弯路。同年8月,由Ffaarr和Super1发起了针对维基荣誉与奖励具体操作细节的一次讨论,并将之付诸投票通过。2006年2月,香港维基人布告板设立了维基香港创作奖,2007年3月始,ACG专题也设立了维基ACG专题创作奖。此二奖励为中文维基百科且为目前为止唯二独立于维基荣誉与奖励主计划的创作奖项,另外,维基香港创作奖也在2007年4月,再度分成维基香港内容奖与维基香港图像奖,让更多摄影好手可以不经由撰写条目的方式,参与摄影的协同工作。
批评
对匿名与新注册用户的限制
中文维基百科对匿名与新注册用户的限制相比其他语言的百科(如英语维基百科)多,如匿名与新注册用户要先预览才能保存。新用户:注册未满7天(168小时),或编辑数未达50次,两者有其一即是。
百科规模
许多批评将中文与其他已开发国家语言相比较,认为中文维基百科的规模与中文人口不成比例。而许多重要的条目仍无人撰写,或内容不足而成为小作品和小小作品,相比其他语言维基百科仍有所不如。而在2008年8月中国大陆当局解除大部分封锁以来,条目增长速度仍旧非常缓慢,除了偶尔出现机器人的贡献短期快速增长外,长期平均每天新增不到200条。但自从2012年2月条目数突破四十万条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活跃用户明显增多。在高峰时间段,每天甚至会增加数千条新条目(主要依赖资料库创建短条目)。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人口使用维基百科。台湾、港澳以及海外中文人口也至少超过五千万人。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大多数网友倾向于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雅虎知识、PTT BBS等问答式的网站发文及讨论。搜寻维基百科资料时,大多先从英文或日文等维基百科搜寻,较少在中文维基搜寻。参与编写条目则更少。[来源请求]
未完成作品
中文维基百科不足之处是部分条目未完成,或内容不足而成为小作品和小小作品,据统计中文维基百科平均每篇条目长度约3,000字节(每个汉字为3字节),仅次于少数德语、日语等主要语言[21]。而当中超过2KB的条目达到17%,条目长度领先绝大多数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
除此之外,许多条目是从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翻译过来的,当中的极少部份没有完成翻译,约为总条目的2.5%。
专业性
中文维基百科于科技、物理、数学、医学等条目之建构与经营方面,与发展顶尖的维基百科语言版本相比,如英文或德语维基百科,其专业性较为不足。原因可能是缺乏学者专家及业界的专业人士大量参与条目写作。
条目内容流于资料库
中文维基百科中艺人、运动选手、ACG等条目多仅以列表方式叙述某名人之三围、所出之专辑、单曲、精选集、工作人员名单、收视率或运动战绩,而未以叙事方式述其生平、个性、事功、歌唱、演戏或运动风格、评价、争议(如王建民)。
电视剧条目亦常出现各集大纲和详尽演员介绍,但制作过程、社会反映方面介绍较少(如《斗牛,要不要》)。电影条目主要的内容为大篇幅的剧情介绍、演员列表、没有来源的小道信息等,如《星球大战》。这类条目较倾向于大量资料堆砌而较少汇整的知识。
模板滥用
中文维百科其模板数明显多于其他语言版维基百科,其中有一部份并未使用,或与其他模板重复,或可完全以分类(category)代替。对此维基百科内部出现过检讨意见。
政治自我审查
2006年11月30日,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其中一篇报导批评中文维基百科叙述另一种历史观[22]。报导内容提及中文维基百科对毛泽东等条目进行美化,只叙述中共当局的观点。虽然事后证实这篇报导提及的内容存有严重错误,但部份中文媒体仍继续作出报导。中文维基人社群也曾进行澄清[23],但自我审查等类似的批评未完全地消失。
缺乏充分查证的参考来源
中文维基百科对于某内容的收录与否有一些标准,其中之一为对条目内容参考来源的要求,因此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末尾常有一个条列内容参考来源的段落。但事实上,这个段落沦于形式化,一些参与者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来源如实撰写,又或掺混其个人的意见进去,甚至可能存在造假。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中文维基百科参与者都不会逐一查证那些参考来源,而且特别是书籍类的参考来源在查证上也有困难。这种缺乏充分查证的参考来源本身可能就有问题,因此有问题的参考来源不但不能增加中文维基百科的可信度,反而容易让维基百科的读者误以为真。
与日文维基百科相同的特征
日语维基百科的内容常常容易加入自己主观意见或想法的条目。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条目里面,其他的语言版本都只提及战争的客观影响。而日本版里面却有有关评价的段落。这点在中文维基百科也很常见,在中华地区近代史相关条目,这种情形非常普遍,还扩及到周边战争,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条目,条目内文常见扬华抑日的民族主义色彩内容。中文维基百科跟日语维基百科在这点异曲同工。
地域文化差异
由于使用中文的编辑者分布地区广大造成文化环境有相当的歧异,容易发生一个条目创建后被认为关注度不足或是用语怪异,然而从创建者看来是熟悉且用语平常的情形。
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政治因素以及社会的当前情况长期对中文维基百科造成影响,例如由于政治认同问题而对条目进行破坏、删改还有加入个人评论。比较严重的是在于维基百科在网路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假如编辑者支持或想推广某种政治或思想理念,可能会将维基百科视为一个传达讯息的工具,进而在编辑中试图对读者的认知产生影响。
中文维基百科的影响性
2007年在台北举办的2007维基国际年会许多台湾学生表示,在写学校“研究报告”多会使用维基百科查询资料,因为台湾学生平时习惯Google等搜寻引擎的查询模式,较为喜好查阅维基百科作为资料收集处。因此尽管大学校在校园网域齐备各种的专业资料库且完全免费,台湾学生却仍不习惯使用其他的专业资料库[24]。
参与2007年维基国际年会的学生表示,在其大学研究报告中引用了维基百科资料,但被指导教授认为“维基百科并无学术可信度”,而得到了极低的分数[24]。
来自其它网络百科全书的侵权行为
百度百科抄袭了许多维基百科中的条目。其在版权审查方面不完善,用户经常在不同网站上整篇文章连图片一起复制粘贴,都不会因为采用了侵权材料而被删除。尤其在新闻热点类条目中,百度百科中的内容常常与新闻报道中的完全一致,同时将一些只能有限度转载的图片一起照搬。同时,百度公司利用其在中国的影响力,将百度百科内容的链接排在搜索结果较为靠前的位置,甚至被置于第一位,却故意将维基百科的链接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甚至不显示维基百科的链接。[25]
类似的,伊莉百科、互动百科、搜搜百科、硬趴趴游戏攻略维客等其他网上百科全书,为了尽快提升条目数量,也会直接复制维基百科的内容,没按要求标识授权协议直接发布到其他网上百科全书,也进一步对维基百科的内容收录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及注释
- ^ 《晚清巨人传-林则徐》,薛桂芬著,徐立亭编,哈尔滨出版社,编号ISBN 7-80557-894-X
- ^ 参见中文维基百科“创作共用”条目
- ^ 参见《商业周刊》第960期文章维基资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作者:林宏达。
- ^ Page Edits Per Wikipedia Language. statswikimedia.
- ^ 包括阿拉伯语、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
- ^ 中文维基百科最早的网址为 chinese.wikipedia.com、zh.wikipedia.com、zho.wikipedia.com、chi.wikipedia.com。
- ^ 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位用户是系统开发人员Brion VIBBER,而第一个参与者则是Mountain,同时也是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户。
- ^ 中文维基百科开始于2002年10月24日,当时英语维基百科已有4万条条目,许多后来发起的不同语言维基百科计划的初期,也有许多条目是从英文维基的条目翻译过来。
- ^ 我也来写百科全书—《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10月20日
- ^ 知识狂欢时代的自由百科—新周刊第173期,2004年2月15日
- ^ 维基网路百科,大家一起写—中时晚报,2004年5月16日
- ^ 12.0 12.1 中文维基百科实时统计
- ^ 维基百科创办人吉米·威尔斯(Jimmy Wales)在创办维基百科之时,目标之一是每个语言版本均收录十万以上的条目。英语维基百科已于2003年1月22日率先达成此目标,当时中文维基百科条目还不足一千。
- ^ 官方公告
- ^ Chinese Wikipedia at a glance [中文维基百科纵览].
- ^ 维基百科数据 (中文(简体)).
- ^ Erik Zachte. Wikimedia Traffic Analysis Report - Page Views Per Wikipedia Language - Breakdown. wikistats.
- ^ Erik Zachte. Wikimedia Traffic Analysis Report - Page Edits Per Wikipedia Language - Breakdown. wikistats.
- ^ Page Edits Per Wikipedia Language. statswikimedia.
- ^ Page Edits Per Wikipedia Language. statswikimedia.
- ^ 各语言版本维基百科字节数比较
- ^ Chinese-language Wikipedia presents different view of history,《国际先驱论坛报》,2006年11月30日
- ^ 大家都误解了维基百科,《台湾苹果日报》,2006年12月7日
- ^ 24.0 24.1 陈征蔚. 維基百科「致命的吸引力」. 联合线上公司. 2007/08/06发布 (中文(台湾)).
- ^ 如果要通过百度搜索维基百科中的条目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在百度首页输入“关键字+维基百科”并单击“百度一下”搜索或输入“关键字 site:zh.wikipedia.org”;
二、通过百度的“高级搜索”功能搜索,搜索时须要在“站内搜索”选项填入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