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6月9日) |
中國製造(英語:Made in China)一般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大陸地區所使用的原產地標籤,而中國大陸地區人民通常稱之為國產。
營銷意義
由於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中國製造」是全球其中一個廣受認識的標籤。在各種商品中,不論是在電子零件,或是在衣物鞋履,都能看見這個標籤,因此中國常被稱為「世界工廠」。有些公司,如蘋果公司在iPod和Mighty Mouse上以「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由加利福尼亞州的蘋果公司設計,在中國組裝)取代「中國製造」四字。
產品
按中國前商務部長薄熙來宣稱:「在世界市場上,『中國製造』意味着價格便宜,同時展現中國作為世界的加工場。從貿易方式看,中國出口的半數以上是加工貿易,如2007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35億美元產品中,加工貿易出口1288億美元,佔了63.3%。從出口主體看,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佔了中國出口總額的58%,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製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結果。」[1]
1990年代以後,由於中國的人工成本低廉、土地取得較易、內需市場廣大等優點,因而吸引各國製造業到中國設廠,從低價成衣、玩具到高價的電腦等3C產品,中國製產品的比例逐漸增加。由於價格低廉、仿冒風氣、品管觀念較低落,導致少部分的劣質產品出口。但中國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別是99%、99%和99.2%,而美國對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則分別是99.02%、98.85%和99.08%,兩者相比不分伯仲[2]。
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這些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中,被提出檢視而受到正視的,僅佔到中國大陸所有瑕疵產品中相當小的一部分。引用薄熙來在中國-東盟會議上的發言:「前不久,日本厚生省公佈的2006年進出口食品監控統計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出口到日本的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9.42%,而美國是98.69%,歐盟是99.38%。相互指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加強合作才是有效途徑。」 有看法認為各國宣傳並誇大中國製造的質量問題,是一種新時代貿易保護主義的較為合法的做法。由於在世貿組織的框架下,各國無法在法律上限制中國製造產品的進口,於是就在質量問題上進行誇大宣傳,以達到摧毀中國製造產品在當地消費者心中形象的目的。由於中國製造產品價格通常較便宜,且巨大數量以及實際使用中並未表現出大規模的質量問題,中國製造產品仍然在歐美國家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力。[3][4]
爭議
2007年中國製造出口產品回收事件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經濟觀察:美國人眼中的「中國製造」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