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討論:動員令/第一次動員令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Liangent-bot留言 | 貢獻2013年6月18日 (二) 08:07 (更新手动语言转换规则:zh-mo)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首次動員令」討論

也不是我想要潑冷水,確實,這個運動成功的可能性不大。1000人啊!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在我看來,比較活躍的維基人可能只有100左右,也可能100都沒有到。而常訪問互助客棧的維基人更是少之又少,可能僅有幾十個,我常見的也就十幾個而已。或者讓少數的人完成多個條目可能可以(就是說譬如100個人每人完成5個)?不過我非常樂意響應這個動員。--氫氧化鈉 NaOH 14:36 2006年7月14日 (UTC)
其實這只是一個實驗而已,試試看中文維基的動員能力,也可以看看中文維基實際的編輯者有多少,實驗結果可以讓我們多少了解中文維基。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如果質量不重要(笑)的話……我一天內狂做數十篇歐州地理文章也是可能的,不過只能做小條目-只是翻譯首段的簡介,後面的遲些再算。其實,條目量第2至9名的維基,很多文章都是這樣。--Gary Tse 15:22 2006年7月14日 (UTC)
請貢獻,現在的目標就是「數量」,內容只要足夠成為一個條目就可以了。當然質量不要太差。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的確,要是只管條目數目,不管內容和品質,我只有寫軍事條目的都可以一天好幾個,光是寫個二戰的飛機或者是美國噴射軍用機,一天寫上將進兩位數都不是問題,而且可以持續好一陣子。
請貢獻,未必只能放2個,多多益善。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可是,這對查閱的人來說會是一個不太好的情況,因為寫的品質和內容可能都不夠。因此我想鼓勵當然要有,但是品質上還是要顧慮的。原始的提案也許可以調整一下為鼓勵更多的人寫條目,先讓比較活躍的人數增加,這樣底子厚了,條目新增的數目也會有起色的。KJ的小天使計畫看起來也是可以配合的。--cobrachen 15:32 2006年7月14日 (UTC)
這只是一個實驗而已,實看看中文維基的動員能力,當然動員的方式可以改一改,請提出你的意見,或者由你自己另外設法動員。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我願意參加。不過,是否首先要把這裡的討論全部移去方針?--Gary Tse 15:31 2006年7月15日 (UTC)
這是一個很好的ideaㄝ...暨可以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又可以讓自己新條目候選數量增多,真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雕阿...只是怕我這下一定又要更深的維基中毒了 哈哈哈。--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6:19 2006年7月16日 (UTC)

這樣的動員口號很容易對不熟悉的新人傳達一個錯誤的信息:這裡的最高價值是條目數量,而不是條目質量。如果動員成功,其可能結果就是出現一堆不成熟、甚至內容不負責任的小條目。
維基人是在寫一部被愈來愈多人視為權威引用的百科全書(mingwangx前一陣子寫了一篇文章談這個現象[1],很有意思)。在這種情形下,我想我們應該更強調的是,所有寫出來的條目內容,都該有一定的品質。有時候我不經意看到一些粗製濫造的條目內容,實在忍不住要替維基及該作者臉紅。多而濫的條目,是比條目數量少更傷害維基的形象的。 --醉洛陽 (寒夜客來) 16:23 2006年7月14日 (UTC)

  • 我的目標就是「數量」,其實這只是一個短期的實驗,試看中文維基的動員能力,真正的編輯者有多少等,當然沒有排斥質量之意。一周後大家還是可以提升各條目的質量的,其實一周時間,該足夠寫些2條不會太長,但象樣的條目了。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我對於真實事求是兄希望中文版能更進步的熱誠感到佩服,但是並不支持這樣的動員也不認為真的可行。理由上面很多人都說了,一方面是經常性的積極參與者根本湊不到千人,一方面是過度強調條目數量的話,勢必稀釋掉條目的品質,我甚至擔心如果有太多新人急著搶建很多新條目,下場就是出現一堆品質堪慮的小小條目或甚至侵權條目,導致老手們還得花時間到處改而佔用原本可以用來寫作的時間,整體上來說幫助不見得大。我想還是順其自然吧,有心的人自然會常常多寫,質與量之間的平衡點往往很難拿捏,我在這裡混了這麼久也寫了長短條目不少,但從沒覺得自己拿捏到好的比重。--泅水大象 訐譙☎ 16:48 2006年7月14日 (UTC)
我很看不慣SElephant等人動不動就以所謂的老手自居,歧視新來的用戶。好像Wikipedia是他們家的一樣,別人碰都不能碰,在他們看來新用戶都有原罪,ip用戶更是。好像這些用戶犯了錯誤就是要來給他們那些老手添麻煩的。其實,就像SElephant自己說的,他那個老手,也不過是一個「混」字而已。他有什麼資格指責別人?--travel 19:10 2006年7月15日 (UTC)
你也很奇怪,大象表示一下自己對這個動員令的意見和看法,你就要跳出來說別人歧視新手?怎麼不說說你所抱持的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要是別人不能碰,你還有什麼機會在這邊挑眼勒?不過是述說每個人的想法,你非得要這樣攻擊才算是表達意見喔。--cobrachen 17:03 2006年7月23日 (UTC)
沒關係,在維基百科上我不差您一個人看得起我,反正您也動搖不了別人對我的觀感。但是無可厚非地,參與時間較久的維基人,的確在編務上會比剛來的新用戶熟練許多,這點實在是沒啥好辯駁的,除非,這個老用戶在參與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討論頁上與人吵架,卻鮮有實際上的作品貢獻。而且,請別隨便曲解別人的意見,我並沒有說新用戶犯錯是不對的,事實上,我經常花時間鼓勵或幫助一些有潛力的新手該如何掌握維基百科的編寫方針,何來歧視之理。我只是認為要掌握百科條目的編寫需要循序漸進,一開始比較適合局部的修改,再慢慢練習獨自開文,要找1000個用戶每天來貢獻兩個條目,表示裡面有接近800至900人是新手,這麼多的新人同時創一堆新條目,其結果就是縱使想幫忙指導修改也沒人手與時間做到,導致看到品質不佳的作品時只能先砍為快卻沒辦法先好好溝通,反而造成糾紛、扼殺了新手成長的空間,有揠苗助長的可能,大家應該針對此隱憂多加思考。--泅水大象 訐譙☎ 20:07 2006年7月15日 (UTC)
您尊重新用戶就好。您說"除非,這個老用戶在參與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花在討論頁上與人吵架,卻鮮有實際上的作品貢獻。"您說的話真的是很可笑。您怎麼不說像您這樣的老用戶作了人身攻擊卻不認錯、不道歉呢?--travel 16:47 2006年7月17日 (UTC)

完全同意寒夜客來的觀點,要質量不要數量。要調查活動人數可以採取別的方式,不要以犧牲條目質量為代價。--gazagoal(talk) 12:08 2006年7月16日 (UTC)

  • 何來「犧牲條目質量」之說,請仔細讀「動員令」,再看看下面的新條目,寫得多麼好,二周內交二條目,不會影響質量,「犧牲質量論」根本站不住腳。真實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悄悄和gazagoal說一聲:寒夜客來是我的對話頁連結,醉洛陽才是我的匿稱。您把滑鼠游標放到簽名檔上試試就明白啦! ^_^ --醉洛陽 (寒夜客來) 20:53 2006年7月17日 (UTC)
實驗而已,並非長期策略,你有沒有更好的「動員令」?。真實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當然在精神上支持真實事求是兄的看法,假如將這些新的條目拿去推薦的話,便會有很多條目被推薦(條目的品質要附合標準),故之取得創作星的用戶又會多了,真是一個一石二鳥之計。--Shinjiman 18:20 2006年7月14日 (UTC)
如果想快點寫多一些高品質的條目,我們可以首先集中人手在編寫那些本來在其他語言版本內的特色條目。我想這個方法的效果將會比較顯著。

例如,我們先從下列這些條目著手:

--小為 20:38 2006年7月14日 (UTC)

很好的建議,你可以另外設法動員,我認為中文維基需要各種各樣的提議,建議。真實事求是 15:07 2006年7月15日 (UTC)
英文的特色條目,未必也全都適合中文維基,即使把條目全部內容都翻譯過來,可能使用中文維基的人未必有多少人會去查找德國的馬德堡教堂和紐西蘭的建築師(在全世界建築界並不是劃時代的代表人物)。有精力不如多寫一些使用中文的人感興趣的條目。--方洪漸 01:54 2006年7月15日 (UTC)
什麼條目會有人感興趣實在是很難說的。我記得在某次聚會裡,虎兒或者大象(還是KJ,忘了)提到,他有一次在讀書時讀到一個冷僻的典故,上維基一查,竟然查找到了。其實這種經驗我也常常遇到,由於工作的關係,要讀各式各樣的小說,常常遇到一些從來沒聽過的人名、地名和奇怪的習俗,甚至是一些國外的電視節目(例如甄能煮),這時候維基(但是通常是英語維基)就變得超級有用。--mingwangx (talk) 03:59 2006年7月15日 (UTC)
小聲問一句,你推薦的條目中為什麼有相當多的關於建築?我也和方洪漸的看法相同,這些條目大多專業性太強了,我覺得不會有幾個中國人來這兒查這些條目的,要查的人之間看英文版的就好了。就比如建築師條目,我建議先把更有名的大師條目搞起來更有意義,比如安德烈亞·帕拉弟奧本人(en:Andrea Palladio)、弗蘭克·勞埃德·賴特en:Frank Lloyd Wright雷姆·庫哈斯en:Rem Koolhaas彼得·艾森曼en:Peter Eisenman赫佐格和德莫隆en:Herzog & de Meuron)。--3dball 20:59 2006年7月15日 (UTC)
這些只是一少部分的例子,並不是全部。因為建築條目(architecture)被放在英文特色條目列表的頂端,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從技術層面來說,根據一些資料充足的條目,其他語言的特色條目來編寫,蒐集及編寫的效率應該是高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把多個語言版本的內容來作補充。例如:空中戰爭,英語版本則重於美國而忽略了歐洲,德語版本則多點關於歐洲的歷史,這樣將來的「空中戰爭」應該會充實一點。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針對華人來編寫條目,我們便應該使與中國有關的條目變成特色條目。最理想的當然是,編寫前羅列參考資料,大家便能夠檢查一下,是否正確,是否客觀,是否充足。然後擬定大綱,分工編寫。最後,作出一些校對。希望當我們提高了特色條目的比重,便能夠給人家多點信心,也提高編寫人的熱誠。--小為 07:43 2006年7月16日 (UTC)
其實我想應該從熱門大眾文化開始,因為這是大部分人最感興趣的了,這樣才會"人氣旺旺" 哈。只翻譯其他語言版本的特色條目其實不太好吧,因為特色條目通常都挺長的吧,若只翻個幾個段落的話,可能會落個虎頭蛇尾的懶的去完成剩下的部分了(迷之音:這是在說自己吧 呵)。--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6:19 2006年7月16日 (UTC)
當然可以加上其他的條目:
--小為 19:26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想知哪些條目是更多語言的特色條目,例如香港是6個語言的特色條目。假如找這一類條目提升為特色條目,這更有意義。 -- Kevinhksouth (Talk) 05:25 2006年7月18日 (UTC)
  • 反而我認為太過簡單了,因為我一想建議在某一天內,讓維基人參加一個活動,然後在一天內(以UTC為準)創造N條條目,嚇一嚇其他語言的維基人也好。不知真實事求是考不考慮我這個方案呢?--Flame 07:42 2006年7月17日 (UTC)
我的主要用意是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如果參加人多的話,假若有5000人,在二周內就有1萬條新條目,那同樣可以達「嚇人」的效果!現在我好象沒看到「動員令」在傳播,請多幫忙。1天內要大家一齊發送新條目,一是可能造成網絡阻塞。二來參加的人數或者不多,你可以看一看上面的討論,很多人是很「嚴肅」的,連我這種保守的提議,有些人似乎都覺得很「激進」,很大問題了,何況是你那「好玩」的提議。你可另外提出建議,我會參與,但恐怕會遭到很多反對、批評,要有心理準備。真實事求是 15:47 2006年7月17日 (UTC)
  • 我覺得真實事求是的提議不錯。質和量的提昇是可以兩方面同時進行的(只怕人手不夠)。不過這是個短期的計劃,應該不會有問題。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9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個人覺得可以趁著暑假盡情地推行這個短期計劃來激發大家(尤其是學生)的熱情。--小為 03:56 2006年7月18日 (UTC)
  • 但若果是由中文維基全力發動,效果可能比個人來得更好。大家對此有何意見呢?若定期發起「動員令」,是否可行?--18164 04:46 2006年7月18日 (UTC)
  • 好啊,例如在中文年會前破十萬如何?--Whhalbert 04:47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不想看到中文維基百科出現大躍進。欲速則不達,希望大家訂下目標是配合實際情況,循序漸進。 -- Kevinhksouth (Talk) 05:25 2006年7月18日 (UTC)
      • 請看下面完成的新條目,質量很好。再說二周內完成二條目,對很多人來說很已經很慢,何來「欲速則不達」之說,請貢獻條目。真實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最近一個月以來,已經下定決心每周貢獻一個條目,主要是集中在古代歷史方面的,首先從最古的兩河流域文明做起,我平時實在很忙,所以貢獻的條目老實說質量並不是很高,但內容還是比較全的,跟英文維基比一下,有的我寫的比他們的還要詳盡。俞磊 08:42 2006年7月18日 (UTC)
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我們已經有了幾個針對條目品質方面的協作計劃,有個數量方面的計劃也不錯呀。但是最好有個時間限制,比如一周或者兩周,這樣既容易看到成效,也不會造成虎頭蛇尾(而且這種計劃比較適合偶一為之,英文版的寫作競賽,一年也就1-2次)。有些新的刺激,也可以活躍一下我們氣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4 2006年7月18日 (UTC)
有沒有辦法由中文維基推動?因為動員令好象沒有在傳播,而我一人無法傳播給8萬人,質量不會有問題,因為是二周內提交二條目,請仔細讀「動員令」。另外也請貢獻條目。真實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這就是我跟你說的問題了,誰才有權下「動員令」?至少本人就不敢幫手下這道命令……無論如何,你已成功鼓勵一些活躍的維基人參與,和發起了這與維基發展有關的討論,這都是成功了。本人亦已通知了某些行政員發表意見。--18164 01:57 2006年7月19日 (UTC)
我認為維基是准許個人自行發動一些「編輯活動」的,請看Wikipedia:公告欄,「動員令」也並非真正的「命令」,只是一種邀請,要不要參與完全由各維基人自行決定。我認為沒有「權力」上的問題。真實事求是 02:44 2006年7月19日 (UTC)
這個構思的確不錯,但可能目標與預期中未必較好,此終參加人數不一定,每人每日創造一至兩個條目未免較少人實行。不過我非常支持「動員令」,況且現時大部分球員都未創造條目。 Kims6331 00:21 2006年7月19日 (UTC)

俄羅斯維基今日已有94530條目,但中文維基還未夠80,000,仍有很長的距離,大家務必要更加努力!!!!!!--秋鈴 09:41 2006年7月25日 (UTC)

各位以下是一些簡單統計。發現「動員令」沒有什麼效果。
日期 新增條目
2006年7月10日 204
2006年7月11日 165
2006年7月12日 379
2006年7月13日 203
2006年7月14日 147
2006年7月15日 120
2006年7月16日 146
2006年7月17日 137
2006年7月18日 216
2006年7月19日 130
2006年7月20日 135
--小為 19:41 2006年7月20日 (UTC)
    • 這是因為動員令沒有在傳播,很顯然很少人在看公告欄,我本身其實也沒有這種習慣。做出補救
  1. 改一改公告欄的敘述方式。
  2. 這裡支持動員令的維基人請每人將動員令發給10個沒有收到的維基人。真實事求是 15:33 2006年7月22日 (UTC)

這個動員令似乎開始有點見效了,現時的條目數量已經突破八萬大關了。--Shinjiman 18:15 2006年7月27日 (UTC)

小為NGC天體列表Eliot的古代君主等貢獻比較大。--Isnow 18:55 2006年7月27日 (UTC)

一個非強制性的動員令是很難成功的。我建議,不如管理員發出命令:強迫所有中文維基人在一個月之內最少要建立一個新條目,並編輯文章(包括討論頁)達十次以上,否則刪除帳目。--Dr.Tam 05:35 2006年8月4日 (UTC)我的教室我的大教堂

總結

多謝大家的支持﹐為維基提供了很多有質量的新條目﹐其中有些更成了推薦新條目﹐也讓總條目數量提早破8萬。這次「動員令」活動增加的新條目數量不算多﹐上面約有上百條﹐實際上或有幾百條﹐難以計算。雖然不多﹐但顯示了「動員令」是可行的﹐我傳「動員令」給約50人﹐這裡有約20多人參加﹐實際上人數可能更多﹐效果算不錯﹐當然有些是其他維基人通知的。

問題主要在於傳達動員令的方式﹕

  1. 顯然並沒有多少人在留意公告欄﹐我就是其中之一﹐公告欄不太可靠。
  2. 「連環信」的「動員令」比較可靠﹐但可惜傳播不出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想﹐這可能與有些維基人比較害羞﹐或者沒有意識到「連環信」的重要性有關。

我相信﹐別說8萬﹐只要有1萬維基人收到動員令﹐這次活動的效果就不會這麼小了。要改進的是傳播方式﹐技術﹐這次活動也顯示出維基傳播信息的方式有待改善。

我打算近期內提議設一種常態的「動員令」﹐與「質量提昇」﹐「每周翻譯」放在一處。目的是增加某領域的條目 ﹐例如某二週的專題是「加拿大」﹐那二週內﹐要求每位參加者貢獻二條任何與加拿大有關的新條目﹐或增修二已有條目的內容等﹐軍事、商業、地理、歷史、人物、電影都可以。二週後又換新領域﹐如「妖怪」、「中國」、「電腦」、「李敖」等﹐投票決定。

--真實事求是 13:21 2006年8月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