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
系列条目 |
社会学 |
---|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 |
研究方法 |
主要分支学科 |
其他相关信息 |
社會網絡(英語:Social network),是由許多節點構成的一種社會結構,節點通常是指個人或組織,社会網路代表各種社會關係,經由這些社會關係,把從偶然相識的泛泛之交到緊密結合的家庭關係的各種人們或組織串連起來。社會網路由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型的相互依存,如價值觀、理想、觀念、金融交流、友誼、血緣關係、不喜歡、衝突或貿易。由此產生的圖形結構往往是非常複雜的。
這個名詞是1954年由J. A. Barnes 首先使用 ("Human Relations" , 在章節 Class and Committees in a Norwegian Island Parish 內)。一個社交網路的大小最大約為150人左右 (Dunbar's number),平均大小約為124人左右 (Hill and Dunbar, 2002)。
社會網絡分析是用來檢視節點、連結之間的社會關係。節點是網路裡的個人參與者,連結則是參與者之間的關係。節點之間可以有很多種連結。一些學術研究已經顯示,社交網路在很多層面運作,從家庭到國家層面都有,並扮演著關鍵作用,決定問題如何得到解決,組織如何運行,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個人能否成功實現目標。
用最簡單的形式來說,社會網絡是一張地圖,標示出所有與節點相關的連結。社交網路也可以用來衡量個人參與者的社會資本。這些概念往往顯示在一張社會網絡圖,其中節點是點狀,連結是線狀。
社會網絡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已經成為一個關鍵技術,也是一項熱門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學、人類學、社會語言學、地理、社會心理學、通訊研究、資訊科學、社會網絡分析與探勘、組織研究、經濟學,以及生物學領域。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就使用社交網路來比喻複雜的社交系統下,成員之間的關係,囊括所有層級,從人際關係到國際關係。1954年,J. A. Barnes開始使用這個術語,系統化的呈現關係模式,統整了大眾與社會科學家的傳統概念:有限制的群體(例如,部落,家庭)和社會分類(例如,性別,種族)。
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
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社會網絡的概況,比較常見的社會網絡分析衡量值包括以下:
- 分支度 Degree
- 密度 Density
- 派別 Clique
- 親密度中心性 Closness Centrality
- 中介度中心性 Betweeness Centrality
- 叢聚係數 Clustering Coefficient
社會網絡分析軟體
人物
目前在台灣, 專注於進行社會網絡分析相關研究的學者包括(依姓氏筆畫排列)
- 丁一賢教授 I-Hsien Ting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 吳齊殷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 林守德教授 SD Lin 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葉彌妍研究員 Mi-Yen Yeh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