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正雄
外观
銀正雄(1952年8月—),筆名方拙、方浩,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邵陽,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本土化的台灣文學與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
生平
銀正雄為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畢業於聯勤財務學校、國防管理學院。先任職於中華民國陸軍,退伍後至時報文化擔任編輯。
1977年4月,銀正雄於文學雜誌《仙人掌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發起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首篇文章。
2010年9月14日,銀正雄有感台灣媒體日益沉淪,率先發起「四拒運動」──拒聽、拒看、拒買,企業拒登廣告;希望藉由全民力量,讓媒體有自省反思的能力,改變過去「以利益掛帥,收取廣告宣傳費,為特定政黨政客宣傳、掩飾、扭曲事實報導」的惡質行徑。
替洪仲丘平反抓耙仔指控
- 2013年7月17日銀正雄於blog上寫了一篇「媒體指稱洪仲丘是抓耙仔」:[1]
結果,已經死去的洪仲丘,在臺灣媒體和他同袍劉烜揚的操弄下,再度宣告斃命。只是這一回死去的是洪仲丘的人格和名譽──臺灣偉大的媒體記者,向我們證實,洪仲丘是個不折不扣的「抓耙仔」,太可惡了,人人得而誅之。
而同日東森新聞卻以「作家銀正雄:洪仲丘不只是抓耙仔 還越級報告嚴重違紀」[2]為標題扭曲了文意報導,引發爭議。
參考資料
- ^ 媒體指稱洪仲丘是抓耙仔 銀正雄 2013/7/17
- ^ 作家銀正雄:洪仲丘不只是抓耙仔 還越級報告嚴重違紀 東森新聞 20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