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銀正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Outlookxp留言 | 貢獻2013年7月17日 (三) 13:53 (回退Shuomingshu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見討論回應。 (TW))編輯。這可能和當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銀正雄(1952年8月),筆名方拙、方浩,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邵陽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本土化的台灣文學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

生平

銀正雄為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畢業於聯勤財務學校、國防管理學院。先任職於中華民國陸軍,退伍後至時報文化擔任編輯。

1977年4月,銀正雄於文學雜誌《仙人掌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發起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首篇文章。

2010年9月14日,銀正雄有感台灣媒體日益沉淪,率先發起「四拒運動」──拒聽、拒看、拒買,企業拒登廣告;希望藉由全民力量,讓媒體有自省反思的能力,改變過去「以利益掛帥,收取廣告宣傳費,為特定政黨政客宣傳、掩飾、扭曲事實報導」的惡質行徑。

2011年3月25日,在部落格說:「涉案的老人都住在台南社區嘛,不會趴趴走,讓地方的歸於地方,台南人是惹不起的,台灣人偉大的民主聖地呢,綠營的鐵票區,就玩個未成年女童又怎樣?」[1]

  • 2013年7月17日銀正雄於blog上寫了一篇「媒體指稱洪仲丘是抓耙仔」,原文指洪仲丘誣告、劉烜揚是個愛打小報告的混球:[2]

 

〈媒體指稱洪仲丘是抓耙仔〉全文

眾所周知,臺灣人最討厭「抓耙仔」。

這有前例可援,比方謝長廷正是因為當年幹過這種事,遭到踢爆後──請回想他那幾年的處境──是不是黨內同志恨不得咬下他一塊大肉?

平心而論,放在一般社會,人人厭惡「抓耙仔」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試問,有哪個人喜歡被自己同事出賣的?比方講上班族吧,如果出了一個「抓耙仔」,危及的不僅是自己的工作機會,更可能涉及整個公司的存亡。

軍中,也是如此的。

你說,阿兵哥會歡迎「抓耙仔」當自己的同儕嗎?萬一上戰場了,不會懷疑身邊的「抓耙仔」有可能背後對著他開槍?

現在好了,今天的《聯合報》以獨家報導頭版頭的方式向我們指出,洪仲丘是個不折不扣的「抓耙仔」,而出面爆料的則是他的同袍劉烜揚。

更要命的是,《中國時報》不但引用這條《聯合新聞網》視若至寶放在首頁的新聞,還往裡頭加油添醋。論其情也,簡直恨不得坐實洪仲丘是「軍中抓耙仔」的罪名。

可想而知,今天的電視新聞臺又會拿這件事興風作浪了。

問題在於,他們怎麼就忘記當初是如何譴責謝長廷那樁屁事的?莫非洪仲丘死了,就不再是他們指稱的「抓耙仔」嗎?

現在,請容我節錄《聯合報》做得很大的這條新聞:

『洪仲丘的同袍劉烜揚昨天接受本報訪問時說,洪退伍前的確在離營座談會透露「連上上士內務都很凌亂,卻要求我們內務」,當時他就坐在隔壁;隔天,連上士官就被檢查內務,再隔一天,洪仲丘突然被關禁。』

你知道主持這場離營座談會的是誰嗎?對了,是陸軍第六軍團542旅的少將旅長。可你知道洪仲丘的這個行動,已經不單單是「抓耙仔」了,而是觸犯「越級報告」的嚴重違紀行為?

然則,這裡又有個問題,對於這位突然冒出來的「路人甲」劉烜揚,其人可信其言屬實嗎?

劉烜揚一方面說,開座談會時他就坐在洪仲丘旁邊,他「猜測」因為洪仲丘不滿上級的領導,經常在集會時「故意」慢個幾分鐘,才導致他們去向副旅長打「小報告」。

如果你是個稍有常識的正常人,你就會知道這個劉姓同袍本身也是個愛打小報告的混球。瞧,在死無對證、媒體講究政治正確的風潮下,那還能不逮住機會當一回讓廣大網友稱讚的「英雄」。

但究其實,劉烜揚講的都是經不起檢驗、毫不可信的屁話。

當然,對於只要抓到菜就放進的籃子的臺灣媒體來說,肯定是非常相信的,可最致命的關鍵在於,《聯合報》的總編輯竟是忘記了新聞報導的金科玉律──「雙重確認」〈Double check〉原則。

你看,從頭到尾都是劉烜揚在自說自話,卻看不到有其他的同僚承認事實的確是如此。

復次,我們要追問的是,劉烜揚有公信力可言嗎?可不可能這個人指稱洪仲丘和上士之個人恩怨,也是他幹過的勾當?他會不會趁機挾怨報復,做出對連上長官落井下石的行為?

做為一個主動接受媒體採訪的新聞對象而言,劉烜揚是個言行有瑕疵的案外人,倘若做為司法案件的關係人或證人,無論如何他都不夠格。

易言之,這個人的動機可疑,言論不適當到竟然坐實洪仲丘不但是「抓耙仔」,平常不服從長官,更搞出「越級報告」的惡行。請問《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你們的腦筋都灌飽了滿滿的糞便嗎?

在此,讓我們以劉烜揚的話為據,檢驗對於洪仲丘在離營座談會的公然放砲行為。平心而論,如果我是副旅長,斷然下令關他禁閉,已經算是很輕微的處分了。知道為什麼嗎?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下士班長,自己的內務沒搞好,居然還有臉對著旅長大放厥詞,誣告自己的長官內務也很亂。這還有紀律可言?如果這種人都不處罰,他的上士和士官長以後如何帶兵?

而這正是《聯合報》和《中國時報》最可笑和最荒謬的地方,既無法判斷新聞真偽,亦無能從事「雙重確認」的查證基本功。

結果,已經死去的洪仲丘,在臺灣媒體和他同袍劉烜揚的操弄下,再度宣告斃命。只是這一回死去的是洪仲丘的人格和名譽──臺灣偉大的媒體記者,向我們證實,洪仲丘是個不折不扣的「抓耙仔」,太可惡了,人人得而誅之。


※※附記:當你看完此文時,請記住;

第一,請讓司法的歸於司法,任何政論節目的捕風捉影,都是抹黑造謠之談。 第二,只要媒體就本案之報導,未經查證和雙重確認者,都是假新聞,不要被聯合報這種爛媒體誤導了。

第三,我理解大家急於尋求公義之心,但請捫心自問,你們的公義是否出於為死者報復的快感?如果是,就不是公義。若為否,就請冷靜,不要被爛媒體給作弄了。

而同日東森新聞卻以「作家銀正雄:洪仲丘不只是抓耙仔 還越級報告嚴重違紀」[3]為標題扭曲了文意報導,引發爭議。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