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銀正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huomingshu留言 | 贡献2013年7月17日 (三) 22:27 洪仲丘事件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銀正雄(1952年8月),筆名方拙、方浩,生於台灣台北市,籍貫湖南邵陽台灣詩人、小說家,活躍於1970年代1980年代台灣文壇。對本土化的台灣文學論戰,抱持反對態度。他最有名的小說作品《返鄉》與陳若曦王禎和施叔青七等生黃春明楊青矗等人作品並列於該年代的重要作品[來源請求]

生平

銀正雄為台灣外省人第二代,畢業於聯勤財務學校國防管理學院。先任職於中華民國陸軍,退伍後至時報文化擔任編輯。

1977年4月,銀正雄於文學雜誌《仙人掌雜誌》發表《墳地那裡來的鐘聲》,針對王拓首創鄉土小說《墳地鐘聲》提出台灣鄉土文學從清新可人、純真和悲天憫人本質轉變成為「具有仇恨、憤怒的皺紋」、「表達仇恨與憎惡等意識」,該文章被視為發起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首篇文章。

2010年9月14日,銀正雄有感台灣媒體日益沉淪,率先發起「四拒運動」──拒聽、拒看、拒買,企業拒登廣告;希望藉由全民力量,讓媒體有自省反思的能力,改變過去「以利益掛帥,收取廣告宣傳費,為特定政黨政客宣傳、掩飾、扭曲事實報導」的惡質行徑。

言論

2011年3月25日,由於先有雲林國中女生遭姦殺案 。[1][2][3]後又發生台南老翁集體性侵害未成年女生案。[4][5]銀正雄指責聯合報社論「拆解趴趴走的性侵未爆彈」因為前者案件姦殺情節嚴重,才把縣府失職連帶中央一起罵進去,標題誰都不得罪。而後者案件即使連續性侵四年因為沒死人,卻因為台南是陳水扁故鄉、民主的聖地、民進黨的鐵票區。非旦沒有立刻抓人,如果媒體壓下新聞報導事件就被掩蓋了。 批評媒體因政黨傾向對事件標準不一,台南因政黨傾向對事件毫不關心。[6]

  • 2013年7月17日銀正雄於blog上寫了一篇「媒體指稱洪仲丘是抓耙仔」[7],而同日東森新聞卻以「作家銀正雄:洪仲丘不只是抓耙仔 還越級報告嚴重違紀」[8]為標題扭曲了文意報導,引發爭議。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