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杜正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63.27.63.253留言2004年12月16日 (四) 04:29 學術背景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杜正勝1944年6月10日-)出生於台灣高雄縣,為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時也是知名的中國上古史學者。

學術背景

杜正勝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所,並曾赴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研究。

杜正勝的1976年起步入學界,起初在東吳大學歷史系擔任講師、隨後升等為副教授,之後再轉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人類學組主任,1986年則又至清華大學擔任歷史研究所所長,並於1992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至2000年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1944年6月10日生於臺灣高雄縣永安的漁村,1966年畢業於臺南師範學校,1970年從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1974年取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並轉往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ciences)研究2年,1976年回臺後在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擔任講師,升任副教授後於1980年轉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1983年到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訪問學人,1984年回臺後升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3月至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做明耀訪問學人,1986年2月出任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87年轉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四組(人類學組)主任,1993年卸任,期間曾主編《大陸雜誌》、《新史學》2份刊物,並於1989到1992年間兼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1992年,他當選中央研究院第19屆院士,並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資助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做1年訪問學人,1992年由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古代社會與國家》讓他回臺後得到行政院新聞局1993年的金鼎獎,1994年到1995年他兼任教育部顧問室的顧問,1995年4月起,他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直到2000年5月19日。 他擔任所長這段期間,於1995到1998年間兼任國立編譯館(當時負責編印中小學教科書)「國民中學認識臺灣(社會篇)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主編和總訂正「認識臺灣(社會篇)」課程的教科書,引起不小的風波,先前的1997年,他擔任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時,提出以「同心圓」理論編寫中學教科書。 他其餘的重要著作有1979年的《周代城邦》(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的《編戶齊民》(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的《景印解說番社采風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他的雜文散論結集有《歷史的再生》(臺北,社會大學出版社,1989)、《古典與現實之間》(臺北,三民書局,1996)、《臺灣心 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人間神國》(臺北,太平洋文化基金會,1999)《走過關鍵十年》(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主編《中國文化史》(王健文、李孝悌、劉靜貞等著,臺北,三民書局,1995)等。 他於2000年5月20日由學界轉入政界擔任內閣閣員,在唐飛擔任閣揆的中華民國行政院做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歷經3次的內閣改組均安在其位,更於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連任第二任全民直選的中華民國總統後,以其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小學及大學教員,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資歷出任教育部部長。 他已婚,有1子1女。

仕途

杜正勝1989年開始兼任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94至95年擔任教育部顧問室顧問,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杜正勝以其「深綠」的背景入主象徵中國文化藝術法統國立故宮博物院,曾經引起當時社會諸多討論;2004年陳水扁二度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杜正勝轉任教育部擔任教育部長。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