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津老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58.132.186.75留言2013年8月20日 (二) 02:43 原有胡同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天津
政府 - 領導人市长)- 反腐
天津歷史
11世纪 老城厢 租界 近代工業
天津地理
天津区划 填海 人口 河流
天津规划
滨海新区 自贸区 自创区
开发区 生态城 臨港 南港
天津經濟数据
工业 商业 金融 品牌 旅游
天津交通
机场 港口 铁路 轨交
天津建筑
街区 历史建筑 摩天大楼 桥梁列表
天津文化
教育 高校 方言 宗教 年俗 饮食
天津主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老城的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一些保留。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仿古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1]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将这里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定名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

天津老城地图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军在直沽寨设卫筑城,初为夯筑土垣。当时,明成祖赐名天津卫并下令设立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在当时统称“三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以拱卫将建立的京师和维持当地的安全,同时命工部在此“筑城浚池”。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弘治年间(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的十字街建造鼓楼弘治六年至七年间重修。当时的天津城池平面为矩形,东西长1570米,南北宽900米,总面积为l.55平方公里。天津老城城墙四面设有四座门楼,东南西北分别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此后从顺治嘉庆的一百四十余年间,天津老城的城墙重修多达十二余次。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老城,天津老城沦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改筑环行马路,墙基残存在地面以下。自此,天津城垣不复存在。1921年天津鼓楼拆除重建。1952年,因修路原因,拆除天津鼓楼2001年9月28日,新天津鼓楼竣工。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2]

鼓楼

天津鼓楼

弘治年间(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处建造鼓楼。当时天津鼓楼为三层砖城木楼,楼基为砖砌方形城墩台,楼的四面设有拱形穿心门洞,对应着天津老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顶部为木结构重层歇山式顶,内悬唐宋制式铁铸大钟。大钟早晚共敲108响。清代天津诗人梅小树在鼓楼中撰写了一副抱柱联:“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早晚钟声”。1921年,民国政府重建鼓楼,天津书法家华世奎书“镇东、安西、定南、拱北”,镌于鼓楼四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11月7日,天津鼓楼被拆除。1994年,天津老城厢地区改造。2000年11月25日,地处老城厢中心的天津鼓楼开工重建。2001年9月28日,新天津鼓楼建成。新鼓楼高27米,占地27平米,为钢混结构的砖城木楼,底部设有须弥基座,主体木楼为明清木作大式,外设殿式旋子彩画,灰色简瓦,绿琉璃券边,汉白玉栏杆,斗拱和飞檐。顶部为重檐歇山屋顶。砖城四面为明式七券七伏锅底券拱门,四座拱门的上方的汉白玉城门石上恢复原有镇东、安西、定南、拱北字样。[3]


原有胡同

在1902年的天津地图中,居于正中的矩形地区为原天津老城
  • 冰窑胡同
  • 孙家胡同
  • 县属大墙胡同
  • 板桥胡同
  • 耳朵眼胡同
  • 大树胡同
  • 水沟胡同
  • 白房子胡同
  • 摆渡口胡同
 
  • 桥口胡同
  • 窝棚胡同
  • 六尺胡同
  • 一丈胡同
  • 百米胡同
  • 袜子胡同
  • 裤裆胡同
  • 十字胡同
  • 两叉胡同
 
  • 丁字胡同
  • 葫芦罐胡同
  • 弯尺胡同
  • 口袋胡同
  • 篓子胡同
  • 磨盘胡同
  • 长项胡同
  • 环形胡同
  • 盘香胡同
 
  • 线拐胡同
  • 三道弯胡同
  • 五道弯胡同
  • 六道弯胡同
  • 九道弯胡同
  • 九曲胡同
  • 大唐家胡同

交通

参见

参看

参考文献

Template:老天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