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6月6日) |
此条目可参照外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中国 |
---|
中国主题 |
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狭义的国画指青绿设色画水墨画,而广义的国画则是中国传统风格的壁画、锦画、刺绣、重彩、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画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等。
国画历史悠久,在东周墓葬中出土过最早的帛画作《龙凤仕女图》,存世最早最完整的作品是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宋朝以前绘图在绢帛上,材料昂贵,因此国画题材多以王宫贵族肖像或生活记录等,直至宋元朝后,纸材改良,推广与士大夫文人画兴起等,让国画题材技法多元。
“书画”则是书法和绘画的总称,尤专指东亚传统的书法和绘画。由于东亚作画传统以墨为主,并辅以书法题字,在画作上题诗,为书画同源之始,因此两者经常并称。
明朝之后,绘画推广到大众,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风俗画因此产生。清末,西风东渐,绘画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画元素,朝多方面发展。
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原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现代国画的发展也开始吸收西方绘画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体解剖的准确等,也有画家将国画的意境用于油画创作上。
画具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大不同的区别是颜色调剂上,首先中国画用的墨的主要调剂是胶,胶的稀释剂,可直接用清水,用其它色彩,也是以胶和,多以矿物质石青、石绿、朱砂等,都是可直接用水稀稀的;而西方油画用色的调剂是油剂。
特点
根据统计资料,与文艺复兴以来西欧油画相比,中国画的长宽比要高得多,即中国画更为倾向纵长或横长布局。这一特点可能与中国画使用丝绸作画布,而丝织品在古代有严格的形制规定有关[1]。
国画的分类
按绘画发展史分:
按绘画思维分:
按绘画内容分:
按绘画技法分:
按绘画风格分:
历史
秦汉
早期的中国绘画是画在丝绸上的,直到前1世纪发明了纸张后,丝绸渐渐被较低廉的物料所取代。而到东晋时期,绘画及书法在中国的朝廷圈子成为最受注重的艺术,而那些作品多数由贵族及学者所绘画。当时的绘画工具为由动物毛发制造的毛笔及由松制煤烟或动物胶(animal glue)制成的中国墨水(Chinese Ink)。名书法家的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均受到高度的重视,并会像画作一样挂在墙壁上。
魏晋南北朝
在六朝时期,人们开始欣赏绘画的原本的美,而且亦会写下有关绘画的著作,他们在表达儒家思想如夫妇父子之礼的同时,亦会追求图像的美感,并有神仙气。如顾恺之绝世遗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秀骨清像、临风登仙,不食人间烟火。[2]
隋唐五代
在隋唐朝年间,宫廷人物画大为发展[3],从画家周昉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主题环绕皇宫的人物如皇帝、仕女等,无论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还是《簪花仕女图》,都弥漫着华美堂皇之气[2]。在南唐年间,人物画的优美的写实手法发展至颠峰。在此时期,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出现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转变。吴道子利用称为"兰叶描"的线条手法去表现事物,改变了当时盛行的顾恺之画派。自唐朝开始,山水画的数量开始增加,并分为李昭道的"青绿山水"与王维的"水墨山水"两派各自发展[4]。
宋元
到了宋朝,对地貌的描绘开始表现得较为隐约。画家们以模糊的轮廓去表现出远处的景物,而山的外形则隐没在浓雾中。绘画的重点放在表现出道教及佛教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此期间著名的画家有《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及以山水画著称的夏圭等[5]。除了以表现立体事物的手法为目标的画家外,另一些画家们则以另一目的去进行绘画,宋元以降,文人时代开始崛起,北宋苏轼提出以书法融合于绘画当中,而他及许多大文人等开始了文人画的风气[6],以苏轼、米芾为代表,逐步确定了中国画崇尚平淡冲和的审美方式。而在此时开始很多画家都把绘画的重点放在如何表现物件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其物质上的外表,更多关注笔墨自身的转变与变化。例如米芾长子,南宋大画家米友仁,发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其传世名作《云山图》,不在于他画的山像山、树像树,而是在于他的局部、细节,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就,却不失天真,故自题其画曰“墨戏”[2]。
明清
在13世纪开始,比宋朝画颜色更为丰富的明朝画出现。而包含了众多绘画大师精髓、成为此后中国绘画入门教科书的《芥子园画传》在1679年首先出现[7]。在画派方面,则一方面有仍然保留元朝文人画特色,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吳門畫派. [2008-10-07].,另一方面则有力求把宋朝画重生及转化,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到了清朝早期,奉行个人主义的画家开始出现,他们一反以往遵行绘画的传统,而追求更为自由的画法。而到了17及18世纪,扬州及上海等大型商业城市因为商人出资资助画家们不断创新而令那些地点成为了艺术中心。到了18世纪后期及19世纪,中国画家接触到更多的西方绘画,一些画家完全舍弃中国画而追求西方画,另一些则力求融合两者,当中最为著名的为由农民家庭出身的齐白石。
现代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画家开始尝试西方画法,而油画亦在此时引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画家被鼓励从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部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受改动下完整引入,在那时画家会被提供主题及被要求大量生产。此规限在1953年开始放宽,而在1956-57年间的百花运动中传统中国绘画得到了一次重生。在此期间由表现出农村日常生活的农民艺术画数量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学院被关闭,而有关艺术的期刊及主要艺术展览被停止,而在破四旧的运动中中国艺术亦受到重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后,艺术学院及专业团体再次被成立,亦设立了与外国艺术团体的交流,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亦尝试新的主题及技巧。
古今书画家
书画家(Painter-calligrapher)指同时从事书画艺术的专门人士。
唐五代
宋辽金
元
明
清
近代以来
(部分)
有关著作
参考资料
- ^ Whitfield, Roderick. Fascination of nature: Plants and insects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eramics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1. 首尔: Yekyong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8970840123 (英语).
- ^ 2.0 2.1 2.2 《意会中国画》 撰文:杭春晓
- ^ 《南部烟花记》中写道:"炀帝宫中,争画长娥,司宫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出波斯国。"
- ^ 中國美術史──隋唐五代藝術. [2008-09-21].
- ^ 南宋 夏珪 溪山清遠圖. [2008-10-07].
- ^ 蘇軾《枯木竹石圖》欣賞--宋--人民網. [2008-10-07].
- ^ 《芥子园画传》的由来.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