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聯式資料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Time killer留言 | 貢獻2013年10月30日 (三) 05:44 實體關係模型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關聯式資料庫(英語:Relational database),是建立在關聯模型基礎上的資料庫,藉助於集合代數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資料庫中的資料。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各種聯絡均用關聯模型來表示。關聯模型是由埃德加·科德於1970年首先提出的,並配合「科德十二定律」。現如今雖然對此模型有一些批評意見,但它還是資料儲存的傳統標準。標準資料查詢語言SQL就是一種基於關聯式資料庫的語言,這種語言執行對關聯式資料庫中資料的檢索和操作。

關聯模型由關聯資料結構、關聯操作集合、關聯完整性約束三部分組成。

實體關係模型

實體關係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簡稱E-R Model,是陳品山(Peter P.S Chen)博士於1976年提出的一套資料庫的設計工具,他運用真實世界中事物與關係的觀念,來解釋資料庫中的抽象的資料架構。實體關係模型利用圖形的方式(實體-關係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來表示資料庫的概念設計,有助於設計過程中的構思及溝通討論。

關聯操作

關係操作

關聯模組中常用的操作包括:

  • 資料查詢
    • 選擇
    • 投影
    • 連接
  • 資料操作
    • 增加
    • 刪除
    • 修改
    • 查詢

完整性約束

完整性約束包括:

  • 實體完整性
  • 參照完整性
  • 使用者定義完整性

關聯資料語言SQL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語言是1974年由Boyce和Chamberlin提出的一種介於關聯代數關聯演算之間的結構化查詢語言,是一個通用的、功能極強的關聯性資料庫語言。

模式結構

  • 外模式
  • 模式
  • 內模式

行和列的形式

表是以行和列的形式組織起來的資料的集合。一個資料庫包括一個或多個表。例如,可能有一個有關作者資訊的名為authors的表。每列都包含特定類型的資訊,如作者的姓氏。每行都包含有關特定作者的所有資訊:姓、名、住址等等。在關聯型資料庫當中一個表就是一個關聯,一個關聯式資料庫可以包含多個表。

視圖

索引

全關聯系統十二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