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華民國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0.129.200.234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8:22 補運分部:​ 內容擴充 - ref)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陸軍後勤學校,簡稱後校,是中華民國陸軍所屬的軍事訓練學校,無學位或文憑頒授。校本部位於台灣桃園縣平鎮市,另有位於新北市鶯歌區的「補運分部」及位於桃園縣龜山鄉的「衛勤分部」。主要培訓國軍補給、保修、運輸、衛生、彈藥、主財、人事行政、後勤管理及軍備管理等技勤專長作業官、士、兵;負責補給、保修、運輸、衛生、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訓練標準、程序、方法與操作等之創新、精進、測考,以促進部隊訓練之制式化及補給、保修、運輸、衛生、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編裝、準則、技令、書刊、戰技、戰法及軍品之研究發展,期使各單位在「有計畫、有準備、有步驟、有標準」貫徹執行教育任務,提昇技勤基層官士兵素質,使學員生於完訓後能了解未來所擔任職務之「任務」、「角色」、「定位」與「功能」,以達「為戰而訓、為用而訓、戰訓合一」之要求,提昇部隊整體戰力。

目前,國防部將技訓中心規劃為「國軍技術職類訓練中心」,且亦為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合格職訓機構及勞工安全相關訓練機構,並屬於國軍生產工廠生產人力之培訓單位,為國軍軍事院校中,唯一可辦理乙級(含)以上專業職類證照之訓練單位,致力推動國軍技職訓練與輔導技能檢定任務。依據「為用而訓,訓、檢、用合一」政策,結合現階段任務,貫徹專業技能訓練、推行技能檢定證照制度、執行軍、士官正規班教育及落實後勤專長訓練。

沿革

校本部

  • 1917年1月,於湖北漢陽成立「陸軍部漢陽兵工專門學校」。
  • 1932年9月,廠校分立,遷校至南京,更名「軍政部兵工專門學校」。
  • 1937年,七七事變後遷至湖南株洲
  • 1938年,戰急遷至四川重慶
  • 1939年12月,更名為「軍政部兵工學校」。
  • 1947年,遷至上海吳淞擴編為「兵工學校」。
  • 1948年,設兵工、化學兵與軍官訓練班,將原軍用文人身分正式成立軍制「兵工」官科。
  • 1949年,播遷台灣花蓮
  • 1952年,移駐臺北市大安區龍門里新生南路
  • 1955年,改隸「陸軍供應司令部」。
  • 1962年9月,「兵工學校」校院分制,「兵工工程學院」分編成為「陸軍理工學院」,直屬於陸軍總部,並以新生南路三段原校舍為該院院址;初級技術人員訓練班、兵工勤務班、化學兵專修班及軍械人員訓練班等班隊隨「兵工學校」遷往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一段。[1]
  • 1968年6月26日,進駐桃園平鎮山仔頂漢陽營區現址。
  • 1979年,改隸「陸軍後勤司令部兵工署」。
  • 1994年1月1日,併編「運輸兵學校」與工、通、化校補保及經理班隊,改名「陸軍後勤學校」,直隸「陸軍後勤司令部」。
  • 1996年8月1日,與「衛生勤務學校」合併。
  • 2002年,土城分部搬遷台北鶯歌岳崙營區(補給)、桃園八德育勤營區(運輸),改稱「補運分部」。
  • 2004年,士林分部搬遷桃園龜山慧敏營區,改稱「衛勤分部」。
  • 2005年1月1日,移編聯勤,更名「聯合後勤學校」。
  • 2012年1月1日,納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技術訓練中心」。
  • 2013年1月1日,復隸陸軍,復名「陸軍後勤學校」。[2]

補運分部

  • 1933年6月1日,「陸軍輜重兵學校」於南京成立籌備處,7月15日正式成立。[3]
  • 1935年10月與「交通兵學校」合併,改為「陸軍交輜學校」,設交通、輜重兩科。[3]
  • 1938年6月,奉令將交通、輜重兩科劃分各設專校,乃恢復為「陸軍輜重兵學校」
  • 1947年10月,為配合軍事改組之需要,成立「運輸學校」於漢口
  • 1952年11月1日,在台北松山復校,改稱「陸軍運輸學校」。[3]
  • 1955年6月遷校至台北土城頂埔營區。
  • 1955年9月1日國軍後勤系統更制,陸軍供應司令部成立,奉命改隸。
  • 1994年1月1日,因陸軍「精實後勤體制案」,與「兵工學校」併編為「陸軍後勤學校」,改稱「後勤學校土城分部」。[3]
  • 2013年1月1日,配合後勤學校改隸陸軍,更名「陸軍後勤學校補運分部」。[2][3]

衛勤分部

  • 1949年國防醫學院遷台後,假新店鎮清風園興辦「軍醫訓練班」。 [4]
  • 1950年遷台北士林芝山岩繼續辦理。
  • 1951年奉國防部核准將國防醫學院軍事醫學系下轄之「衛生勤務學組」改組為「衛生勤務學系」,負責辦理召集教育。
  • 1952年奉國防部核准,就國防醫學院編制內正式增設「衛勤業務訓練班」。
  • 1957年7月1日,「陸軍衛生勤務學校」由國防醫學院「衛勤業務訓練班」、「衛生勤務學系」及「示範隊」等單位為基礎,改組擴編成立於台北士林芝山岩。
  • 1969年4月,因國軍編併技勤學校政策,陸軍衛生勤務學校乃編併國防醫學院,改稱為「國防醫學院衛生勤務訓練中心」。
  • 1979年12月1日奉國防部核定復校改隸陸軍。
  • 1980年5月1日由台北芝山岩遷校至桃園龍潭九龍村健行營區,
  • 1983年4月1日遷至台北士林外雙溪力行營區。
  • 1996年8月1日依國軍軍事院校精簡案,併入陸軍後勤學校,改稱「陸軍後勤學校士林分部」。
  • 2004年底由士林遷校至林口慧敏營區。
  • 2005年1月1日移編聯勤,正式更名為「聯合後勤學校衛勤分部」。
  • 2013年1月1日,配合後勤學校改隸陸軍,更名「陸軍後勤學校衛勤分部」。[2]

技訓中心

  • 1964年11月,遵奉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於國防部長任內「加強培養技工幹部,積極發展兵工生產」指示,成立「聯勤技工學校」,招訓評價雇用技術生。
  • 1973年11月,改編為「聯勤兵工技術學校」。
  • 1980年5月遷至台北市信義區光育營區現址。
  • 1989年7月配合兵工廠改制招訓技勤常備士官。
  • 1996年7月遵奉國防部精簡國軍軍事院校政策,改編為「聯勤技術訓練中心」。
  • 2003年10月移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更名為「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技術訓練中心」,惟單位任務功能,仍維持國軍軍事院校屬性不變。
  • 2012年1月1日,配合「精粹案」組織調整,移編聯合後勤學校,更名為「聯合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
  • 2013年1月1日,配合後勤學校改隸陸軍,更名「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2]

外部連結

腳註

  1. ^ 臺北市大安區龍門里- 歷史
  2. ^ 2.0 2.1 2.2 2.3 記者吳柏毅. 陸軍後校編成 賡續培育專業人才. 青年日報社. 2013/1/8 [2012/06/26] (中文(臺灣)). 
  3. ^ 3.0 3.1 3.2 3.3 3.4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army_mnd_gov_hs_56425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余瑞蘭、陳岳君. 源遠季刊 2009 第31期 冬季號 國軍衛勤訓練重鎮-後校衛勤分部 (PDF). 國防醫學院校友會. 2009/11/15: 24~25 [2013/6/2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