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種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2年4月26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1年10月26日) |
雅利安人或譯為亞利安人(梵語:आर्य ārya,一詞源於梵文雅利亞,意为光榮的,可敬的、“高尚的”),屬高加索人種,该人种身材较高大,淡色皮膚,面長多毛,鼻骨高,瞳孔颜色浅,虹膜多成淺灰至藍色,髮色多變。原居於今天俄羅斯西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採用印欧语系的语言。
在當今的學術界,“雅利安人”一詞在大多數情況下已被“印度-伊朗語族” 和 “印歐語族”取代。
形成
据西方的理論說法 ,公元前3000年代,雅利安人還是一個部落聯盟,其生產力發展已進入銅器和青銅器時代,他們本來就是一個遊牧部落,所以畜牧業在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畜養公牛和乳牛,牛糞則被做成圓餅,充當燃料,馴養的動物有山羊、水牛、綿羊、馬等,他們選用馬和馬車作為交通工具,過著以遊牧為主的生活。其社會組織形態尚處於父系氏族部落和軍事民主制時期。
為了尋找新的水源和牧場,雅利安人的部落開始不斷向外遷徙,向西進入歐洲大部分地區,向東深入歐亞的腹地、向南則伸入西亞和南亞,在人類歷史上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世界性的遊牧部落遷徙浪潮。
向外遷徙
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一支,從俄羅斯南部的庫班地區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小亞細亞的安那托利亞。這些人和當地原居民雜居、融合,被稱為盧維人、帕來人、西臺人、呂底亞人。
同一時期,居於黑海沿岸的另一支,進入巴爾幹半島的東北部,接著陸續分批進入希臘,被稱為希臘人。
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於東歐草原西部(大约在今天的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一批雅利安人,沿多瑙河向西挺進,他們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今天的意大利一带,被稱為拉丁人。拉丁人是這些遷移民族中最著名的一支。與此同時,另一些雅利安人繼續向西和北兩個方向遷移,形成了西歐和中欧的塞爾特人和北歐的日耳曼人。
也是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開始,又一支雅利安部落從裏海東岸分批南下進入伊朗高原,稱為伊朗雅利安人,早期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先後在兩河流域北部和南部分別建立了胡里特王国、古提王朝、米坦尼王國和喀西特王朝,居民被稱為胡里特人和加喜特人。後來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則定居在這一地區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別建立了米底王國和波斯帝國,被稱為米底人和波斯人。
而最先進入伊朗高原的一部分雅利安人則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在公元前1200左右越過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約於公元前1200年來到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流域,他們遇到了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頑強抵抗,這使得雅利安人不得不放慢征服的腳步,經過约6個世紀的漫長戰爭,雅利安人最終把大量土著達羅毗荼人趕走,有的則變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隸。印度北部也叫雅利安·伐爾塔,巴利文的“雅利安·阿雅塔南”(ariyam ayatanam,意为“雅利安人的國土”)。耆那教经典也经常提到雅利亚和蔑戾车之间的差别;在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的国王是指雅利安人的国王。種姓制度把人分成雅利安瓦爾那与達薩瓦爾那。
政治用途
在20世纪,纳粹分子改变“雅利安”原来的意义,用这个字眼指“高尚的纯种”,认为金发碧眼最常见的北欧人是最纯种的雅利安人,以德意志人为代表的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典范。但从人种学的角度来看,在尼泊爾及印度属于婆羅門與剎帝利种姓的深膚色的族群也是雅利安人。 納粹德國曾經打算建立以祖先雅利安族為統治階級的世界帝國,並以此為綱領對其他民族(如猶太族、斯拉夫族等)屠殺並奴役之。[來源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