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骠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0.129.211.244留言2014年2月6日 (四) 03:04 (增加或調整內部連結 ref)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骠国是七至九世纪缅甸骠人(pyū)所建立的国家。

魏晋时期的《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首均载其名,有“位于永昌西南三千里,君臣父子,长幼 有序”的记载。另有剽、僄、缥、漂越等异译。其首都在卑谬(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大唐西域记》又称之为室利差呾罗。[1][2]另外,《新唐书》中还有朱波、突罗朱、徒里掘等异称。

八世纪时,骠国疆土北至南诏(今云南德宏和缅甸交界地带),东至陆真腊(今泰国老挝柬埔寨接壤地带),西至东天竺(今印度阿萨姆邦等地),拥有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共计9个城镇、18个属国、298个部落。832年(大和六年),骠国败于南诏,自此衰落,而被蒲甘王国取代,其民族也逐渐被缅人同化。

贾耽《皇华四达记》和樊绰《蛮书》中有很多条中国与骠国交通通道的详细记载,说明时双方往来已经很密切。骠国以佛教音乐著称。794年(唐贞元十年)南诏向唐朝称臣,骠国国王雍羌也想臣服于唐,曾几度遣使来中国献佛乐,并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区分。801年(唐贞元十七年),骠国国王遣其子舒难陀(Shwenadaw)率乐队和舞蹈家来到长安表演。唐德宗授其父王以太常卿、舒难陀以太仆卿之号。诗人白居易专作《骠国乐》以记述这件事情,《新唐书·骠国传》中对其歌舞有详细记载。[3][4][5][6][7]

腳注

Template:Link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