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宋襄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123.79.231.124對話2014年2月25日 (二) 07:49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宋襄公
統治前650年-前637年
年號
諡號
廟號
政權

宋襄公,宋桓公次子,姓,名茲甫(?—前637年),在部分史料中被認定為春秋五霸之一,為宋國君主,在位於前650年前637年

周襄王二年立,以其庶兄公子目夷為相,行「東宮圖治」。前642年齊桓公病逝,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衞國曹國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裏應外合,擁立齊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氣。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前638年宋與楚戰於泓水之戰(今河南柘城西北),當時楚兵強大,大司馬子魚勸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時截殺之,此時襄公卻大講「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才攻擊之;當楚軍上岸時,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此時陣列尚未成形時襲殺之,襄公再拒絕。結果宋師大敗,襄公被射中了大腿,次年因重傷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繼位。

家庭

  • 宋襄公夫人

子女

  • 宋成公王臣
  • 公弟禦,把宋成公的太子殺掉,自立。一年後,諸公子殺國君禦,立公子杵臼為君,是為宋昭公。

後世評價

對此張宏傑作書《宋襄公的愚蠢詮釋了貴族精神》為宋襄公平反:「春秋時期的軍隊都是以貴族為主體,戰士人數不多,幾百輛戰國(戰車)而已,每次戰爭一般不超過一天。因此那個時候的戰爭更像是一次大規模的紳士間的決鬥。貴族們在戰爭中比的是勇氣和實力,偷襲、欺詐、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的。正如徐傑令所說:「春秋戰爭里最大的特點,在於講究承諾,遵守信義,不以陰謀狡詐取勝。」宋襄公所說的「不重傷(不讓人二次受傷,就是不攻擊傷員),不禽二毛(不俘虜老年人),不鼓不成列(對方沒有排好隊列時,本方不能進攻)」,和《淮南子》所說「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正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戰爭規範。作為殷朝貴族後代、從小受到嚴格貴族教育的宋襄公,講究貴族風度是他根深蒂固、深入骨髓的觀念。在戰爭中,他既要取勝,也要贏的「漂亮」、贏得「合理」、贏得「高貴」。甚至在一定意義上,風度大於勝敗。那些今天看起來迂腐的禮儀其實不僅僅是儀式和禮節,更是一個階級不可更改的文化信念。宋襄公的「愚蠢」,其實是那個時代貴族風度的光彩流露。」[1]

引用

前任:
宋桓公
宋國君主
前650年—前637年
繼任:
宋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