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編譯館
外观
國立編譯館是中華民國曾成立的國家圖書編譯機構,隸屬於教育部,負責學術文化書籍、教科書以及學術名詞的編輯翻譯事務,但其編譯成果的效力隨時代而有不同。在1997年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之前,國立編譯館還是中華民國各級中、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1932年成立,2011年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
歷史
- 1932年6月14日,國立編譯館成立於南京,直屬教育部。
- 1949年4月,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6月於臺北市復館。
- 1953年4月,奉令編輯中學國文、公民、歷史、地理四科標準教科書。
- 1968年,配合九年國民教育,逐年新編國民中小學及高級中學教科用書。
- 1981年,辦理中小學教科用書印行督導及核價工作。
- 1990年代,投入加強譯述市場機制無法支持出版之世界經典名著及學術名詞等工具用書之編印。
- 1997年8月,配合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政策,國立編譯館受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科書審查業務。
- 2002年,從公館舊址(臺北市大安區舟山路247號)遷入和平東路新館舍(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1],與國立教育資料館合署辦公。
- 2010年11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國立編譯館將併入國家教育研究院[2]。
- 2011年3月30日,國立編譯館與國立教育資料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整併成為國家教育研究院,改組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的編譯發展中心與教科書發展中心。
歷任館長
組織
國立編譯館時期
館長下設有「研究發展委員會」
- 行政單位
設五組(秘書、總務、人事、會計及出版)。
- 教科書審定及研究單位
有兩個教科書組(專科及職業學校、中小學),以及教科書資料中心。
- 學術編譯及研究單位
有三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大學用書),以及兩個著作編審委員會(中華學術、世界學術)。
現行組織
-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編譯業務,主要職掌為「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第二條第五項「學術名詞、工具用書及重要圖書之編譯」。
-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
專職承續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發展核心業務。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书籍
- 《民國科技譯名統一工作實踐與理論》,溫昌斌 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5月初版,ISBN 9787100070270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