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水上观测机
零式水上观测机 | |
---|---|
概况 | |
类型 | 水上侦察机 |
制造商 | 三菱重工 |
主要用户 | 日本帝国海军 |
制造数量 | 1,005架 |
历史 | |
首飞 | 1940年 |
退役日期 | 1945年 |
零式水上观测机是三菱重工业研制的水上观测机·侦察机,为日本帝国海军委托研制的最后一款双翼机。日军内部代号F1M1与F1M2,简称“零观”(ゼロカン),盟军代号Pete,为日本帝国海军开战后最知名也是仅此一型之舰载双翼水上飞机。
开发概述
1935年,日本海军向爱知、三菱重工、川西飞机等发出委托,竞标争取一款新型舰载水上观测机;观测机的任务除了短程侦查、舰炮弹著回报修正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空战性能驱赶同样任务的观测机。
虽然三菱接受了委托,但在这之前三菱并没有开发水上飞机的经验。但三菱的资深飞机工程师服部让次与佐野荣太郎组成的团队接下了这件任务,服部与佐野两人的共同点都是在三菱神户造船厂工作过,所以不只是飞机,对船只的结构也略懂一二,这对需要兼顾流体力学及空气动力的水上飞机来说相当重要。三菱的开发策略是放弃航速,换取更强的升力与空战敏捷性。观测机的机身采用铝合金蝉壳状应力蒙皮结构,铝合金机翼,浮筒采用一大两小,和机身的连接用支柱和张线都大为简化,尾翼为单片式,设计初未对空气动力进行优化。
1936年6月22日,三菱重工的原型机出厂首飞,此时名称为十试水上観测机(F1M1),与爱知厂十试水观及川西厂的原型机一同接受审查。在第一次审查中,川西的单翼水上飞机没有达到需求性能因而出局,因此后来的竞争只剩爱知与三菱两家进行,三菱的原型机速度与性能虽然合格,但飞行员指责飞机稳定性不足,在飞行途中会突然陷入自旋状态;三菱因此为原型机作出许多改良,包括重新设计了带上反角直线型主翼,并且对垂直尾翼的设计提出二十余款修正概念,把浮筒略为增大。除此之外,螺旋桨更换为三叶螺旋桨,引擎也从中岛光一型发动机(单列9汽缸,输出600匹马力)更换为新研制的三菱瑞星一三型发动机(复列14汽缸,输出800匹马力),两款引擎重量相同,但是输出动力增强1.3倍,同时因汽缸减少,也缩小了引擎正面截面积,降低空气阻力。
改良过的三号原型机在1938年2月出厂,性能也改善许多,极速增加到时速370公里,爬升性能则是5000米9分钟。空战性能上略优于爱知的原型机,但是爱知的机型极速略优于三零,双方整体性能没有非常大的落差;决定三零胜出的理由则是机体材质:爱知机种主翼采胶合板制造,在高盐分、高湿度的海上环境中很容易变质脆化。最后在1940年12月日本海军决定由三菱胜出采用,机型正式名称为“零式一号观测机一型”。
服役状况
零式水观除了由三菱重工制造外,另授权给佐世保海军工厂代工。零式水观服役不久后太平洋战争就开打,但日本海军设想的战舰舰炮决战很少出现,所以零式水观很少执行炮击观测任务,主要以侦查及训练为主。由于战场逐渐扩张,零式水上观测机作为海军主力的水上侦察机布署在各水上飞机基地和军舰上;尤其在南太平洋战场,基础建设匮乏的日军需要大量水上飞机协助作战,1942年4月4架零式水观共同击沉美国海军的PT-34鱼雷快艇。零式水观甚至与二式水上战斗机一同出击争夺制空权,或是用于反潜,巡逻和运输等工作。但在1943年日军战线收缩后,零式水观的使用场合也逐渐缩减。
而她设计的空战性能也为战争作出一定贡献。1930年代性能测试时,三菱曾把她拿来和九六式舰上战斗机打模拟空战,格斗性能甚至在伯仲之间。所以日本海军培训飞行员时偶尔会拿她作为空战训练用。在南太平洋战场时也有零战飞行员证实说零式水观曾在战斗机部队的协助下击落P-38,但倒没有击落P-39或F4F的纪录。
二战后,留在印尼的零式水上观测机被印尼人接收。在印尼与泰国有短暂使用纪录。
基本资料
- 乘员:2人(驾驶,观察员兼后部机枪手)
- 机长:9.5米
- 翼展:11米
- 机高:4米
- 空重:1,928公斤
- 最重:2,550公斤
- 最快速度:370公里/小时
- 航程:1,070公里
- 昇限:9,440米
- 发动机:三菱瑞星一三型风冷活塞发动机(800匹马力)
- 武装:机头两挺九七式机枪+机后1挺九二式防卫机枪,2枚60公斤炸弹。
使用国家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母舰全集(第二册),丛丕,<<战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