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 (北魏)
外观
大乘教,中國民間宗教,明嘉靖時期創立,創教人未知,後來成為白蓮教的一支。
大乘原是印度佛教宗派的泛稱,於漢代傳入中國。大乘教最早興起於北京郊區西黃村保明寺,後傳播到四川、安徽各省。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延昌四年(515年)六月,沙门法庆聚集人马在冀州(今河北境内)以佛教名義起兵反抗北魏統治的一個組織。法慶自号大乘,奉呂妞為教主。大乘军屡次击败北魏军队,很快就发展到五万餘人,史稱“法慶起義”。北魏政权立即派遣大军实施镇压,同年九月,大乘軍兵败,法庆等首领被俘牺牲,被北魏屠殺者数以万计。
虽然这次起兵最终失败了,但是作为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民變,它深刻反映了北魏末期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激化,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当时摇摇欲坠的北魏政权以沉重打击。
《魏書》、《資治通鑒》謂法庆自号大乘,未有提及建立年號。《玉海》以大乘為法庆的年號。[1]
明朝萬曆年間大乘教流傳於冀東,有薊州(今河北薊縣)皮匠王森因救狐仙而得異香之術,自稱是天真古佛轉世,自號法王石佛,稱其教為“東大乘教”,有別於以保明寺為中心的“西大乘教”,又稱聞香教、八卦教。著有《老九蓮》、《續九蓮》等經卷,信徒甚眾,遍及河北、山东、四川、山西、河南等地。萬曆四十二年被捕入獄,五年後病死獄中。其子王好賢發動起義失敗。其子孫及徒孫仍世代傳教,但屢易教名,清茶門、清淨門、收緣門、善友會、弘封教、一炷香、大乘圓頓教、大乘弘通教、圓頓門興隆派、太上古佛門。
註解
-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