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同时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科学名世,人文誉远。
File:南京大学校徽.gif
| |
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 |
现任校长 | 蒋树声 |
学校类型 | 公立 |
建立时间 | 1902年(源于258年,1914年复建) |
所在地 | 中国,江苏,南京 |
学生数量 | 在校生12715,研究生9324 |
教师数量 | 2000 |
校园环境 | 市区 |
校园面积 | 3600亩 |
历史
南京大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在南京国子监旧址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追溯前身古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京太学;到1920年代初发展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06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师范学堂;1914年,勘察两江师范学堂校舍复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开学;1920年,南京高师“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1921年定名“国立东南大学”正式开学;1923年,高师、大学合一;1927年6月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易名“江苏大学”,因师生反对要求更名“南京大学”而于1928年5月定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8月更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后径称“南京大学”。1952年7月,创始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
历史足迹
南京大学源远流长。古代南京大学,始自吴永安元年(西历258年)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学,历晋代与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至明南京国子监时期为世界最繁盛之最高学府;金陵非京都时代由中央学府改作南京府学,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前后三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与东南名儒张謇、缪筱珊等人筹划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经年余筹备,1904年三江师范学堂开学;至民国十七年(西元1928年)复为中央学府,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南京大学。
1906年,李瑞清在该校创设中国高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美术师资与艺术人才。1915年开设中国第一个体育科,亦开创中国现代体育事业。1917年开设商科,1921年迁至上海扩充为商科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商学院,为中国培养了最早期的高级工商财经人才;校长郭秉文、商学院教务主任马寅初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经济学社。
1918年,中国科学社设于该校,成为中国科学的大本营;同时,中国各领域的科学先驱云集于此,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摇篮。此后众多毕业生亦在各个领域为中国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1920年考入或者毕业于该校的学生中,有5位当选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5/81。在中国现代科学的早期,半数以上的在《自然》和《科学》等一流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的中国顶尖科学家是南京大学的教职或毕业生。
1919年,郭秉文正式出任校长;1921年,高师改建大学。郭秉文倡行办学独立、学术自由。刘伯明倡导自由教育、学者精神和纯粹学风。陶行知开创“教学法”,提倡“教学合一”,率先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该校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1920年代初发展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1922年1月,刘伯明、柳诒徵、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月刊,标志着以现代人文主义复兴中国文化的“学衡派”的诞生。其间成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内外著名学者多来校讲学,如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实用主义哲学的鼻祖杜威(John Dewey),进步主义教育的泰斗克伯屈(W. H. Kilpatrick),科学教育方法的重要奠基人推士(E. L. Thorndike),英国逻辑实证大师罗素(Bertrand Russell),德国新动力论倡导者杜里舒(Hans Driesch),印度诗人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1927年,中华自然科学社在该校始创。初期活跃的代表人物有郑集、李秀峰、赵宗燠、杜长明、杨浪明、谢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笙、李达、李锐夫、吴学周、查谦、沙玉清、沈其益、陈宗器等人。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和普及史上有重要贡献。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组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著名科学家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严济慈、干铎、李士豪、丁西林、谢立惠等为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九三学社是中国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的社会组织和民主政党。
1937年抗战爆发,西迁重庆,校址设于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在入侵日军飞机炸弹轰炸下成长;医学院则另迁成都华西坝;1939年校本部不敷使用,建供一年级新生所用柏溪分校。抗战胜利后,1946年东还南京。1952年自四牌楼旧址迁至天津路金大校址。对于南京大学,20世纪虽开新学,但为多事之秋。曾历北伐战争之后1927年并校及前后八年动荡低潮;1927年6月实行大学区制,原由该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和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并入,1929年8月大学区制废止,1932年9月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亦经人民共和国取代民国后1952年院系整拆及之后二十余年政暗败落;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直到1970年代末以后才开始恢复其他系科。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后民国取代清朝,1912年至1914年停办三年;此后历经南高、东大、中大、南大各时期;1966年至1976年文革动乱,两度停止招生共达六年之久。1980年代后逐步复兴。
1976年,在校师生在中国率先发起旨在反对和结束毛泽东所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南京三·二九事件”,影响全国;1978年哲学系胡福明先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了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推动了邓小平领导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历任校长
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以来南京大学历任校长
- 三江师范学堂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
-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时期:
- 国立中央大学时期:
- 原金陵大学(汇文书院):
- 南京大学时期:
校园环境
南京大学校本部坐落于南京市中心区域,与南京市中心鼓楼区鼓楼广场相邻,汉口路将本部金陵园划为南园、北园,南园是学生宿舍生活区,北园是教学科研区。另有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浦口校区。
学科院系
南京大学作为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广为学界先驱,众多学科源远流长。曾经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引领中国风气之先;最早在中国开展博士学位教育;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个大文科通才教育班。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气象系、第一个心理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第一个建筑系、第一个航空系、第一个体育科、第一个艺术科、第一个电影播音专修科、第一个农科、第一个林科、第一个现代地学系、第一个现代数学系、第一个履践型政治行政系、第一个履践型法学院、第一个国立大学所创医学院和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中国第一个商学院以及第一个工商管理、金融理财、会计、国际贸易系等等。其他许多学科,如文、史、哲、戏剧学、宗教学、社会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城市规划,等等,都有深厚传统。
院系设置
-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學系、哲学系、宗教学系。
- 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西班牙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国际商务系。
- 理学院:数学系、物理学系、天文学系。
-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化工系、高分子材料系。
-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化学系。
- 地学院:地球科学系、城市与资源学系、大气科学系。
- 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
- 技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信息管理学系。
- 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金融学系、会计学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电子商务系。
- 法学院: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经济法系。
-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广告学系。
- 医学院。附属临床医院包括南京鼓楼医院、南京总医院(原中央医院)诸院。
- 海外教育学院
- 教育学系
- 软件学院
- 管理工程研究院
- 基础学科教育学院
- 基础学科教育强化部
- 体育科学研究所
- 美术研究院
- 建筑研究所
- 其他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机构如非洲研究、犹太研究、国际关系、人类学、农业科技、空间科技。
校風傳統
南大之內,學存百家,人有各異。言校風主流,校訓校歌乃共有價值觀,實為最宜寫照。
- 校訓: 誠 樸 雄 偉, 勵 學 敦 行
- 誠:校歌開首:“大哉一誠天下動”(江謙 詞);誠心向學,誠真勤仁之德,“成已成物,尤貴持有恆德”(陳裕光 語);“對於學問事業應當一本誠心去做,至於人與人之間應當以誠相見”(羅家倫 語)。
- 樸:樸茂,樸真,樸實。“常保持一種‘樸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劉伯明 語);“須知一切學問之中皆無王者之路,崇實而用笨功,才能樹立起樸厚的學術氣象。”(羅家倫 語)。
- 雄:含體魄和精神兩方面,雄渾之體,王者之氣。如“大江之雄毅”(郭秉文 語);“以養成堅強之體魄,充實之精神為標準”(陶行知 語);“大雄無畏...善養吾浩然之氣”(羅家倫 倡)
- 偉:“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李瑞清 語);“總要集中精力,放開眼光,努力做出幾件偉大的事業,或是完成幾件偉大的作品...凡是總須從偉大的方向做去,民族方有成功。”(羅家倫 語)
- 勵學,勉勵勤學;敦行,敦促實行。在勵學敦行中屢踐誠樸雄偉。
- 傳統校風
- 彌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風氣。崇儒尊孔為典型表現,校歌中即有“千聖會歸兮,集成于孔”。南京大學溯源古遠,自古中央學府,即以儒為本,心懷天下;古代南京大學,尊為“天下文樞”,傳粹積深流長,千秋承繼而成儒風。此種主流價值取向和處於作為千余年南遷中華文明重心與江南文化中心的南京城中亦有關係,“陟陞皇以臨睨兮,此實為天府之雄”,“煥哉鬱鬱兮文所鍾”,“廣博易良兮吳之風,以此為教兮四方來同”。這並不否認眾多各領域思想先鋒人士的存在。
- 推崇平衡雍和,中庸之風甚濃。“儒雅古典,平和精緻;淵默深穩,不激不隨”。如郭秉文倡行平衡辦學方針,同時主張學術獨立,“學者治校,學者不參與政黨、政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不過,歷史上曾屢經政治勢力滲透及戰亂影響,致其迭經沉浮深受其害。“干戈永戢,弦誦斯崇”。一部分人以為亦有革命傳統。
- “秉持士林氣節,保持樸茂學風”,“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恥於奔競而重學樂教。養成“鍾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靜,大江之雄毅”般國士風範。“國學堂堂,多士蹌蹌”;而多任南京大學校長,從首任吳國國學祭酒韋昭,到明朝南監祭酒陳敬宗,到近代清道人李瑞清,再到現代學界精神領袖劉伯明,皆為世範。
- 講究言傳身教、代代相承的傳統。南京大學千秋學脈得以永續延宏,歸於持本傳承之精神。
- 尊師之風濃,愛生之風重;師為飽學而盡職之師,生為好習而勤業之生,否則或如史上曾有記錄的教師被轟下講臺、學生被除名的結局。“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若子弟”。
- 注重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各種學科的交融。泱泱校風,有教無類。
- 堅持人生理想與社會責任,自由與責任相融。“吾儕對於宇宙,須信其永無消滅,繼續存在。有此理想,方可支持吾人貢獻於社會勇氣,而求人類之進化”,“蓋所謂自由之心,實古今新理想發現必要之條件也”,而“惟負責而後有真正的自由,惟自由而後可為真正之負責”(劉伯明 語)。
- 立足自由,全面發展。“教育目的,在學,為人;凡學,為人。必使人性中所具之本能,得有發展之機會”,“學謀生,不過發展之一部分,以一部分而概全體,非人的教育也”,“一切教育應從人性之全部著想”(劉伯明 語)。
- 崇尚學術,“器識為先,真理是尚”;好事探索,“增加人類知識總量”;樂行創造,“開啟人類文明新篇 ”。
- 兼容中洋,傳古開新。所以,這裏翻開了許許多多開創性的篇章。最早在中國倡導師生進行學術研究;最早在中國破除傳統師生之別,提倡師生之間密切互動;在國立學府中最早錄取女生,走出了中國男女同校最早一級的八位女大學生;最早在中國開設體育科,一改數千年弱不禁風的書生形象;尊師重教,倡導建立了全球第一個教師節;保護環境,發起設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植樹節;首創暑期學校,開中國暑校之先河;最早在中國高等學府中提倡體育運動、社團活動;最早將中國民樂等傳統藝術納入現代大學;最早在中國開展西洋文學的教學研究;在中國師生中最早舉辦聖誕晚會;國難時期,師生捐資在金陵園大纛坪豎起了校園裏國旗飄揚最高的鋼骨旗杆;招收了中國第一位盲人大學生......
- 傳統活動
- 校歌 (江謙 詞, 李叔同 曲)
- 大哉一誠天下動
- 如鼎三足兮 曰知 曰仁 曰勇
- 千聖會歸兮 集成于孔
-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 一趨兮同
- 踵海西上兮 江東
- 巍峨北極兮 金城之中
- 天開教澤兮 吾道無窮
- 吾願無窮兮 如日方暾
杰出校友
- 人文艺术界
- 社会科学界
- 自然科学界
- 工程技术界
- 教育界
- 其他领域
- 更多南大知名校友见南京大学知名人士列表
参看
- 南京大学附属中学(1960年后南京大学附中——南大附中)
- 国立南京大学附属中学(1952年前南京大学附中——南师附中)
- 南京大学实验中学金陵中学(原金陵大学附中——金陵中学)
- 南京大学衍生院校变迁见国立南京大学
- 南大小百合BBS
外部链接
- 南京大学官方网站
- 南大百合lilybbs.net(公众网)(南京大学小百合LILYBBS(教育网))
- 南大本科生高考招生及研究生报考录取信息见官方网站链接
- 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
- 南京大学现代史
- 南京大学档案馆
-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
- 南京大学美国校友会
-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CS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