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耿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59.167.236.122對話2014年9月29日 (一) 03:32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耿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5任部長
任期
1981年 - 198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任期
1978年 – 1983年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任期
1983年3月 – 1988年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9年8月26日
 大清湖南省醴陵縣
逝世2000年6月23日(2000歲—06—23)(9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國
語言漢語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親屬
  • 妻子:趙蘭香
  • 兒子:長子耿志深、次子耿志遠
  • 女兒:長女耿瑩、次女耿焱
代表作
    • 《耿飈回憶錄》
勳章獎章
    • 巴基斯坦新月勳章(1987年)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
軍銜記錄

耿飈(1909年8月26日—2000年6月23日),中國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元老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唯一一位沒有授予解放軍軍銜國防部長

耿飈1922年進入衡陽市南面的水口山鉛鋅礦做童工,1925年在水口山加入中國共青團。1926年,耿飈參與發動礦工參加武裝鬥爭,失敗後於1928年前往瀏陽,在當地擔任游擊隊隊長。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9月,耿飈所部被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紅三軍,耿飈任紅三軍九師參謀。1933年中央紅軍再次整編取消軍級編制後,耿飈任紅一軍團2師4團團長。1934年10月10日,耿飈所部作為2師先鋒踏上長征征途。

1935年初,耿飈率部攻佔貴州軍事要地婁山關,因功在遵義會議後升任紅一軍團1師參謀長。抵達陝北後,耿飈在一次作戰中負重傷。1936年耿飈在從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復出,任新到達的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參謀長,成功地收復了這支張國燾嫡系部隊。

抗戰開始後,耿飈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副政治委員,駐守甘肅東部,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的西部邊境。1941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畢業後前往晉察冀邊區擔任軍事領導。1945年曾率部攻佔張家口

1946年,耿飈隨葉劍英參加了北平軍事調解委員會,任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調解失敗後,耿飈回到晉察冀,任軍區野戰軍參謀長。1948年,耿飈出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副司令,率部參加平津戰役,以及攻佔太原等地的軍事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耿飈於1950年5月9日被任命為中國駐瑞典大使,又兼任駐丹麥芬蘭公使。此後,他還曾在巴基斯坦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擔任大使。1971年,耿飈奉調回國,擔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負責和國外政黨發展聯繫。

1976年10月6日,耿飈受命對北京廣播電台電視台加以控制,以保證對「四人幫」的鎮壓順利進行。此後一段時間內,耿飈負責主管中共的宣傳工作。1978年,耿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外交、軍工、民航、旅遊等事務。次年1月,他又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

1981年,耿飈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次年任國務委員。1983年起,耿飈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委。耿飈亦是中顧委常委,1988年獲一級紅星勳章

1980年代,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期間,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耿飆向香港記者表示,香港回歸後可考慮不派軍隊進駐香港,此言一出引起軒然大波,亦激怒堅持駐軍香港的鄧小平,耿被鄧痛斥「胡說八道」。

2000年6月23日,耿飈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前任:
徐向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1981年—1982年
繼任:
張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