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乌拉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3.69.41.41留言2014年9月29日 (一) 15:39 历史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西班牙语
格言:Libertad o Muerte西班牙语
“不自由毋宁死”
国歌:乌拉圭国歌
"Himno Nacional de Uruguay"
首都
暨最大城市
蒙得维的亚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官方文字西班牙语
族群
88% 白人
8% 麦士蒂索人
4% 黑人
美洲原住民(实际上不存在)[1]
政治体制总统制
领导人
• 总统
何塞·穆希卡
• 总统
何塞·穆希卡
面积
• 总计
176,216平方公里(第91名
• 水域率
1.5%
人口
• 2012年估计
3,477,888[1]第133名
• 密度
19.74/平方公里(第196名
GDPPPP2014年估计
• 总计
$592.01亿美元[2]
• 人均
$17,391[2]
GDP(国际汇率)2014年估计
• 总计
$582.83亿美元[2]第79名
• 人均
$17,121[2]
货币乌拉圭比索UYU
时区UTC-3
-2
电话区号+598
ISO 3166码URY
主要节日国庆日:8月25日
中央银行乌拉圭中央银行
人类发展指数 0.792[3](第51名)-
基尼系数42.4[4](2009)
国家象征国花山楂商陆
海岸线660千米
互联网顶级域.uy
网站
www.gub.uy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居民约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欧混血儿。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为蒙得维的亚。1825年8月25日从巴西帝国的统治下独立。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现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

乌拉圭属温带气候,以优美自然风光和安定社会环境,获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获誉为“钻石之国”。

国名

乌拉圭河

正式名称是乌拉圭东方共和国,通称乌拉圭,因为此地域位在乌拉圭河的东方而来。

历史

1852年,卡塞罗斯战役

乌拉圭名称“Uruguay”来自当地土著用语“Guaraní”,意思是“色彩鲜丽飞鸟的河流”。早期乌拉圭河东岸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

1516年初由西班牙探险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发现。自1680年后一直由西班牙葡萄牙争夺。最后在1726年由西班牙人赢得,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建立蒙得维的亚军事港口。1776年西班牙把这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当时称为“拉普拉塔河东岸区”(Banda Oriental)。

19世纪初期,整个由西班牙统治的拉丁美洲各地,纷纷出现独立战争。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赫瓦西奥·阿蒂加斯发动战事,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把整个乌拉圭领地并入巴西,改名为西斯普拉丁省(Provincia Cisplatina)。1825年8月25日,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为首的33名东岸人从阿根廷回国,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1828年蒙得维的亚条约确定乌拉圭主权。

及后乌拉圭不断卷入邻国军事冲突,死伤无数。同时乌拉圭从欧洲收留了大批移民,并以农业出口为乌拉圭重要经济命脉。二次大战前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断爆发战事,大量农产品从乌拉圭输出,令依赖农业为生的乌拉圭成为富裕国家。二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滑,令乌拉圭经济陷入长期性衰退。经济萧条令乌拉圭政局陷入混乱,多次发生军事政变,因此逐渐成为经济落后的国家。

2004年,塔瓦雷·巴斯克斯当选总统,2005年3月1日正式就任乌拉圭总统,是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左翼总统。随著左翼广泛阵线上台执政,采取温和的社会经济改革,乌拉圭经济迅速崛起,在2004年到2008年,GDP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贫困人口从33%下降到21.7%,2011年更下降至18.6%,称为拉美国家的一大亮点。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速度受限,但政府通过更高的公共支出和投资,成功避免了经济衰退,使得2010年的乌拉圭经济仍然以超过7%的速度增长。

2013年,乌拉圭获选经济学人的年度代表国[5],获选原因为乌拉圭总统何塞·穆希卡的平民风范享誉世界。然则乌拉圭亦于2013年4月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2013年7月又通过法案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大麻买卖合法化的国家[6]

地理

乌拉圭卫星空照图

乌拉圭乃南美洲第二小的国家,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最高不过514米。滨海地区,主要是饲养牛羊等家畜的牧场。乌拉圭同时有多条大河,其中以乌拉圭河为最大,同时河岸还有多个湖泊,而乌拉圭河西面则形成国界之一。

乌拉圭气候属南半球副热带湿润气候,五至八月乃冬季,十一月至一月乃夏季。虽然受到安地斯山脉干燥的西风影响,但由于临近海洋,又巴西暖流流经,降水颇多。

政治

乌拉圭国会

1830年7月18日颁布第一部宪法,后多次修改。1951年的宪法废除了总统制,建立国务会议制(最高行动权力机构)。1966年修宪,恢复总统制。1973年军人政变后停止实施宪法。1985年民选政府上台后即予恢复。宪法规定乌拉圭实行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兼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副总统担任参议员,兼任国会主席和参议长。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和各省省长均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不能连任,但可隔届再次参选。总统之下再设十三个内阁部长,由总统委任,统辖各个行政机关。

行政区划

乌拉圭行政区划地图。
首都蒙特维的亚一景

全国共分19个省。

经济

该国的出口在28个颜色编码的类别的图形化描述

乌拉圭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农业为主,早在二十世纪初欧洲爆发战事时,乌拉圭便大量出口农产品到欧洲等各地,令乌拉圭一度成为南美洲富裕的国家。现时乌拉圭经济虽然不能与二十纪初相比,乌拉圭仍然是靠出口农业带动。2000年南美洲爆发经济危机,巴西和阿根廷率先为重灾区,乌拉圭因为有一半出口是输向巴西和阿根廷,结果也受到牵连,不但出口大跌,失业率还达到双位数字。乌拉圭乃南美洲区中另一个经济萧条的国家,但2004年起,乌拉圭经济开始随著巴西、阿根廷复苏,在近来的经济危机下,乌经济仍然增长,和旁边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独占鳖头。另外,和一般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乌拉圭基尼系数在拉丁美洲较小(0.446)。

人口和民族

2008年乌拉圭宗教[7]
宗教 百分比
罗马天主教
45.7%
非天主教基督教
9.0%
无宗派信徒
30.1%
无神论
12.0%
不知道
2.0%
其他
1.2%

328.63万(2011年,乌拉圭国家统计局),其中白种人占90.8%,印欧混血种人占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大部份的居民信奉天主教。乌拉圭主要是由欧洲移民过来的欧洲人组成。原住民查鲁亚人早在数百年前欧洲人进入乌拉圭时已大量被屠杀。这些欧洲移民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西班牙意大利,故乌拉圭人主要说西班牙语为主。

文化

体育

世纪球场

足球是乌拉圭人最热爱的运动。而乌拉圭的足球运动曾在世界史上绽放光芒,乌拉圭为世界杯足球赛的首个主办国,并且在首届(1930年世界杯足球赛)和(1950年世界杯足球赛)夺得冠军。另外,乌拉圭亦是1924年1928年两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金牌得主。

乌拉圭的国家篮球榄球活动亦是闻名国际。

参考

  1. ^ 1.0 1.1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Uruguay. The World Factbook. [2010-01-05]. 
  2. ^ 2.0 2.1 2.2 2.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orld Economic Outlook.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4-04-08 [2014-05-30]. 
  3.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3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3-03-14 [2014-05-30]. 
  4. ^ Gini Index. World Bank. [2011-03-02]. 
  5. ^ The Economist’s country of the year-Earth’s got talent
  6. ^ 经济学人选出2013年度代表国:乌拉圭,苹果日报,2013年12月22日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ine-rel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