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对证明和计算这两个直观概念进行符号化以后的形式系统。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数理逻辑的研究范围是逻辑中可被数学模式化的部分。以前称为符号逻辑(相对于哲学逻辑),又称元数学,后者的使用现已局限于证明论的某些方面。
历史
“数理逻辑”的名称由皮亚诺(Peano)首先给出,他又称其为符号逻辑。数理逻辑在本质上依然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但从记号学的观点来讲,它是用抽象代数来记述的。
某些哲学倾向浓厚的数学家对用符号或代数方法来处理形式逻辑作过一些尝试,比如说莱布尼兹和兰伯特(Johann Heinrich Lambert);但他们的工作鲜为人知,后继无人。直到19世纪中叶,乔治·布尔和其后的奥古斯都·德·摩根才提出了一种处理逻辑问题的系统性的数学方法(当然不是定量性的)。
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逻辑得到改革和完成,由此也得到了研究数学基本概念的合适工具。虽然这并不意味着1900年至1925年间的有关数学基础的争论已有了定论,但这“新”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有关数学的哲学问题。
传统的逻辑研究(参见逻辑论题列表)较偏重于“论据的形式”,而当代数理逻辑的态度也许可以被总结为对于内容的组合研究。它同时包括“句法”(例如,从一形式语言把一个文字串传送给一编译器程序,从而转写为机器指令)和“语义”(在模型论中构造特定模型或全部模型的集合)。
数理逻辑的里程碑式著作有哥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和伯特兰·罗素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数理逻辑论的体系
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包括:模型论、证明论、递归函数论。有时还包括公理集合论。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有许多重合之处,这是因为许多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者既是数学家、又是逻辑学家,比如说象阿兰·图灵。
程序语言学、语义学的研究从模型论衍生而来,而程序验证则从模型论的模型检测衍生而来。
柯里-霍华德同构(Curry-Howard isomorphism)给出“证明”和“程序”的等价性,这一结果与证明论有关,直觉逻辑和线性逻辑在此起了很大作用。λ演算以及其它演算和组合逻辑现在属于理想程序语言。
计算机科学在自动验证和自动寻找证明等技巧方面的成果对逻辑研究做出了贡献,比如说自动定理证明和逻辑编程。
一些基本结果
一些重要结果是:
- 有效的一阶公式的集合是不可计算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检测普遍有效性的算法。尽管以下算法存在:对此算法输入一个一阶公式,如果这个一阶公式是普遍有效的,那么算法将在某一时刻停机,如果不是普遍有效的,那么算法将会永远不停地计算下去。然而,即使算法已经运行了亿万年,公式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一集合是“递归可数的”,用更通俗的话来讲,是“半可判定的”。
- 勒文海姆-斯科伦定理(Löwenheim-Skolem theorem)。
- 相继性演算(sequent calculus)中的切割-消去法。
外部链接
- Mathematical Logic around the world
- Polyvalued logic
- Computability logic 数理逻辑的新方向 - 从真理的理论到可计算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