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6)
|
| ||||||
格言: 五族協和的王道樂土 | ||||||
官方語言 | 滿洲官話(北京官話)、日語、蒙古語 | |||||
首都 | 新京 | |||||
最大城市 | 奉天 | |||||
皇帝: | 康德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 |||||
國務總理大臣: | 鄭孝胥;繼任張景惠 | |||||
面積 - 總面積 - 水域面積百分比 |
1,133,437 km² - | |||||
人口 | -
| |||||
成立於 | 1932年3月1日¹ | |||||
貨幣 | 圓(元、yuan) | |||||
時區 | UTC +9² | |||||
國歌 | 滿洲國國歌 | |||||
國際域名 | - | |||||
電話代碼 | - | |||||
注1:1945年8月18日,皇帝宣讀退位詔書,滿洲國滅亡 注2:1937年以後。1936年以前採用UTC+8 注3 :滿洲國的基本數據以1945年的數據為準。 |
滿洲國(後稱大滿洲帝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為前東北亞國家,首都位於新京(今中國吉林長春)。領土包括今天的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北部,以清朝遜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國家元首(稱號為執政,後稱皇帝,年號為「康德」)。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擊敗了駐守滿洲國的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滿洲國政府也同時滅亡。
中華民國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認為滿洲為中國領土,將其稱之為「偽滿洲國」,簡稱「偽滿」。
歷史
建國前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取得中國東北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的控制權,並以護路為由組建關東軍駐紮在奉天、旅順、長春等鐵路沿線。
1906年,日本建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除鐵道外,其經營領域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對滿洲進行全面的開發。滿鐵的建立標誌着滿洲現代化的開始,但也是對滿洲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的開始。
1911年,中國爆發了辛亥革命,滿洲貴族為主的清朝政府被推翻,宣統退位,中華民國建立,法理上繼承了清朝的版圖,但國民政府對滿洲未能實行有效的統治。各地的滿洲復辟力量開始進行「滿洲復國」的活動。滿洲在此後的大部時間直至1928年末張學良易幟服從國民政府,一直為張氏父子的政府所統治,其間行政、軍事等均事實獨立於中華民國中央政府。
1925年5月,日本少壯派的「一夕會」通過「重點解決滿蒙問題」的決議。7月,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起草《關東軍佔領滿蒙計劃》,明確提出了日本要設計解除中國軍隊的武裝,維持治安以及防備蘇聯入侵東北等問題。
1927年,日本田中義一內閣以制定「滿蒙政策」為目的召開「東方會議」,最後以《對華政策綱領》作為結論。《對華政策綱領》提出將「滿蒙」(即中國東北三省及內蒙地區)與「中國本土」分離對待的政策,試圖將中國東北主權「剝離」出來,並指出「關於滿蒙,特別是東三省,由於在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關係,我國不僅要予以特殊的考慮,而且要使該地維持和平與發展經濟,成為國內外人士安居的地方」,「萬一動亂波及滿蒙,治安混亂,我國在該地區之特殊地位和權益有遭侵害之虞時,不管來自何方,均將予以防衛——要有不失時機地採取適當措施之思想準備」。然而,日本軍部強硬的少壯派軍官卻認為日本內閣在「滿蒙問題」上過於軟弱,主張採取軍事手段。
1928年,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在少壯派支持下在皇姑屯炸死不與日本合作的東北軍閥張作霖,希望引起東北大亂以便關東軍趁亂佔領東北。然而張作霖長子張學良很快控制住東北局勢,河本也被日本軍部解職。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中國在形式上得到統一。
1930年末,日軍參謀本部確定分三個階段解決「滿洲問題」,即:打破現狀,建立親日政權,最後完全佔領。俄國組組長橋本欣五郎主張「在滿洲惹起事變後,政府若不迫隨,就決心發動軍事『政變』,使滿洲問題易於解決」。(見《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年6月,日軍制定《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確定採取軍事行動。8月4日,日本陸相南次郎聲稱「滿蒙問題只能用武力解決」,並要求軍人善盡「應變責任」。
1931年9月18日,在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花谷正、土肥原賢二等人策劃下,日本關東軍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兩個月內,關東軍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並在各省扶植了地方性的親日政權——遼寧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黑龍江的馬占山。
滿洲國的建立
日本關東軍一直試圖在中國東北建立親日本的政權。起先,日本寄希望於掌控東北的軍閥張作霖,發現張難以馴服之後將其暗殺(見皇姑屯事件);後又試圖控制接替其父掌握東北的張學良,又告失敗(見東北易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終於完全佔領中國東北。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變引咎辭職的原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前往滿洲,與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和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商討事變進展。1932年1月28日,返回日本的南次郎向日本天皇作了《滿洲近況》的報告,建議在滿洲建立「新國家」。在報告中,南次郎指出,如此可以方便日本今後進攻蘇聯「向北發展」,而日本通過控制這個「新國家」的經濟,可以獲得使日本永久自給自足的資源,還可以通過向滿洲移民解決日本人多地少的問題。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一直冀望復辟清朝的前滿清貴族認為時機到來。滿清宗室、時為吉林省軍參謀長的熙洽趁吉林長官奔母喪不在城中之機,打開吉林城門向日本投降。熙洽密信清朝遜帝溥儀,請「皇上」(溥儀)回到「祖宗發祥地,復辟大清,救民於水火」,在「友邦」(日本)支持下,先據有滿洲,再圖關內。以已經升任吉林省代理長官的熙洽為首的前滿洲貴族向日本方面提出迎接溥儀至滿洲、建立君主制的國家。日本關東軍方面也早已選定溥儀是合適的傀儡人選。戰後,城野宏供認日方選擇溥儀的原因:首先,溥儀「同中國本部的國民黨沒有任何聯繫」;其次,「滿洲和蒙古的一些舊的階層對於清朝還懷有傳統的嚮往」;第三,「一般無知的農民……對由滿族的愛新覺羅家實行的王道政治似乎更加歡迎」。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製造了「天津事件」,將溥儀從其在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後經大沽口、營口、旅順,接至撫順。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及謝介石、於沖漢、趙欣伯、袁金鎧等人在瀋陽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其中板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滿洲國軍政最高顧問 。18日,發佈「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佈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坂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面,告知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登帝位的溥儀儘管對於「執政」的安排甚為失望,但只能接受。
3月1日,滿洲國宣佈成立。首都設在長春(改名為新京),中華民國政府對日本策劃東北獨立並建立滿洲國提出嚴重抗議。6日,溥儀從撫順出發,9日到達長春,正式宣佈就任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同時該國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也被任命,滿洲國宣佈正式成立。
1932年9月15日,關東軍司令官兼駐滿洲國特命全權大使武藤信義與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在勤民殿簽署《日滿議定書》。《日滿議定書》規定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並在滿洲國駐軍擔負滿洲國的國防。在附件中規定由日本管理滿洲國的鐵路、港灣、航路、航空線等。此外,還有約定規定日本軍隊所需各種物資、設備由滿洲國負責,日本有權開發礦山,日本人有權充任滿洲國官吏,日本有權向滿洲國移民等等。
1934年3月1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溥儀稱帝,改年號為康德元年。
滅亡
1943年12月1日公佈的《開羅宣言》中,規定中美英「三國之宗旨,在於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在於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日本亦將被驅逐出其以暴力或貪慾所攫取治所有土地」。作為蘇聯對日宣戰的條件,在1945年2月8日的雅爾塔會議羅斯福—斯大林會談中,確定了將大連作為國際化自由港轉交給蘇聯,並由蘇聯使用滿洲鐵路。
1945年8月8日,蘇聯照會日本,將於次日對日本宣戰。隨後蘇聯紅軍攻入滿洲,以高度機械化的絕對優勢擊敗關東軍和滿洲國軍。11日,溥儀及滿洲國政府官員開始乘火車撤退。13日晨到達通化市臨江縣大栗子車站。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終戰。17日,在吉岡安直的安排下,溥儀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宣佈滿洲國政府解散,滿洲國滅亡。18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滿洲地區及朝鮮北緯38度線以北的日軍(原屬朝鮮軍,1945年改隸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朝鮮軍改隸國內軍)解除武裝,停止戰鬥。19日,溥儀等人從通化乘小飛機飛往瀋陽準備轉飛日本,飛機在奉天機場降落後,溥儀等人被蘇聯紅軍俘虜,滿洲國政權徹底終結。
滅亡以後
1945年8月20日,蘇軍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22日,蘇軍佔領旅順、大連。31日,蔣介石在重慶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轅,任命熊式輝為行轅主任,接收東北,同時改原東北三省為九省二市。
蘇聯佔領滿洲後,開始大規模拆運滿洲地區的工廠、機器、鐵路設施,並將滿洲各公私銀行的貴金屬、債券、紙幣運往蘇聯。根據日本資料統計,蘇聯從滿洲拆運的資產價值合1946年的5,340,714,845日元,相當於當時的1,363,484,499.92美元。蘇軍佔領初期在滿洲各地出現軍紀問題,發生針對平民的搶劫、強姦活動。蘇聯拒絕中華民國政府使用旅順港運送人員接收遼東半島的要求,扶助中國共產黨在滿洲地區取得政治及軍事優勢,將繳獲關東軍及滿洲國軍的一些裝備和人員轉交給中國共產黨。1945年11月,共產黨武裝(當時尚未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山海關一線與準備出關接收東北的國民革命軍發生激戰,共產黨軍隊失利,國民政府接收滿洲。
1946年8月,蘇聯政府讓溥儀到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證。他聲稱自己在滿洲國執政期間,完全系日本所控制之傀儡,並且敘述了日本關東軍在滿洲的軍事活動以及針對蘇聯的軍事目的。他也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把一些自己的責任轉嫁給滿洲日本當局。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策劃成立滿洲國的板垣征四郎死刑,判處同為策劃者的南次郎和操縱滿洲國的小磯國昭無期徒刑。
中國的反應
外交努力
- 9月19日,中國駐國際聯盟的全權代表施肇基向國聯報告九一八事變,請國聯主持公道;
- 9月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嚴重抗議;
- 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國聯提出申訴;
- 9月23日,中國政府就九一八事變照會美國政府,希望對方「深切關懷」。
民眾的呼聲
- 1931年9月28日,北平20萬人舉行抗日救國大會,要求對日宣戰,收復失地。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學生請願,衝擊國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長王正廷被學生打傷,後被迫辭職。
- 1941年12月30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三周後,哈爾濱、瀋陽和長春等地發生反滿抗日活動,50餘人被逮捕,史稱一二·三零事件。次年3月2日,滿洲建國大學被逮捕學生16名,共計18名被逮捕。
軍事抵抗
- 參見:中國抗日戰爭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撤出東北。但馬占山以三個旅的兵力抵抗日本侵略軍,史稱江橋抗戰。滿洲國成立後,當地反抗殖民統治的民眾與組織先後成立了東北抗日義勇軍、東北反日游擊隊、東北抗日同盟軍。1936年2月,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擬定《東北抗日聯軍統一軍隊建制宣言》。至1937年,東北抗日聯軍整合原反日游擊隊、救國軍、抗日自衛軍、抗日山林隊等抗日武裝,共編成11個軍。7月,抗日聯軍發展到45000餘人,達到人數上的頂峰。11月,抗日聯軍重新編成三路軍,分別以楊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為各路軍的總指揮。抗日聯軍對滿洲國軍和關東軍進行小規模的游擊戰騷擾,被滿洲國政府視為「治安之癌」。日滿軍以大批部隊圍剿抗日聯軍,並以重金誘降。為切斷抗日聯軍的供應,日軍實施「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及「保甲連座」、「集家並屯」等政策。從1939年開始,抗日聯軍由於給養斷絕、人員叛變、戰鬥人員不斷傷亡,以及缺乏民眾支持而處於極險惡的境地。1940年2月,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在逃亡中被當地農民告發,在密林中與日滿軍警周旋數日後戰死。1941年,部分抗日聯軍潰退蘇聯境內。1942年8月,將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軍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周保中任旅長。這些人員在1945年8月作為蘇軍返回滿洲。
國際調查團
1931年9月19日,滿洲九一八事變發生戰鬥的消息傳至國際聯盟。9月21日,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博士要求國聯行政院根據國聯盟約第十一條的規定,採取維持和平的行動。在日本駐國聯代表芳澤謙吉的建議和中國代表施肇基的強烈要求下,國際聯盟理事會議在12月10日決定組織調查團到滿洲進行調查。
1932年1月21日,以李頓爵士為首,英、美、法、德、意5國代表參加的國聯調查團正式成立,並於2月3日動身前往遠東,先後到東京、上海、南京同相關國家進行會談,4月21日,國際調查團到達滿洲奉天。日本佔領軍脅迫大批中國人營造和平共榮的氣氛(據孫竟寰回憶,日本人為了製造滿洲國受歡迎的假象,給每個人發一塊錢,要求去參加歡迎會)。9月4日,李頓調查團在北平簽署了調查報告書,將其送回日內瓦。9月18日,國聯公佈了調查報告的內容。
李頓報告書詳細地敘述了1931年9月以前滿洲的局勢,描述了中國行政當局抵制日本侵略的活動,例如抵制日貨運動,描述了日本在滿洲的各項侵略要求和不滿。報告書隨後根據九一八事件日方主事者和目擊者的證詞,描述了九一八事件的過程及隨後事態在全滿洲的發展。李頓報告書指出,日本陸軍在九一八事變後繼續採取的行動不能被看做是正當防衛的措施。報告最後結論說,「如果沒有日本軍隊的駐紮和日本官員的活動,滿洲國是不可能成立的,它沒有得到當地普通中國人的支持」。滿洲國「不能被認為是出於真正的和自發的獨立運動的產物」。
國際聯盟在1933年2月24日大會上以40票對1票(1票為日本,另有暹羅投棄權票)通過了基於李頓報告書的聲明。該聲明指出,滿洲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日本違反國際聯盟盟約佔取中國領土並使之獨立;九一八事件中的日軍行動並非自衛;滿洲國是日本參謀本部指導組織的,其存在是因為日本軍隊的存在,滿洲國不是出自民族自決的運動;聲明認為日本應退出滿洲,滿洲由國際共管。為此,日本於3月27日宣佈退出國聯。
內政外交
滿洲國的內政與外交都被日本主導,國防主要由日本關東軍承擔,經濟也為日本控制,為日本的戰爭服務。
政府結構
滿洲國為君主政體。滿洲國的行政機構為國務院,其首長為總理。國都為新京(即長春)特別市。
皇帝之下分成四府二院二局,四府為尚書府,宮內府,祭祀府,參議府;二院為立法院,國務院;二局為審計局,各外局。國務院之下又分成各委員會,總務廳及興安局。總務廳為滿洲國政務中樞,有軍事部(軍事顧問部),民生部(禁煙總局)、文教部、外交部、司法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廳),實業部(後拆分為興農部和勤勞部)、交通部(郵政總局)、財政部(後為經濟部)、厚生部、新京特別市(首都警察廳)、各省公署(各市.縣,旗公署)。各部長官為部長,但是實權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總務長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舉行聚會,商討並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
滿洲國的立法機關稱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長為趙欣伯。實際上的立法權掌握在關東軍手中。滿洲國沒有成文憲法,只有各項專門法律。諮詢機關稱參議府,其首長稱議長。首任議長由臧式毅擔任。滿洲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檢察廳長為李槃。宮廷機構為宮內廳,長官為熙洽。
滿洲國國旗是五色旗,據1933年2月24日公佈的滿洲國國務院佈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政統御四方。後來也解釋為「紅、藍、白、黑、滿地黃」象徵滿、漢、和、朝、蒙五族協和。國歌為大滿洲國國歌。
根據《國本奠定詔書》,滿洲國官方供奉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國家設有「建國神廟」。滿洲國王宮內設有祭祀府負責天照大神的祭祀事宜。日本神道教在滿洲國具有國教的地位。
滿洲國以「王道樂土,五族協和」為建國方針。其軍事、政治與經濟,特別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很大程度上被日本主導。
主導滿洲國的日本人物
- 板垣征四郎,九一八事變策劃者,籌劃建立並控制滿洲國的關鍵人物之一。1932年8月8日晉為陸軍少將,並被任命為滿洲國執政顧問。1933年2月,任奉天特務機關長、參謀本部部附,在天津設特務機關,策劃收買段祺瑞、吳佩孚等未果,同時策劃日軍侵佔熱河省。1934年8月1日,任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2月10日復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兼駐滿洲國武官。1936年3月23日,升任關東軍參謀長,4月28日,晉升為陸軍中將。1948年11月12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為甲級戰犯並判處絞刑。
- 土肥原賢二,九一八事變策劃者,籌劃建立並控制滿洲國的關鍵人物之一。1933年任瀋陽特務機關長,1935年10月進入北京進行分裂中國的「華北自治運動」。1948年11月12日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定為甲級戰犯並判處絞刑。
- 南次郎,九一八事變策劃者,籌劃建立並控制滿洲國的關鍵人物之一。1932年1月28日,南次郎以軍事參議官身份,為天皇作了《滿洲的近況》的專題報告,說服天皇默認了關東軍建立滿洲國的計劃。1934年12月,南次郎出任關東軍司令官兼日本駐滿洲國大使。1946年5月3日被定為甲級戰犯並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獲假釋,次年在家中病死。
- 川島芳子,其父是前清肅親王,母為日本人,1915年生於日本。高級間諜,長期為土肥原工作。1945年11月11日被國民政府反間諜機關逮捕,1948年3月25日被執行槍決。
- 駒井德三,關東軍特務部長,後任國務院總務廳長官。之後被罷免。
- 星野直樹,曾任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長官,內閣書記官長等職。他策劃成立了由日本人控制的滿洲國中央銀行,控制了滿洲金融命脈,並鼓動日本國內財閥到東北投資。1937年,日本公司壟斷和控制了整個地區的工業。1945年被判無期徒刑,1958年獲減刑被釋。
- 武部六藏,曾任國務院總務廳長官。1950年進入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51年患腦溢血癱瘓。
- 古海忠之,曾任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於1956年在瀋陽對其進行審判。他的最後陳述是:「我深深地認識到我所犯下的重大罪行,我真心地向中國人民謝罪。對於我這樣一個令人難以容忍的犯罪分子,6年來,中國人民始終給我以人道主義待遇,同時給了我冷靜地認識自己罪行的機會。由於這些,我才恢復了良心和理性。我知道了真正的人應該走的道路。」(《陽光下的審判》,郭曉曄,1995年)
地理與人口
滿洲國領土範圍包括現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根據1932年的《日滿議定書》,關東州之主權由滿洲國所有;滿洲國承認清朝將旅順、大連一帶的關東州租借予日本的條約,故關東州繼續由日本直接管轄,不屬滿洲國行政區劃。
- 行政區劃
滿洲國行政區在1934年劃為14省、2特別市:
- 安東省 奉天省 錦州省 吉林省 熱河省 間島省 黑河省 三江省 龍江省 濱江省 興安東省 興安西省 興安南省 興安北省
- 新京特別市(即長春) 哈爾濱特別市
1939年更改為19省、1特別市:
- 安東省 奉天省 錦州省 吉林省 熱河省 間島省 黑河省 三江省 龍江省 濱江省 興安東省 興安西省 興安南省 興安北省 牡丹江省 通化省 東安省 北安省 四平省
- 新京特別市
- 人口
滿洲國的居民有漢、滿(含其他通古斯民族,如鄂倫春、赫哲等)、蒙古、朝鮮、俄羅斯與和族。漢族佔90%以上,而滿族不足一百萬人,並且絕大多數已經漢化。而在滿洲的日本移民並未加入滿洲國籍,仍然是日本國民。由於滿洲國的經濟發展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和相對穩定的統治形勢,很多山東和河北的窮苦農民來到滿洲謀生。
外交
滿洲國由於是在被侵佔中國東北土地上由日本扶植建立的國家,不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國際聯盟也認為日本違反國際公約並不承認滿洲國的合法性,支持中國政府主張滿洲國管轄地區仍是中國的一部分。
國際承認
滿洲國自1932年成立到1937年,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承認滿洲國,僅有日本和薩爾瓦多兩國承認。1937年軸心國聯盟成立後,德國和意大利承認了滿洲國。1941年開始,泰國等國開始與之建交。美國於1933年1月15日通告世界各國不承認滿洲國。英國政府於1934年3月13日聲稱永不承認滿洲國。但是蘇聯簽署「日蘇互不侵犯協定」後,對滿州國予以承認;共產國際各國黨不予公開異議。到1943年,承認滿洲國並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的有23個國家,除了蘇聯、泰國外,大部分為軸心國、及其傀儡國和佔領國。中華民國雖不承認滿洲國合法性,但在1935年之後與其建立了通郵、通車、通航及貿易聯繫。
根據1943年由滿洲國政府出版的《滿洲建國十年史》,當時世界上約有80個獨立國家或政權(包括傀儡國和佔領國),承認滿洲國的共23個,包括:
軸心國
軸心國《反共產國際條約》成員國
同盟國
其他國家
日滿關係
1932年6月14日,日本眾議院通過決議,承認滿洲國,9月6日,日本內閣通過決議,承認滿洲國,15日,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雙方簽訂《日滿協定書》。11月24日,日本正式任命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為駐滿洲國大使。1935年2月26日,滿洲國與日本簽訂關稅協定。
1937年,滿洲國撤廢在其領土的治外法權。所有以往根據日清政府條約由日本管轄的滿鐵附屬地管轄權名義上均轉交於滿洲國政府。
其他
1932年9月23日,蘇聯同意滿洲國向莫斯科、新西伯利亞等城市派駐領事官員。
1938年2月20日,德國承認滿洲國。5月12日,德國與滿洲國在柏林簽訂友好條約。
1940年8月,丹麥承認滿洲國。
1941年4月13日,蘇聯和日本在莫斯科簽訂《日蘇中立條約》。蘇聯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軍事
滿洲國軍事力量由「滿洲國家軍隊」、「後方警備」、「治安維持」三部分組成,由日本關東軍控制,起初作戰力量薄弱,主要軍事任務由關東軍遂行,後來由於關東軍主力南下,兵力不足,加之滿洲地區抗日武裝遭到鎮壓而削弱,「滿洲國軍事力量」才更多地獨立承擔軍事任務。這其中有很多是日本從朝鮮半島徵召的朝鮮籍日本兵。
控制滿洲國的關東軍設有從事生物戰細菌戰和以活人進行細菌病毒試驗的731部隊(基地在哈爾濱)和長春的100細菌戰部隊。有學者認為超過10000名中國人、朝鮮人以及抗日聯軍戰俘在731部隊的人體試驗中被害,實際被害人數尚未確實。
滿洲國全境分為十一個軍管區,區首長稱司令。滿洲國軍事權力為關東軍所控制,其軍隊的調動、演習、裝備更換、人事變動都要經過關東軍司令部的批准。滿洲國軍銜分為將、校、尉三等九級。滿軍由軍官學校畢業後初任少尉,滿2年進中尉,中尉滿2年進上尉,上尉滿3年進少校。少校滿3年進中校,中校滿3年進上校。上校4年進少將,少將3年進中將,中將4年進上將。最高軍銜為上將,為終身職。上將之上又設立將軍府,仿照日本的元帥府,為榮譽軍銜。張景惠、張海鵬、于芷山、吉興四人獲得「將軍」軍銜。
1937年(康德四年),「滿洲國家軍隊飛行隊」成立。太平洋戰爭後期,即1944年4月以後,隸屬於日本「第二航空軍」指揮,參與太平洋戰爭。裝備機種有「九七式戰機」、「一式戰機」、「二式單戰機」等。空軍兵力最多時有含運輸機在內約110架飛機。
滿州國海軍成立於1932年2月15日。起初擁有5艘艦艇。1933年4月1日日本成立「駐滿海軍部」,滿軍海軍從此逐漸發展。1938年「駐滿海軍部」廢止,翌年11月海軍被編入「滿洲國陸軍」,名稱改為「江上軍」,人數約為2000人。主要是協助關東軍和滿洲陸軍執行河川警備任務,在河川凍結期成為陸戰隊或國境警備隊。在南滿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備部隊。
根據1933年簽訂的《日滿議定書》,滿洲國的對外國防由日本關東軍負責。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陸續抽調關東軍前往中國戰場,滿洲國國境防務日益空虛,於是在1938年頒佈《國兵法》,規定全國20至23歲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義務。每年春季徵集20萬人,予以軍事訓練,主要是充當工兵,修築軍事堡壘,或者協助警察維持地方治安。不適合服兵役者要參加為時三年的「勤勞奉公隊」,從事土木工程徭役。
滿洲國解體後,殘存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滿洲國軍隊被蘇軍繳械,其裝備後來被移交給國民政府和中共軍隊。很多滿洲國軍人(包括部分日本人)為當時的國民政府軍所歧視,認為他們曾接受「奴化教育」,因此他們轉而投奔當時正在擴充力量的中共軍隊。其中的某些技術兵種人員日後成為中共軍隊相關兵種如空軍、炮兵和裝甲兵等的骨幹力量之一。
日本國策移民
為達到使東北最終成為日本人國土的侵略目標,日本以開發滿洲的名義展開「國策移民」活動,計劃20年內從日本向滿洲移民100萬戶、500萬日本人。1936年4月,日本關東軍在長春召開移民會議,制定《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案》。截至1944年9月,居於滿洲各地的日本移民(包括開拓團民)共1,662,234人。
日本的經濟掠奪
滿洲地區物產豐富,有廣闊的可耕地,豐富的林業、漁業資源,煤礦、鐵礦等多種原材料儲量豐富。自然資源匱乏的日本佔領這一地區之後,為滿足其戰爭經濟的需要,實行「日滿一體」政策,實質上使此地區的經濟淪為日本經濟的附庸和掠奪的對象。
農業
根據1936年滿洲國國務院的資源調查報告,滿洲地區可耕地面積為4000萬頃(40億畝),其中已耕地2500萬傾。森林面積為1億7000萬頃。年產大豆250萬噸,小麥200萬噸,稻子70萬噸,小米100萬噸,高粱800萬噸,玉米500萬噸,雜糧豆類(大豆除外)60萬噸,棉花30萬噸,煙草16萬噸。存欄牲畜包括馬400萬匹,牛300萬頭,羊3000萬頭,豬4000萬頭。
滿洲地區年產糧食約2000萬噸左右,其中必須優先供應日軍和滿軍的軍事用糧、日本與朝鮮移民的口糧以及對日出口。根據關東軍的要求,滿洲國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0萬噸以上的糧食,每年8月中旬開始征糧工作,11月底結束。除去來年的種子之後,中國農民的口糧所剩無幾。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當局規定中國人不允許運輸、食用大米、白面,只能食用由玉米、小米、甚至榆樹籽和鋸末混合磨成的「協和面」,違者按照「經濟犯」治罪。而日本開拓團移民不僅不需要交納農業稅費,還能按月領取口糧。 鴉片在滿州國也是相當重要的作物,最早是可以追溯到1933年關東軍將熱河省(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併入滿州國為開始,地方軍閥本來就有種植鴉片的行為,併入滿州國後此一作物之種植得到扶植,約1936年左右,在滿州七省擴大種植面積,大力生產,後又以法律形式確定了鴉片的專賣壟斷,1942年,日本「興亞院」召開了「支那鴉片需給會議」,做出了「由滿洲國和蒙疆供應大東亞共榮圈內的鴉片需要」的決議,據此又在滿州擴大種植面積到三千公頃,鴉片產業達到鼎盛。(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
工業
滿洲國建立了當時亞洲較完備、先進的工業體系。包括鐵道運輸、航空、航海、鋼鐵、煤炭、機車、汽車製造、飛機製造和軍工等工業部門。
滿洲地區礦物資源非常豐富。據1936年滿洲國務院的資源調查報告,煤炭儲量約為30億噸,鐵儲量約40億噸。其他礦物有黃金、菱鎂、鋁礬土、油頁岩、金剛石等。
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曾致力於東北的工業化。當時鋼鐵和化學工業主要集中在鞍山和本溪湖,煤炭工業集中於撫順、本溪湖、阜新,油頁岩和合成燃料工業集中在撫順和吉林,菱鎂礦業集中於海城和大石橋,水力發電集中於吉林和鴨綠江,機械、軍火、飛機工業中心為奉天(今瀋陽),紡織和和食品等輕工業則集中在大連、丹東、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城市。
在日本推行的「日滿一體」的政策下,滿洲的工業生產完全從屬於日本工業。以鋼鐵為例,由滿鐵完全控股的昭和制鋼所理事長小日山直登明白無誤的指出了「日滿一體」政策下滿洲鋼鐵生產的殖民地屬性:
“ | 如從國家(日本)政策角度考察滿洲煉鐵事業的特點,則在以開發滿洲鋼鐵資源為重點,將其生產的生鐵和鋼,儘可能多地輸往日本,以加強和扶植日本產業。……滿洲……從通常的煉鐵技術和煉鐵企業的經營上來看是一項不合理的規劃,也是一種畸形的煉鐵方式。……這也是滿洲為了日本所不得不忍受的畸形經營方式。(昭和制鋼所理事長小日山直登《從鋼鐵國策方面來看的滿洲與日本》昭和14年,第7-17頁) | ” |
東北大量的煤炭、木材等工業原料原被輸送到日本。大部分生鐵則被運往日本煉鋼,在東北煉製的鋼材除了少量在本地使用,其他都以鋼坯的形式運往日本軋制。昭和制鋼所理事長久保田省三在《滿洲國和鐵》一文中明確表示,滿洲國煉鐵業有着豐富的原料和特殊的優越性,擔負着「大東亞戰爭」的重大使命和責任。
滿洲國原有的工業主宰部門為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滿洲國成立後,日本財閥的資金迅速湧入滿洲國。1937年後,滿洲國對於工業部門採取經濟統制政策,推行「一業一社」的原則,每個行業都成立一個壟斷性的公司。根據這個原則,滿鐵交出了自己的工業部門,經過重新組合,組成了龐大的康采恩——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業),壟斷了滿洲國境內所有的鋼鐵、煤炭、化工和電力產業。此外,還成立了滿洲電電(電話電報)會社、滿洲機械製造會社、滿洲礦業會社、滿洲航空會社、滿洲人造石油會社、滿洲紡織會社、滿洲毛織會社、滿洲化學工業會社、滿洲林業會社、滿洲採金會社、滿洲畜產會社、滿洲水產會社、滿洲煙草會社、滿洲農產公社、滿洲開拓公社等四十多家特殊會社。這些會社由日本投資者和滿洲國共同出資,贏利時按照雙方股份比例分成,虧損時滿洲國政府對於日方投資確保百分之十的利潤。
滿洲國工業產值在1936年為8.07億元,1940年達到26.47億元;生產力指數上升幅度超過60%。形成了包括冶金、礦業、飛機、機車和汽車製造、造船、紡織、交通運輸和能源等工業部門的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前東北財經委員會調查統計處編《偽滿時期東北經濟統計》第②一1頁。轉引自孔經緯:《新編中國東北地區經濟史》,1994年版,第477頁)
勞力
1938年,日滿實施「第一次產業五年計劃」。1939年6月,日滿又推行「北邊振興計劃」。產業工程、建築工程、軍事工程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然而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原來滿洲地區的主要勞工來源之一的華北成為戰場,由華北入滿的勞工急劇減少。由於勞動力的匱乏,日滿政府開始考慮「打破慣例,刻不容緩地從(滿洲)國內招募男工、雜役」。1938年7月,協和會以營造宮內府和建國神廟為名,在滿洲實行「國民總動員奉仕」。由此,日滿政府以「奉公」或「奉仕」為名強制徭役,以解決勞動力匱乏的問題。1942年5月4日,滿洲政府設立的「勤勞奉公」制度審議委員通過了《國民勤勞奉公制創設要綱》,提出以「勤勞奉公隊」實施「勤勞奉公制度」,強迫徵兵以外剩餘的青壯年勞力以「勤勞奉公」名義無償為日滿工礦、軍事工程勞動。
除了無償強迫滿洲勞力勞動,在工礦企業中滿洲當地員工的薪水與日本僱員相比也相當低。對比1931年撫順煤礦職工工資水平可以發現,日本僱員的工資水平遠高於滿洲本地人:日本人分職員、僱員、傭員和准傭員四個級別,其中職員、僱員和傭員每年收入164元、109元和80.99元。而滿洲本地人則分傭員、常雇方、常雇夫、承包工和臨時工五個級別,最高的傭員年收入也僅僅15.73元,遠低於日本人。(《滿洲統計年報》,昭和6年度,第738—741頁)
交通運輸
滿洲國境內鐵路線稠密,鐵道運輸發達。最主要的幹線為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1936年,滿洲國以1.6億日元的價格向蘇聯收購了長春至哈爾濱以及滿洲里至綏芬河的北滿鐵路。其他重要鐵路還有丹東至奉天的安奉線、吉林至長春的吉長線、四平至齊齊哈爾的平齊線等。主要航運港口有大連港(屬關東州)和營口港。內河水運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區。滿洲航空會社為主要的空運部門。
1939年滿洲國有鐵路全長超過一萬公里,成為當時東北亞鐵道運輸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財政與金融
滿洲國的財政收入,1933年為6億元,1944年為21.5億元。在1944年的財政收入中,鴉片稅為4億3000萬元,占第一位。煙草稅占歲入第二位,其後依次是農業稅、牲畜稅、營業稅、關稅、戶口稅。除了稅收之外,還向境內中國居民徵收村會費、區會費、興農會費、協和義勇奉公費、愛路團費、國防獻金、飛機獻金和強制儲蓄等苛捐雜費。
滿洲國的中央銀行為滿洲中央銀行。滿洲國貨幣為元。1元分為10角,1角分為10分。滿洲國貨幣與日元等值。流通貨幣為滿洲銀行券,不可兌換金銀。朝鮮銀行券和日元貨幣在滿洲國境內也可自由流通。1933年滿洲中央銀行紙幣發行額為6億元,1938年紙幣流通額達50億元。
郵政
滿洲國從1932年7月26日接管了在滿洲的原屬於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控制的郵政系統(易幟後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中華郵政),並開始自主發行郵票。
滿洲國郵政屬於滿洲國交通部郵政總局管理。滿洲國郵票在設計風格上糅合了滿、日兩國的因素,政治意味比較濃厚,見證了滿洲國政權的興亡歷史。郵票圖案設計與標語亦體現滿洲的獨特自然和文化、文物景觀和風土人情。也擔負起宣揚日本的政治理念以意識型態的作用。
文化及教育
教育
滿洲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普及教育體制。在各級學校中以「民族協和」「一德一心」為口號進行教育,注重孔孟之道的道德教育,強調滿洲的本土歷史與文化。滿洲國規定在學校每屆春丁儀式和秋丁儀式舉行祀孔,多是在朝禮時由一位老師介紹孔子生平。1937年採取了全面建立和鞏固教育體系的措施,基本仿照日本的教育體制。除人文、科學的教育外,重視學生的品格與體魄的培養訓練,鄉村學校注重學生對農業知識與科學耕種的訓練,女學生還有家政訓練課程。藉此意圖培養出具有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效忠滿洲的國民。滿洲國的各級教師的培養較嚴格,對教師的考核和晉升有嚴格的制度。
滿洲國建立了一萬兩千所小學、兩百所中學、一百四十所師道學院,以及五十所技術及專業學院和一些軍官學校。在滿洲國教育系統中,共有六十萬學生和兩萬五千名教師。另外,還有一千六百所私立所學校(日本批准),一百五十所宗教學校以及哈爾濱地區的二十五所俄國學校。
滿洲國建立的大學,參與其事絕大部分是日本人。當時的滿洲建國大學,教師90%以上為日本人,用日語授課。少數的非日本人用漢語或者蒙語授課。建國大學每年招生150人中,一半是日本人,另外滿洲人50名(在滿洲國漢族和滿洲族人都稱為滿洲人),朝鮮、蒙古和白俄共25名。
日語及與日本有關的事物在滿洲國的教育中佔重要地位。中小學每天早上須向新京作「滿洲帝宮遙拜」,再向日本東京方向作「日本天皇陛下遙拜」。學生同時須以日語背誦國王詔書《國民訓》。但當時的部分非日本學生不相信「五族協和」,並且有學生參與了反滿抗日活動。在日本戰敗前的1945年8月12日,建國大學要求學生參與「滿洲國保衛戰」,除了日本外的其他民族學生無一出列。(山根幸夫,《偽滿建國大學和「五族協和」》,《中國研究》1998年11月號)
滿洲國教育系統為滿洲國,以至韓國和日本,以及滿洲國後幾十年的各項建設事業提供了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在滿洲地區的教育系統中,滿洲師道培養的教師在滿洲國後的幾十年中的各級學校中一直是教學的中堅力量。如前韓國總統朴正熙為滿洲國軍官學校畢業。
滿洲國的著名學校
電影
1937年8月,「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在新京成立,簡稱「滿映」。在滿映存在的八年裏,共拍攝故事片108部,教育片,紀錄片189部。著名演員有李香蘭(山口淑子)、劉恩甲、浦克、張奕、于洋和凌元,導演內田吐夢、朱文順,攝影師王啟民,以及後來從影的方化等。著名影片有《碧血艷影》、《迎春花》、《蜜月快車》、《支那之夜》等。
文學及出版業
著名作家有梁山丁(山丁,1914年—1995年)、古丁、梅娘,以及後來移居中國內地和其它地方的蕭紅、蕭軍等,以及一些倡導滿洲本土文學,認同滿洲,很多為滿洲出生的日裔滿洲作家。值得一提的是,蕭紅、蕭軍等並不認同滿洲國政權。 著名作品有山丁的《綠色的谷》等。
滿洲國的文學受到政治的牽制,但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出版物大多應用漢文、日文及俄文,亦有部分英文出版物。甚至左派的書籍在書店裏也可以公開出售,如馬克思的《資本論》等(見劉賓雁生前回憶)。
體育
"大滿洲國體育協會"在1932年成立的基礎上於1934年4月重新建立。1938年,滿洲國開始實施新學制,規定體育課是各類學校的必修課。體育課使用的教材最初全部照搬日本,稱為「滿洲體育教授參考書」。1944年,文教部制定了統一的教材《學校體育科教授要目》。運動競賽花樣繁多,有每逢滿洲國建國紀念日前後舉行的「建國紀念運動會」; 每逢重大事件,便舉行「慶祝運動會」等。
民間組織
1938年,滿洲國赤十字社建立,提供先進的醫護訓練。
滿洲協和會為協助滿洲國政府的民間組織,在滿洲社會生活中有很大影響。
評價
國際聯盟除了日本外的多數國家均認為其政府是日本在中國東北境內扶持政權而不予承認;也有國家持中立態度。剛成立時僅日本和薩爾瓦多兩國承認並與之建交,到1942年時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建交的有蘇聯、蒙古、維希法國等23個國家。滿洲國也與部分國家(包括不承認滿洲國的中國在內)建立了貿易、通訊和人員往來。
當今,中國、台灣以及日本的史學界主流認為當時所成立的滿洲國為日本的傀儡國。中華民國及其後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均認為滿洲為中國領土,將其稱之為「偽滿洲國」,簡稱「偽滿」。
滿洲部分民眾在滿洲國期間受到徵兵、勞役之累,一些犯人甚至遭受人體試驗等迫害。對日本軍閥在滿洲的壓迫行為,很多滿洲人包括日裔人及滿洲國政府官員持有反感的態度。
滿洲的部分貴族,包括前清的皇室後裔比如啟功,德齡等均認為滿洲國是日本的傀儡國,是個偽政權,並認為溥儀等人為滿族的恥辱。
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中,日本外務省秘密文件中所載坂垣征四郎策劃成立滿洲國等材料被曝光。與滿洲國建立和操縱相關的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南次郎和小磯國昭均判為甲級戰犯。
歷史資料也顯示,當時在滿洲除有反對滿洲建國的民眾外,也得到一定數量的滿洲民眾特別是滿州本土族裔人士的擁護。反對的觀點多見於戰後的中國官方文件和出版物中;支持的觀點多見於滿洲國時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及日本的出版物中。當時國際聯盟的李頓調查團在滿洲接觸到一些民眾向其陳述不滿張氏軍閥政府的統治而支持建立新國家的願望(The voice of the people of Manchoukuo, 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Hsinking, 1933)。滿洲地方民眾支持滿洲獨立建國的信件被匯編成冊,至今仍為一些圖書館中收藏。
滿洲國的經濟建設及教育事業為滿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滿洲國也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滿洲國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執行和教育體系,形成法治國家。其政府的現代公務員制度也得到完善。
滿洲復國活動
近年來,有一些包括鈕牯錄.愍鎊在內的滿洲人開始鼓吹滿洲復國主義。2004年,一群滿洲人於海外成立了「滿洲國臨時政府」[1],重新進行滿洲獨立復國的努力,他們現時的行動多為網絡宣傳,但近來轉趨積極,成員數目日增,更在其網站發起「簽名支持滿洲國加入聯合國運動」,因此漸惹關注。
參見
參考文獻
- 解學詩,滿鐵史資料·第四卷·煤鐵篇
- ソ連軍による在満産業施設被害調査
- 山根幸夫:偽滿建國大學和「五族協和」
- 吳欣哲,〈日本殖民主義下的滿洲國法制 1932-1945〉
- 中國抗日戰爭史
- 日本關於解決滿洲問題方策大綱
- 日滿議定書
- 溥儀,我的前半生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