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 |||||||||
---|---|---|---|---|---|---|---|---|---|
1851年-1864年 1864年-1872年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天京 | ||||||||
宗教 | 拜上帝会 | ||||||||
政府 | 政教合一 神權政治 君主專制 | ||||||||
君主 | |||||||||
• 1851-1864 | 天王 洪秀全 | ||||||||
• 1864 | 幼天王 洪天貴福 | ||||||||
五王 | |||||||||
• 1851-1856 | 東王 楊秀清 | ||||||||
• 1851-1852 | 西王 蕭朝貴 | ||||||||
• 1851-1852 | 南王 馮雲山 | ||||||||
• 1851-1856 | 北王 韋昌輝 | ||||||||
• 1851-1863 | 翼王 石達開 | ||||||||
历史 | |||||||||
• 金田起義 | 1851年1月11日 | ||||||||
• 永安建制 | 1851年12月17日 | ||||||||
• 天京事变 | 1856年9月2日 | ||||||||
• 天京陷落 | 1864年7月19日[註 1] | ||||||||
• 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 | 1864年10月25日 | ||||||||
• 捻軍在山東徒駭河失敗 | 1864年8月16日 | ||||||||
• 最後一支太平軍李文彩部在貴州黔東牛塘覆滅 | 1872年5月12日 | ||||||||
货币 | 聖寶 | ||||||||
|
太平天国(其中「天」字的两横上长下短;「国」字写作「囯」内為「王」字),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1850年末至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太平天国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1872年5月12日(同治十一年四月初六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国蓄发,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蔑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等。又因洪秀全於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起事,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蔑称其为「粵匪」、「粵賊」等,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国号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六日到二月十七日之间,洪秀全曾实行“改政”。把“太平天国”国号改为“上帝天国”,规定在玺印文字和各种文书内统要把“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但此事还没有来得及推广实行,洪秀全改变主意,再度实行“改政”,把“上帝天国”改称“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规定文书、印文都要在原来的“太平天国”四字之上加“天父天兄天王”六字[1]。
历史
洪秀全与冯云山的早期活动
广东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所以选择在广西举事,源远流长,“广西地方辽阔,群盗如毛,散则为民,聚则为寇,形迹既无可辨,党类几不胜穷。[2]”,特别是广西紫荆山地区,“游匪外滋,土匪内迫。[3]”。从宏观上看,“中国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4]“一般的贫穷到达了极点,人们正在鬻妻卖子,许多人靠树皮为生。”[5]
屡次科举失败并在广州目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的洪秀全说:“以五万万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诚足为耻为辱之甚者,一年如是,年年如是,至今二百年,中国之民富者安得不贫?”[6]终于1843年6月洪秀全在广东花县莲花塘吸收了第一个拜上帝会员李敬芳,随后少年时代的同学冯云山与族弟洪仁玕参加。洪秀全打造了一把斩妖剑并作《咏宝剑诗》一首,“手持三尺定山河,太平一统乐何如。”[7]
1844年(道光二十三年),他與表亲馮雲山、族弟洪仁玕從梁发《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教義,後來自行洗禮。是年,洪秀全和馮雲山到廣西贵县一带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在广西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会傳教士罗孝全學習《聖經》,曾要求受洗,但因羅孝全助手的挑拨离间,推迟為他施洗。洪秀全失望之余离开广州,前往广西桂平与冯云山會合。[8]
洪秀全与冯云山到达广西后以私塾教师为职业传教。洪秀全负责理论,“乱极则治,暗极则光,斩邪留正。[9]”;冯云山负责传教,“在紫荆山一带,热心传教,成绩颇大,至多人信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礼拜者,未几,远近驰名,而成为拜上帝会。[10]”
拜上帝會將基督教聖經的《舊約》、《新約》分別修改為《舊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作為教條。拜上帝教會實行政教合一。拜上帝教的宗教规范还有《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号召人们信仰「皇上帝」(上帝耶和華),击灭「阎罗妖」(滿族皇帝),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
事实上清朝军机处穆彰阿甚至道光帝本人清楚地知道拜上帝会的存在,但听之任之,1841年全国状元龙启瑞在其《上梅曾亮先生书》中这样记载:“宰相(穆彰阿)风示旨意,谓水旱盗贼不当以时入告。督抚受戒,莫敢复言,金田会匪萌芽于道光十四五年,某作秀才时已微知之,彼时不肯办盗,则所谓窥时相(穆彰阿)旨意是也。”以至于台湾有人说,道光帝如果不是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兵力财力亏空而无法追查会党等秘密结社的话,那就是道光帝有意放任会党而形成一个在中国南方与英国势力抗衡的组织。
金田起义与永安突围
1848年初,馮雲山被紫荆山蒙冲乡石人村地方士绅王作新以「聚众谋反」罪名逮捕,送往广西桂平知县衙门囚禁。洪秀全“找兩廣總督徐广缙營救”为名逃亡外地,后冯云山被信徒集资贿赂桂平知县王烈,而得到释放。
1850年夏,洪秀全發佈团营令,要求會眾到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團營編伍,同年年底,太平军先后在思旺和蔡村江与清军展开战斗,由此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11],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12],並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后世人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13][14],后改称天王。参加金田起义者“有患难之村民,而且被官兵击散之贼匪,均视拜上帝会为逋逃薮,老幼男女携眷挟财产大队加入”[15],还有在械斗中失败的客家人。
1851年秋,太平軍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东王,称九千岁,原前军主将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称八千岁,原后军主将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称七千岁,原右军主将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称六千岁,原左军主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東王節制[16]。太平天國在南王冯云山的构想基础上建立了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推行自创的历法——“太平天曆”。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北上围攻省城桂林,不克,继续北上,在全州蓑衣渡遭遇清军楚勇江忠源部拦截,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后傷重不治[17][18][19]。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20],克道州、郴州。6月杨秀清与萧朝贵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指出当前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21]。结果“湖南南部加入的天地会人数有五万多人”[22]。8月,西王蕭朝貴闻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攻長沙,9月12日在攻城時战死。[23]洪秀全、杨秀清闻讯后急率主力来到长沙城下,但此时清方已重兵云集,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攻克岳州。
攻克武昌与定都天京
1852年11月,湖北巡撫常大淳鎮守武昌城,下令燒毀附近市鎮,拆除城外民房,採用焦土政策。1852年12月23日,太平軍攻下漢陽,知府董振鐸被殺;六天後,太平軍攻下漢口,俘獲1萬首江船,裝備其水師。1853年1月17日,石達開率領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24]:302、300[25]。太平軍在武漢嘗試建立「太平一統」的平等社會,吸引了一些貧苦大眾,血腥鎮壓清兵、士人和一切反對者,破壞衙門、寺廟、學校和藏書樓,沒收一切財產,存入設於武昌原絲綢貨棧的「聖庫」,並把居民編入25人為一組的軍營,男女分營,又強迫當地人作搬運或勞動[24]:302-303。有流氓假冒太平軍劫掠,許多當地人反對男女隔離分居,也反對大型的公開佈道。太平軍先後將漢陽和武昌立為首都,但只短暫停留,大部份太平軍沿江而下。清提督向榮於2月下旬奪回武漢三鎮[24]:309、300。
太平軍人數增至五十萬(裹挟难民),3月19日攻克江宁(今南京),两江总督陸建瀛阵亡。太平军將江宁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4月27日,英国战舰HMS Hermes到达江宁,英国公使兼香港總督文咸爵士与北王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会面,密迪乐(Thomas Taylor Meadows)为翻译。英国对太平天国表达了目前对太平天国及清朝中立的态度。年底,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北伐、第一次西征与一破江南大营
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命率师两万余人北伐。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被清军围困。1855年3月,林凤祥在直隶东光县连镇受伤被俘,不久被押到北京处死。李开芳在山东茌平县冯官屯被俘,6月在北京被处死。
为反击太平天囯,1853年3月底清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4月16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1853年6月3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启荣等奉命督战船千餘,溯江西征,先後攻下安慶、九江、漢口等地。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勇抵抗,湘勇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勇,復陷武昌。
太平軍先攻下漢陽和漢口,被安徽巡撫江忠烈逐退,據守黃州一帶,於1854年2月攻下武漢三鎮;到10月,曾國藩向武昌、官文向漢陽鉗形夾攻,把太平軍逐出武漢。1855年初,太平軍反攻漢陽和漢口,4月3日,擊破湖北巡撫陶恩培的軍隊,攻下武昌。太平軍在武漢紀律敗壞,在市場便溺,強逼婦女為妓,迫令劇團演出。1856年12月,胡林翼收復武漢,三鎮都已遍地瓦礫[24]:300、303。1861年3月,太平軍攻陷黃州,距漢口50英里,漢口居民驚惶逃走,次年1月,清軍收復黃州,解救武漢危機[24]:310。
1856年4月5日,太平军再克扬州,攻破“江北大营”。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清军统帅向榮在8月9日病死。
天京事變与石达开远征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後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后,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權欲極度膨脹。8月,楊秀清的野心進一步擴大,楊假借「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洪秀全假裝同意,為以示慶祝,頒封日推延至楊秀清生日(公曆當年9月23日)時正式封萬歲。洪秀全其後密詔,要領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等人誅殺楊秀清。
一直与楊秀清有宿怨的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領軍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王府人員均被殺,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抵天京後,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韋又欲殺石,石達開見勢不妙當夜逃出金陵城外。其後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下,韋昌輝盡殺翼王府中家屬。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消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信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1857年春天,李秀成與陳玉成擊敗清軍秦定三部,北上六安、霍丘,與捻軍會合,兵锋直指湖北。
天京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註 2],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26]。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天京之变使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三王被杀,翼王石達開远走,是太平天国由盛至衰的轉捩点。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27][28][29][30][31]
此后,石达开先后转战于天京外围的閩、浙、贛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32]
1858年,清军乘太平天国内讧之後,重建江北、江南大营。4月,洪仁玕捻转到达天京,被封为干王。
1859年年春,石达开入湖南,发动“宝庆会战”,欲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軍作战[33],并伺机分兵入川。彼时湘勇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34][35][36][37]
1861年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蜀、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38]但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在紫打地陷入绝境。時任四川总督的駱秉章遣使入太平軍中谈判。经协议,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随行,在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軍背信棄義,两千太平軍被屠戮。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遲。
第二次西征与安庆失守
1858年(清咸丰八年)9月,陈玉成、李秀成率军攻占浦口和扬州,大破清军江北大营,太平军在扬州进行屠杀“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39]。清军乘太平军东下,攻安徽、据太湖、扑安庆,李续宾率湘勇连陷潜山、桐城、舒城,攻三河镇,进逼庐州(合肥)。陈玉成率兵救援,李秀成援军继进。11月14日,陈玉成部攻擊三河湘勇大营,次日两军决战。太平军歼湘勇六千人,击毙李续宾(一说自缢)、曾国华。清军从安慶外圍撤走,安慶之圍遂解。
1860年2-5月,李秀成在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後,乘勝攻下江蘇南部多個地方。
1861年,太平天國部署第二次西征,计划以陳玉成、李秀成兩支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進攻武昌,以解安慶之圍。陈玉成进军迅速,一举攻克黄州,直逼武昌,此时英國外交官巴夏礼面见陈玉成;要求太平军撤军,由于李秀成部进军迟缓,太平军并无把握在短期内攻下武昌,及湘勇加紧对安庆的围攻,陈玉成决定命部下赖文光率部队军队留在武昌附近,继续等候李秀成部,本人率主力返回安庆。
李秀成進至湖北東南部,在附近地方招兵30萬人,得知东线太平軍作战不利,又听说陈玉成已经返回安庆,遂放棄進攻武漢三鎮,改向東進軍,与李世贤部共同攻下浙江大片土地。
陈玉成回救安庆,洪仁玕、林绍璋、吴如孝、黄文金等也来配合作战,失败;6月集贤关、赤岗岭失守,8月陈玉成与杨辅清等夺回集贤关,再救安庆,为清副都统多隆阿部所拒。
1861年9月,曾国荃攻克安庆,太平军守将叶芸来、吴定彩及全军1.6万余人全部战死。
1862年1月,李秀成率軍攻上海,清軍和洋人聯合抵抗,由美国人腓特烈·華爾组成洋枪队(后改为常胜军)阻击太平军,太平軍久攻仍未能佔領上海。由于太平天国禁止鸦片贸易,加上清政府与英、法、俄签署《北京条约》后,太平天国威胁到各国条约利益,西方各国对太平天国运动转向反对,在與太平軍對戰的法國海軍駐華司令卜羅德少將被太平軍的流彈殺死後,法國軍隊為了報復,將附近太平軍占領的柘林攻下後,殺死村中三千多名男女老幼。[40][41][42]5月,陳玉成在寿州被叛徒苗沛霖逮捕,押送清军胜保。同年6月陳玉成被清軍处死。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結二十萬人兵力,10月起大戰湘軍四十多天,未能取勝。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
进攻上海与天京陷落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并苦缺粮食,忠王李秀成建议“让城别走”,洪秀全不准。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後病逝,(另有一說洪秀全是服毒自盡,但死于饥荒瘟疫的说法比较可靠)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军屠城,許多平民百姓被杀,當年太平天國攻下南京時也曾將城內的兩萬名滿州人都屠殺,其惨况無可描述。[43][44][45]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四处纵火。
李秀成、洪仁玕护送幼天王突圍。李秀成让好马给幼主,混亂中与幼主失散,於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親書供狀數萬字後(《李秀成自述》),於8月7日被曾國藩处死。
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石城(今江西石城县木兰乡新河村古岭组)兵败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
10月25日,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天京陷落后的斗争
長江以南的太平軍餘部,譚体元部隊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於廣東梅縣被肅清。
江北的太平軍賴文光部投入捻軍,於1865年殺清軍名將僧格林沁,繼續對抗清軍直至1868年。東捻軍於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舖覆滅,西捻軍於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消滅。最後一支留下太平天國年號的殘餘捻軍袁大魁部,於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46]
1872年4月,石达开餘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这是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理论上是最后一支太平军。不少学者认为,应以李文彩部的覆灭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标志。[47]
行政區劃
太平天國在建國後,改清廷「省、府、道、縣」的行政區劃方式為「省、郡、縣」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干王洪仁玕曾数次声称太平天国欲划分天下为二十一个省,这二十一省当是指清朝所设的十八省和东北三省[48][49],但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提到的省却不止于此,另有苏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
洪仁玕还曾宣布,太平天国将在江南省设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设十一郡,但这一构想脱离实际,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落实[註 3]
- 江南省(又稱天京省,首府为天京,今南京周邊地區)[註 4]
- 安徽省(首府為安慶)
- 江西省(首府為九江)
- 湖北省(首府為武瑲,即武昌)
- 天浦省(仅含天浦一县,即江浦县。)
- 蘇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又作苏馥省。首府為蘇州,即今日蘇南東部)
- 桂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辖区不详,有学者推测系苏福省之改称,但证据不足[52])
- 浙江天省(首府為杭州)
- 湖南省
- 福建省
- 河南省
- 珊東省(即今日之山东)
- 珊西省(即今日之山西)
- 罪隶省(定于佔領后改为“迁善省”,即直隶,今日之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份地区。)
- 廣西省
- 廣東省
- 芸南省(即云南)
- 四川省
- 桂州省(即贵州)
- 陝西省
- 甘肅省
- 奉添省(即奉天,今日之辽宁)
- 吉林省
- 乌隆江省(即黑龙江)
- 伊犁省(今日之新疆)
意识形态
洪秀全受到了西方基督新教的思想启发和影响。太平天国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反清活動,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佔有長江中下游數省。中国官方認為太平天国是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天父诗》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聲稱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不過,太平天國排斥孔子孟子儒家,稱儒家經書爲“妖书”。他們聲稱接受基督教上帝,教名為“拜上帝教”。他們的宗教思想,是取基督教《圣经》部份內容再结合他们自己的思想经过修改而形成的。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纲领,要求废除舊有土地所有制。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与清军作战的周边环境以及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愚昧无知及漠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政治制度
前期七王表
爵号 |
姓名 |
袭爵
|
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 杨秀清 |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稱幼东王九千岁,以罪诛,爵除。 |
右弼又正军师西王 | 萧朝贵 | 长子萧有和袭爵,稱幼西王八千岁。 |
前导副军师南王 | 冯云山 | 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稱幼南王七千岁。 |
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 韦昌辉 | 以罪诛,爵除。 |
左军主将翼王 | 石达开 | |
燕王 | 秦日纲 | 以罪诛,爵除。 |
豫王 | 胡以晃 | 子胡万胜袭爵,稱幼豫王强千岁。 |
前期侯爵表
爵号 |
姓名 |
备注
|
顶天侯 | 秦日纲 | 1854年封燕王 |
靖胡侯 | 林凤祥 | 追封求王 |
定胡侯 | 李开芳 | 追封请王 |
平胡侯 | 吉文元 | 追封祝王 |
剿胡侯 | 朱锡琨 | 後期事跡不詳,可能在北伐中戰死。 |
灭胡侯 | 黄益芸 | 1853年軍營火災中喪生 |
护国侯 | 胡以晃 | 1854年封豫王 |
兴国侯 | 陈承瑢 | 后改佐天侯 |
卫国侯 | 黄玉昆 | 后改卫天侯 |
镇国侯 | 卢贤拔 | 杨秀清親戚,後期事跡不詳。 |
补天侯 | 李俊昌 | 後改名俊良,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
赞天侯 | 蒙得恩 | 1859年封贊王 |
襄天侯 | 林大基 | 杨秀清甥婿 |
相天侯 | 黄期升 | |
匡天侯 | 黄维江 | 杨秀清姊夫 |
助天侯 | 刘绍廷 |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
翊天侯 | 吉成子 |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
扶天侯 | 傅学贤 | 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
卫天侯 | 曾锦谦 |
后期重要的王
軍事制度
太平天国的軍隊號稱太平军,1850年7月为洪秀全建立。
太平军按《太平军目》规定,在正副军师的统率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将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其中伍长統轄4人、军帅管13156人。在武器方面太平軍引進大量的西方槍枝火砲,已非傳統刀劍軍隊。
太平军表定纪律甚嚴,按《定营条例》及《行营规矩》规定,必须遵守命令、爱护武器、保护人民利益、禁止私自藏匿金银物資等;作战号令按《行军总要》部署。前期执行甚严,后期日渐松弛,在有將軍管理的地方軍紀較好,外圍軍隊軍紀不佳。
太平天国在从广西转战到南京期间曾在军中推行男女隔离的制度,并将这一制度在首都天京推行了两年,其后全面废止。但在南京以外的太平天国占领区,仅于1852年初一克武昌期间在武汉短暂推行过,其他地区并未将此制度推行民间。
经济制度
圣库制度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团营而同时产生的,直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
太平軍第一次攻陷武漢後,沒收一切財產,存入設於武昌原絲綢貨棧的「聖庫」[24]:303。太平军中每军都设有圣库,定都南京后,在它的中央机构中设立“总圣库”、“总圣粮”,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员,“职同检点”。其下分设备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国圣库的物资来源,约有以下五方面;一是造反初期持上帝全会众交给圣库的银粮衣物;二是打败清军或攻克城镇所获的战利品;三是各处城乡的员献及对富户派大捐、打先锋所得的财物[53];四是“科派”、田赋与工商税的收入[54];五是百工衙的生产品(如同今日的國營事業所得)等。天京城中设立的百式衙与诸匠营,是圣库物资的重要来源之一。
建立在人无私财的原则基础上的圣库供给制度,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曾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贫民群众踊跃参加暴動。其次,圣库制度保障了太平军的供给。战士们的家属在天京,有圣库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无后顾之忧,能专志于“杀妖取城”而开创太平天国的大业。第三,一切缴获交归圣库,保证了太平军良好的军纪,也使军民关系融洽。太平军前期军纪较为人所称。第四,在天京这样长期被清军包围的城市中,实行圣库供给制有它特殊的必要性。
但定都南京后,洪杨等人又把南京市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给范围,而且一度要求以“人无私财”的原则施之于民间。这时圣库制度的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來源請求]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它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还涉及经济制度。
評價
馬克思
1862年夏(当时太平天国还没有灭亡),马克思在他的《中国纪事》一文中毫不容情地指出:
國民黨高層評價
- 孫中山
- 蔣中正
- 白崇禧:「吾國自晉而後,異族代興赤縣,神州迭遭蹂躪,滿清崛起東北,入主中華二百餘載,其間熱血之士,慨華冑之胥溺、抱恢復之壯圖,隨時隨地以發難者不絕記載,而促其亡,以啟後人之思,莫若太平天國。按洪、楊諸子起自田間,揭竿舉義,縱橫十餘省,歷時十餘年,改正朔,易服色,定制度,開科舉,建國規模,亦巳粗備。雖勝敗靡常,興亡飆忽,然民族思想之磅礡,奇材異能之薈萃、革命建設之偉大,新制善政之措施,炳炳麟麟,至今猶有生意。」[62]
中国共产党及大陆人士的評價
在中國大陸,太平天國一度成為一門顯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資深的歷史學者大多數都曾涉足這一領域,整理挖掘的文獻資料和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總數上億字,參與太平天國歷史調查、研究、討論的人群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的公民。整體說來,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的評價,代表了二十世紀中國大陸學者對太平天國的主流評價,其基本觀點包括:
- 太平天国是在旧农民战争条件下的反对西方侵略反对封建统治的伟大的爱国农民战争。
- 太平天國深遠的影響和激動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國近代史上起了偉大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火車頭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散落各地的太平天国将士在民间廣泛地傳播太平天國與西方侵略者和封建統治者斗争的業績,激勵著后来的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英勇的鬥爭。
- 太平天國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太平天國掃蕩了清朝的八旗和綠營,清朝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的支援,維持住它的瀕臨絕境的統治。到太平天國失敗後,全國兵權、財權都分握於曾國藩一係的湘軍和李鴻章一係的淮軍人物的手裏,造成晚清中央政府無權、各省總督巡撫專政的局面。由於太平天國打破了清朝的統治機器,愛新覺羅氏的皇權陷於衰落,不可能再建立起堅強的中央政府,從而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權力。所以武昌起義,全國響應,太平天國不僅是直接影響了辛亥革命,而且為辛亥革命鋪平了道路。
- 太平天國揭開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並且提出了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如準備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引進西方科學技術,開學校,辦報紙,興士民公會,創行人民推舉鄉官,罷免行政人員的民主政治,打倒封建社會的偶像孔子,頒行天曆,提倡「文以紀實」、「一目瞭然」的文體等,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與歐美國家「並雄」的新國家。
- 太平天國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據具體形勢,順應農民的願望,採取「著佃交糧」政策,和向農民頒發田憑的措施,收到了「耕者有其田」的效果,使江南地區自耕農普遍增加,使農村生產關係發生了若幹變動。自耕農的增加,是活躍商品經濟的有利因素。而地主階級經過革命的打擊,不少人「視田業為畏途」,把部分資金投入工商業,成為民族資本的一個來源。太平天國革命沉重地衝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資本近代工業的出現。
- 太平天國集中地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阻止了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迅速變中國為殖民地的企圖,使他們懂得中國人民不會默默挨打,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 太平天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在十九世紀中業,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亞洲各國進行侵略的時候,亞洲各國人民掀起了第一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而太平天國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則是這次亞洲反對殖民主義鬥爭的洪峰,它推動了亞洲民族解放運動,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鬥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理念由「解放下層」轉變為「和諧社會」,一些学者對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等過去被推崇的「暴力革命」的評價的口徑發生了重大轉變,從過去歌頌下層的反抗、到如今指責太平天國造成破壞、義和團愚昧落後、辛亥革命讓中國的和平改革夭折,認為它們都妨礙了中國歷史的進步。但这类思想并不被中国大陆的社会主流所接受。
香港和和西方国家学者的评价
簡又文是少數在戰亂時期就對太平天國歷史進行過深入、廣泛學術研究的學者,1949年以後他移居香港,後移居海外,較之臺灣和大陸學者而言,立場更為中立。他一方面稱讚太平天國政治先進、愛護民眾、軍紀嚴明,為民族革命史上的光輝一頁,一方面又認為「客觀上,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其他國家及歐美地區對太平天國歷史也有一定研究,但因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以及多為「隔行論史」者,其成果及影響均有限,在歐美學者中,英國學者柯文楠(C.A.Curwen)堪稱首屈一指的太平天國史專家,他對太平天國歷史的基本看法是,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關於李秀成及其<自述>》)
历史遗迹及纪念馆
江苏省现存太平天国遗迹有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仅余石舫)(南京)、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州)、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护王府遗址(常州)等。
1951年開始籌建並於1956年10月1日在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某王府建立太平天國紀念館,1958年5月遷至瞻園路128號(館址曾為東王楊秀清住處、幼西王蕭有和王府),1961年1月正式更名為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現館藏歷史文物2140件,一級藏品33件套與大量原始檔案資料、圖書。
洪秀全在广东以前居住的房屋在金田起事后被清军焚毁。1961年,当时的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在发掘房屋墙基后重建。建筑结构为泥砖瓦木,屋内有一厅五房,六间相连。房屋坐北向南,东西宽16.5米、南北深5.5米,每间房约13平方米。靠西边的第一间设置为洪秀全夫妇住房,室内仅有床、桌子和凳子。第二间房子正面挂有洪秀全太祖洪英纶夫妇画像,画像有洪秀全的亲笔题诗。此建筑1988年1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11月对外开放的洪秀全纪念馆,位于花都市新华镇新华路52号。该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5平方米。内有文物70余件,图片238张。[63][64]
另全国各地留存太平天国壁画一百多幅,浙江金华侍王府八十余幅,江苏南京二十多幅,苏州忠王府九幅,安徽安庆、绩溪等有少数几幅。随着时间流逝,太平天国壁画作品处于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南京堂子街壁画由发现时的二十多幅减至十八幅,罗廊巷由十幅减至两幅,如意里由五幅减至两幅,黄泥岗三幅壁画彻底消失。[65][66]
相关媒体作品
影視作品
- 《太平天國》,1988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45集。
- 1990年代广东电视台曾拍摄电视剧,现存资料不详。
- 《太平天國》,2000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首播,共46集。
- 《投名狀》,香港電影,2007年首映。
- 《巾幗梟雄》,2009年在香港無綫電視首播,共25集。
小說
- 《太平天國演義》(清)黃世仲,五十四回。
漫畫
- 《太平天國演義》(日本)甲斐谷忍
参见
注释
来源
脚注
- ^ 作者:王庆成,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关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近代中国研究>专题研究>晚清政治史>正文内容. 2007年11月6日 [2007年11月6日] (简体中文).
- ^ 1851年3月13日《查复现在贼首股数折》,《李星沅奏议》卷21
- ^ 《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第18页,广西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
- ^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页
- ^ Brine Lindesay:《中国太平叛党志》,1862年英文版,第8页
- ^ 《英杰归真》,洪仁玕著,见《太平天国》2 第570页
- ^ 韩文山《太平天国起义记》,见《太平天国》6,第848.850页
- ^ 洪仁玕、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
- ^ 《太平诏书》,见《太平天国》1,第92页
- ^ 韩文山《太平天国起义记》,见《太平天国》6,第853页
- ^ 朱芳哲、黎斐《金田团营考释》,北京出版社1989
- ^ 钟文典《太平天国开国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 ^ 洪仁玕、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
- ^ 太平天国官书《天兄圣旨》
- ^ 韩文山《太平天国起义记》
- ^ 太平天国官书《天命诏旨书》
- ^ 《洪仁玕自述》、《李秀成自述》、张德坚等《贼情汇纂》、苏凤文《平桂纪略》
-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冯云山传》
- ^ 彭大雍、朱哲芳《太平军攻破全州与蓑衣渡之战》
- ^ 曾国藩《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记叙其事说:“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即咸丰二年,1852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弟(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曾国藩全集·奏稿》卷二)
- ^ 《颁行诏书》,《太平天国》1,第162页
-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事考》,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60页
- ^ 《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为西王萧朝贵中炮伤重上东王杨秀清等禀报》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羅威廉(William T. Rowe).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 (1796-1895)》. 魯西奇等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 ISBN 9787300090719 (簡體中文).
- ^ 《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二·常大淳传》:“贼由江岸穴地轰城,遂陷,大淳死之,妻刘、子集松、子妇马、孙女淑英并殉。”
- ^ 《李忠武公遺書》:“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結人心。石逆每論事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論事,無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石達開《五言告示》:“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據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證,這句話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後的定稿中石達開出于維護大局的考慮刪去了這句話)。
- ^ 咸丰七年九月德兴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縻内怀猜忌。”
- ^ 《东华录》咸丰卷载福兴奏:达开乃统全军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拟直攻苏杭,以分金陵之势。
- ^ 《李秀成自述》:“……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 ^ 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太平天国方文件:太平天国历年历书及全部附有主要首领名衔的诏书;醒世词;太平礼制(新版);朝天朝主图;幼赞王蒙时雍家书;誉王李瑞生供词
- ^ 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外方报道:艾约瑟牧师的报告——新近对干王的提问及答复(《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杨笃信:中国之叛乱(1861年);《英国议会文件》1862.C.2976,亚历山大.米切的一封信;《英国议会文件》1861.C.2840,1862.C.2976巴夏礼的报告;美国传教师花兰芷牧师关于访问南京的报道(《北华捷报》1860年9月1日)
- ^ 《洪仁玕自述》:“翼王见大局如此不满意,乃决意离京远征……”“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
- ^ 咸丰九年骆秉章奏:“此股贼首闻系翼逆石达开,其党贼翼为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诸逆首皆从前漏网之贼首。石逆在南安时,景德贼嘱其由赣吉取道北窜,与之合势,以窜皖鄂,石逆复称须由南安窜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此书为江西乐平绅团搜获,其蓄谋之狡毒如此”
- ^ 《华北捷报》第527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干王和忠王的经过》:“报告提到,翼王石达开据猜想一直对天京的真圣主远而避之,但是据探明他仍旧与运动相连结,近曾于干王封王之际,派遣部下大批人马抵京向干王祝贺,并请求干王,嗣后所有的他奏议悉数经由干王递呈真圣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观点上与真圣主意见各异。他对所统属的人民尽情抚慰,同时深得部下兵将的爱戴”(1860年)
- ^ 《北华捷报》第519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和观感》:“他们说,广西现今在太平军手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正在征服四川,这个省实际上已在他们掌握中。”(1860年)
- ^ 咸丰十年湖南巡抚按察使翟诰奏:“拿获奸细供称,四眼狗陈玉成发给伪文,约石逆由广西犯湖南,陈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锐下窜……”(1860年)
- ^ 咸丰十年骆秉章奏:“石逆凶悍诡诈,冠于诸贼……且闻与四眼狗陈逆(即陈玉成)暗相勾结,图犯两湖,自不得不先其急”(1860年)
- ^ 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走访丹阳太平軍:“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则居上游,方谋取猢北。石达开经略四川云贵等省……”(1861年底)
- ^ http://history.news.qq.com/a/20140310/000762.htm
- ^ Stephen R. Platt.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 Vintage Books. 2012: 285. ISBN 978-0-307-47221-2.(英文)
- ^ 奉賢縣誌.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chapter=
被忽略 (帮助); - ^ 奉贤史志. 上海市奉賢區地方志辦公室.
- ^ 谭嗣同《北游访学记》:“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指太平军,按清方称谓)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 ^ 赵烈文之《能静居士日记》:“破城之日,全军掠夺”,““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余人,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窑可控者,尽遭杀死”“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杀以为戏,匍匐道上”“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
- ^ 谭嗣同《仁学》:“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六十八。
- ^ 1987年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纪要:“不少同志认为: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问题,实质上就是承不承认石达开远征军的问题,承不承认石达开牺牲后他余部的斗争的问题。如果只以天京政权为准,则下限应断于1864年;如果承认改编后的捻军就是太平军,则下限可延长至1868年;如果承认石达开殉难后他餘部的斗争,则下限还可以延长至1872年。因为石达开远征军餘部李文彩部是在1872年4月才在黔东的牛塘失败的。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太平天国纪年的下限应该是1872年。”
- ^ 洪仁玕《诛妖檄文》:“鲜有以十八省之大被满洲三省所制为辱”
- ^ 《钦定英杰归真》记洪秀全语:“弟生中土.十八省之大,受制于满洲狗之三省,以五万万兆之华人,受制于数百万之鞑妖
- ^ 华强《太平天国地理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 ^ 《江南春梦庵笔记》和《燐血丛钞》两书称太平天国划分天下为二十四省,但所载之省名与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名称大相径庭,且当避不避,当讳不讳,据学者考证,这两部书实为伪史料,《燐血丛钞》的大部份内容均翻抄自《江南春梦庵笔记》,故这两部书的记载不足采信。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里第一部大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史式《〈燐血丛钞〉考伪》,祁龙威《〈燐血丛钞〉辨伪》。
- ^ 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 ^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说: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初,“传伪谕,令人进贡,给单,使贴门墙,则不入其家,否则搜出银十两、金一两者杀”
- ^ 张德坚《贼情汇纂》中记载:“贼粮所给,于上游悉用船运,不待言矣。然自癸丑五月上犯江西湖北,仅甲寅(1854年)九月至岁底,此数月中一清楚境,此外则帆樯如织,无一非虏粮之船,无一非接济江宁之船也。然而贼之他窜或有别意,于江广则专为虏粮。”
- ^ 来源:青海日报;作者:佚名;责任编辑:蔡信. 马克思评太平天国:只有破坏 给人民的惊惶超满清. 凤凰网>资讯>历史>中国近代史>正文. 2013年10月10日 [2013年10月10日] (简体中文).
- ^ 《總理全集》下冊105頁
- ^ 《同盟會宣言》
- ^ 《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
- ^ 《太平天國戰史序》
- ^ 《太平天國詩文鈔》序
- ^ 《增補曾胡兵語錄註釋》序
- ^ 《翼王亭記》,1934
- ^ 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介绍
- ^ 洪秀全故居简介
- ^ 记者:胡玉梅. 漂泊的“天国遗珍”. 新浪网,来源:现代快报. 2008年8月5日 [2013-03-07] (简体中文).
- ^ 作者:于峰,编辑:小乐. 南京城南几处太平天国遗址现状堪忧. 龙虎网,来源:金陵晚报. 2003-06-02 [2013-03-07] (简体中文).
研究書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著. 《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 朱慶葆 等譯. 上海: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1.
- Philip A. Kuhn(孔飛力)著. 《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 謝亮生 等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
- Thomas Reilly 著. 《上帝與皇帝之爭——太平天國的宗教與政治》. 李勇 等譯.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魏正瑾、易家勝 編. 《天國春秋》太平天國歷史圖錄,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文物出版社. 2002年9月初版. ISBN 7-5010-1388-8 /K.635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外部连接
Template:Link GA
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註">
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