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 |||
---|---|---|---|
R.O.C. Military Academy | |||
校训 | 親愛精誠 | ||
创办时间 | 1924年6月16日 | ||
學校代碼 | M001 | ||
学校类型 | 國立,軍事院校 | ||
校长 | 劉得金少將 | ||
校址 | 中華民國高雄市 鳳山區維武路1號 | ||
校區 | 市郊 | ||
总面积 | 173公頃 | ||
網站 | http://www.cma.edu.tw | ||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陸軍官校、陸官(英文: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縮寫:ROCMA),成立於1924年,是中華民國的一所軍校,因陸軍軍官學校創校於广东廣州黃埔,因此別稱「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的產物。第一任校長為蔣中正,有許多中共開國元勳與將領都出自黃埔軍校師生,而它在創辦開學日由孫中山頒布之書面訓詞,也是日後中華民國國歌。陸軍軍官學校隸屬於國防部,其宗旨和創校目的是為了培養中華民國陸軍軍官。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便改為大學與專科學制,但在2005年取消了專科學制。
陸軍官校創立時,校址位於黃埔長洲島,創立時命名為「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官校當時是中國國民黨的黨校。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陸軍官校為避過戰爭而西遷成都市。1946年,陸軍官校恢复「陸軍軍官學校」原稱。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陸軍官校無法跟隨中央政府遷臺,校本部於成都遭中國人民解放軍瓦解。1950年,陸軍官校於高雄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位址復校,而陸軍官校黃埔時期的校址和南京時期的校址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列為文物保护单位。
陸軍官校在大陸時期(1924年至1949年)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曾經參與北伐、中国抗日战争和國共內戰等戰事。而陸軍官校於臺灣復校後,於臺灣的畢業生大部份都沒有參與過戰事,這些人大都擔負起戰備整備等要務,他們的貢獻主要在維繫台海安全[1][2]。
校史
建校肇始
1876年,清朝两广总督刘坤一倡議創立「广东西学馆」,並且以8万兩白银买下位於黄埔长洲岛的船坞为广东西学馆馆址。1882年,广东西学馆易名「广东实学馆」。1884年,张之洞由山西巡撫調升兩廣總督後,將广东实学馆再度易名,改為「广东博学馆」。张之洞後來於1887年8月3日創建了「广东水陆师学堂」,其位置就在广东博学馆原址上。至此,广东水陆师学堂成為了中國第一所軍官學校[3]。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但國民黨卻缺少建立革命軍隊經驗。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馬林抵達桂林與孫中山會面,馬林建議中國國民黨和蘇聯合作為前提的會談,内容有三:改组國民黨,與社會各階層,農民及勞工大眾聯合、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與謀求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合作。1923年8月16日,孫中山於派遣蔣中正訪問蘇聯,向剛剛發起革命並成功推翻俄羅斯臨時政府的蘇聯學習建立革命軍隊的經驗[4]。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議開辦軍官學校,創立黨軍」[5]:9。1月24日,孫中山派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籌備委員7人:王柏齡、鄧演達、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張家瑞。委員會以建立培訓軍事人才的學校。1月28日,孫中山決定將陸軍軍官學校建立於廣東省廣州市黄埔区的长洲岛上,選擇該處作校址,因其豐富軍校辦學歷史,並且清朝广东水陆师学堂和陆军小学,以及民初廣東海軍學校皆建校於此。然蔣卻在此時請辭校長一職,並將學校籌備處交廖仲愷代理,請孫派人接辦。2月23日,孫覆:「務须任勞任怨,百折不回,從窮苦中去奮鬥,故不准辭職。」孫复派出戴季陶去奉化,转达其准许蔣不預闻党政,专办军校之要求相约。5月2日,孫特任蔣為校長,5月9日任廖仲愷[6]為中國國民黨黨代表,並筹集軍校經費,之後委任李濟深和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和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和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周骏彥和俞飛鵬為軍需部正、副主任,宋榮昌和李其芳為軍醫部正、副主任,林振雄為管理部主任,而何應欽為總教官,張家瑞和王登雲為中、英文秘書,還有一些中國共產黨黨員亦獲任教官及各方面工作,其中包括張申府、周佛海、叶剑英、聶榮臻、鲁易、恽代英、夏曦、熊雄、萧楚女、张秋人、高語罕等人[7][8]。
黃埔時期
陸軍官校於1924年5月收錄了第一批學生。陸軍官校考試在上海及廣州舉行,原則上廣泛的多收北方人,從1200名考生中僅取錄了350位最頂尖學生,備取120位學生,加上保舉共499人[9],於5月5日正式入學,成為陸軍軍官首批學生。6月16日清晨6时,孙中山身穿白色中山服,头戴“拿破仑”式白帽,偕夫人宋庆龄在军舰的护卫下由大元帅府出发,7时40分抵达长洲岛后,首先巡视军校讲堂和寝室,接见教官及工作人员。上午8時,孫親蒞主持主持黃埔軍校開學典禮。[10]孫親將軍校校印捧交蔣。[11]9时20分,孙中山以军校总理身份,在礼堂向黄埔一期五百多名师生发表一个多小时的演说。孫之所以擇定陳炯明叛變事件兩周年這天舉行黄埔軍校開學典禮[12],旨在表明要記住沉痛歷史教训,堅決為締造一支“武力與民眾相结合”的革命武裝而奮鬥。開學典禮中[13],蔣與妻子陳潔如一起迎接孫與其妻宋慶齡。孫在開學典禮當中作出「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講話,孫向學生說:要從今天起,立一个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今天在這地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而孫提的書面訓詞,則由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和邵元沖編寫,其內容後來更制訂為中華民國國歌歌詞。另為宣傳革命思想,軍校出版《黄埔潮》與《黄埔日刊》等期刊,有的刊物發行量高達5萬份之多,還行銷國内外。1924年8月10日至10月16日,黃埔一期學生首次參與軍事行動,處理廣東省商團私運軍械,將私運軍械之挪威船艦押到黃埔,停泊於校門外,敉平廣州商團事變[14][15]。
入學不久,所有學生集體加入中國國民黨,連原有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內。中國共產黨有權可推薦若干人進軍校各期受訓,但中國國民黨招募來者占大多數,大多是中等以上階級的城市居民或地主仕紳之子。一年下來,培訓了約兩千名新軍官。後來,為消滅中國共產黨在陸軍官校內的勢力,中國國民黨便於1925年2月將校名改為「中國國民黨黨立陸軍軍官學校」[16]。1924年11月30日軍校第一期學生畢業考試及格465人,另有一說,由湘軍講武學堂併入的158人,四川第6隊學生的22人也併計入第1期畢業,共645人均為步科,隔年5月19日頒畢業證書,6月25日補行畢業儀式[5]:10。8月,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生畢業[5]:10。(一說9月6日)
雖然蔣得到蘇聯及中國共產黨人支持,但是他用校長身份與大部黃埔師生保持密切關係,掌握新軍設計與技術細節,凡此都與他所景慕之曾國藩、戚繼光有相似之處。當中最大之不同,即曾、戚所建立新軍,旨在扶持當時之國家朝廷,但蔣在1925年國家是身處南北分裂,他在孫文指示下創辦黃埔,於校門大書「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旨在勵志學生,救亡圖存。另外,黃埔軍校不少教職員都是來自蘇聯,如加伦将军(瓦西里·布留赫尔)為顾问团团长、契列班诺夫军校总顾问、白礼别列夫步兵顾问、嘉列里砲兵顾问、互林工兵顾问、喀扶觉夫政治顾问、丘别耶夫通信顧問 與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等人。這些幹部都因蔣與中國共產黨之關係,在北伐破裂後推行反共政策,而被迫使離開中華民國陸軍官校[7]。
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於1926年決定將原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改組,並在同年3月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後來,北伐革命军成功攻取武汉。國民政府便於1926年10月27日决定於两湖书院旧址设立政治训练班。后來,政治训练班改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並将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的政治科学员全數調至武昌就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國民政府於同年12月将陸軍軍官第5期的砲兵、工兵科學員調至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1927年1月19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正式易名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此黃埔時期陸軍官校自1924年興辦到1927年共招訓學生5期,也即第1期至第5期[17]。
南京時期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分裂,並發生寧漢分裂事件[18]。對容納共產黨有不同立場的國民黨分派先後於廣州、武漢和南京建立自己的黃埔軍校。當地國民黨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於同年3月22日將武漢陸官擴建並改組成「(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並且隨即展開討伐共產黨的行動。武漢分共事件發生后不久,國民黨為了繼續北伐,便將陸官改成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並迫使正在上課的第5期陸官学员退學。之後,被迫退學的學員成了鎮壓南昌起義和廣州暴動的主力部隊。至此,武汉陸官正式停办。位於廣州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仍然繼續授課。後來,副校長李濟深於1928年5月將校名改成「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但當時陸官僅僅餘下718學生成功畢業,而剩下來不能畢業的學生則到了武漢和金陵等地。校长蔣中正以國民政府名義於1929年9月10日將校名改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0年9月,廣州陸官学校正式停办。「(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於1927年底由蔣中正自行成立,並且要求所有學員宣誓反共。蔣中正於1928年3月以中央軍事委員會名義將陸官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
陸官在大陸時歷次遷徙與設分校有潮州分校、长沙分校、成都分校、洛阳分校(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抗战后迁汉中)、武汉分校(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南昌分校(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广州分校(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昆明分校(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南宁分校(中央军校第六分校)、西安分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武当山分校(中央军校第八分校)、迪化(今乌鲁木齐)分校(中央军校第九分校)、鳳山分校(中央军校第十分校)、深圳分校及汪伪军校,合共12所。南京中央陸軍官校自1928年興辦到1937年西遷成都止,歷时10年,共招訓學生7期,也即第6期至第12期[20]。
成都時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為了避過戰火,陸官再次於1937年8月由南京迁至成都[21],第13期學生於1937年11月11日在廬山開學。陸官於八年抗戰中培養了很多將領,他們全都參與了中國抗日戰爭,爭赴前線戰鬥。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因對戰爭人才的需求銳減,陸官進行改制,並于1946年改回「陆军军官学校」原稱。1947年10月蔣中正也首次退位改任名譽校長,由陸官第1期畢業之將領關麟徵擔任校長,唯當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正式爆發,陸官生又再次投入中華民國國軍部隊效力。1947年,孫立人奉命在台灣訓練新軍,他選擇了具有軍事歷史背景的高雄縣鳳山鎮(後升格為鳳山市,今高雄市鳳山區)中的前日本臺灣軍基地作為訓練新軍的基地。他將訓練新軍的基地命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又稱「陸軍軍官學校台灣訓練班」),是隸屬於成都陸官的分校。自1947年起,中華民國軍隊戰況愈下,陸官也開始籌備遷校事宜[22]。
陸官在大陸最後一期23期學生,在1948年6、7月間有3000多位考試,於12月1日入學於四川成都的陸軍官校,但卻提前於1949年12月畢業,畢業典禮是由蔣中正主持,但因四川已遭解放軍包圍,學生只能在學校待命,9月中有77名23期台籍與特殊狀況學生先由政府用送到台灣。1949年9月8日教育處處長李永中少將,總隊長蕭平波少將,及蕭步鵬少將等3人與共產黨取得聯繫,於1949年11月初蔣中正第二次來陸官時對官生講話,由李永中、蕭平波準備扣押蔣,但蕭把計劃告訴蔣而逃走。後來李永中以遷校行軍總指揮名義安排遷校事宜。11月中旬全校開始行軍,為使解放軍能順利接收軍校,一個多月時間部隊採取讓拖等來回游動在川西平原。12月20日軍校北上至溫江西,已和解放軍接上頭;西面是羅廣文一個軍宣佈投共;東面是胡宗南的國軍。這時由李蕭二人召集隊長和學生代表,講了形勢和共軍的協議與政策,願起義的、跟國民黨的或回家的都自便,學生大都願意投共,25日隊伍至郫縣便由李永中宣佈軍校投共起義,而解放軍將軍校保持原編制,暫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校」[23]。1949年12月,解放軍占领成都,成都陸軍官校自1937年興辦到1949年共招訓學生11期,也即第13期至第23期,由中華民國在大陸開辦的陸官到23期停辦,至此,陸官的大陸時期終告結束,邁入臺灣時期[24]。
鳳山時期
1950年3月1日,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後,蔣中正發表關於陸軍官校復校的演說。1950年8月復校後,首屆校長一職正式由羅友倫中將接任。1950年10月,位於臺灣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正式復校,校址為原日本陸軍的武器儲存庫等設施所在。1951年4月,第四軍官訓練班的所有學員、教師及設施都被編進學員總隊,並且成立第24期學生總隊,其訓練期為二年[25]。
1952年6月,蔣介石主持陸軍軍官學校校慶,勉全體師生,抱定光榮戰死之決心。[5]:709月,蔣介石於陸軍軍官學校預備軍官訓練班剴切致訓詞,說明國家需要革命青年,青年需要革命教育,期以身體生命獻與國家,挽回國運[5]:71。1953年6月,蔣至鳳山主持陸軍官校校慶,並巡視左營軍區,慰勞留越返國將士[5]:74。
1954年6月16日,蔣至鳳山,主持陸軍官校三十週年校慶,時官校已改為四年制,其正科畢業生,由教育部授予學士學位,[5]:77-78校慶「閱兵」典禮由當時總統蔣中正主持,與副總統陳誠一起在校慶中閱兵、校閱骑兵隊,是遷臺後首次舉辦校慶「閱兵」,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將軍也上台致詞[26]。1964年6月,陸軍官校建校40週年,蔣介石親臨致訓,昭示軍校師生黃埔一貫精神,乃犧牲精神、團結精神、負責精神[5]:107。
陸軍官校學制於1954年第27期起由兩年改為四年,於1975年第47期起學制再延長為四年三個月,在1976年第48期起陸官首次授予文學士學位,1994年正期班第67期开始招收女性學員,1998年開始招收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學生。並為了彰顯國民革命軍源於陸軍官校,中华民国国防部決定將陸軍所屬各軍事院校的「入伍生團訓練」集中於陸軍官校施訓。另外,陸軍官校也提供多種短期但無文憑學位的軍官訓練班,其目的是為充實基層幹部。1966年1月1日國防部長蔣經國命令將所有十三期起的各兵科學校之「後補軍官班」取消,轉納入為陸軍官校開辦的「專修學生班」制,專修班19期以前,教育期限為一年,20期至25期為二年,44期至47期為一年三個月,其餘各期至56期為一年,自13期至56期共培訓44期,結業學生人數二萬8277人。1977年12月6日再將專修班規劃為「專科學生班」,增設土木、企管、機械和電機四科,是與大學部「正期班」唯一授與文憑之班隊。「專科班」為二年半學制,1978年4月28日陸軍官校專科1期正式入學,並且重疊招收至專修末期(專修56期)與專科初期(專科5期)學生,直至1983年才停止重疊招收[27]。而因應陸官專科1期入學,將大學部第49期班隊起加以「正期班」的名稱來作區分。另國防部為激勵愛國情操,於1978年命陸軍官校支援拍攝劉家昌導演的軍教片電影「黃埔軍魂」[28][29],與1989年支援拍攝柯受良導演的軍教片「壯志豪情」[30]。專科學生班後因招收的學生不足,因此自1985年專科8期起,部份期別在每年5月及11月分為甲、乙兩班擴大招生。2003年專科班第26期乙班首次招收飛行軍官班。專科班在2004年末屆第27期後便停止收生,繼後的專科班遷往「陸軍專科學校」(陸軍士校改制)繼續招生。2006年8月1日,國防部精進案實施,裁減兵員,並將各官校校長的官階降為少將。當時,官校校長王根林提前於2006年7月1日退休,而作為繼任兼首任少將編階校長的陳良沛仍未上任,因此校長一職由中华民国陆军副總司令賈輔義代理,而賈輔義僅僅當了校長一個月便离任,陳良沛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陸官校長[31][32]。
為維繫黃埔革命感情,發揚黃埔精神,兩岸先後創建黃埔同學會組織。北京於1984年6月14日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33],臺北於1991年1月1日成立「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34],而「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於1988年12月4日在陸軍官校鳳山成立[35],復於2013年10月26日改制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36],另「陸軍官校專科班校友會」也於2014年12月14日在台中成立[37]。
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所言:「為文官者,其途必由仕學院;為武官者,其途必由武學堂」。1924年他在廣州石牌手創了「文校」中山大學、廣州黃埔「武校」陸軍官校,合稱「一文一武兩大學府」。而在民初歷史舉足輕重的這兩校,也在兩岸分治後,於1950年在高雄鳳山復校陸軍官校,1980年在高雄鼓山復校中山大學,這「一文一武兩大學府」實現了他的理想。陸軍官校建校逾九十年,黃埔出身的名將多參與東征、北伐、抗日與國共內戰後的復員工作。官校遷臺後,陸軍官校的畢業生因戰事少而少有參戰,因此多擔任建軍備戰的工作,以維繫台海安全,儘管陸軍官校的專科班僅開辦了27期,卻也產生了十多名將領,並由專科一期主專科班以陸軍官校專科五期[38][39][40][41][42][43][44][45]為典。
校長
創校校長蔣中正軍職歷任大元帥、五星上將與軍事委員長,在早期國軍中,“校長”一詞属蒋介石專有。1947年10月蔣中正首次退位改任名譽校長,由陸官第1期畢業之將領關麟徵擔任校長。1950年8月在台復校後首屆校長由羅友倫中將接任。2006年8月首任少將編階校長為陳良沛,也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陸官校長[46]。
任屆 | 任期 | 姓名與職位 | 學歷 |
---|---|---|---|
1 | 1924年5月—1947年10月 | 蔣中正上將、大元帥(創校校長) | 日本東京振武學校砲兵科11期 |
2 | 1947年10月—1949年9月 | 關麟徵中將 | 日本振武學校砲兵科 陸官1期 |
3 | 1949年9月—1949年12月 | 張耀明中將 | 陸官1期 |
4 | 1950年8月—1954年8月 | 羅友倫中將 | 陸官7期 |
5 | 1954年9月—1957年3月 | 謝肇齊中將 | 陸官6期 |
6 | 1957年4月—1960年12月 | 徐汝誠中將 | 陸官6期 |
7 | 1961年1月—1965年3月 | 艾靉中將 | 陸官4期 |
8 | 1965年3月—1970年3月 | 張立夫中將 | 陸官8期 |
9 | 1970年4月—1973年2月 | 林初耀中將 | 陸官10期 |
10 | 1973年2月—1976年3月 | 秦祖熙中將 | 陸官11期 |
11 | 1976年4月—1977年12月 | 言百謙中將 | 陸官16期 |
12 | 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 許歷農中將 | 陸官16期 |
13 | 1979年12月—1981年6月 | 朱致遠中將 | 陸官16期 |
14 | 1981年7月—1983年6月 | 盧光義中將 | 陸官22期 |
15 | 1983年7月—1985年6月 | 黃幸強中將 | 陸官22期 |
16 | 1985年7月—1986年12月 | 黃耀羽中將 | 陸官24期 |
17 | 1986年12月—1989年6月 | 湯元普中將 | 陸官29期 |
18 | 1989年7月—1991年6月 | 胡家麒中將 | 陸官30期 |
19 | 1991年7月—1993年9月 | 楊德智中將 | 陸官33期 |
20 | 1993年9月—1996年7月 | 馬登鶴中將 | 陸官29期 |
21 | 1996年7月—1997年7 | 童兆陽中將 | 陸官34期 |
22 | 1997年7月—1998年1月 | 丁渝洲中將 | 陸官35期 |
23 | 1998年1月—2002年2月 | 張岳衡中將 | 陸官34期 |
24 | 2002年3月—2005年6月 | 楊國強中將 | 陸官41期 |
25 | 2005年7月—2006年6月 | 王根林中將 | 陸官40期 |
代理 | 2006年7月 | 賈輔義中將 | 陸官39期 |
26 | 2006年8月—2010年7月 | 陳良沛少將 | 陸官48期—改為少將編階 |
27 | 2010年7月—2012年7月 | 全子瑞少將 | 陸官正51期 |
28 | 2012年7月至今 | 劉得金少將 | 陸官正53期 |
校制
校徽
「盾牌」象徵自信、勇敢及保衛國家安全。「親愛精誠」為陸官校訓。「青天白日國徽」象徵中華民國。「指揮刀」代表指揮官的權與責。「瑞穗」代表中華民國陸軍對北伐、抗戰、動員戡亂等戰事中所建立之豐功偉績,並有著寓兵於農之意。每禾七短,合為雙七,又名七七,象徵七七事變,以紀念抗戰建國,以及發揮抗戰建國的精神。校徽上之「親愛精誠」四字原創為由右至左書寫,在2007年雖有配合由左至右橫式公文書而改向,但在2011年由國防部長高華柱下令要尊重原創精神與特色,再回復為由右至左書寫迄今未變[47]。
校旗
民國13年建校之初的校務會議中,指派總教官何應欽設計校旗,以紅底、中綴青天白日國徽、外圍加上金黃色絲穗為校旗。校旗上方有一榮譽旗(標),為民國46年為表彰功績並紀念改制(四年制),以提高學校榮譽,由蔣中正親頒[48]。
校訓
校訓「親愛精誠」,由首任校長蔣中正擬定及選寫,並由孫中山在開學典禮時核定宣佈。孫中山先生核定「親愛精誠」為陸軍官校校訓,是希望由陸軍官校培訓中國革命軍事人才,共同團结為革命的寫照。蔣中正於1925年元旦對官校學生訓話中闡釋:「親愛」是要所有的革命同志能「相親相愛」,官校的宗旨「精」是「精益求精」,「誠」是「誠心誠意」。其目的乃在造就頂天立地繼往開來,堂堂正正革命軍人,發揚黃埔精神」[49]。
校歌
1924年陸官雖有撰定校歌,但僅傳唱黃埔1期至黃埔4期:「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以血妝花,以校做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軍校的學生除了經常唱校歌與《國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軍阀,除軍阀,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另外還請蘇聯通信顧問科丘别耶夫教唱《國際歌》[33]。
1926年陸官認為有必要制定新校歌,採用了陳祖康寫的詞,與林慶培譜的曲,並將歌詞於1927年6月16日在黄埔軍校舊址内勒碑立石,復於1977年6月16日在台灣鳳山陸官勒石紀念,上面寫著-怒潮澎湃...發揚吾校精神[50][51][52]。校歌並由黃埔合唱團編唱,此曲於1926年由黃埔5期開始傳唱至今。
陳祖康,福建漳平人,1901年生,1919年秋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参加中國少年共產黨,與熊雄是留法時的同學,熊雄先陳祖康回國,在黄埔軍校經周恩來推荐,繼周續任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請陳祖康於1925年春回國,到陸軍官校擔任少校政治教官。1926年秋,陸官第五期開學,熊雄對陳祖康說:「到現在五期已經開學了,學校萬事俱備,惟新校歌尚付闕如,大家都認為你具對詩歌專長,請你撰寫一篇校歌的歌詞」。陳祖康於事寫了這首歌詞,歌詞並交音樂教官林慶培譜曲[53]。
陸官校歌在2006年台灣陳水扁總統主政推行去蔣化時期,打算將唱了80年的校歌改歌詞,把「黨旗」飛舞改成「國旗」飛舞。當時國防部表示,陸軍官校校歌由陸官呈報修改,校歌與軍歌性質不同,校歌非一般軍歌,官校校歌的作者已經不在了,因為歌詞是有版權的,現在陸軍官校正試著與作者家屬連繫,希望能夠修改歌詞,未獲同意前,不能隨意更動[54][55]。而面對軍方的提議,填詞人陳祖康的家屬很不認同,認為用「黨旗」,是有歷史背景,沒必要改變。特別的是,代表家屬發言的,是陳祖康的孫子陳如山,他正是入圍3次金曲獎的四分衛樂團主。除家屬反對,也因各界反彈聲浪,而未修改[56]。
黃埔精神
黃埔精神為「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要砥勵「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不要錢,不要命,愛國家,爱百姓」的信念,要「為總理、為主義、為革命」而負責、團結與犧牲的精神。蔣中正在1959年(民國48年)6月16日於鳳山主持陸軍軍官學校35週年校慶,親自做了對「黃埔精神」的闡示。「犧牲精神」的根源,就是「樂死的性質」,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為國家來奮鬥。「團結精神」的根源,就是「親愛精誠」的校訓,凡屬革命軍人,不但事業是整個的,榮辱是整個的,而其生命、歷史都是整個的,所以同學之間不僅是要義共患難,而且是志同生死。而「負責精神」,就是今日的黨歌和國歌,那就是黃埔同學對於實現主義,對於保衛民國,對於領導人民的責任。革命軍人的責任,就是「以建民國,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的責任,是為總理、為主義、為革命,而負責、團結與犧牲。黃埔還有一套嚴格的榮譽規約。由於黃埔精神的建立,「黃埔系」在東征、北伐和八年抗戰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了較大影響。[57]。
校區
黄埔 文物舊址
-
黄埔军校大门
-
校舍
-
餐廳
-
行政辦公室
-
宿舍
-
總理室
-
讀書室
-
第四期學生畢業紀念冊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闿[58][59]所书“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二门门口掛着“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二门右侧墙壁上掛有蔣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而原大门彩楼两旁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对联[60],與“革命者来”横额,在孙中山逝世后已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为清朝海關總稅務司[61][62]粵海關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其中陈列有黃埔老師聂荣臻、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與抗日名将郑洞国等人珍贵文物,及其他校友的捐赠。
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63]焚鸦片、义和团[64][65] [註 1]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華民國軍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66][67][68]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於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蔣中正書。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於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在1984年修缮復原[69]。
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高10米的花岗石碑。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高40米孙总理纪念碑,於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中山先生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1937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利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創辦「黄埔中正学校」,学校沿用黄埔军校“亲爱精诚”校训,但創作新校歌。后學校歷次遷徙易名為「广东省立黄埔中正中学」、「广东省立黄埔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70]。直到2010年学校恢复校歌,以及蒋中正亲笔题写的“亲爱精诚”校训,現校内仍有黄埔军校时期“古钟”及其他历史文物。
鳳山 續學新址
陸軍官校腹地約173公頃,大門對面有「親愛精誠」大型牌樓,大門上方橫書「陸軍軍官學校」六個大字,是蔣中正所書。入門兩旁分豎「愛的教育」、「鐵的紀律」標語。司令台掛著蔣中正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學校設有校史館,外牆掛有「國家」、「責任」、「榮譽」標語(主義、領袖已基於軍隊國家化之《憲法》規範和理念而撤除)。校區分「北營區」、「南營區」(白宮)及「東營區」;「北營區」有志清、伯韜、清泉等房舍,而「東營區」現改建為多功能的學生活動中心。中正堂為新式美倫美奐巴洛克式禮堂,原禮堂蔣中正騎馬銅像移志清樓。還有人工湖泊「黃埔湖」,沿著湖畔有黃埔公園、覺民樓、岳飛銅像、科學工程館、金門之虎戰車、黃埔賓館及游泳池;野外訓練有先鋒路、612與714高地[71]。
教育內容與生活管理
大陸時期
學科教育
教育課目區分學、術科,並著重在軍事教育訓練。學科方面教以步兵操典、射擊教範與野外勤務令等基本軍事學識,繼教以戰術、兵器、交通與築城等四大教程。而軍制學、交通學、軍隊内務規則、陸軍禮節、軍語與軍隊符號等,亦擇要講述。至于戰術作業與實地測圖,亦按步實施[72]。
術科訓練
術科訓練以單兵徒手教練,習各種步法暨轉法,俟操作嫻熟,施以班教練及排連營教練,如方向與各種隊形之變換。徒手操作熟練後,繼施以持槍教練,乃至單兵以至班排連營,凡托槍、下槍、舉槍、裝退子彈、上下刺刀、各種射擊與各種行進,密集、疏開、散開等隊形,以及各種戰鬥教練。除制式教練外,野外演習尤為重要。凡單兵戰鬥動作,以及行軍宿營、戰鬥方式、連絡勤務與構工作業等均按照教育步骤依次實施。此外,夜間演習、實彈射擊與閱兵分列各項檢查,亦確時教練。在術科方面,對於戰鬥教練與實彈射擊二項更為要求,期能於短時間内收最大之效果[73]。
學員生活
陸軍官校在建校初期,学员的生活是艰苦的,学生的服装只是一套灰布的衣服,没有袜子,赤足穿草鞋,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里,睡的是用竹子做成的床,求学期间,岛四面都是敌人,既要上课,又要打仗。在大陆时期,军校规定每天早上听到军号声起床、穿衣、打绑腿的时间只有3分钟,吃早饭只有10分钟。天气炎热,吃稀饭都会嘴烫。一些来自北方地区的学员还要适应广州的饮食。尽管环境险恶,但军校的日常训练却是严格的。许多学生在黄埔学习七八个月,却从未到过广州市区[74]。
臺灣時期
學科教育
在於建立內省的智慧,而軍官養成教育貴在內化,進而塑造頂天立地,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幹部,培養「勇、毅、穩、健」的軍人氣質。在大學部設有外文系、資訊系、土木系、機械系、電機系、管理科學系、物理系、化學系與政治系等九個系。在專科部(1978至2004)則設有土木科、機械科、企管科與電機科等四個科[75]。
軍事訓練
在於精練體能戰技,嫻熟班戰鬥教練及相對編制兵器,以建立軍事發展潛力為考量,置重點於培養對軍事理論、兵學興趣與基本戰鬥技能素養,奠定爾後教育及後續進修之基礎。「入伍教育訓練」為民轉軍的初體驗,其教育訓期共八週,課程排定以體能訓練(陸軍操、初步運動、戰地運動、持槍運動、草坪運動、枕木運動、基本體能測驗)、手榴彈投擲、五百公尺障礙超越、刺槍術等單兵應具之體能要求和初級戰技技能課目為主,以奠定爾後軍事訓練之基礎。「寒暑期軍事訓練」在每學年寒暑假期間實施,訓期共計10週(含兵科見學暨軍種交織教育),以驗證班以下戰鬥教練、相對編制武器課程與三軍聯合作戰之概念,強化軍事基礎教育。「分科教育」於完成學年教育後實施,訓期共計半年,兵科有步兵、砲兵、裝甲兵、海陸、化學兵、工兵、財經、通信兵與航空兵等類,其中以步兵、砲兵、裝甲兵、與海陸為戰鬥主要兵科,而專科1至4期企管科分一般、財經組,財經組是先至財經學校接受學年教育,再回官校接受專精教育,依成績及志願分發各兵科學校訓練[76]。
- 步兵校歌[77]:臨陣當先,決戰致勝,我們步兵為主兵;風雨不足畏,地形任縱橫,勇猛頑強,殲敵建功,忠誠精實,名將多出自吾校,不怕苦,不怕難,光民族,復國土,碧血丹心,為國干城,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 砲兵校歌[78]:砲聲隆隆,飛彈升空,這是國軍新砲兵。精研新學術,培育新精英,我們是勝利的先聲。支援友軍,以火力消滅敵人,重聯戰,講協同,八二三,建奇功,嚴格精實,革新作風。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 裝甲校歌[79]:勇猛頑強,迅速機動,發揮裝甲兵雄風,恪遵我校訓,浩氣貫長紅,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團結一致,發揚誠愛熱精神,我們是錐之尖,我們是刀之刃,憑式飛輪,旋轉乾坤,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 海軍陸戰隊校歌[80]:萬壽山前,太平洋濱。陸戰精英,志豪氣虹,發揚黃埔精神,三民主義是從,研習聯合作戰,精練兩棲技能,誓永遠精誠,為戰鬥先鋒。振興中華,促進大同。
生活管理
為了塑造學生良好品性與方便生活管理,學校制定了生活公約,要求學生履行。公約內容:身為陸軍軍官學校學生,堅持不說謊、不欺騙、不偷竊的榮譽信條,也不縱容他人違反;立志成為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軍事領導人才;具備領導管理、解決問題、語文溝通及持續學習四大能力;信守國家、責任、榮譽、犧牲、團結、勇氣、自信的核心價值;發揮「親愛精誠」校訓;確定「我是最好的」認知;貫徹尊師重道、存誠務實的要求[81]。
早期學生教育是鐵的紀律勝過愛的教育,強調服從,入伍訓練回話時,更只有「是、不是、沒有理由」三句話,不准辯解。而黃埔十道菜又稱「黃埔十大酷刑」,是家常便飯,它是陸官來台後早期幹部創制,用於處罰學生之方式,強調合理的教育是「訓練」,不合理的訓練叫「磨練」。不過隨著時代演變,現在陸官的教育較講求人性化之管理[82][83]。
- 棉被操:主要處罰內務整理不好者。將棉被蓋在身上,頭戴鋼盔,在棉被內邊唱軍歌邊做伏地挺身,或全副武裝抱棉被跑步說我愛你與整疊棉被豆腐乾。
- 大風吹:以最快的動作換床位,上下左右對調。有時甚至會玩到全連隊都動了起來,如:第一排換第三排,第二排再換第一排。
- 灌唱片:以左手食指按在地上為圓心,人繞著自己旋轉,大聲唱軍歌〈九條好漢在一班〉。
- 黃埔咖啡:又稱「巴西咖啡」,主要處罰不依規定吸菸者。將數支香菸,取出菸草,全部用開水泡開,然後倒入鋼杯中,甚至是鋼盔中喝掉。另一種方式稱作「北港香爐」,是要求受罰者將許多支菸同時抽完。
- 人造衛星:這種體罰多半是針對部隊行進間答數出差錯的人。全連隊的人在跑步時,被罰的人再繞著部隊跑,像人造衛星一樣。
- 跨海大橋:又叫「桂河大橋」。受罰者身體橫跨水溝或兩張床舖之間撐著。此外亦有進階版,要受罰者做伏地挺身;這樣的處罰好處是無法偷懶,因為偷懶與乏力者會跌到地下。
- 遊龍地虎:又叫「環遊世界」。受罰者由通舖的一端爬到另一端,然後再爬回來。
- 親愛精誠:又叫「我佛慈悲」、「大發慈悲」,主要處罰禮儀不佳者。受罰者必須對著樹木或柱子大喊數次至數百次「長官好」。
- 田邊俱樂部:又稱「五燈獎」,名稱出自台灣田邊製藥贊助之台視綜藝節目《五燈獎》。方法是受罰者僅著內褲,赤裸上半身罰站於廁所旁邊唱歌、餵蚊子。
- 黃埔大地震:簡稱「大地震」。這是最著名的一道「菜」,阿兵哥多視如畏途。新兵訓練中心的新兵幾乎天天都會品嘗到這道「菜」。當部隊中有人物品失竊時,也會利用這方法尋找失物。全連的兵所有內務及私人物品全部集中,堆成一座小山,檢查是否有違禁品(手機、香菸等),幹部一聲令下,限時歸定位,否則重來一次。進階版「大地震」是給一個完成不了的時間,玩到幹部高興為止。
創期史
陸官第1期
陸官第1期別稱黃埔1期。民國13年(1924年)2月10曰分配各省區招考學生名額,擬訂招324名,另備取50名,惟當時各省多在軍阀掌握之下,不易公開招生,故委託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回籍後代為招生。3月1日,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入學試驗委员會委员長,王柏龄、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與簡作禎等人為試驗委員。3月27日起三天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為試驗場,舉行入學考,共計考生一千二百餘人[84],4月28日放榜,正取350人,備取120人,加上保舉共499人,组成學生總隊,编成4個隊,每隊分3個區隊,於5月5日入學,6月16日開學。時任校長蔣中正,教練部主任李濟深,總隊長鄧演達,第一隊隊長呂夢熊,第二隊隊長茅延禎,第三隊隊長金佛莊,第四隊隊長李偉章[85]。同年11月30日畢業考試及格465人,隔年5月19日頒畢業證書,6月25日補行畢業儀式。另有一說,由湘軍講武學堂併入的158人,四川第6隊學生的22人也併計入第1期畢業,共645人均為步科。黃埔1期年紀最長者為胡宗南(1895-1962年)於28歲時就學陸官[86],而最後在世者為孫元良(1904年-2007年)享壽103歲[87](藝人秦漢之父)[88]。
畢業證書有二式:「畢業證書」在1924年11月30日發修業期滿成績及格學生。「卒業證書」在1925年3月1日發脩學期滿考試及格學生[3]。
專科班第1期
陸官專科班第1期簡稱陸官專1期。甄試合格有一千二百餘人,於民國67年(1978年)4月28日(外島區4月27日)入營陸官東、南營區[27],同專科五校(陸官、政戰、中正理工、國防醫學院、憲兵)共二千餘人於5月1日開學入伍訓三個月,7月28日結訓,1980年1月28日接受3個月專精教育,4月28日接受半年分科教育 ,1980年10月27日畢業任官少尉授二專文憑。在學學制為二年半,學年教育以機械、土木科八百餘人編一個營5個連,企管科280人(一般組200人、財經組80人)由財經學校學年教育編2個連,許歷農與朱致遠中將為前後任校長,劉大君與劉寧善上校為前後任指揮官。畢業時機械、土木科799人與企管科一般組194人分發步、砲、裝、海陸等兵科共993人服役六年於1986年10月26日退伍,企管科財經組選財經兵科68人服役十年,總畢業人數1061人。將領有王信龍[89][90]、陳健財中將[91]、白永成少將三人。
為發揚黃埔精神與校訓,凝聚革命情感,專科1期校友於民國101年(2012年)4月28日,在台中市潮港城國際美食館成立「同學會」,首屆會長由羅財維擔任,並通過會旗制訂與期徽釋意:「青天白日國徽」象徵效忠國家,保國護疆衛民之意;「親愛精誠」為陸官校訓;「五處盾形光芒」喻五種兵科為部隊後盾,光耀1期;「嘉禾」象徵國軍以農建軍,寓兵於民,祥瑞及豐收戰果之意,二禾各七組穗粒喻示不管在校七連隊同學或畢業後為七連隊校友,均如嘉禾成長茁壯;「陸軍官校專科1期」為校名與期別;並由專科一期於103年(2014年)12月14日主籌成立專科班校友會[92]。
各連人數:機械、土木科:專1連、156人。專2連、177人。專3連、155人。專4連、152人。專5連、159人。企管科:企5、6連:一般組、194人。財經組、68人。
畢業證書有二式:「軍職畢業證書」在1980年10月27日發畢業學生。「專科畢業證書」在1980年10月29日發畢業學生[1]。
著名校友
中國國民黨
在大陸抗戰與國共內戰時期擔任指揮官,及來台後擔任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之高級將領友有杜聿明、胡宗南、關麟徵、黃杰、陳大慶、黄维、鄭洞國[93]、宋希濂、孫元良[94]、李仙洲、毛人鳳[95]、张灵甫、李默庵、陳明仁[96]、劉安祺、高魁元、康澤、鄭介民、李延年[97]、李彌[98]、胡璉[99]、唐生明、俞濟時、戴笠、郝柏村、傅桓、蔣仲苓、王昇、沈發藻、刘戡、范漢傑、余程萬[100]、邱清泉、彭孟緝[101]、羅列、于豪章、馬安瀾、黃幸強、陳廷寵、李禎林、湯曜明[102]、霍守業、朱凱生、胡鎮埔[103][104][105]、趙世璋、楊天嘯、李翔宙[106][107][108][109]、許歷農、周仲南[110]、丁渝洲、陳守山[111][110]、馬安瀾、薛石民、鄭為元、羅本立、高華柱[112]等人。
來台後的陸軍官校專科班僅開辦了27年,也產生了十多名將領,有王信龍[89][90]、白永成、陳健財[113]、邵定謙[114]、黃國明、童盛雄、楊國隆、劉木聰、朱富圓、張性竹、房茂宏[115]、古勝文[116][117]、何啟鎮[118]、沈能策、楊基榮、劉豐荃、許靜芝[119]賴榮傑[120]等人。
中國共產黨
陸官在實施清黨反共與寧漢分裂前,方有師生以共產黨員身份加入黃埔,其擔任抗戰與國共內戰時知名指揮官有左权、陈赓[121]、徐向前[122]、林彪[123]、蔣先云、刘志丹、罗瑞卿[121]、周士第、許光達[124][125]、陳伯鈞、宋时轮、楊至成、宣侠父[126]、郭天民、陳奇涵、陶铸[127]、郭汝瑰[128]等人。
其他
- 立法委員:張光錦[129]、王幸男[130][131]、帥化民[132]、陳鎮湘[133]。
- 蘇進強(台灣團結聯盟前黨主席)[134]。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與泰源事件[135]領導人:江炳興[136]。
紀念
校慶活動
每年的6月16日定為「校慶日」。1924年6月16日,現代中國第一個革命的軍事學校陸軍官校,在孫中山親自主持下正式開學,他之所以擇定陳炯明叛變事件兩周年這天舉行黄埔軍校開學典禮,旨在表明要記住沉痛的歷史教训,堅決為遞造一支武力與民眾相结合的革命武裝而奮鬥[137]。陸官在大陸時期,因戰事多未能大型舉辦校慶活動,遷臺後的首次校慶舉辦於1954年6月16日,同時也是陸官成立三十周年的校慶,由當時的總統蔣中正主持,蔣中正與副總統陳誠一起在校慶中閱兵、校閱骑兵隊,另外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將軍也上台致詞。此後每逢十周年,台灣鳳山陸官都會擴大辦理校慶活動[26]。
- 1954年6月16日,總統蔣中正主持陸官成立三十周年校慶閱兵。
- 1969年6月16日,總統蔣中正主持陸軍官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慶[138]。
- 1974年6月16日,行政院院長蔣經國主持陸軍官校成立五十周年校慶,由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陸軍官校校長秦祖熙中將陪同與會。[139]
- 1984年6月16日,參謀總長郝柏村主持陸軍官校建校六十周年,各軍種總司令與會,黃埔老師顧祝同主持黃埔畫展揭幕。[140]
- 1988年6月16日,第一位台灣籍總統李登輝主持陸軍官校校慶典禮[141]。
- 1994年6月16日,總統李登輝主持陸軍官校成立七十周年校慶,國防部長孫震陪同,總統檢閱儀隊外並致詞[142]。
- 2000年6月16日,第一位非國民黨總統陳水扁主持陸軍官校七十六周年校慶,主持三軍校閱儀式[143]。
- 2004年6月13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来自各地萬名黄埔軍校校友,舉行黃埔軍校建校八十周年活動[144]。
- 2004年6月14日,國防部長李傑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參觀“黃埔軍校八十周年史蹟展”[145]。
- 2004年6月16日,總統陳水扁主持陸軍官校成立八十周年校慶,總統主持閱兵並致詞[146]。
- 2008年6月16日,第二次政黨輪替後,總統馬英九主持陸軍官校成立八十四週年周年校慶,由國防部長陳肇敏等人陪同[147]。
- 2014年6月16日,總統馬英九主持陸軍官校成立九十周年校慶,總統主持閱兵並致詞[148]。
紀念郵票
兩岸官方在發行黃埔陸軍官校的紀念郵票並不多見,在台灣有1974年6月16日,中華民國交通部發行陸軍官校建校五十周年郵票2枚,票面為黄埔陸官大門與鳳山陸官大門全景[149]。大陸在1994年6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150]。此外,台灣的陸官校友會也多次配合校慶日發行紀念郵票,紀念建校活動。而大陸黃埔軍校同學會與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曾於2004年6月16日紀念黃埔軍校建校八十周年,共同編輯《黃埔風雲人物》專題郵品紀念冊在北京首發,收入50余枚有關黃埔軍校人物歷史事件的郵票[151]。
校友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1984年6月14日,「黃埔軍校同學會」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立,黃埔1期徐向前任首屆會長,程子華、侯鏡如、鄭洞國、宋希濂、李默庵任副會長,黃埔老師聶榮臻、許德珩任顧問[33]。
同年6月18日,中華民國參謀總長郝柏村表示「中共大搞統戰成立所謂黃埔同學會,可笑可恥,我黃埔子弟不會上當」。[152]9月9日,黃埔軍校總教官何應欽發表告黃埔同學書,斥偽黃埔軍校同學會的統戰陰謀。[153]
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
1991年1月1日,「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於台北成立,黃埔1期鄧文儀任榮譽會長及大會主席,由鄧文儀、袁朴、劉藩、劉永堯、丁德隆等138人發起成立,第一任會長由蔣緯國擔任[34]。
陸軍官校校友總會
「陸軍官校校友總會」[154],其前身為陸軍官校校友會[35],是「中華民國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人民組織團體轄屬之分會。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於1988年6月16日在陸官成立籌備大會,由王多年任籌備會主委,同年9月3日於台北中山堂成立大會,黃埔10期王多年擔任第一屆理事長,總會下轄各軍事院校隨之成立校友會,「陸軍官校校友會」遂於1988年12月4日在高雄鳳山由三百名校友成立大會,黃埔14期劉戈崙任首屆會長。而改制後的「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於2013年10月26日在臺北新店彭園會館成立,總會長由胡筑生擔任,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陸階退役上將、歷任官校校長等近一千五百人出席,其目的在謀取校友權益福祉,增進同學情感,凝聚黃埔子弟的向心與力量[36]。
陸軍官校專科班校友會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經內政部於2014年7月16日台內團字第1030213319號函核准籌組,先後召開二次籌備會議,於2014年12月14日在台中市潮港城國際美食館召開成立大會,近二百人與會,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副總會長吳斯懷將軍、台中市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暨台中市陸軍官校校友會理事長楊仲傑出席指導,會中通過組織章程、會徽會旗之制定,選出理監事群,由專科1期羅財維擔任第一屆理事長。該會旨在謀取校友權益,凝聚黃埔向心,與投入社會公益[155]。
大事年表
西元 | 民國紀年 | 大事紀 |
1921 | 民國10年 | 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9天内進行了三次會談,國民黨的要员胡漢民、許崇智、陳少白、曹業伯、林雲陔、朱卓文、李禄超、孫科等人参加,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156]。 |
---|---|---|
1923 | 民國12年 | 8月16日,蔣中正奉孫中山命赴蘇俄考察軍事教育,率同沈定一、張太雷、王登雲由上海乘“神丸”啟程赴俄考察,12月15日上午7時返國船入吳淞口,9時抵滬,將對俄政策及對黨務、軍事意見上書孫中山先生[16]。 |
1924 | 民國13年 | 1月24日,孫中山派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王柏齡等7人為委員。[1]。 |
1924 | 民國13年 | 1月28日:孫中山指定黃埔為陸軍軍官學校校址[157]。 |
1924 | 民國13年 | 2月10日,預訂招收學生名額,共324名[158]。 |
1924 | 民國13年 | 3月27日,黃埔軍校試驗委員會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舉行入學試驗,各地投考生計1千2百餘人[159]。 |
1924 | 民國13年 | 5月2日,孫中山特任蔣中正為陸軍官校首任校長[5]:9。 |
1924 | 民國13年 | 5月5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進校,計正取生350名,備取生120名,加上保舉共499人,編4隊[9]。 |
1924 | 民國13年 | 5月9日,孫中山特派廖仲愷為駐校黨代表,入伍生開始預備教育[9]。 |
1924 | 民國13年 | 6月16日,第1期學生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主持,此後並以是日為校慶日。當日孫中山手書黃埔軍校訓詞,由胡漢民、戴季陶、廖仲愷、邵元沖四人撰文,訓詞於1929年1月10日國民黨通過為黨歌,1930年3月24日行政院暫定為國歌,1937年6月21日國民政府公布為國歌,中華民國國歌曾在1936年夏季柏林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選為世界最佳國歌[160]。 |
1924 | 民國13年 | 8月10日,蔣中正奉令辦理廣東省商團私運軍械事,於次日將私運軍械之挪威船艦押到黃埔,停泊於校門外。9月3日,蔣中正派何應欽總教官籌組教導團。10月12日,蔣中正任命何應欽為教導團團長,任陳繼承為教導第2營營長,王俊為教導第3營營長。10月16日,廣州商團副團長陳受恭繳械乞和,商團事變遂告敉平[14][15]。 |
1924 | 民國13年 | 11月11日,孫中山令廣州黃埔新軍改稱校軍[5]:10[161]。 |
1924 | 民國13年 | 11月17日,第2期學生先後入校者總計449名(第2期於民國14年9月6日畢業)。11月20日,教導團正式成立。28日任命何應欽為團長。11月30日,第1期學生教育時間為6個月,於11月30日畢業考試及格465人,均步科,隔年5月19日頒畢業證書,6月25日補行畢業儀式。另有一說,由湘軍講武學堂併入的158人,四川第6隊學生的22人也併計入第1期畢業,共645人[5]:10。 |
1924 | 民國13年 | 12月2日,籌組教導第2團,原教導團改稱為教導第1團[162][16]。 |
1925 | 民國14年 | 1月31日,第2、3期及教導第1、2兩團等單位,成立「校軍」[161],舉行討伐陳炯明之誓師典禮。 |
1925 | 民國14年 | 2月,校名改為「中國國民黨黨立陸軍軍官學校」[5]:10。2月1日,校軍開始第1次東征,討伐陳炯明[5]:10。2月20日,孫中山病危於北京,乍聞校軍2月15日克淡水之訊,深感欣慰,及命隨員電「校軍」致賀。 |
1925 | 民國14年 |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於北京[5]:10。3月13日,校軍教導第1團千餘人,於棉湖之役擊潰陳炯明之林虎部萬餘眾;同日獲悉孫中山逝世,全校師生至為哀慟[5]:10。 |
1925 | 民國14年 | 6月13日,東征軍回師克復廣州,討平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等部[5]:10。7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於廣州,並發表成立宣言[5]:10。8月20日,黨代表廖仲愷被刺殞命[5]:10。8月26日,各軍奉命改編為「國民革命軍」,蔣中正任第一軍軍長,第二軍軍長譚延闓,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第五軍軍長李福林,共5個軍[5]:10。 |
1925 | 民國14年 | 10月6日,蔣中正自廣州出發,再度東征,兵力2萬人,俄顧問季山嘉等偕行。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一縱隊攻克惠州,俘敵4千餘人;革命軍團長劉堯宸陣亡。11月6日,東江陳炯明殘餘部隊全部肅清[5]:10。12月5日,蔣中正在潮安舉行東征陣亡將士追悼大會。[5]:11 |
1926 | 民國15年 | 3月,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將黃埔島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改組,並且在同年3月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3月15日,確定兩廣統一的方案,廣西政治、軍事及財政均置於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之下。3月24日,軍事委員會改編廣西軍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任命李宗仁為軍長,兩廣統一遂告完全實現。[5]:11 |
1927 | 民國16年 |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分裂,發生寧漢分裂事件,於廣州、武漢和南京各有建立黃埔陸軍軍校。3月22日,武漢陸官改組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展開討伐蔣中正的行動,後因續北伐,便將「(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成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迫使正在上課的第5期学生退學,至此,武漢陸官停辦。[5]:13[18]是年底,蔣中正成立「(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8年3月,蔣中正以中央軍事委員會名義將「(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 |
1937 | 民國26年 | 8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陸官由南京迁至成都[24]。 |
1946 | 民國35年 | 陸官改回「陆军军官学校」原稱,蔣中正首次退位改任名譽校長,由陸官第1期畢業之將領關麟徵擔任校長[163][46]。 |
1947 | 民國36年 | 孫立人奉命在台灣鳳山「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又稱「陸軍軍官學校台灣訓練班」)訓練新軍,是隸屬於成都陸官的分校[164]。 |
1949 | 民國38年 | 12月,成都為解放軍所占领,由中華民國舉辦的陸官停办,陸官在大陸共開辦23期[24][23]。 |
1950 | 民國39年 | 3月1日,蔣中正發表了陸官復校的演說。8月,陸軍軍官學校復校後,首屆校長由羅友倫中將接任。10月,位於臺灣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正式復校。1951年4月,第四軍官訓練班的所有學員、教師及設施編進學員總隊,並且成立第24期學生總隊,其訓練期為二年[25]。 |
1954 | 民國43年 | 6月16日,陸官遷臺後的首次校慶,也是陸官成立三十周年的校慶。[26]。是年陸官的學制自第27期起,由兩年改為四年,旨在文武合一[31]。 |
1966 | 民國55年 | 國防部長蔣經國命令將所有十三期起的兵科學校之「後補軍官班」取消,轉納入為陸官開辦的「專修班」制[27]。 |
1975 | 民國64年 | 第47期起,學制再延長為四年三個月。1976年,第48期起,陸官首次授予文學士的學位[32]。 |
1978 | 民國67年 | 國防部再將專修班改成「專科班」,並增設土木、企管、機械和電機四科,是與大學部唯一授與文憑之班隊,「專科班」為二年半學制。同年4月28日,陸官專科1期正式入學,大學部第49期起班隊以「正期班」的名稱來作區分。專科1期以機械、土木科編一個營5個連,企管科於財經學校學年教育(代訓)編2個連。服制章幟與正期班有所區別:領章是專科學生,一年級草綠服是白槓V字形,軍便服是藍槓V字形,二年級草綠服、軍便服都是綠色橫槓、軍常服是金槓。1978至1981年,專科1、2期入伍訓為三個月,設機械、土木科,企管科,電機科(專科1期無),專科1、2期企管科至財經學校接受學年教育,專科3、4期企管科一般組留校,財經組至財經學校接受學年教育,專5期起企管科不再分組統於陸官學年教育。專科班之兵科分科有步、砲、裝、海陸等戰鬥兵科服役六年,財經組為財經兵科服役十年,軍文憑畢業證書同為陸官。1978至1982年,專科1期至專科5期參加學校辦理技能檢定。國防部令陸官支援拍攝劉家昌導演的軍教片電影「黃埔軍魂」[28]。 |
1979 | 民國68年 | 5月18日,林正義(後改名林正誼、林毅夫)台灣宜蘭人,陸軍284師金門馬山連連長,泗水叛逃至中國大陸,為台灣大學首位轉讀之陸官學生,陸官第44期第二名畢業[165][166]。 |
1980 | 民國69年 | 5月8日,專科3期入伍,入伍訓改為二個月,首屆企管科一般組改由陸官學年教育。1980年9月,神龍小組張輯善少校甄選專科1期步校20人及砲校4人訓練,是陸官專科班神龍小組誕生始序。 |
1981 | 民國70年 | 4月30日,專科4期入伍,首屆由專科班畢業少尉專科1期返校帶領專科學弟入伍。10月10日,專科3期參加台北國慶閱兵,為首次專科班參與國慶閱兵活動。陸官派出1個學生營轄3個連參加,第1、2連由學指部組成,第3連由專科3期編成。10月專指部奉命成立千人劈刺槍部隊由專二.三期學生首度組成配合僑泰演習進行操演,並代表學校赴北.中.南各縣市表演。1982年5月專科3期與專科4期草綠服換掛同正期班白色年級臂章。 |
1983 | 民國72年 | 5月,專科5期與專科6期換掛同正期班學生領章。10月:專科5期於高雄市立體育場擔任僑泰演習千人刺槍術表演,為陸官單期首次千人表演刺槍期別。 |
1984 | 民國73年 | 5月3日,專科7期一千五百餘人入伍,畢業人數1565人,為陸官專科班最多人數之期別。2003年11月,專科26期乙班入伍,首召飛行軍官班。2004年,末屆專科班第27期後便停止收生,繼後的專科班遷往「陸軍專科學校」(陸軍士校改制)繼續招生[27][32]。 |
1984 | 民國73年 | 6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立「黃埔軍校同學會」,由黃埔1期徐向前任首屆會長[33]。 |
1985 | 民國74年 | 5月,專科8期入伍,首屆由專科班在校最高年班專科6期帶領學弟入伍,專科5、15期是兩個未帶專科入伍生之班隊,而專17期是由衛武營士官帶入伍之班隊。11月,專科8期乙班入伍,為陸官首屆因學員不足補梯次招生,原5月入學專科8期改稱(甲班)[27]。 |
1988 | 民國77年 | 6月16日,第一位臺灣人總統李登輝參加陸軍官校校慶典禮[141]。12月4日:「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在陸軍官校鳳山成立,由黃埔14期劉戈崙任首屆會長[154][35]。 |
1990 | 民國79年 | 1月起,73年班(含)以前領取戰士授田憑據補償金[167][168]。2月9日,退輔會從民國79年2月9日後(專科81年班含),服役未滿10年者,不予核發榮譽國民證。「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譽國民證製發作業規定」[169]10月21日:「漢疆演習」機降「釣魚台」,護衛台灣區運聖火登島宣示主權,這是陸官專科班幹部最接近臨戰的一次。突擊隊隊長為陸軍獨立第62旅步4營45連連長,專科6期關至德上尉[170]。 |
1991 | 民國80年 | 1月1日,台北成立「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由黃埔1期鄧文儀任榮譽會長及大會主席,第一任會長由蔣緯國擔任。[34]1993年,正期班之畢業中尉任官,自正62期起改少尉任官。1994年,正期班第67期招收女性學員。1998年,招收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學生[32]。1999年,國防部統一將兵籍名牌號碼與身份證字號結合使用[171]。 |
2000 | 民國89年 | 陸官廢止校慶閱兵踢正步儀式,國防部下令以踢正步違反人體工學廢除國軍此項訓練。6月16日,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的總統陳水扁參加陸軍官校76周年校慶,主持三軍校閱儀式[143]。 |
2004 | 民國93年 | 7月1日,專科1期王信龍晉任少將,為陸官專科班首位將軍[89][90]。 |
2006 | 民國95年 | 8月,國防部精進案實施,並將各官校校長的官階降為少將。時任官校校長王根林提前於7月1日退休,校長一職暫由陸軍副總司令賈輔義代理一個月。8月1日,首任少將編階校長陳良沛(陸官48期)上任,他也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校長[172][46]。 |
2007 | 民國96年 | 11月7日,帽制更改,民國96年11月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600147261號令公布陸海空軍服制條例[173],國軍所有中校(含)階的軍官,所穿戴的「大盤帽」、「軍便帽」均都加「帽飾」……,故同上校帽子已統一式樣,即帽簷開花。 |
2011 | 民國100年 | 1月3日,專科2期邵定謙為陸官專科班畢業生首任軍事院校(裝校)之校長[114]。7月23日,專科5期慶祝建國百年返校參訪,與會近八百人,創陸官單日單一期別返校人數最高記錄[174];同日專科5期製頒紀念章,為專科班首座襟授紀念章。 |
2012 | 民國101年 | 1月1日,專科1期王信龍晉任中將,為陸官專科班首位中將[89],並於7月2日接任國防部人事參謀次長[90]。1月8日,專科班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於臺中國際街東海漁村辦理一百年度年終聚會,與會六百餘人,為專科班畢業後首屆人數最多聚會[175]。2月18日,專科5期成立專5期文物館,為陸官專科班首設文物專網[40]。10月24日,專科5期成立專5期行義團,為陸官專科班首設行義慈善團隊[38]。 |
2013 | 民國102年 | 10月26日,「陸軍官校校友總會」在臺北新店彭園會館成立,總會長由胡筑生擔任,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陸階退役上將、歷任官校校長等近一千五百人出席[36]。 |
2014 | 民國103年 | 6月14日,为纪念黄埔军校90周年校庆,台湾举办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学术讨论会[176]。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了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俞正声表示,黄埔精神的核心是为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主义[177]。 |
2014 | 民國103年 | 12月14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於台中市潮港城國際美食館召開成立大會,由專科1期羅財維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會中通過組織章程、會徽會旗之制定[178]。 |
參見
注释
- ^ 數字統計不一。按唐德剛《晚清七十年》,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及少數威海衛華人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國五十人,意國五十三人。 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65]
参考資料
- ^ 1.0 1.1 1.2 校史簡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數位校史典藏.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3.0 3.1 黃埔建校. 台北: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2-10-12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黃埔軍校. 遼寧廣播電視. [2013-03-29] (中文(中国大陆)).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陳布雷等.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1 (中文(臺灣)).
- ^ 廖仲愷. 北京: M1905電影網.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7.0 7.1 黄埔本校建校初期教職員工.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王卫东、李 强. 毛泽东与黄埔军校. 北京: 環球軍事. 2006-9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9.0 9.1 9.2 黄埔軍校創校.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廣州陸軍軍官學校開幕紀盛. 上海: 民國日報. 1925-06-22 (中文).
- ^ 李守孔. 《中國現代史》. 台北: 三民書局. 1973-09: P52. ISBN 9571406635 (中文(臺灣)).
- ^ 黃埔軍校建校開學日由來.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陸軍官校開幕紀盛.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14.0 14.1 1924年孙中山扣押走私军火为何引发广州商团叛乱. 北京: 鳳凰網. 2011-07-19 [2013-02-27] (中文(中国大陆)).
- ^ 15.0 15.1 哈佛号“运来”黄埔军校的第一场胜仗. 北京: 搜狐. 2012-04-19 [2013-02-27] (中文(中国大陆)).
- ^ 16.0 16.1 16.2 黃埔日曆. 北京: 黃埔軍校同學會. [2013-03-04] (中文(中国大陆)).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huangpu2”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黃埔時期校史簡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18.0 18.1 黄埔軍校在南京.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19.0 19.1 南京時期校史簡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黄埔軍校各分校簡介.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黄埔軍校成都校史.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顧超光、黎高恩. 台灣光復前日軍在鳳山的軍事設施探討. 八十三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07 (中文(臺灣)).
- ^ 23.0 23.1 朱衛國. 史海珍闻:最後一期黄埔軍校學生起義的經過. 北京: 人民政協報. 2009-10-30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24.0 24.1 24.2 成都時期校史簡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25.0 25.1 鳳山時期校史 復校演說.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3-18] (中文(臺灣)).
- ^ 26.0 26.1 26.2 陸軍官校成立三十周年校慶. 台北: 軍聞社. 2009-06-29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27.0 27.1 27.2 27.3 27.4 專科專修班沿革. 高雄: 陸軍軍官學校專指部.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28.0 28.1 黃埔軍魂. 台北: 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黃埔軍魂. 台北: 國防部政戰資訊網. 2011-06-04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壯志豪情. 香港: 艺能影业有限公司. [2013-03-29] (中文(臺灣)).
- ^ 31.0 31.1 臺灣鳳山本校.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32.0 32.1 32.2 32.3 鳳山時期校史簡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33.0 33.1 33.2 33.3 黄埔精神与抗战胜利的历史经验. 北京: 黃埔軍校校友會. 2008-06-25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34.0 34.1 34.2 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 台北: 中華民國國防軍事研究學會校. 2010-04-14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35.0 35.1 35.2 陸軍軍官學校校友會.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1988-12-04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36.0 36.1 36.2 蔡和穎. 郝柏村:效忠中華民國是志業. 台北: 中央社. 2013-10-26 [2014-01-21] (中文(臺灣)).
- ^ 于郁金.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 羅財維當選首屆理事長任重道遠. 台北: 大成報. 2014-12-18 [2014-12-18] (中文(臺灣)).
- ^ 38.0 38.1 孫麗菁. 陸官專五期行義網團 關注社會公益. 台北: 台灣時報. 2013-01-30 [2013-01-30] (中文(臺灣)).
- ^ 陸軍軍官學校專科五期2013全國年會在省政資料館舉行,省府林政則主席親往祝賀. 南投: 臺灣省政府. 2013-05-04 [2013-08-01] (中文(臺灣)).
- ^ 40.0 40.1 張廷誠、蕭宇廷. 軍事院校班隊陸軍官校專科5期. 台中: 青年日報. 2013-04-30 [2013-05-05] (中文(臺灣)).
- ^ 洪德. 陸軍軍官學校專科五期2013全國年會在省政資料館舉行. 南投: TNN台灣地方新聞. 2013-05-05 [2013-05-05] (中文(臺灣)).
- ^ 于郁金. 關注公益榮耀團結陸官專科五期8月9日親愛精誠返黃埔母校. 台北: 大成報. 2014-07-30 [2014-07-30] (中文(臺灣)).
- ^ 于郁金. 歡慶畢業30週年 陸軍官校專科5期返校參訪暨召開103年同學會. 台北: 大成報. 2014-08-11 [2014-08-11] (中文(臺灣)).
- ^ 陸軍官校專科五期同學會重遊金門. 台北: 中時電子報. 2014-08-14 [2014-08-14] (中文(臺灣)).
- ^ 許峻魁. 陸專五期同袍重遊金門島. 金門: 金門日報社. 2014-08-15 [2014-08-17] (中文(臺灣)).
- ^ 46.0 46.1 46.2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歷屆校長.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2-7 [2012-12-27]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校徽.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2-12-25 [2012-12-27] (中文(臺灣)).
- ^ 陸軍軍官學校校旗.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校訓.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2-12-25 [2012-12-27] (中文(臺灣)).
- ^ 黄埔军校校歌.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校歌勒石.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0-01-02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黄埔軍校創校.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陳祖康. 北京: 黄埔军校同学会. 2012-09-21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謝佳珍. 台立委:軍歌不合時宜 國防部:研究改進. 台北: 中央社. 2006-01-12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高凌雲. 刺激犯台?陸官校歌要換. 台北: 聯合晚報. 2006-01-12 (中文(臺灣)).
- ^ 楊鎮全. 陸官校歌爺爺填詞 孫子捍衛原創. 台北: TVBS. 2006-03-13 (中文(臺灣)).
- ^ 傅應川. 名家-共同傳承黃埔精神. 台北: 中時電子報. 2014-06-19 [2014-08-25] (中文(臺灣)).
- ^ 劉玲玲. 《“伴食宰相”谭延闿》. 百科知識. August, 2012, (15): 50–52 (中文(中国大陆)).
- ^ 雪珥. 十日都督焦大哥(二). 廣州: 南方都市報. 2011-06-16 (中文(中国大陆)).
- ^ 解思忠. 《黄埔精神的提煉概括》. 黃埔. May, 2013, (3) (中文(中国大陆)).
- ^ 財政部關稅總局. 中華民國海關簡史. 台北: 財政部關稅總局. 2008-06. ISBN 9570048611 (中文(臺灣)).
- ^ 歷任海關首長照片. 台北: 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林則徐大事年表1785-1798. 北京: 民族魂.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勞乃宣等. 《義和拳教門源流考》.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1 (中文).
- ^ 65.0 65.1 佐藤公彦. 《義和團的起源及其運動︰中國民眾Nationalism的誕生》.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04-01. ISBN 9787500459965 (中文(中国大陆)).
- ^ 師永剛、張凡. 《蔣介石:1887~1975(上)》.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11-03: P112. ISBN 9787507534474 (中文(中国大陆)).
- ^ 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會. [2014-08-25] (中文(臺灣)).
- ^ 陈炯明:维新立宪,辛亥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逝者长眠 精神永存. 福州: 华广网. 2011-01-17 [2013-06-17] (中文(中国大陆)).
- ^ 广州六中. 廣州: 廣州市第六中學.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校園巡禮.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王鳳翎.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 第八卷》. 台北: 龍文出版社. 1990 (中文(臺灣)).
- ^ 黄埔一期軍事教育課目.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黄埔军校:在大陆25载 设分校12所. 深圳: 南方都市报. 2014-06-16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各學系.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教學目標與訓練課程.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3-07] (中文(臺灣)).
- ^ 步兵學校與校歌. 中華民國陸軍.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砲校飛彈學校與校歌. 中華民國陸軍.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裝甲兵學校與校歌. 中華民國陸軍.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海軍陸戰隊學校與校歌. 中華民國海軍.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學生公約.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13-03-07] (中文(臺灣)).
- ^ 洪哲政. 國防部:天堂路是訓練 黃埔10道菜是凌虐. 台北: 聯合晚報. 2013-10-24 (中文(臺灣)).
- ^ 跨海大橋、孔明燈... 「黃埔名菜」整士兵. 台北: 中時電子報. 2013-07-21 (中文(臺灣)).
- ^ 黃埔一期.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黄埔本校建校初期學生隊組織系統.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6-26] (中文(中国大陆)).
- ^ 胡宗南遷台一心反攻 51歲和女特工成婚. 北京: 中國新聞網. 2014-01-20 [2013-03-05] (中文).
- ^ 歷經東征、北伐、抗日、國共內戰的最長壽國軍將領─孫元良將軍. 台北: Kenming的鮮思維.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粘嫦鈺. 不想沾光 秦漢極少提父親. 台北: 聯合新聞網. 2007-06-11 [2014-01-21] (中文(臺灣)).
- ^ 89.0 89.1 89.2 89.3 總統核定王信龍、季連成等30人晉任中將少將. 台北: 東森新聞雲. 2011-12-25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90.0 90.1 90.2 90.3 林敬傑. 林鎮夷主持人事次長布達交接 勉健全制度確維戰力. 台北: 軍聞社. 2012-07-02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國防部. 民國104年上半年將官晉任名單 晉任中將陳健財. 台北: 國防部. 2014-12-24 [2014-12-24] (中文(臺灣)).
- ^ 于郁金.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 羅財維當選首屆理事長任重道遠. 台北: 大成報. 2014-12-18 [2014-12-18] (中文(臺灣)).
- ^ 贺新初. 《周恩来与郑洞国二三事》. 湘潮. April, 2004, (4): 9–11 (中文(中国大陆)).
- ^ 胡志偉. 《說國軍消極抗戰天理何在-抗日名將孫元良訪問記》. 黃花崗雜誌. August 27, 2005, (3): 62–66 (中文).
- ^ 蔣經國對毛人鳳的最後一擊. 北京: 中國新聞網. 2007-00-04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陈明仁起义部队的叛逃风波. 泰州: 論文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歷史人物-李延年. 廈門: 查字典.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張維翰. 陸軍上將李彌將軍墓表 (中文(臺灣)).
- ^ 历史风云人物之胡璉將軍-金門的現代「恩主公」. 北京: 新浪視頻.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虎賁將軍余程萬. 北京: 華夏經緯網. 2008-01-08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華民國國防部針對「彭孟緝上將應移出忠烈祠」新聞稿. 台北: 中華民國國防部. 1999-03-02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湯曜明(西元1940~). 台北: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3-08-22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蔡禎祥. 為陸軍開創宏觀願景. 桃園: 軍聞社.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陳奕廷. 《上將選立委胡鎮埔第一人》. 新新聞. October 21, 2011, (2011-10-21) (中文(臺灣)).
- ^ 涉貪案重判 胡鎮埔:政治判決. 台北: 中央社. 2011-09-30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憲兵司令部司令簡介. 台北: 憲兵指揮部.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陸軍司令簡略. 桃園: 中華民國陸軍. [2014-03-05] (中文(臺灣)).
- ^ 劉麗榮. 專業受肯定 李翔宙擔國安重任. 台北: 中央社. 2014-05-05 (中文(臺灣)).
- ^ 尹乃菁. 當年李登輝訪美 我方費心護國旗. 台北: 中國時報. 2000-08-15 (中文(臺灣)).
- ^ 110.0 110.1 歷任首長. 台北: 後備指揮部. [2013-01-21] (中文(臺灣)).
- ^ 永春小估南山陳氏宗親網. 永春小估南山陳氏宗親網. [2013-01-23] (中文).
- ^ 高華柱(西元1946~). 台北: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3-08-22 [2014-01-21] (中文(臺灣)).
- ^ 國防部. 民國104年上半年將官晉任名單 晉任中將陳健財. 台北: 國防部. 2014-12-24 [2014-12-24] (中文(臺灣)).
- ^ 114.0 114.1 劉育然. 楊天嘯主持裝訓部指揮官布達典禮. 台北: 軍聞社. 2011-01-03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王宗銘. 國防部宣布將官晉任名單. 台北: 今日新聞網. 2009-12-28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程嘉文. 古勝文 當年貧童今升少將. 台北: 聯合報. 2011-12-28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王烱華. 將軍晉升 空姐女兒成「嬌點」. 台北: 蘋果日報. 2011-12-28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國軍101年7月1日將級人員定期晉任新聞稿. 台北: 國防部. 2012-06-28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自由時報. 民國103年27人晉升中少將 明授階. 台北: 國防部. 2013-12-25 [2014-12-24] (中文(臺灣)).
- ^ 國防部. 民國104年上半年將官晉任名單 晉任少將賴榮傑. 台北: 國防部. 2014-12-24 [2014-12-24] (中文(臺灣)).
- ^ 121.0 121.1 陈赓. 陈赓大将的自传. 北京: 新华网. 1944-05 [2010年5月30日] (中文(中国大陆)).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bio”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徐向前. 北京: 新华网. [2010-05-19] (中文(中国大陆)).
- ^ 林彪. 北京: 人民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许光达大将. 北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8-11-19 [2010-06-16] (中文(中国大陆)).
- ^ 李意根. 大将许光达的“文革”岁月. 北京: 凤凰网. 2008年6月17日 [2010-06-16] (中文(中国大陆)).
- ^ 出生入死为革命—宣侠父. 绍兴: 诸暨日报. 2009-07-16 (中文(中国大陆)).
- ^ 大事年表(1908年―1928年). 北京: 人民网. [2010-06-06] (中文(中国大陆)).
- ^ 丁群. 最大的共谍”郭汝瑰. 文史精华. 2004, (5): 28–35 (中文(中国大陆)).
- ^ 張光錦委員簡介. 台北: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13-03-15] (中文(臺灣)).
- ^ 王幸男郵包爆炸案. 台北: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13-06-05] (中文(臺灣)).
- ^ 王幸男簡介. 北京: 華夏經緯網. 2007-12-12 [2013-03-05] (中文).
- ^ 帥化民委員簡介. 台北: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2013-03-15] (中文(臺灣)).
- ^ 楊毅. 陳鎮湘:相信軍法不相信司法. 台北: 中時電子報. 2013-08-01 [2014-03-05] (中文(臺灣)).
- ^ 李心怡. 蘇進強:寧當真小人,不做偽君子. 新台灣新聞周刊. April 28, 2005, (475) (中文(臺灣)).
- ^ 沈德汶. 百年孤寂火燒島:大哥的管訓中心. 台北: 觀·臺灣電子報. 2013-04-10 (中文(臺灣)).
- ^ 陳儀深. 泰源監獄事件專輯. 口述歷史. August, 2002, (11) (中文(臺灣)).
- ^ 黃埔軍校建校開學日由來.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6-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陸軍官校成立四十五周年校慶訓詞. 台北: 中正文教基金會. [2014-08-25] (中文(臺灣)).
- ^ 中國電影製片廠. 陸軍軍官學校慶祝五十週年校慶. 台北: 中國電影製片廠. 2008-06-28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遍地桃李 陸軍官校建校六十周年.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2009-10-06 [2013-01-21] (中文(臺灣)).
- ^ 141.0 141.1 臺視新聞. 李登輝總統參加陸軍官校校慶典禮. 台北: 臺灣電視公司. 1988-06-16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陸軍官校建校七十周年校慶. 台北: 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4-06-16 [2013-02-25] (中文(臺灣)).
- ^ 143.0 143.1 楊孟瑜. 陳水扁首次主持校閱大典. 香港: BBC新聞網. 2000-06-16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台灣黄埔校友聚會慶祝建校八十周年. 北京: 新華社. 2004-06-16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黃文宗. 李傑:持續發揚黃埔精神 落實軍隊國家化. 台北: 中央社. 2004-06-14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康世人. 正統黃埔八十週年校慶 台鳳山陸軍官校盛大展開. 台北: 中央社. 2004-06-14 [2013-03-05] (中文(臺灣)).
- ^ 洪臣宏. 「黨旗飛舞」…陸官校慶 馬領唱校歌. 台北: 自由時報. 2008-06-17 [2014-06-18] (中文(臺灣)).
- ^ 總統出席「黃埔建軍暨建校90週年校慶典禮」. 台北: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4-06-16 [2014-06-18] (中文(臺灣)).
- ^ 陸軍官校建校五十周年郵票. 北京: 说钱网. [2013-03-25] (中文(中国大陆)).
- ^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郵票. 北京: 说钱网. [2013-02-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陈斌华. 黃埔軍校建校八十周年《黃埔風雲人物》專題郵品紀念冊北京首發. 北京: 新華網. 2012-12-12 [2013-03-25] (中文(中国大陆)).
- ^ 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 上》,2000,頁559
- ^ 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 上》,2000,頁798
- ^ 154.0 154.1 周力行. 陸軍官校校友總會今成立 傳承親愛精誠校訓精神. 台北: 軍聞社. 2013-10-28 [2014-03-05] (中文(臺灣)).
- ^ 于郁金.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 羅財維當選首屆理事長任重道遠. 台北: 大成報. 2014-12-18 [2014-12-18] (中文(臺灣)).
- ^ 单补生. 孙中山与马林会谈纪要.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7-30] (中文(中国大陆)).
- ^ 黃埔建校至兩廣統一大事紀. 台北: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3-10-11 [2014-01-21] (中文(臺灣)).
- ^ 陳宇. 《中国黄埔军校》. 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 2012-04-01. ISBN 9787506553469 (中文(中国大陆)).
「……筹委会决定在全国19个省进行招考。1924年2月10日,拟定招生名额为324人……」
- ^ 单补生. 黄埔军校前六期的共产党员.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4-07-30] (中文(中国大陆)).
- ^ 陸軍官校開幕紀盛.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161.0 161.1 東征校軍成立.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教導團編制表. 北京: 中國黃埔軍校網. [2013-03-04] (中文(中国大陆)).
- ^ 馬櫻健. 抗日名將關麟徵: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1). 北京: 中華網. 2012-03-07 [2013-03-05] (中文(中国大陆)).
- ^ 顧超光、黎高恩. 台灣光復前日軍在鳳山的軍事設施探討. 八十三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 高雄: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 June 1, 2007.
- ^ 陳憲良. 那一夜,金門全島緊急大搜索 一位受叛逃案牽連軍官的告白. 新新聞. March 29, 1998, (577) (中文(臺灣)).
- ^ 鄭鴻生. 青年林正義之路. 文化研究月報-三角公園. June 15, 2002, (16) (中文(臺灣)).
- ^ 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 台北: 行政院. 1990-12-10 [2013-01-21] (中文(臺灣)).
- ^ 戰士授田憑據處理條例施行細則. 台北: 行政院. 2006-08-04 [2013-01-21] (中文(臺灣)).
- ^ 榮民歷史文化網. 台北: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013-01-21] (中文(臺灣)).
- ^ 黃銘俊. 國軍保釣漢疆突擊隊血淚史曝光. 亞洲週刊. November 11, 2012, 26 (45) (中文(臺灣)).
- ^ 國防法規資料庫,兵籍號碼
- ^ 台軍官校長降編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6年7月31日[2013年1月11日]
- ^ 陸海空軍服制條例. 台北: 國防法規資料庫. 2014-01-29 [2014-02-21] (中文(臺灣)).
- ^ 黃埔校友會訊. 將相本無種陸官健兒效命疆場 男兒當自強專五菁英奉獻國家. 台北: 黃埔校友會訊. 2011-10-10 [2013-01-24] (中文(臺灣)).
- ^ 黃埔校友會訊. 專科校友創舉盛會 一脈相傳黃埔精神. 台北: 黃埔校友會訊. 2012-04-01 [2013-01-24] (中文(臺灣)).
- ^ 陈小愿、刘舒凌. 台湾举办黄埔建军90周年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國新聞網. 2014-06-14 [2014-07-05] (中文(中国大陆)).
- ^ 焦莹. 俞正声出席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座谈会. 北京: 央廣網. 2014-06-18 [2014-07-05] (中文(中国大陆)).
- ^ 于郁金.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科班校友會 羅財維當選首屆理事長任重道遠. 台北: 大成報. 2014-12-18 [2014-12-18] (中文(臺灣)).
書目
-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稿》陸軍軍官學校1936[2013-03-07]
- 《陸軍軍官學校校史》陸軍軍官學校1969[2013-03-07]
- 《總統蔣公與陸軍軍官學校》陸軍軍官學校 陸軍總部1980[2013-03-07]
- 《對陸軍軍官學校講詞彙輯》何應欽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2013-03-07]
- 《黃埔軍魂》黃埔建國文集編籑委員會 實踐出版社1985[2013-03-07]
- 《黃埔軍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2013-03-07]
- 《黃埔軍校名人傳略》王宗虞 王建吾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2013-03-07]
-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史稿》龍文出版社1989[2013-03-07]
- 《廖仲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廖仲恺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2013-02-25]
- 《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黃振涼 正中書局1993[2013-03-07]
- 《黃埔軍校》李明 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2013-03-07]
- 《初露鋒芒 黃埔軍校第一期生研究》陳予歡 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2013-03-07]
- 《黃埔軍校的將帥們》王曉華 張慶軍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013-03-07]
外部連結
-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