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
麒麟 | |||||||||||
漢語名稱 | |||||||||||
---|---|---|---|---|---|---|---|---|---|---|---|
繁體字 | 麒麟 | ||||||||||
簡化字 | 麒麟 | ||||||||||
| |||||||||||
越南語名稱 | |||||||||||
國語字 | kỳ lân | ||||||||||
漢喃 | 麒麟 |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기린 | ||||||||||
漢字 | 麒麟 | ||||||||||
| |||||||||||
日語名稱 | |||||||||||
漢字 | 麒麟 | ||||||||||
| |||||||||||
名稱 | |||||||||||
麒麟/チリン[1] chirin | |||||||||||
泉漳片白話字名稱 | |||||||||||
泉漳片白話字 | kî-lîn |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常與龍馬混淆。公獸為麒,母獸為麟,據說能活兩千年。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2]
麒麟的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麒有角,其中一角生肉,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漢許慎《說文解字》:「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歷史
甲骨刻辭的「小臣牆刻辭」[3]內容為戰爭「獲白麟」的記錄。[4]麒麟最早的記載為《春秋經》哀公十四年的「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漢書·武帝紀》謂:「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獲白麟,作《白麟之歌》。」《晉書·武帝紀》說:「五年,春正月,虜帥樹機能攻陷涼州,乙丑,使討虜護軍武威太守馬隆擊之,二月甲午,白麟見於平原。」
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了麒麟,據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裏「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係衰周而素王」[5],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6],並表示「吾道窮矣」[7]。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8],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徵。參見《春秋》,《聖跡圖》。
文化
因為孔子出生時,有麒麟顯現,所以民間認為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也把傑出的兒童稱為「麒麟兒」、「麟兒」。此後,民間慢慢出現「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子,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
麒麟一稱為龍之子,屬龍族,瑞獸,與龍鳳龜合稱為四靈[9],因此麒麟圖案常作為吉祥,仁愛之符號,被中國古代各朝朝政常常常採用。史載漢宣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公、侯、駙馬、伯以麒麟作為補服圖案。故稱一品麒麟。清朝時,武職官員一品的補子徽飾為麒麟。
「麟止」是指絕筆,元狩元年(前122年)冬十月漢武帝至雍(今陝西鳳翔)獲白麟,一角而五趾[10],作《白麟之歌》[11],司馬遷作《史記》於此處止筆。《史記·太史公自序》:「於是卒述陶唐以來,至於麟止。」[12]
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裏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是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於男主人公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隻麒麟交於你,這隻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衝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麒麟與長頸鹿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鄭和的船隊航行到東非,曾帶兩隻東非進貢的長頸鹿回燕京,聲稱這就是麒麟。[13]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來表示自己施政的功績。
當時索馬里語中長頸鹿叫giri,「麒麟」即作為giri的音譯。時至今日,日語及韓語中仍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閩南語也將「長頸鹿」稱作「麒麟鹿」。
圖片
-
刻在鐵影壁上的麒麟
註釋
- ^ http://ryukyu-lang.lib.u-ryukyu.ac.jp/srnh/details.php?ID=SN21547
- ^ 何法《徵祥記》:「麒麟者,牡曰麒,牝曰麟。……許雲仁獸,用公羊說,以其不履生蟲,不折生草也。」
- ^ 《甲骨文合集》,編號36481正、反
- ^ 殷墟發現的一個刻在牛肋骨上的長篇記事刻辭,後來被稱為小臣牆刻辭。小臣牆刻辭記載征伐危方,抓獲「白麟」。1955年胡厚宣在《甲骨續存》序說:「其時代當屬於帝乙帝辛,在十幾萬片甲骨文字之中,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殷末戰爭史料,即在周金文中,亦唯有小盂鼎銘可以仿佛似之。」
- ^ 《拾遺記》
- ^ 《孔子家語》卷四:「麒之至,為明君也,出其非時,而害吾,是以傷焉。」
- ^ 《春秋公羊傳》:「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試面,涕沾袍。……孔子曰:『吾道窮矣」何休注曰:「麟者,太平之符,聖人之類。時得麟而死,此亦太告夫子將沒之徵。故云爾。」(《春秋公羊傳註疏》卷二八「哀十四年」)
- ^ 《孔叢子》
- ^ 《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 ^ 王充《論衡·講瑞》:「武帝之時,西廵狩得白驎,一角而五趾。」
- ^ 《漢書·武帝紀》
- ^ 一說麟止是指「鑄金」之事,《索隱》服虔云:「武帝至雍獲白麟,而鑄金作麟足形,故云『麟止』。遷作史記止於此,猶春秋終於獲麟然也。」
- ^ 《明史·榜葛剌傳》:「永樂六年,其王靄牙思丁遣使來朝,貢方物,齎賜有差。七年,其使凡再至,攜從者二百三十餘人。帝方招徠絕域,頒賜甚厚。自是比年入貢。十年,貢使將至,遣官宴之於鎮江。既將事,使者告其王之喪,遣官往祭,封次子賽勿丁為王。十二年,嗣王遣使奉表來謝,貢麒麟及名馬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