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紹達事件

座標9°53′N 32°07′E / 9.883°N 32.117°E / 9.883; 32.11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Time killer對話 | 貢獻2015年2月15日 (日) 07:08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異。

在法紹達事件後1912年殖民力量所控制下的的非洲地圖。英國殖民地用黃色標出,而法國用的是粉紅色。

法紹達事件(Fashoda Incident)是發生於1898年在英國法國之間,東非的帝國主義殖民地爭奪的最高潮。兩國陷入了國際爭端,但最終以英國的外交勝利告終。這使得法國外交遭遇了所謂法紹達綜合症

背景

在十九世紀晚期,非洲迅速地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非洲史的這一時期通常被稱為瓜分非洲。兩個主要涉及這次瓜分的殖民力量為英國和法國(葡萄牙德國比利時也佔據了一些殖民地)。

法國的殖民化推進方向主要是從大西洋沿岸向內地推進。(從今日的塞內加爾向東推進,沿着撒哈拉沙漠的南端穿過薩赫勒地區,殖民地包括現代的塞內加爾馬里尼日爾乍得)。他們的最終目標在於建立橫跨尼羅河和尼日爾河之間的殖民地,通過控制穿過撒哈拉沙漠的一切駱駝商路,從而控制經過薩赫勒區域的一切貿易。

而英國則想要把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現代的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贊比亞),和東非的殖民地(現代肯雅)通過尼羅河流域連成一體。特別是在英國控制埃及之後,蘇丹是實現這一野心的關鍵。這條穿過非洲的紅線(一條擬議的鐵路,見開羅-開普敦鐵路)因英國人和南非政治力量而成名,特別是因為那個想要使是非洲版圖上塗滿英國紅的塞西爾·羅德斯爵士。

當羅德斯從開普敦開羅畫一條線,而另外一位從達喀爾向法屬索馬里畫一條線(現今的吉布提)直接紅海海角時,這兩條線在東蘇丹法紹達的附近相撞了。法紹達在戰略上的意義就這樣得到了解釋。這便是法紹達的意義。毫無疑問,法蘭西的東西線和英國的南北線是不能共存的;只有能夠佔據兩線的相交處的國家才能實施它的計劃。

法紹達也與埃及問題有關係;關於英國佔領埃及的合法性的爭論已經在英法之間持續了很久。自1882年以來,許多法國政客,特別是那些殖民黨人,開始後悔起那個不參與英國佔領埃及的決定。他們希望強迫英國離開,並且認為一個上尼羅河的殖民前哨站能為法國炮艇提供一個基地。這反過來期望英國放棄埃及。另外一個提議計劃修建一個大壩阻斷尼羅河河水以強迫英國離開。這個計劃很不切乎實際,但這個計劃成功的嚇到了許多英國官員,使他們想盡辦法以保護尼羅河

僵局

同時代人描述馬爾尚少將穿越非洲的插圖

一支有150土著士兵的法國軍隊在簡-巴普迪斯特·馬爾尚(jean-Baptiste marchand)少將的指揮下從布拉柴維爾出發來保護作為法國附屬地的法紹達地區。他們將在那見到從東方穿過埃塞俄比亞來的遠征隊,從吉布提來的那支,由克里斯蒂安·德·邦象(Christian de Bonchamps)領導,他是到加丹加的階梯遠征隊的老兵。[1]

在傳奇一般穿越非洲心臟的14個月長途跋涉之後馬爾尚遠征軍在1898年7月10日到達目的地,但邦尚遠征隊被埃塞俄比亞人阻攔以致不能按時到達。然後又在巴洛峽谷遭遇了事故。[2]九月十八日,一支英國炮艇艦隊到達了孤立的法紹達要塞,艦隊由赫伯特·基奇納率領,麾下有賀拉斯·史密斯-道林恩,他的回憶錄成為了資料的來源之一。作為一位剛剛在恩圖曼戰役中戰勝馬赫迪蘇丹的英埃軍隊指揮官,他在埃及總督的名義下正在進行蘇丹的再征服。在交涉中雙方都表現得很禮貌,但是都堅持對法紹達的權利。

這次會議的消息傳到了巴黎和倫敦,這使得雙方的帝國顏面都受到了傷害。廣泛傳播的公憤緊隨其後,每一方都在指責對方赤裸裸的擴張主義和侵略行徑。這場危機在整個九月和十月持續,兩國都在動員以備戰爭。

英國的外交勝利

在海軍方面,實力的天平嚴重地倒向英國這一邊,事實上,法國方面的代表明白危機的後果。法國海軍裝備質量低劣且組織不善,而英國海軍在質和量上佔優勢。法國陸軍的規模,比英國的大得多,但沒有法國海軍的支持它無能為力。

這事實無疑對新任外交部長泰奧菲勒·德爾卡塞十分重要,他敏銳意識到得到英國的友誼對未來可能的德法衝突非常重要,與英國發生殖民戰爭毫無意義。因此他強烈指出和平決議對危機的重要性。人們也開始懷疑為了如此遙遠的地方發動戰爭的意義。在法國,德雷福斯事件討論的重開使得公眾的大量注意力從蘇丹轉移開。在10月3日,法國政府低調下令將他的軍隊撤離。

影響

科多克,原來的法紹達,坐落於白尼羅河河畔。這便是今日蘇丹的邊境。
在法紹達的馬爾尚少將

1899年5月,英國和法國同意以尼羅河剛果河為界劃定勢力範圍。自由主義歷史學家認為事件的和平解決和德國的崛起是政府間諒解的先聲。無論如何,這是英法間最後一次嚴重的殖民地爭端。

也可見

參考文獻

  1. ^ Michel Côte, Mission de Bonchamps: Vers Fachoda à la rencontre de la mission Marchand à travers l』Ethiopie, Paris, Plon, 1900.
  2. ^ Levering Lewis, David: The Race to Fashoda, Weidenfeld & Nicolson, New York(1987, 1995)pp. 133, 135, 210.

拓展閱讀

9°53′N 32°07′E / 9.883°N 32.117°E / 9.883; 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