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國立陽明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011:800a:1eb2:697f:65d4:94c7:7f45留言2015年2月24日 (二) 09:19 與政大、北藝大學術合作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File:Ymedulogo.jpg
國立陽明大學校徽
校训真知力行,仁心仁術
创办时间1975年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
1994年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
學校代碼0016
学校类型國立醫學大學、研究型大學
校长梁賡義
教师人數專任: 401 兼任: 1,322
学生人數4,579
本科生人數2,051
研究生人數2,528
校址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155號
校區市郊
总面积49.63公頃
代表色
昵称石牌大學
隶属中華民國教育部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聯盟醫療系統
網站陽明大學
位置
地图

國立陽明大學(英語: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簡稱陽明陽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大學,也是分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5年500億補助的研究型大學,以醫學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研究為主。該校前身為「國立陽明醫學院」,現設有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牙醫學院、護理學院及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學院等6個學院,28個研究所(含19個博士班)。

2000年,該校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合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2002年與國立政治大學締結學術結盟。目前(2014年)於QS(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陽明較去年(2013年)大幅進步39名,由295名進步至256名[1],並於亞洲排名第45位(2013年)[2]、全台灣第5位(位居之後);於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所發布的2013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居世界第416位(較2011年第432位進步),居全台第6位[3]。另外,在英國QS學術領域調查的排名中,陽明在Life Science & Medicine領域排名由209名進步至181名,國內排名第2。陽明除了學校整體表現越趨進步外,在生醫研究領域也以良好的成績獲得肯定。

校史

創校背景

國民政府於1949年撤退來臺時,帶來的大量人口使得臺灣本島人口增加了約一百二十萬人口,造成台灣醫療資源更進一步的不足。到陽明醫學院創建之前,台灣只有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以及國防醫學院兩間公立醫學院,私立醫學院僅有高雄醫學院台北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中山醫專四校。由於政府鼓勵榮民開發較偏遠的鄉村地區,移進的人口進一步壓縮了原本就較缺乏的鄉村醫療資源,逐年老化的人口也增加了對於醫療資源的需求。

1968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蔣經國前總統指示國防部、國軍軍醫系統以及榮民總醫院應培育醫學人才為國所用。榮民總醫院所屬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於受命後開始籌辦,時任國防醫學院暨榮民總醫院院長的盧致德先生,當即召集有關人員商討確定創設醫學院,並與教育部深入協調,建議教育部利用榮民總醫院之基礎,創辦醫學院。1969年8月12日創校籌設案由退撫輔會函送行政院,教育部邀集各界醫學專家商討後於1970年11月5日文復行政院,建議核准籌設。

陽明醫學院時期

1971年1月26日,行政院正式核准籌設「國立陽明醫學院」。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孫宕越先生兼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籌備處」,副主任委員宋達為籌備處主任。 由輔導會將台北市北投區唭哩岸國有山坡地32甲無償撥用,另增購民地3.9568公頃,呈奉教育部核定招生醫學系學生120名,全部學生給予公費六年,畢業後由政府分發各公立醫院及衛生醫療機構服務六年,畢業醫學生,於教學醫院接受四年專科醫師訓練,之後至偏遠或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二年。

  • 1974年:第一棟建築實驗大樓竣工。與榮民總醫院間之隧道完工通車。
  • 1975年:5月15日教育部正式決定聘請韓偉博士為首任院長,訂為校慶日。國立陽明醫學院於7月1日正式成立,並參加大學聯合招生。
  • 1976年:增設牙醫學系。
  • 1977年:行政院核定以教育部及行政院衛生署評定為第一級教學醫院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今台北榮民總醫院)為該校教學醫院。
  • 1978年:「陽明十字軍」首次正式展開活動。
  • 1979年:「偏遠地區衛生醫療服務隊」第一次出隊。圖書館落成。增設醫事技術學系。
  • 1979年:「開始招收僑生」醫﹑牙﹑醫技三系合共招收10名僑生。成位僑生聯誼會, 創會會長丁錫元, 副會長尹相芬。
  • 1980年: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奉准成立,是本院第一個研究所,同時也是台灣首創之此類研究所。
  • 1981年: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時為台灣唯一之免疫學研究所。
  • 1982年:醫學系首屆畢業生完成分發,分別到輔導會及衛生署系統之醫療機構服務,於6月19日舉行畢業典禮。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班。
  • 1983年:增設學士後醫學系,學制為5年。韓偉院長履行於第一屆醫學系學生畢業時所許下「和你們一起下鄉」的諾言,於恆春基督教醫院進行臨床診療工作達半年。
  • 1984年: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 1985年:與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合作共同規劃八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增設生理學研究所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招收首屆學士後醫學系自費學生。
  • 1986年: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系。
  • 1987年: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學士後醫學系停止招生。
  • 1988年:增設遺傳學研究所碩士班、解剖學研究所碩士班、復健醫學系。
  • 1989年:增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為國內公立大學院校第一所醫務管理研究所。
  • 1990年:護理學系開辦「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
  • 1991年:增設生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 1992年:舉辦第一屆「全國高中生醫學營」。增設藥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遺傳學研究所博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班(為國內首創之此類研究所)。復健醫學系改名為物理治療學系。
  • 1993年:增設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班,為中華民國首創。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班。「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改為「夜間部護理學系」。
  • 1994年:7月1日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

改名大學

File:Yang Ming Main Campus Gate.png
陽明大學校門
陽明大學校舍遠眺
  • 1994年:7月1日,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計有醫學院、醫事技術學院(包括醫事技術學系醫事檢驗及放射技術二組、物理治療學系、醫學工程研究所,以及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與生命科學院(包括神經科學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三個學院及國內首見的院級通識教育中心,共有6個學系與19個研究所。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碩士班、寄生蟲研究所碩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與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 1995年:「醫事技術學院」更名為「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 1996年:護理學院成立。增設生命科學系。增設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 1997年:首度辦理推薦甄試入學面試。
  • 1998年:增設傳統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蟲學研究所博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碩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班。醫事技術系放射組改制為醫學放射技術學系,醫事技術系醫事檢驗組改名為醫事技術學系。
  • 1999年:增設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班。「榮陽基因體定序團隊」正式對全世界公布台灣第一個百萬鹼基人類基因體定序資訊成果,成功排出人類第四號(對)染色體上部分基因,成為全球從事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定序團隊中,首先排出最長DNA序列的研究團隊。
  • 2000年:榮陽團隊公佈完成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增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班、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報奉延後一年招生)。「解剖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為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兩組。
  • 2001年:牙醫學院正式成立。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合併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 2002年:與清華、交通、中央等三所大學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1]」。增設口腔生物研究所博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 2003年:醫學系首度辦理外籍學生招生。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 2004年:增設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蟲學研究所更名為「熱帶醫學研究所」。醫事技術學系更名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 2005年: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增設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明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該校教學醫院。
  • 2006年:生命科學系、遺傳學研究所合併為「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醫學放射技術學系、放射醫學科學科學研究所,合併為「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增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班、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2008年:自創校以來,雖經行政院指定榮民總醫院為該校教學醫院,但因無直屬附設醫院,於1月1日,由原署立宜蘭醫院正式改名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2]
  • 2009年: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2012年:本校附設醫院新院區主體工程舉行動土典禮。
  • 2012年: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全球建校未達50年的潛力大學(Top 50 Under 50)排行,陽明大學排名第37,為台灣唯一進榜大學[4]
  • 2012年:增設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2012年:原榮光幼稚園空間整修後落成啟用,更名為博雅中心,二樓為學生事務處。
  • 2013年:增設視覺文化研究所。
  • 2014年:該校於年初公布之「QS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50 Under 50」排名第30名,為台灣唯一進榜之大學[5]
  • 2015年: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改名臨床護理研究所。增設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班。

關於陽明

校訓

  • 真知力行,仁心仁術

國立陽明大學(NYMU)校訓

校花

藍花楹的花

陽明大學的校花是「藍花楹」(學名: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這是經由全校師生共同票選出來的。
它是原產於巴西落葉喬木,其樹幹高大且酷似鳳凰木。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
在春末至初夏時開花,花期只有短暫的一至兩個月,花著生於枝條、花冠筒狀扁管狀小花,下端膨脹成鐘型,為藍紫色;
果實為扁平蒴果,直徑約5 厘米,長出來時是青綠的,成熟後會變成褐色。

校歌

烏尖連峰,旭日東昇
唭哩岸上,萬木含春
軍艦岩頂,振衣千仞
神農坡前,際會風雲

大哉陽明,大哉陽明
探生命源,立天地心
慎思明辨,真知力行
以傳聖賢薪,用證萬古情

窮究生老,精研病死
今日杏苗,他日杏林
仁心仁術,服務人群
犧牲奉獻,澤被全民

大哉陽明,大哉陽明
探生命源,立天地心
慎思明辨,真知力行
以傳聖賢薪,用證萬古情

歷任校長

陽明醫學院

  1. 韓偉(1975年5月-1984年6月)
  2. 于俊(1984年6月-1990年6月)
  3. 韓韶華(1990年6月-1994年8月)

陽明大學

  1. 韓韶華(1994年8月-1996年6月)
  2. 張心湜(1996年6月-1999年6月)
  3. 曾志朗(1999年6月-2000年6月)
  4. 吳妍華(2000年6月-2010年2月)
  5. 梁賡義(2010年2月-)

學院、學系及研究所

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國內學術合作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簡稱台聯大台灣聯大,是一個由陽明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四所研究型大學於2002年獲准共組的台灣第一個大學系統。

與政大、北藝大學術合作[6]

  1. 為提昇學生之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素養,並強化通識教育內涵,本校於91學年度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相互簽訂學術合作辦法,推動三校間之交流合作。
  2. 校際課程合作:藉由三校合作開課、相互開課、合設跨領域學程及開放學生選課等方式,提供學生更多元之學習機會。
  3. 為提高教師跨校開課及合作開課之意願,三校均訂定相關辦法,採取補助跨校開課教師交通費及教材費補助、授課時數得採計為校內基本時數及協同教學教師加計授課時數等各項鼓勵措施,俾使三校之合作機制順利推動。
  4. 合辦學程:由政治大學商學院與本校生命科學院合作辦理「生物科技管理學程」,由政大負責開設管理學門課程,本校則開設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相關課程。歷年來申請修習本學程學生二校共計149名,順利完成學程條件取得學程證明書者,二校共計40名,為二校跨領域合作樹立成功典範。

聯盟醫療系統

2006年12月23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國立陽明大學政治大學三方,簽定學術合作合約,建立通識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學程合作模式,學習美國哈佛大學與周邊教學醫院之「聯盟醫療(Partners HealthCare system)」整合,結合人文科學、醫療服務及醫學研究的資源。[7]

國際姊妹校

美洲

歐洲

亞洲

非洲

參考資料

  1.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4/15
  2.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3
  3. ^ 2013.08.16 大學學術排名 台灣9校進500強
  4. ^ 2012.05.29 全球潛力大學 陽明大學入榜
  5.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50 Under 50 2013
  6. ^ 與政大、北藝大學術合作. 國立陽明大學 (中文). 
  7. ^ 打造臺灣哈佛 開創臺灣學術結盟新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2007年1月19日. 

相關連結

外部連結

Template:冠以人名的台灣大專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