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宋孝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storknlam留言 | 贡献2015年2月26日 (四) 15:56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宋孝宗
宋孝宗像
統治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
安葬
年號
隆興 1163年—1164年
乾道 1165年—1173年
淳熙 1174年—1189年
谥号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庙号
孝宗
政权南宋

宋孝宗趙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眘/shèn(ㄕㄣˋ)/),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4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初名伯琮,后改名,旋赐名元瑰,后改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太祖的後裔,宋高宗養子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眘,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長房後裔。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孝宗逊位,讓位與兒子宋光宗趙惇。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逝,终年68岁。葬于永阜陵。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生平

建炎元年十月廿二出生。六世祖為太祖趙匡胤的四子秦王德芳。父亲為秀安僖王趙子偁。由於高宗的唯一兒子元懿太子夭折後再沒有嗣子,所以只好從宗室中選擇繼承人。《異蹟略》記載,宋高宗受宋太祖託夢,稱「汝祖自攝,據我久,至於天下寥落,是當還我位。」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七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但為孟太后受託夢[1]

绍兴三年(1133年)二月为和州防御使,赐名赵瑗,改贵州防御使。十二年(1142年)正月封普安郡王。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改名赵玮,进封建王。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眘。六月,高宗禅位,孝宗登基,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復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肅清秦檜餘黨,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突襲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此後雙方互有勝負,但金無法越過長江,宋亦未能渡黃河。

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金世宗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

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加上高宗較少干政,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乾淳之治(乾道,淳熙)的小康局面。宋孝宗时有一批宠臣,如曾觌龙大渊张说等人,与宦官梁珂等“相与盘结”,“士大夫无耻者争附之”,被列入《佞幸传》。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死於德壽宮中,孝宗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又禅讓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宮,後改名重华殿,继续为宋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宗室

祖先

先祖
 
 
 
 
 
 
 
 
 
 
 
 
 
 
 
 
 
 
高祖父:新兴侯赵从郁
 
 
 
 
 
 
 
曾祖父:华阴侯赵世将
 
 
 
 
 
 
 
 
 
 
 
高祖母:新兴侯夫人
 
 
 
 
 
 
 
祖父:庆国公趙令譮
 
 
 
 
 
 
 
 
 
 
 
 
 
 
曾祖母:华阴侯夫人
 
 
 
 
 
 
 
 
 
 
 
父:秀安僖王赵子偁
 
 
 
 
 
 
 
 
 
 
 
 
 
 
 
 
 
祖母:庆国公夫人
 
 
 
 
 
 
 
 
 
 
 
 
 
 
孝宗成孝皇帝赵昚
 
 
 
 
 
 
 
 
 
 
 
 
 
 
 
 
 
 
 
 
母:秀安僖王夫人张氏
 
 
 
 
 
 
 
 
 
 
 
 
 
 
 
 

后妃

  • 成穆皇后郭氏
  • 成恭皇后夏氏
  • 成肃皇后谢氏
  • 蔡贵妃,初入宫為紅霞帔,封和義郡夫人,晉婉容。淳熙十年冬,晉贵妃。十二年秋薨逝。父蔡滂,宜春观察使。
  • 李贤妃,初入宫為典字,轉通義郡夫人,晉婕妤。淳熙十年卒,追贈賢妃。

皆為成穆皇后所出

  • 嘉國公主,紹興三十二年卒。
  • 第二皇女,出生五個月夭折,未及冊封。

宰相

評價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評價是:“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即位之初,锐志恢复,符离邂逅失利,重违高宗之命,不轻出师,又值金世宗之立,金国平治,无衅可乘,然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以定邻好,金人易宋之心,至是亦寝异于前日矣。故世宗每戒群臣积钱谷,谨边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之将有为也。天厌南北之兵,欲休民生,故帝用兵之意弗遂而终焉。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继大统,而能尽宫庭之孝,未有若帝。其间父子怡愉,同享高寿,亦无有及之者。终丧三年,又能却群臣之请而力行之。宋之庙号,若仁宗之为"仁",孝宗之为"孝",其无愧焉,其无愧焉!”[2]

註解

  1.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
  2. ^ 《宋史·孝宗本紀》

研究書目

  •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