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庞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20.246.195.143留言2007年2月3日 (六) 09:43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人,東漢未年群雄劉備的重要謀士,名士司馬徽稱其為凤雏,与伏龙诸葛亮齊名。

生平

少年盛德

庞统少時未有名聲,大約二十歲時遇到司馬徽並與之交談,司馬徽甚覺驚奇,稱龐統為荊南士人之冠,更評他為「盛德」,開始漸有名聲,任功曹。後周瑜病卒,庞统前往江東弔喪,遇到聞名而來的陸勣顧劭全琮等。龐統認為全琮:「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你好施予、慕賢明,有點像汝南人樊子昭。雖然智力不多,但仍是一時的佳話。)」

又認為:「陸子可(陸勣)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顧劭)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陸勣有資質駑鈍的馬的腳力,而顧劭則有資質駑鈍的牛能負重走遠路的能力。)」顧劭不明,反問:「如所目,陸子為勝乎?(如你所見,陸勣較勝?)」,龐統解釋:「駑馬雖精,所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資質駑鈍的馬雖厲害,但只能負起一人。但資質駑鈍的牛一日能走三百里,所負又豈止一人!)」於是顧劭招待庞统留宿,並問道:「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你評價過如此多名人,我與你如何?)」庞統說:「陶冶世俗,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教化世俗,薦舉人物,我不及你;但論帝王的秘策,攬、倚、伏的精要,我則較有利。)」

眾人受到龐統點評後都十分滿意,更與他結為朋友,說道:「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當天下太平時,一定與你談盡四海之士。)」

仕於劉備

刘备取得荊南後,用庞统為耒阳令,因在任內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別書信給刘备為庞统說話:「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龐士元(庞统)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為治中、別駕的職任,才開展示出其傑出的才華)」 ,诸葛亮亦加以推薦,刘备才再用他,任治中從事。其待遇與諸葛亮差不多,後同升為軍師中郎將,向刘备提出不同的意見。

之後跟随刘备入蜀,並提出奪蜀提案,但劉備不從。後來與劉璋決裂,龐統再提出上、中、下三計取蜀:

  • 上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秘密挑選精兵,晝夜不停趕路,突擊成都;劉璋不懂軍事,平時又沒有準備,大軍突至,一舉可定,這就是上計。)」
  • 中計:「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彊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名將,各持強兵,據守關口、山頭,聽聞他們曾數次上書勸諫劉璋,發遣將軍(劉備)還荊州。將軍(劉備)你派人到他們處問候,說荊州有緊急軍務,要還軍救助,並假裝收拾,作出要離開;此二人既服於將軍(劉備)的英名,又為將軍(劉備)的離去而高興,我推想他們必定乘輕騎來求見,將軍(劉備)藉以捉拿他們,奪取他們的士兵,指向成都,這就是中計。)」
  • 下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退還白帝城,與荊州兵聯合,慢慢消滅他們,這就是下計。)」

更認為:「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若是還沈吟不做行動,將失去時機,不可再等了。)」,於是劉備依中計先斬楊懷高沛,再攻成都,所向披靡。

涪城上諫

當大軍經過涪城時,劉備大宴眾人,飲酒作樂,並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今日的宴會,真是樂事。)」但龐統卻責劉備:「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攻打別人的國家,還在飲酒作樂,此非仁者的兵法)」當時劉備已醉,憤怒地說:「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當年周武王討伐紂王,之前唱歌,後來跳舞,難道他們不是仁者?你說話不當,你快些離開!)」於是龐統別離席引退

後來,劉備感到悔意,請龐統還席,龐統便回到坐位。不過,龐統沒有多謝劉備請他回來,卻自己在飲食,神色自若。劉備對他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你認為,當時是想的過失?)」龐統答到:「君臣俱失。(是君臣皆錯。)」劉備大笑,繼續宴樂。

凤雏殞落

後劉軍圍攻雒城,庞统在攻战中被箭射殺,死時三十六歲。劉備為之痛惜、流淚,諸葛亮也親自前往拜祭,更升其父為諫議大夫,後追賜關內侯,諡為靖侯。

特徵

龐統年少時顯得比較純樸魯鈍。愛結交朋友,朋友眾多。他也認定仁的重要,有急才,於涪城上諫時可見到。

而且甚有修養,評價人物時,會誇大讚美別人的優點,有人對此好奇便問他,龐統回答道:「當今天下大亂,雅道陵遲,善人少而惡人多。方欲興風俗,長道業,不美其譚即聲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猶得其半,而可以崇邁世教,使有志者自勵,不亦可乎?」大意是想通過讚美人去鼓勵、指導世人向善。

家庭

兄弟

  • 龐宏,剛直簡樸,傲視尚書令陳袛,為陳袛所抑,卒時任涪陵太守。

評價

三國志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于時荊、楚謂之高俊 。」

司馬德操:「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魯肅書與劉備:「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龐士元:「軍師美至,雅氣曄曄,致命明主,忠情發臆,惟此義宗,亡身報德。」

習鑿齒曰:「夫霸王者,必體仁義以為本,仗信順以為宗,一物不具,則其道乖矣。今劉備襲奪璋土,權以濟業,負信違情,德義俱愆,雖功由是隆,宜大傷其敗,譬斷手全軀,何樂之有?龐統懼斯言之泄宣,知其君之必悟,故眾中匡其失,而不脩常謙之道,矯然太當,盡其蹇諤之風。夫上失而能正,是有臣也,納勝而無執,是從理也;有臣則陛隆堂高,從理則群策畢舉;一言而三善兼明,暫諫而義彰百代,可謂達乎大體矣。若惜其小失而廢其大益,矜此過言,自絕遠讜,能成業濟務者,未之有也。臣松之以為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宴酣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其云「君臣俱失」,蓋分謗之言耳。習氏所論,雖大旨無乖,然推演之辭,近為流宕也。」

民間藝術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總成過往野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等的故事,龐統的描繪與史書有所出入,例如他並沒有向曹操獻上連環計;該是他到江東為周瑜弔喪;龐統非死於落鳳坡等<---on9。更甚是將龐統寫成其貌不揚,為人自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