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蜂炮
盐水蜂炮地点在台南市的盐水区,由盐水武庙主办,所谓蜂炮是指许多冲天炮组成的大型发炮台,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
曾经繁华一时的月津港,指的就是现今的盐水区,“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道出清朝时期的台湾四大商港。(于“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后添加“四月津”系盐水地区文史工作者之说法,此种说法亦见于台湾其他“古代为海港”之地区之文史工作者社群中,例如“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笨港”(台南、鹿港、万华、笨港))。因港成镇的盐水,八掌溪与急水溪分别自北与南两方流经盐水,透过八掌溪,原为内陆港的盐水区,可经由布袋通往台湾海峡,贸易的兴盛为盐水带来了一段风光岁月,也造就的不少知名的贸易商,当时称往来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从事贸易的商人为“郊商”。也证明当时月津港畔繁华一时的景象。不过百年来的沿海陆化及河道淤积严重,港口机能不再,商船航道变成地区排水系统,月津港则成了盐水区家庭废水的集水塘。
盐水区靠近海,多住以讨海为生的渔民,来自中国福建沿海,蜂炮的活动可能起于清光绪11年,盐水区上感染瘟疫流行,居民基于民间习俗,向当地的“关圣帝君”(关公)祈求平安,并依占卜结果,在元宵节晚上,请出庙中的周仓爷做开路,关圣帝君殿后,一路燃放炮竹,绕镇一晚,后来遂演变为一个传统,起初全镇各村都在元宵节前后为时三天燃放炮竹,后来逐渐改为各村轮流放炮竹的形式。
近日的盐水蜂炮已成为政府规划的大型活动,并配合历史和观光将古时的街道复原,2006年台南县政府就将盐水区的三福路设成古炮街,串联街上的商家用古法制作鞭炮,如竹卷炮、单管复古式烟火等。于2007年更以长达13公里的连珠炮火龙传奇,希望挑战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因同时点燃五条路线,且途中鞭炮熄灭一次,致使难以认定长度,因而无法如愿创纪录。
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条钉制大型支架,可从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将冲天炮排满在木架上,可从几千支到一万几千支冲天炮不等,接着将冲天炮的炮心连接起来,组成了炮台(或称炮城),再加以外观装饰,黏贴色纸,组成人形、动物型等。通常家族会动员家人一起制作蜂炮来参加活动。
盐水蜂炮的路线由盐水区上的武庙前开始,进行绕境全盐水区的活动。原本绕境活动为元宵节当日开始,为期一天,后因绕境时间过长而将盐水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并安排为两天的绕境行程,因此目前的盐水蜂炮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时开始,至隔日元宵节午夜过后方全部结束。在绕境活动当中,神轿抵达门前后,才会开始推出自家的炮台。主人拉开红布,撕下炮台上“恭祝 关圣帝君 圣诞千秋 弟子某某某叩谢”等字样的红纸,在神明面前与金纸共同焚烧祝祷后,便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让绕境神明点收蜂炮。
参加蜂炮活动的民众应准备完整的保护装备以免受伤,包括全罩式安全帽(头)、围巾或毛巾(脖子)、棉质或牛仔外套长裤、手套及平底鞋或运动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将全身保护完毕后,再进入燃放烟火的地区,参加此炮声隆隆、火光不断的民俗庆典。由于有多年的游客受伤经验,近几年已经禁止使用声光效果十足之塑胶制的冲天炮,并在庆典之后规划大型的垃圾清扫活动。2008年6月27日被指定为“台湾文化资产”之民俗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