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後龍鎮 (台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1.253.162.142留言2015年3月17日 (二) 23:22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Template:DivInfo 後龍鎮台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於苗栗縣西部,南鄰苗栗市西湖鄉通霄鎮,西鄰台灣海峽北隔中港溪竹南鎮為界,東接造橋鄉。本鎮鎮名源自於平埔族原住民後壠社。後龍鎮為台灣西瓜重鎮,素有西瓜王國雅號。

行政沿革

後龍地區舊稱「後壠」。鄭成功時期,稱後壠社。1812年屬淡水廳後壠堡,1879年後壠堡改稱竹南二堡屬新竹縣,1889年為苗栗一堡後壠。1895年6月台灣縣苗栗支廳,8月台灣民政支部苗栗出張所。1896年台中縣苗栗支廳。1897年新竹縣苗栗辨務署。1898年台中縣苗栗辨務署。1901年苗栗廳後壠支廳。1909年新竹廳後壠支廳。1910設區,今後龍鎮境內分後壠區、新港區、公司寮區等三區。1920年改稱後龍,屬新竹州竹南郡後龍庄。1946年新竹縣竹南區後龍鄉。1950年苗栗縣後龍鄉。1951改為苗栗縣後龍鎮,水尾里分出秀水里,北勢里改名豐富里。[1][2]

後龍庄大字與現今里名對照表
大字名 現今里名
後龍 北龍、中龍、南龍、大庄
大山腳 大山、溪洲
二張犂 豐富
新港 校椅、新民、復興、埔頂
苦苓腳 東明、灣寶、海寶、
外埔 外埔、海埔
水尾子 水尾、秀水
公司寮 龍津里
後壠底 龍坑
十班坑 龍坑(龍坑里名為後壠底、十班坑各取一字而來)
烏眉 福寧
頭湖 福寧
灣瓦 中和
崎頂 中和
過港 南港(里名為過港與南勢山各取一字而來)

[3][4]

後壠社群,包括今日苗栗縣後龍鎮、造橋鄉、竹南鎮、頭份鎮、三灣鄉、頭屋鄉、公館鄉、以及苗栗市和西湖鄉,其中又以後龍溪為主要社群分布地。後壠社群包括:貓裡社、嘉志閣社、新港社、後壠社以及中港社,統稱後壠五社。後來,新港社,分東、西兩社,在今日後龍鎮新民里;後壠社,在後龍鎮龍津里。

地理

後龍鎮主要地形為丘陵,西邊靠近臺灣海峽,處於後龍溪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氣候屬於亞熱帶海洋氣候,氣候溫和多雨,雨量由海岸向山區遞減,雨季主要在5月至9月。這邊的產業以農、漁業為主。後龍三寶是產業發展之一。

公司寮遠望後龍市區,圖中大樓位於中山路與光華路口

地形

  • 海岸砂丘:沿海地區
  • 河岸沙丘:溪洲里砂崙湖
  • 沖積平原:豐富里、大庄里、校椅里、北龍里、南龍里、中龍里、溪洲里、水尾里,龍坑里、龍津里沿溪一帶。
  • 丘陵:海寶里、灣寶里、東明里、埔頂里、校椅里
  • 臺地:龍津里、龍坑里、福寧里、中和里、南港里
  • 河階:西湖溪下游兩岸,中和里、福寧里。[5]

水文

  • 後龍溪:是苗栗市、頭屋鄉的界溪,來到後龍鎮後,同樣也將後龍分為兩大區域的地理景觀。現今後龍人口集中的平原便是由其沖積而成,出海口則有台61線的後龍觀海大橋橫跨兩岸。
  • 西湖溪:又稱打哪八溪,流經中和、福寧二里
  • 中港溪:竹南與後龍之界溪,以玄寶大橋連接兩岸
  • 過港溪:通霄與後龍之界溪,北側是後龍過港聚落,南側是通霄白沙屯

氣候

全境年平均溫在攝氏22度以上,1月均溫約攝氏14.9度,7月均溫約28.3度;年雨量1200至1500公釐,雨季相當集中每年5月至8月,冬季雨量少,月平均僅50公釐左右。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盛行的東北季風,平均風速每秒3公尺以上,對沿海地區的肆虐,不論是在生活上或農、漁業等人文活動上,都產生相當影響。[6]

人文生活

依地理環境可分為五區:

  • 溪南區:龍坑、龍津、福寧、中和、南港
  • 市街區:中龍、北龍、南龍、大庄
  • 新港區:豐富、校椅、新民、復興、埔頂
  • 大山區:東明、大山、海寶、灣寶
  • 濱海區:外埔、海埔、秀水、水尾、溪洲[7]

族群分布

本鎮鎮民概況可分閩南語系(約佔四分之三),客家語系(約佔四分之一)兩種,此外,並有早期由平埔族歸化之人口數一、二○○人,則佔百分之二.五。閩南語系之人大部份居住靠海邊地區,客家語系之人居住在靠東邊丘陵地地區 [8]

生活圈

後龍市區人口集中,前方為慈雲宮及三民路

後龍距苗栗市約10分鐘車程,除日常用品,中高級消費則往苗栗市購買,因此屬於苗栗次生活圈的一員[9]中華民國國道國道三號開通後,拉近了後龍與新竹的距離,新竹市也成了後龍居民的消費去處。

行政區劃分

  • 後龍鎮共劃分為23里,各里名稱如下:
    大山里、水尾里、東明里、校椅里、溪洲里、龍津里
    大庄里、外埔里、南港里、海埔里、復興里、豐富里
    中和里、北龍里、南龍里、海寶里、福寧里、灣寶里
    中龍里、秀水里、埔頂里、新民里、龍坑里

行政、政治

鎮長

現任鎮長

  • 朱秋隆,第17屆鎮長(任期:民國103年12月25日起),中國國民黨推薦,就任前為後龍鎮民代表會主席

歷屆鎮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吳釵
2 吳釵
3 朱萬定 任內過世
3 楊黃鎰 補選上任
4 蔡咸銓
5 陳義祥
6 陳義祥
7 李明儒
8 李明儒
9 洪宏森
10 洪宏森
11 廖紹欽
12 廖紹欽
13 黃丙煌
14 黃丙煌
15 鄭家定
16 鄭家定

後龍鎮公所

所內單位

  • 民政課
  • 財政課
  • 建設課
  • 農業課
  • 社會文化課
  • 行政室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附屬機關

經濟活動

商業歷史

公司寮港的同興街曾是本鎮最繁榮地帶,是聞名的商業街與煙花巷,即所謂的「番婆溝巷」[10]公館埔位於新港地區的市場一帶,為新港社最早開發的地區,早期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店舖之多僅次於後壠街[11]後壠港市於清時設在後龍溪北岸,距港口大約一公里處。後龍以具有港口機能形成聚落,並成為鄰近鄉庄的商業中心,市街商舖一方面聚集各地物產對外輸出,一方面將台灣本島或大陸內地輸入的物品分銷至各地,鄉民亦可直接來此消費交易。[12]南龍里以前曾是繁華市區,但自後龍市集商圈往中、北龍及大庄移動後,便成「街尾」沒落下來。北龍里自第二市場遷建此後,商業鼎盛,從商者日多,成商業中心。[13]

現況發展

後龍玉山銀行
  • 後龍市區現以火車站前的中華路中北街中正路為三條商家集中的路段
    • 中華路是市區內幹道,車流量不小。
    • 中北街則是搭乘火車來往後龍的旅人所接觸的第一條商街,店面集中。
    • 中正路是第二條重要的市區道路,北至第二市場,南往中龍街。
    • 近年來隨著市區擴張,已有沿中山路發展至光華路的現象,中山路上的頂好超市、燦坤3c、全國電子等連鎖店都在此一路段上設立。
  • 傳統市場在第一市場遷至第二市場後,現今僅有幾商家在馬路旁販售,商業活動移至第二市場週邊,及中華路至中正路之間的中山路上也是鎮上熱鬧的市集。
後龍第二市場
  • 慈雲宮週邊的三民街、中龍街、中市街等三路段是較早形成的街道,隨著商圈轉移,現以藥房、香舖、小吃等商家數量較多,慈雲宮廟前有為數不少的小吃店面,可說是鎮上的美食聚集地。

金融機構

鎮上的金融機構有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後龍分行、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後龍鎮農會、南龍區漁會、後龍郵局、玉山銀行後龍分行等。

連鎖超市

店家名稱 營業時間 服務地址 備註
頂好超市 24H 中山路116-120號
全聯福利中心(後龍店) 08:00~22:30 成功路180號

交通

後龍地區為交通要道,轄內共有四個火車站,一個高鐵站(尚未通車)、兩個高速公路交流道(國道3號)、兩條南北向省道通過(台1線西濱快速道路),及兩條東西向省道(台6線台72線)起點,交通便利,前往苗栗市區約5~15分鐘車程,臺北市區約1小時10分車程,臺中市區約50分鐘,新竹市區約30分鐘。

高鐵

台鐵

客運

  • 5807:新竹-後龍(與5808合併為新竹-大甲)
  • 5808:後龍-大甲(與5807合併為新竹-大甲)
  • 5811:竹南-後龍
  • 5815:苗栗-國立聯合大學-五湖-三湖-灣瓦
  • 5816:苗栗-田寮-仁德醫護管理專校-外埔
  • 5667:後龍-十班坑-三湖
  • 5668:苗栗-十班坑-後龍-通霄鎮公所
  • 5669:苗栗-十班坑-後龍

省道、快速道路以及縣道

後龍鎮街道路牌

國道

交流道

收費站

  • 後龍收費站:國道3號的一個收費站。(雖名為後龍收費站,實際位置是在造橋鄉龍昇村)

教育

大專

高級中學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建築特色

後龍鎮內有四處巴洛克式建築,分別為中華路上的陳家古厝、火車站前的豐春醫院(已停業,目前是私宅。)、中正路上的杜家古厝、南龍里謝瑞台宅[14],以及同興(彎龜溝)老街上的老街建築,都富有歷史價值。

旅遊

位於東明里的後龍五德宮。

車站區景點

濱海區景點

  • 龍港漁港:舊稱公司寮漁港。
  • 後龍好望角
  • 後龍濱海遊憩區
  • 外埔漁港
  • 水尾海水浴場

觀光景點

後龍慈雲宮

宗教景點

特產

後龍三寶

出身人物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 後龍鎮誌113至117頁
  2. ^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 128、152頁
  3. ^ 後龍鎮誌126至135頁、366頁
  4. ^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 128頁
  5. ^ 後龍鎮誌 36-40頁
  6. ^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 125頁
  7. ^ 後龍鎮誌 126頁
  8. ^ 後龍鎮公所道路交通介紹
  9. ^ 生活圈與聚落發展計畫第三節 生活圈與聚落發展現況分析
  10. ^ 後龍鎮誌133頁
  11. ^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三苗栗縣 142頁
  12. ^ 後龍鎮誌297頁
  13. ^ 後龍鎮誌127頁
  14. ^ 後龍鎮誌481、482頁

外部連結